Workflow
水产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定边县:“梭鱼”跃入千年盐湖 “土鸡”鸣唱生态乐章
环球网· 2025-07-09 02:25
盐湖海鲜养殖产业发展 - 定边县自2021年起探索盐湖水产养殖,已成功引入南美白对虾、青蟹、花蛤及梭鱼等品种,并尝试盐碱地散养土鸡的循环发展模式[1] - 梭鱼作为高经济价值鱼类,首批3000尾苗种从山东东营引入花马池盐湖进行适应性测试[1][3] - 公司采用分类养殖模式,包括虾贝鱼混养、鱼虾混养及单一品种养殖,以探索最优盐湖养殖方案[3] 技术创新与养殖模式突破 - 通过陆基圆桶工厂化养殖模式结合阳光大棚控温技术,实现活虾全年无间断上市,首批虾预计半个月后产出[3][5] - 建成18个陆基圆桶养殖池,支持错峰投苗与上市,解决西北地区季节性养殖限制[5] - 与宁波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死虾加工饲料技术,将废弃虾转化为含虾青素的鸡饲料,延伸产业链至禽蛋产品[5] 智慧化与生态协同发展 - 计划2023年启动智慧渔业系统,实时监测水质、生物生长状态并实现自动投喂,提升科学养殖效益[5] - 盐湖生态养殖吸引遗鸥、白鹭等候鸟栖息,形成水产养殖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海鲜湾"景观[7] - 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推动盐湖资源开发,涉及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机构[5]
湖北支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打造10个全国知名“特色之乡”
长江商报· 2025-07-08 00:35
湖北省"特色之乡"行动方案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高质量打造"特色之乡"行动方案》,旨在发挥地域名片作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1] - 目标到2030年打造10个全国知名和20个全省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之乡",促进地域名片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1] - 采取"重点支持一批、积极培育一批、整合优化一批"的思路推进实施 [1] 仙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仙桃作为"中国黄鳝之都",拥有全国最大黄鳝繁育基地和产地贸易市场,2024年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26.71亿元 [2] - 黄鳝产业已形成"种、养、加、销、安"一体化全链条发展模式,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2] - 仙桃同时是全国首个"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产品拓展至32大类130多个品种,集聚上下游企业2700多家 [2] "三个一批"分类实施策略 - 重点支持12个"特色之乡"包括潜江小龙虾、秭归脐橙、随州香菇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3] - 积极培育19个如鄂州武昌鱼等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之乡 [3] - 整合优化32个如赤壁青砖茶等内涵趋同的特色之乡 [3] 八项重点任务 - 明确分类路径、提升发展规模、打造特色链条、推进融合发展等八大任务方向 [4] - 计划建成特色产业优势区和示范带,采取"龙头企业+种养基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 [4] - 重点引进培育"链主"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梯队 [4] 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绘制产业链图谱,突破种质资源保护、关键工艺升级等技术瓶颈 [5] - 实施"特色产业+数字技术"融合工程,建设智慧农场、智能工厂等数字化设施 [5] -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 [5] - 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打造著名消费品牌 [5]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6月鳗鱼出池情况简报
证券日报· 2025-07-07 21:38
2025年6月鳗鱼出池情况 - 2025年6月公司鳗鱼出池总量约2,553.46吨,其中外销约1,896.84吨,自用约656.62吨 [1] - 6月鳗鱼出池规格主要在1P~4P之间,销售价格区间为5.7万元/吨~8.7万元/吨 [1] 2025年1~6月鳗鱼累计出池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鳗鱼累计出池约9,502.51吨,其中外销约6,240.34吨,自用约3,262.17吨 [1] - 1~6月鳗鱼出池规格主要在1P~4P之间,销售价格区间为5.0万元/吨~8.8万元/吨 [1] 数据说明 - 鳗鱼出池规格以每公斤的P数(尾数)为区分标准 [2] - 披露数据来自公司内部统计且未经审计,与定期报告可能存在差异 [2][4] - 数据因四舍五入可能存在尾差 [3]
专家学者齐聚银川 为西部虾蟹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16:50
行业概况 - 首届中国西部虾蟹产业发展大会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举办,聚集了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共话产业发展[1] - 虾蟹产业连接田间地头和消费市场,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价值链[3] - 兴庆区是宁夏重要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区域物流枢纽,获评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区[3] 产业优势 - 兴庆区依托独特气候、优质黄河水、盐碱土质及绿色养殖技术发展虾蟹养殖[3] - 养殖品种涵盖河蟹、南美白对虾、大口黑鲈等[3] - 已打造"塞上黄河大闸蟹"和"兴庆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品牌[3] 品牌建设 - 2022年注册"塞上黄河大闸蟹"商标,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6] - 2024年品牌蟹塘口价比非品牌蟹高出40%-60%[6] - 带动30余户养殖户参与,产值突破1亿元[6] 发展规划 - 将编制《兴庆区2025-2030年渔业发展规划》[6] - 每年投入不低于1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品牌建设[6] - 重点建设高标准养殖基地、现代化示范园区和良种繁育中心[6] 产业支持 - 设立虾蟹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 - 成立"曦有一族"都市优品农业产销联盟[5] - 通过金融支持、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措施延长产业链[6] 合作交流 - 8位业界专家现场分享经验,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5] - 举行技术与供应链合作协议及招商项目签约仪式[6] - 包含技术服务、品牌授权、供应链战略等多方面合作[6]
天马科技: 天马科技2025年6月鳗鱼出池情况简报
证券之星· 2025-07-07 08:12
2025年6月鳗鱼出池情况 - 2025年6月鳗鱼总出池量约656.62吨 外销部分销售价格区间为5.7万元/吨至8.7万元/吨 出池规格主要在1P至4P之间[1] - 自用鳗鱼数量约3,262.17吨 自用部分销售价格区间为5.0万元/吨至8.8万元/吨 出池规格同样主要在1P至4P之间[1] - 鳗鱼出池规格以每公斤的P数(尾数)为区分标准[1] 数据说明 - 本次披露数据来自公司内部统计且未经审计 与定期报告数据可能存在差异[1] - 数据仅作为阶段性参考资料供投资者了解鳗鱼养殖业务生产经营概况[2] - 公司未基于此数据对未来经营情况作出任何承诺或保证[2]
海南万宁改善水环境促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02:19
项目概况 - 乐群养殖区养殖尾水处理示范工程由万宁市城投建设,总面积46.7万平方米(约700亩),其中尾水处理区面积8.18万平方米(约123亩)[1] - 项目采用"三池二坝"处理工艺,结合生物技术和一体化设备,通过生态沟渠、拦水坝等工程减少污染物入海量,维护小海流域生态平衡[1] - 第一期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第二期预计年内竣工[1][3] 经济效益 - 池塘租金最高翻倍,2025年乐群村池塘租金收入达三百多万元,比去年增加一倍[2] - 租期从5年延长至7年,承包户租赁意愿增强,投资人数增加[2] - 项目带动当地就业,尤其为"上岸"者提供鱼塘管理岗位[2] 社会效益 - 解决养殖污水直排问题,确保尾水排放达标[2] - 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合理诉求,顺利完成用地租赁[1] - 项目既改善生态环境,又通过租金增长和就业机会提升民生福祉[2][3] 行业影响 - 推动水产养殖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提升[3] - 项目二期将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为当地群众提供生态"金饭碗"[3] - 养殖品种包括龙胆、珍珠斑、对虾、白虾等,示范工程提升养殖户信心[2]
四川南充分类施策推动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振兴 - 重点支持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繁育性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繁育亲本补充更新 [1] - 鼓励水产企业及相关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创制新品种 [1] - 支持主体开展原(良)种场、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创建 [1] 基地建设 - 重点支持50亩以上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 [1] - 支持30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 [1] - 支持水库开展1000立方米以上生态圈养 [1] - 支持1000立方米以上陆基设施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建设 [1] 全链发展 - 重点支持经营主体创建国省市级龙头企业 [1] - 鼓励购置冷藏冷冻、暂养净化、生态环保、原料处理、分级分割、灭菌包装等加工设施 [1] - 引导创建自主品牌、入驻"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 [1] - 支持依托中国(西部)电商直播基地开展线上营销 [1] 要素支撑 - 持续加大水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育新型水产经营主体带头人 [2] - 支持水产领域重点人才申报国省市人才计划(项目),参加南充市优秀企业家等评优评先 [2] - 渔业生产发展资金贷款按照市级财政贴息政策给予支持 [2] - 创新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探索将渔业保险纳入财政政策性补贴 [2] - 持续加大水产领域中省重点项目争引力度,争取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水产良繁基地建设、水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落户南充 [2]
锦鲤跃动直播间
经济日报· 2025-07-06 03:42
电商驱动乡村振兴 - 宋庄村通过电商直播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日均订单稳定在200单左右 日交易额约2万元 预计今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2] - 电商直播带动6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包括物流 打包等业务 [2] - 自主研发锦鲤鱼食配方 升级良种繁育技术 打响宋庄锦鲤品牌 [2] 研学旅游产业 - 大棚番茄采摘和锦鲤投喂吸引市内中小学组团体验 高峰期一天接待多拨学生 [1] -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配备滴灌 控温等现代化设备 计划种植吊瓜作为新研学打卡地 [2] 现代农业发展 - 村内建30个蔬菜大棚和锦鲤鱼塘 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 [1] - 普罗旺斯西红柿通过电商直播实现供不应求 [2] 民生改善 - 新建共享大食堂为村民提供低价餐饮服务 环卫工 低保人员和高龄老人最低1元/餐 60岁以下8折 [2]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特色产业澎湃“新”活力 “塞上明珠”迎绿色蝶变
央视网· 2025-07-04 02:30
历史经济贡献 - 抗战时期盐池县产食盐、皮毛和甘草构成陕甘宁边区三大经济支柱[1] - 1941-1945年边区军民从盐池驮出12 5亿公斤食盐 占财政重要收入[5][7] - 八路军359旅2000名官兵赤足打盐 为节省物资光脚作业[3] 现代农业转型 - 滩羊养殖规模达330万只 品牌价值突破130亿元 占农民收入50%以上[15] - 建成125家标准化生态牧场 采用跑道晨练等科学养殖方式[11][15] - 创新"以渔治碱"模式 在1 2万亩盐碱地养殖三文鱼、海蟹等水产[9]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已建成215万千瓦光伏和305万千瓦风电 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19] - 高沙窝镇从盐运枢纽转型为光伏基地 年产值达19亿元[17][19] - 规划新增7个光伏项目 总装机容量超320万千瓦[19] 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15 4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37386元(+4 5%)[21] - 农村居民收入19472元(+7 9%) 增速高于城镇[21] - 2018年成为宁夏首个脱贫县 形成六大特色产业体系[15][19]
溯源藤桥河上游——保亭响水河:一汪碧水奏响生态经济“协奏曲”
海南日报· 2025-07-04 01:38
河流与地名 - 藤桥河流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因水流与石头撞击发出洪亮声响而得名“响水河”[4][6] - 官方河流名录中称其为“大本河”,但“响水河”名称在民间更广为人知[6][7] - 黎族方言称该河为“水流很大的河”,与“响水”名称含义相近[6] 河流资源与生态 - 响水河水质清澈,水流充沛,周边动植物资源丰富,支撑什龙村、响水村等多个村庄的生产生活[7] - 河流孕育独特鱼类如“石头鱼”(依附河石易捕捉)和石鲮鱼(用于煮汤、炙烤或制作鱼茶)[8] - 当地村民遵循可持续捕捞原则,避免过度捕捞以保护河流资源[9] 河流衍生产业 - 雅布伦·享水谷共享农庄依托响水河上游的湍急水流和自然声景,吸引游客体验“白噪声”与山泉[10][11] - 河流滋养的茶园产出高品质茶叶,河谷气候还盛产红毛丹、百香果等热带水果,成为农民增收支柱[11] - 响水河保障水稻、冬季瓜菜等传统作物的品质,形成核心竞争力[12] 文化与旅游 - 响水河的自然景观(如什龙桥的小桥流水)与黎族文化(如《捡螺歌》描绘的田螺捕捞场景)结合,形成诗意旅游画卷[6][8] - 享水谷将响水河水引入旅游设施,供游客直接饮用或烹制茶饮,强化自然体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