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出国展览工作运行平稳
消费日报网· 2025-08-05 03:01
出国经贸展览项目 - 上半年中国贸促会共审批6批次出国经贸展览项目立项计划1418项 计划展出面积82.6万平方米 [1] - 已完成54家组展单位赴44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展览项目 实际展出面积38.2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达2.3万余家 [1] 新兴市场拓展 - 企业积极拓展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参展企业数量和项目规模稳步增长 [1] - 第二季度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参展企业数合计占比39.8% 较2024年同期提升8.5个百分点 [1] - 2025年巴西国际汽车配件展共吸引30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 中国展团继续成为该展会最大海外展团 [1] 新兴产业参展 - 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优秀中国企业在国际重要科技展会上集中亮相 [1] - 中国企业在智能终端、通信技术、机器人等领域展示自主创新成果 [1] - 今年欧洲国际智慧能源展览会中国参展企业增至850家 主办方及专业观众对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表示赞叹 [1] 上半年出国展览总体情况 - 参展行业更加多元 参展区域持续拓展 参展企业质量稳步提升 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2]
利好来了!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8-04 13:10
核心观点 - 海南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2025-2027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20条具体举措,目标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 [1][2][8] - 重点发展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7][9][10][11][13] - 强化重点园区支撑作用,培育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投融资机制 [18][19] 特色产业培育 - 种业: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打造生物技术、AI、大数据科研平台,目标2027年崖州湾种业集群营收突破200亿元 [3][9] - 深海:推进油气增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发展海上风电制氢,目标2027年三亚深海科技集群营收超60亿元 [3][10] - 航天:建设文昌航天产业集群,推进卫星超级工厂等项目,目标2027年营收达100亿元 [3][11] - 热带农业:推动芒果、凤梨等特色产业链,目标2027年海口食品加工集群和定安食品集群产值合计240亿元 [11][12] 优势产业提升 - 旅游:发展航天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目标2027年三亚海棠湾集群营收破500亿元,入境游客230万人次 [13] - 临港产业:建设洋浦国际枢纽港,目标2027年洋浦港航集群营收800亿元,集装箱吞吐量600万标箱 [4][14] - 金融:推动EF账户扩容,目标2027年三亚金融集群资管规模近6000亿元 [5][14] - 石化新材料:延伸烯烃、芳烃产业链,目标2027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 [15] - 数字经济:布局算力、半导体等产业,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营收2200亿元 [16][17] 重点园区发展 - 培育海上风电、低空经济等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8] - 探索设立省级产业园区投资公司,支持发行REITs等金融产品 [5][18] - 强化"链主"招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总部 [19]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立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1:12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里程碑 - 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迎来封关运作的里程碑 [1] - 近期密集公布并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和《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重要文件 [1]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 - 《规定》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通过制度安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1] - 截至2025年6月底,海南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4%,其中民营企业93.72万户 [2] - 全省民营经济组织贡献了近60%的GDP,近90%的就业岗位 [2] - 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经济组织可平等进入,不得设定准入障碍 [3] - 要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透明,禁止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门槛条件 [3] - 加强土地要素供给,提高供地效率,推动产业链供地 [4] - 强化金融支持,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4]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1]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 [5] - 加工增值30%内销货物免关税政策与"零关税"政策叠加将释放更大红利 [6] -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发展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力争2027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 [7]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7]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加速布局算力产业,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7] - 基于区块链、AI、大数据技术推动数字健康、数字文娱等业态提升 [8] - 布局游戏出海、来数加工、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等产业 [8] - 推进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 [8] - 预计到2027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元 [8]
立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发挥民营经济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解读
海南日报· 2025-08-03 02:06
出台背景与意义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 明确"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针 将民营经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2] - 海南自贸港建设需依托民营经济力量 已出台系列支持政策 截至2025年6月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达97.54% 贡献60%GDP和90%就业[3] - 立法旨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通过制度集成创新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痛点 激发社会创造力[4] 核心政策内容 公平竞争保障 - 负面清单外领域全面开放 禁止以备案/注册/指定等形式变相设置准入障碍[5] - 公共资源交易需透明公正 不得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门槛条件[6] - 保障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政策制定需进行公平竞争审查[6] 自贸港政策赋能 - 支持参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四大主导产业 享受所得税优惠/零关税/加工增值免税等核心政策[7] - 鼓励发展种业/深海/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立科研机构对接机制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7] - 推动拓展国际业务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提供通关便利/风险预警等跨境服务支持[7] 投融资环境优化 - 推行产业链供地模式 允许存量工业用地建设配套设施[8] - 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 鼓励设立风险补偿基金 开发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8] - 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 要求金融机构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 禁止不合理收费[8] 政府服务机制 - 构建政企沟通/投诉处理/信用修复等全链条服务机制[9] - 建立招商引资合法性审查前置程序 完善政府诚信履约制度[9] - 专项治理拖欠账款问题 禁止强制接受不合理交易条件[9] 法规体系调整 - 废止2004年私营个体经济条例 因现行法律已覆盖其核心内容 且无法适应新经济形态需求[10]
政策助力、制度创新……感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温度与速度”
央视网· 2025-08-02 11:30
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19条措施将于9月1日同步施行,聚焦科技力量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资源共享等领域 [3] - 上海普陀区"创新里"科创产业园出现典型跨区域合作案例:江苏太仓企业负责硬件制造,上海团队负责研发,两地车程40分钟实现高效协同 [3] - 机器人产业链形成跨省协作模式:上游零部件来自常州/苏州,下游应用与南通养老产业园合作推进康复训练项目 [3] -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2024年GDP突破15.1万亿元,普陀区建设协同创新服务中心整合沪苏资源 [5] 跨省域高新区建设 - 西岑科创中心将成为长三角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核心区,涵盖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分园 [5] - 江浙沪联合招商会吸引企业入驻,跨省域高新区实现统一管理/规划/产业协同 [7] -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项目转化落地率达48%,9家新公司均落户长三角 [7] - 三省一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021-2024年增长145%,正推动技术经理人认定标准统一化 [7] 轨道交通一体化进展 - 宁马城际铁路通车后南京-马鞍山通勤时间缩短至30分钟,解决现有高铁班次不足问题 [9][10] - 滁宁城际铁路全长55公里(已开通滁州段),17座车站全部建成后将强化滁州-南京联系 [10] - 现有南京-马鞍山高铁D5646次成为跨省通勤重要车次,反映城市群通勤需求旺盛 [9]
长坡厚雪,怎样发挥“耐心资本”优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一周年观察(下)
新华日报· 2025-07-23 23:50
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运作成效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布局的标杆性实践,一年来坚定陪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1] - 基金集群效应加速形成,7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管理办法》,鼓励与央企、国家级基金等深化合作[7] - 100亿元规模的诚通科创基金签约,意味着央企产业链资源在江苏落地布局[7] 基金投资策略与赛道选择 - 精准定位赛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地方禀赋,如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聚焦绿色低碳领域[1] -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和子基金投资额有望达200亿元,助推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领跑集团"[6] - 投资团队重点聚焦企业是否具备独特的"技术护城河",优先选择高成长性赛道项目[2] - 选择"耐力型选手",关注企业对赛道认知深度和团队抗压能力[2] 基金赋能与企业需求 - 企业期待基金提供更精准全面的赋能,如市场拓展支持、客户资源嫁接等[3] - 部分企业建议基金提供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如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咨询和市场推广服务[3] - 企业希望产业专项基金可根据发展情况动态增加投资金额[4] - 基金管理方利用国有企业背景为企业提供产业链梳理、政府资源对接等增值服务[4] 长期投资理念与产业生态培育 - 省战新母基金坚持"耐心资本"定位,引导资金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5] - 基金以"耐得住、等得起"的长期思维持续投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战略重点领域[5] - 未来将重点围绕江苏省"10+X"未来产业体系推进投资布局,强化"产业研究前置"机制[6] - 计划成立人才方面的母基金,如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补齐发展短板[6] 基金运作挑战与优化方向 - 前沿技术精准评估难度攀升,新兴技术的颠覆性特征增加投资决策风险[1] - 跨区域资源协同效率不足,外地产业链资源对接存在信息差[4] - 中小企业细分需求多样,生态体系服务资源难以完全覆盖[4] - 需协调发展改革、工信等部门,形成综合性赋能体系[4]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占全省52.1%
长沙晚报· 2025-07-23 02:42
湖南省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总值2624.8亿元 其中出口1603亿元 进口1021.8亿元 [1] -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 占全省52.1% [1] - 2025年6月湖南进出口511.8亿元 同比增长14.5% 其中出口318.6亿元增长14.3% 进口193.2亿元增长14.9% [1] - 长沙 岳阳 怀化等6个市州实现正增长 [1] 出口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896.1亿元 占比提升至55.9% [2] - 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8% [2]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1.2% [2] - 电动汽车 锂电池等新兴产品出口88.4亿元 增长68.8% 其中电动汽车出口54.9亿元增长53.7% [2] 传统优势产品表现 - 工程机械出口170.7亿元 增长2.7% [3] - 钢材出口103.8亿元 增长25.3% [3] - 烟花爆竹出口24.6亿元 增长26.5% [3] - 打火机出口11.7亿元 增长32.4% [3] 贸易伙伴多元化 - 对东盟进出口498.2亿元 增长16.3%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3] - 对非洲进出口289.9亿元 增长7.6% 稳居中西部首位 [3] - 6月对非洲进出口同比激增68.2% [4]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上半年加工贸易及保税领域内销货值12.06亿元 同比增长明显 [4] 跨境通关效率提升 - 长沙海关出台28项稳外贸政策措施 [5] - 中南集拼中心新模式为中欧班列节省通关时间2至4天 降低物流成本超40万元 [6] - 上半年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货物8479批次 国际班列占比由5%提升至54% [6][7]
郑州决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晋级“选手”
郑州日报· 2025-07-16 01:01
大赛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郑州分赛区暨2025"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7月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成长组11个项目、初创组5个项目晋级省赛 [1] - 大赛由河南省科技厅指导,郑州市科技局主办,中原区政府、郑州人才发展集团等承办,主题为"因创而聚,向新同行" [1] - 经过初赛选拔和专业评审,80个项目进入决赛,聚焦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郑州科创发展 - 郑州正全面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科创强市"奋斗目标,努力在全省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走在前" [1] - 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郑州落实重大要求、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和平台 [1] 大赛影响力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汇聚众多创业精英、学者和企业家 [2] - 历届大赛成功培育了中科清能、灵希生物、东微电子等一批明星企业,建成各级孵化载体300余家,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2] - "郑创汇"赛事已持续十余年,成为创新创业项目加速成长的"孵化器",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的"金桥梁",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2] 本届大赛特色 - 相比以往赛事,本届大赛更加突出服务创新,通过组织赛前和赛后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大赛软实力 [2] - 郑州将全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成就梦想"的一流生态,助力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赋能企业发展 [2]
创业板综编制优化落地 7家基金公司火速申报相关ETF产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7-11 11:45
创业板综合指数修订 -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和ESG负面剔除机制,提升样本股质量和指数可投资性 [1][2] - 修订后创业板综样本股1316只,覆盖95%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覆盖率98%,前三大行业为工业(32%)、信息技术(26%)、医药卫生(12%) [3] - 高新技术企业权重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79%,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权重占比74% [3] 指数优势与特征 - 创业板综长期收益优良,行业分布均衡,成长性突出,个股权重分散,近十年年化收益率比创业板指高约2% [2][5][6] - 前三大行业权重集中度42.4%,显著低于创业板指的53.6%,分散化特征降低单一行业波动风险 [5] - 成长梯队完整,包含千亿元龙头企业和60%以上中小市值企业,形成"头部稳健+尾部高弹性"组合 [5] 基金公司布局 - 鹏华、银华、博时等7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创业板综ETF及增强ETF,推动产品体系壮大 [1][5][6] - 市场上已有6只创业板综相关ETF产品,此次申报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6] - 创业板综增强型ETF有助于提高板块流动性,发掘潜力股票 [6] 行业定位与投资价值 - 创业板综高度契合"科技兴国"投资主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4] - 指数全面覆盖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完整反映板块整体走势,纳入潜在"独角兽"企业 [4] - 创业板加速构建透明、多元、可持续的投资生态,吸引长期资金流入 [6]
吴江将实施三年倍增计划
苏州日报· 2025-06-04 00:19
产业发展目标 - 吴江锚定新型工业化"356"目标,聚焦"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绿色低碳"方向 [1] - 通过"四合一"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网联、增资扩产,巩固四大千亿级产业优势 [1] - 全力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制造等新赛道,力促新能源产业早日迈上千亿级 [1] 创新与研发投入 - 吴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标杆孵化器,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1] - 目前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全市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1家 [1] - 目标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超15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 [1] - 计划推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11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超18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90%,万人高价值专利达35件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发展研发设计、科技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 [2] - 推进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建设,壮大"亿元楼宇"集群,将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业优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