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

搜索文档
京东入局,互联网巨头扎堆!医美成“高考奖励”?
搜狐财经· 2025-07-16 04:44
中国医美市场概况 - 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2179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大关 [1] 互联网巨头布局 - 阿里通过天猫国际引入国际医美设备品牌 支付宝推出"医美分期+效果保险"组合产品 口碑"安心美"联盟复购率提升至65% [2] - 美团2024年医美类目GMV突破380亿元 新一线城市贡献率47% 测试AI智能推荐系统通过18个维度定制方案 [2] - 抖音医美科普专区日均播放量2.3亿次 巨量引擎营销方案使机构获客成本降至行业平均60% [2] - 拼多多"百亿补贴"使热玛吉等项目价格降低40% "拼团美疗"模式单月参与人次突破80万 [2] 京东战略部署 - 京东健康首个线下自营医美诊所在北京亦庄开业 覆盖美白嫩肤/水光美塑/除皱瘦脸/光电抗衰四大轻医美项目 [3] - 第二家自营诊所"国贸店"计划2024年9-10月开业 未来将通过供应链整合扩张业务 [3] - 医美战略分三阶段:2021-2023年搭建平台引入2000家机构 2023-2024年整合供应链覆盖超万个SKU 2025年通过投资悦美医疗实现线下落地 [3][4] - 悦美医疗全国28家直营机构年服务超50万人次 京东计划助其升级数字化系统 [4] 暑期医美消费特征 - 高考后出现医美热潮 浙江医院整形号3秒抢空 医生单日完成七八台微整形手术 [5][6] - 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 整形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百余台 [6] - 热门项目包括双眼皮手术/瘦脸针/玻尿酸注射 其中瘦脸针近三年最受高中生追捧 [6] - 部分家长支持"医美作为高考奖励" 认为外貌优势有助于社交求职 [7]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互联网企业尝试结合数字化效率与医美服务深度 [4] - 专家指出未成年人审美观未成熟 需警惕盲目医美导致的心理创伤 功能性矫正应选择正规机构 [8][9]
英伟达市值一夜增千亿美元;京东入局医美行业丨新鲜早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2:23
巨头动向 - 英伟达将恢复H20 GPU在中国销售并推出全新兼容GPU 股价大涨4% 市值增加1618亿美元至4.17万亿美元 [2] - 苹果放弃自研折叠iPhone方案 转用三星显示现有方案 与供应商Fine M-Tec合作铰链部分 [3] - Meta因"付费或同意"广告模式未解决问题面临欧盟新一轮反垄断调查 此前已被罚款2亿欧元 [4] 自动驾驶与AI - 百度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将数千辆无人车接入Uber全球网络 年底前在亚洲和中东部署第六代无人车 [6] - 宝马与中国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辅助方案 将应用于国产新世代等多款车型 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 [8] - 月之暗面回应Kimi K2模型API速度慢问题 称因访问量大+模型体积大 正在优化推理效率并增加服务器资源 [5] 机器人领域 - 宇树科技CEO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上半年增速显著 G1机型出货量同比明显增长 预计3-5年内加速行业应用落地 [7] - 智元机器人获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 将探索生命科技/新零售等垂直领域 此前已获腾讯/京东等产业资本加持 [17]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 鸿蒙智行在多地发放7月购车补贴 部分车型每辆补贴3000元 智界全系车型现金立减2万元 [9] - 吉利溢价超4%私有化极氪 股东可选择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 预期获得协同效应增长红利 [11] - 小鹏汇天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 用于飞行汽车研发与量产 计划2026年交付"陆地航母" [16] 半导体与硬件 - 闻泰科技高管团队变动 董事长/董秘等辞职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半导体业务 将引入半导体专业人才 [14] - 英诺赛科计划五年内将8英寸氮化镓晶圆月产能从13000片提升至70000片 重点布局车规级/AI服务器市场 [15] 消费电子与医疗 - 京东健康首家自营医美诊所在北京开业 服务涵盖四大轻医美项目 第二家国贸店将于9月开业 [10] - 充电宝将迎更严格新国标 增加过度充电/针刺等测试要求 新增电压监测/容量调节等功能 [13] 企业动态 - 罗马仕声明称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 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持续运转 正进行战略调整 [12] - 伯特利拟1.98亿元投资合伙企业 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等领域未上市企业 [17]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6 02:21
市场走势分析 - 上证指数盘中震荡一度跌破3500点但收盘站稳3500点上方 显示短期震荡不改中期向上趋势 [1] - 市场已突破2024年11月8日高点 四季度以来的横盘震荡格局结束 [1] - 贸易冲突担忧缓解叠加7月政策窗口期临近 预计市场将维持缓慢盘升态势 [1] - 3500点后存在两种路径:直接挑战2024年10月高点3674点或震荡蓄势 后者概率更大 [1] - 挑战前高需满足财政政策落地/全球环境缓和/成交量持续放大三条件共振 [1] 板块轮动展望 - 7月预计延续事件驱动行情 但板块将出现高低切换 [2] - 大消费方向关注乳制品/IP消费/休闲旅游/医美等景气板块 2025年政策对冲预期强化 [2] - 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趋势明确 关注传感器/控制器/灵巧手等细分领域 特斯拉财报或成催化剂 [2] - 半导体国产化聚焦设备/晶圆制造/材料/IC设计环节 [2] - 军工板块订单回升预期增强 地面装备/航空装备/军工电子等子板块一季报已现触底迹象 [2] - 创新药经历4年调整后进入收获期 2024Q3起连续三季净利润正增长 2025年或迎基本面拐点 [2] 盘面表现 - 上证指数日内V型反转 深成指与创业板指波动较小 [3] - 全市场仅1300余只个股上涨 赚钱效应减弱 [3] - 通信/计算机/电子/家电/汽车领涨 煤炭/农林牧渔/公用事业/纺织服饰/美容护理领跌 [3]
环球产业观丨江苏吴中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罚1500万元 董事长遭10年市场禁入 公司或面临退市
环球网· 2025-07-15 11:39
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虚增营业收入超17亿元 利润总额近8000万元[1] - 四年分别虚增营收4.95亿元 4.69亿元 4.31亿元 3.77亿元 占当期营收比例26.46% 26.39% 21.26% 16.82%[2] - 四年分别虚增利润1458.27万元 2027.12万元 1992.42万元 2121.94万元 占当期利润比例2.89% 51.65% 26.42% 29.81%[2] 资金占用与违规 - 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 - 2020-2023年末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 13.93亿元 15.43亿元 16.93亿元[2] - 占用资金占当期净资产比例达6.88% 74.2% 84.6% 96.09%[2]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及主要责任人合计被罚3050万元 其中公司被罚1000万元 实控人钱群山被罚1500万元[1][3] - 钱群山被实施10年证券市场禁入[1][3]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医美业务发展 - 2021年投入1.66亿元取得达透医疗51%股权 获得韩国"童颜针"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4] - 代理产品艾塑菲于2024年初在国内获证 为首款进口"童颜针"产品[4] - 2024年医美板块营收3.3亿元 同比增长4225.65% 占总营收20%[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6亿元[4]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6000万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4460-6460万元[4] - 去年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2445.46万元 扣非净利润1059.29万元[4]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 为"中国普教第一股"[1][3] - 目前涉足医药 医美 投资等领域[3] - 为吴中区第一家 苏州市第六家上市公司[3]
虚增近18亿营收或被退市 江苏吴中称不影响童颜针代理权
经济观察网· 2025-07-15 09:31
公司治理与违规事件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钱群山而非披露的钱群英 [4] - 2020年至2023年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虚增营收总计17.71亿元 其中2023年虚增营收3.77亿元占当期披露营收16.82% [4] - 2020年至2023年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23年末占用资金达16.92亿元占净资产96.09% [4]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 对钱群山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钱群英处以200万元罚款 [4] 业务转型与医美板块发展 - 公司1999年上市 先后布局医药、地产、化工业务 2020年因化工板块停产转型聚焦医药大健康产业 [5] - 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进军医美市场 引入韩国REGEN公司童颜针产品艾塑菲 [6] - 艾塑菲于2024年1月获批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终端定价1.98万元起 [6] - 2024年医美生科行业营收达3.3亿元 较上年增长超40倍 占总营收21% [6] - 2024年扣非净利润在连续6年为负后首度扭亏为盈 [6] 产业链关系与代理权状况 - 艾塑菲生产商REGEN公司于2024年7月被爱美客完成控股收购 [6] - 公司证券部回应称退市风险不影响艾塑菲代理权 代理权期限至2032年 [6]
业绩预亏叠加退市警报:江苏吴中深陷“生死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8:1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4000万元至6000万元 去年同期盈利2445.46万元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4460万元至6460万元 去年同期盈利1059.29万元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7048.35万元 同比增长197.97% [4] 业务板块表现 - 2024年医美生科行业板块营业收入32.96亿元 同比增长4225.65% [4] - 2024年药品行业板块营业收入12.29亿元 同比下降33.19% [4] - 2024年贸易行业板块营业收入0.21亿元 同比下降94.41% [4] - 2025年上半年亏损主因贸易业务应收款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6] 医美业务与产品 - 2021年斥资1.66亿元取得达透医疗51%股权 获得AestheFill中国大陆独家销售代理权至2032年8月28日 [3][5] - AestheFill于2024年4月正式上市销售 目标覆盖500-600家机构 目标销售量10万支 [3] - 方正证券预计AestheFill 2024年贡献收入近3.5亿元 [3] 市场竞争与代理权风险 - 爱美客拟收购REGEN Biotech(AestheFill生产商)控股权 已完成董事会改改并实际掌控日常运营 [4][6] - 爱美客收购项目已完成国内政府部门批准 尚需韩国政府部门备案手续 [6]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存在三大类问题:财务造假、隐瞒资金占用、隐瞒实控人变更 [1][7] - 2020-2023年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年末余额分别为1.27亿元、13.93亿元、15.43亿元、16.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6.88%至96.09% [7]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关联方企业占用资金7.69亿元未归还 [8] - 2020-2023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 占当期营收16.82%至26.46% [8] - 2020-2023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2027.12万元、1992.42万元、2121.94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89%至51.65% [8]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3050万元 董事长钱群山被罚1500万元并实施10年市场禁入 [8] 退市风险 - 因重大违法问题触及强制退市情形 [1][9] - 2024年财务报告被年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9] - 2024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叠加资金占用问题 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市场反应 - 7月14日及15日连续一字跌停 股价报2.19元/股 市值15.6亿元 [2] - 年内股价从1月初9.32元/股跌至当前 跌幅超76.5% [2]
为渠道买单的消费者
新财富· 2025-07-15 07:36
医美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高壁垒高利润的"卖铲人" - 医美上游企业(如爱美客、锦波生物)毛利率高达95%,净利润率达50%,显著高于中下游企业[3] - 嗨体产品出厂价350.6元,终端售价超1800元,毛利率92.99%,原料成本仅24.72元[1] - 牌照稀缺性形成垄断优势:2009年玻尿酸市场仅2家持牌企业,2014年增至7家[7][11] - 研发周期长(3-8年),嗨体完整上市周期达9年,需临床资源背书[9][10] - 2024年医美领域融资30起总额超11亿元,上游为主要受益方[1][2] 中游:低集中度高成本的"淘金者" - 医美机构净利率普遍低于10%,华韩整形等终端机构常现亏损[2][3] - 2000-2015年暴利期后供给过剩:热玛吉设备进口价50-60万元,单次治疗收费8-15万元,曾现"日回本"现象[13] - 行业乱象突出:2019年合规机构占比仅12%,存在"借证挂靠"问题[14] - 获客成本激增:2021年平均3000-5000元/人,新氧平台单条客户信息价格从2018年50元涨至2023年800元[18] 下游:平台流量争夺战 - 新氧2018年占据医美在线预订支付总额33.1%,但2020年被美团反超(美团618交易额21.7亿 vs 新氧年营收12.95亿)[20] - 美团通过轻医美切入市场,佣金模式压缩机构利润(如12888元产品促销后仍按原价8%抽佣1031元)[21] - 垂直平台与综合平台分化:新氧2024年亏损5.9亿,下游盈利压力显著[2][22] 行业格局与历史沿革 - 监管体系始于1996年《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办法》,三类医疗器械需严格审批[5][6] - 上游企业技术红利与牌照壁垒形成"淘金铲子"效应,类比19世纪美国淘金热[4][5] - 中游机构面临人才短缺(整形医生培养需8年以上)与标准化缺失的双重困境[14] - 产业链价值分配呈现"上游造富、中下游挣扎"的极端分化[3]
“姐弟傀儡戏”惹怒证监会!这家医美企业董事长被禁市十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07:32
公司治理与违规行为 - 公司及高管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行政处罚 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钱群山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并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 [1][3][5] - 违规行为包括未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 连续4年虚增营收累计超17亿元 虚增利润超7000万元 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截至2023年末余额占净资产96.09% [1][6][8] - 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实际控制人钱群山被谎称为其姐姐钱群英 [1][6]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至2023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95亿元(占26%) 4.69亿元(占26.39%) 4.31亿元(占21.26%) 3.77亿元(占16.82%) [7] - 同期分别虚增营业成本4.81亿元(占37.08%) 4.48亿元(占35.47%) 4.11亿元(占28.40%) 3.55亿元(占20.95%) [7]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58.27万元(占2.9%) 2027.12万元(占51.65%) 1992.42万元(占26%) 2121.94万元(占29.81%) [7] 关联方资金占用 - 2020年至2023年末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分别为1.27亿元(占净资产6.88%) 13.93亿元(占74.20%) 15.43亿元(占84.60%) 16.93亿元(占96.09%) [8] - 资金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采购款形式向关联方提供 年度报告未披露该情况存在重大遗漏 [6][8] 业务表现与业绩 - 2024年上半年预计亏损4000万至6000万元 主要因贸易业务应收款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9][10] - 医美生科业务2024年营收3.3亿元 同比暴增4225.65% 毛利率82.26% 同比增长32.38个百分点 [10][11] - 药品行业营收12.29亿元 毛利率38.77% 贸易行业营收2108万元 同比下降94.41% [11] 医美业务发展 - 医美业绩暴增主要因代理韩国Regen Biotech的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剂2024年4月上市销售 [10] - 医美产品销售采用直销模式 客户涵盖美莱、朗姿、华韩、媛颂等医美连锁机构 [10] - 医美业务主体江苏吴中美学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2024年净利润1.7亿元 [10] 市场表现与风险 - 公司股票可能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 已发布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 [12] - 7月15日报收2.19元/股 跌幅4.78% 披露处罚后连续第二个跌停板 [12]
京东的医美门店要开到国贸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5:57
互联网大厂布局医美行业 - 京东健康旗下首个自营线下医美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于7月14日在北京亦庄开业,并接入京东APP医美频道 [2] - 京东健康计划于9月30日在北京国贸开设第二家自营医美诊所 [3][15] - 京东健康早在3个月前已设立医美子公司并申请"京东医美"商标,刘强东6月表态将布局医美供应链 [7] 京东医美业务现状 - 亦庄店位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1层,通过京东APP和微信小程序提供服务 [9][10] - 目前粉丝数仅60余人,项目销量多为10余件,内部员工对门店上线情况了解有限 [11][12][13] - 提供美白嫩肤、水光美塑等四大轻医美服务,但缺少"童颜针"等热门产品,价格多在千元以下 [16][17] - 部分项目价格高于市场水平,如黑金DPL光子面部全模式定价559元,而市场价可低至160元 [17]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作为平台已纳入近3000家医美机构,京东则采取"平台+自营"双模式 [5][20] - 新氧已拥有30家自营医美机构,覆盖9个城市,正在探索加盟模式 [23] - 美丽田园、朗姿股份等通过"收购+自营"布局连锁医美机构 [24] - 互联网大厂入局加剧行业竞争,中小型医美机构面临生存压力 [6][24] 商业模式差异 - 美团专注平台角色,不涉足自营 [5] - 京东延续"平台+自营"思路,通过APP把握流量入口 [20] - 新氧已建立30家自营机构并探索加盟模式 [23] 行业挑战 - 医美机构为获客大打价格战,部分产品价格严重倒挂 [21] - 京东需持续投入线下诊所布局,难以复用物流优势 [24] - 医美行业注重医生能力和非标准化服务,与互联网供应链模式存在差异 [25]
首店开张!京东正式攻入线下医美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0:00
京东进军医美行业 - 京东旗下首个自营医美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于北京亦庄开业,目前位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1层 [1][2] - 该诊所已试营业2个多月,此前仅对内部员工开放,现已正式对外营业 [2] - 线上入口嵌入京东APP,需搜索"医美"关键词进入,同时在微信开设小程序 [2] - 计划于9月30日在北京国贸万通中心开设第二家门店 [2] 业务布局与服务内容 - 提供四大轻医美服务:美白嫩肤、水光美塑、除皱瘦脸和光电抗衰 [2] - 当前服务产品有限,缺少"童颜针"、重组胶原蛋白针剂等热门产品,但后续计划上线 [2][3] - 产品价格主要在千元以下,热玛吉、超声炮和肉毒针剂除外,当前为员工内部价,未来可能上调 [3] - 京东医美自营旗舰店关注人数较少,目前仅63人,尚未大规模宣传导流 [2]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亲自下场开设医美诊所,与美团在医美领域展开竞争 [3][4] - 互联网平台纷纷试水自营医美机构,如新氧已拥有23家自营机构,覆盖9个城市,并推进加盟业务 [5] - 缺乏流量入口的医美下游机构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