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

搜索文档
港股IPO周报:兆易创新等多家A股公司批量递表 海天味业融资逾百亿首周破发
新浪财经· 2025-06-22 09:14
港股新股市场动态 - 本周共有19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 4家公司通过聆讯 12家公司招股 1只新股上市 [3] 递表公司核心信息 新奥股份 - 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 2024年零售气量市场份额6.1% 行业排名第三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亿 1411.15亿 1349.46亿元 同期净利润110.73亿 125.3亿 99.44亿元 [3] 沃尔核材 - 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 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 [4] - 2022-2024年收入53.37亿 57.19亿 69.20亿元 净利润6.60亿 7.58亿 9.21亿元 [4] 极智嘉科技 - 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 连续六年保持领先地位 [5] 巴奴火锅 - 中国品质火锅市场收入第一品牌 2024年市场份额3.1% [6] - 门店数量从2021年末83家增至2024年145家 增长74.7% [6] - 2024年收入23.07亿元 净利润1.23亿元 [6] Hope Sea - 中国最大综合电子产品进口供应链商 2024年进口GMV达348亿元 [7]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53亿 2.21亿 2.35亿元 [7] 视源电子 - 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 全球第二9.9% [8] - 2024年收入224.01亿元 净利润10.36亿元 [8] 岸迈生物 - T细胞衔接器领域全球第二 对外授权合作总价值超21亿美元 [9] - 2024年收入4.59亿元 亏损0.48亿元 [9] 海致科技 - 中国产业级AI智能体提供商第五 图核心AI智能体市场份额超50% [10] - 2024年收入5.03亿元 亏损9373.3万元 [10] 兆威机电 - 一体化微型传动系统提供商 2024年收入15.25亿元 净利润2.25亿元 [12] 美格智能 - 全球第四大无线通信模块商 2024年市场份额6.4% [13] - 2024年收入29.41亿元 净利润1.34亿元 [13] 兆易创新 - NOR Flash全球第二 中国第一 2024年市场份额18.5% [17] - 2024年收入73.56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12.6亿元 [17] 潍柴雷沃 - 中国领先智慧农业方案商 拖拉机与收获机械收入占比超90% [19] - 2024年收入173.93亿元 净利润9.57亿元 [19] 通过聆讯公司 富卫集团 - 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 2023年总承保保费4070亿美元 [24] - 2024年保险收益27.24亿美元 净利润0.1亿美元 [24] 峰岹科技 - 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第六 份额4.8% [25] - 2024年收入6.0亿元 净利润2.22亿元 [25] 讯众股份 - 中国第三大云通信服务商 市场份额1.8% [26] - 2024年收入9.18亿元 净利润5064.2万元 [26] 招股及上市情况 海天味业 - 募资101亿港元 2025年港股第二大IPO [28] - 基石投资者认购47亿港元 首周股价累跌1.52% [28] 三花智能 - 全球发售4.14亿股 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 [29] - 募资净额91.77亿港元 [29] 药捷安康 - 香港公开发售获3419.87倍认购 [31]
植小芽打造“植物甄护”新范式 构筑婴幼儿肌肤健康防线
金投网· 2025-06-19 07:40
行业趋势 - 婴幼儿护肤市场正从"温和"向"科学"、从"经验"向"标准"加速转型,强调安全性与专业化 [1] - 母婴护肤市场从单一清洁功能向多元功效和精细分类延展,未来竞争关键在于提供"定向型"和"阶段性"护理方案 [4] - 行业不再满足于"温和",更强调"安全有据、功效可测、过程可控",本土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检测平台、原料基地协同联动 [5] 公司策略与产品 - "植小芽"定位"科学植物护肤",构建以植物成分为核心、贴合中国宝宝肤质的护理方案 [2] - 代表产品"元气小蓝婴幼儿系列"采用"三步呵护法"(温和清洁、深层滋养、舒缓修护),核心成分"萌脂素"结合金盏花、燕麦β-葡聚糖等天然成分提升皮肤屏障稳定性 [2] - 产品通过人体斑贴试验并获PCHi母婴品类奖项,体现国产品牌在技术路径和安全验证上的进步 [2] - 公司计划围绕婴幼儿不同成长阶段肌肤状态拓展产品体系,结合数据洞察推动新成分研发与应用落地 [4] 产业链与研发 - 化妆品产业链日趋完善,形成贯穿研发、生产、评价与市场的闭环机制 [3] - 生产端采用10万级洁净区与30万级准洁净区,执行微生物、重金属等多项理化标准 [3] - 通过智能安全评估数据库与风险模型分析实现原料遴选、配方试验等环节全过程可追溯、可量化 [3] 品牌与市场 - "植小芽"以"中国产地+功效验证+场景细分"路径崛起,"蓝宝瓶"设计传达母爱意象,满足母婴市场对"情绪价值"与"产品功能"的双重需求 [4] - 本土品牌在新生儿皮肤问题识别、功能性成分应用、消费行为调研等领域加快投入,推动经验护理向科学护理转变 [4]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36氪· 2025-06-11 09:43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拥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 [7]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3.58亿元 [7]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 [16][17] 商业模式 - 定位超高端市场,主要服务家庭资产1亿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 [6] - 旗下拥有三个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元)、艾屿(13万元)、小贝拉(10万元) [38][39]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 [22] - 业务多元化,包括产后护理、营养膳食、SPA、母婴产品等 [33][35]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 [44]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约20%)和人力成本 [47] - 经调整后2023年利润转正,2024年上半年利润约1715万元 [47][48] 市场前景 - 中国高端月子中心市场增长率高于大众市场 [42] - 预计2030年产后护理市场规模达20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2% [53] - 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下降至2023年902万,但行业仍被视为朝阳产业 [52][53] 运营特点 - 与高端酒店合作,如北京半岛、上海宝丽嘉、广州瑰丽等 [17][20] - 护士月薪约8000元,远低于客户聘请住家月嫂的2.2万元 [22][24] - 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有客户反映更换5名护士 [25] - 曾因"护士持国际ACI资格证"宣传被法院认定虚假宣传 [31]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盐财经· 2025-06-10 10:13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定位超高端月子中心,套餐价格区间为16.88万至116.88万,基础套餐28天16.88万,最高端女王套餐56天达116.88万[2][4] - 目标客户为家庭资产1亿元以上的"A9"高净值人群,客单价稳定在22万元左右[5][16] - 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租赁五星级酒店及独栋别墅作为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半岛、上海宝丽嘉、广州瑰丽等顶级酒店[12][13] 业务模式与市场表现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但护士月薪不足1万元,存在被高薪挖角风险[17] - 旗下拥有三大品牌:主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中高端品牌艾屿(13万)、年轻中产品牌小贝拉(10万)[29][30] - 2021-2023年营收快速增长,从2.59亿增至5.60亿,2024上半年达3.58亿,但同期亏损累计达12.53亿[6][33] 财务与运营数据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20%)和人力成本,2023年租赁支出1.3亿,人力成本1.21亿[36] - 经非HKFRS调整后,2023年利润转正为2077万,2024上半年达1715万,显示主营业务可能盈利[36][38]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账面巨额亏损,公司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等[3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存在虚假宣传争议,法院曾判定其"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宣传不实[24] - 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降至2023年902万,但行业规模预计2030年达2059亿,年复合增长率19.2%[39][40] - 通过收购广禾堂(月子餐)、S-bra(功能内衣)等品牌扩展产业链,目标成为"家庭护理行业的LVMH"[26][28] 品牌定位与客户画像 - 通过明星客户(如戚薇、唐艺昕)和艺术化营销强化高端形象,创始人背景(牛津/UBS/时尚芭莎)提升品牌调性[10][11][31] - 消费者选择因素包括酒店档次(如上海宝丽嘉每晚2000元起)、服务细节(如定制柠檬水),但存在护士经验不足投诉[15][17][21]
圣贝拉聆讯:8亿营收问鼎亚洲产后护理,家庭健康护理龙头呼之欲出!
市值风云· 2025-06-10 09:18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我国及亚洲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也是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和修复集团[4]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底,采取高举高打策略从高端市场切入,被称为"爱马仕月子中心"[6] - 通过主品牌"圣贝拉"及子品牌"小贝拉"和"艾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6] - 截至2024年自营和管理96家产后护理中心,覆盖30个城市,规模行业第一[9] 业务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营收6.28亿元,行业第一,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26.4%[8] - 小贝拉中心客户数量从2022年1574人增长至2024年2726人,增速超过主品牌[6][7] - 2024年总营收7.99亿元,同比增长43%[20]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较2022年增长103%;食品收入5125万元,较2022年增长75%[19] 市场地位 - 2024年产后护理市场份额1.2%,远超第二名公司A的0.8%[8] - 直营中心数量57家,覆盖城市20个,均为行业第一[8] - 2024年客户复购率高达84%,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线上渠道[14] 盈利能力 - 毛利率从2022年29.9%提升至2024年33.9%[11][24] - 经调整后EBITDA从2022年基本盈亏平衡提升至2024年7247万元[22][23] - 新中心通常在运营三个月内实现正经营现金流[25] 核心竞争力 - 拥有689名取得专业资质的护理专家,行业占比96%[11] - 建立标准化母婴护理SOP,与30多所护理学校合作培养人才[11] - 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引入国际标准服务管理经验[12] - 通过AIoT设备和大语言模型探索智能健康护理服务[27] 发展战略 - 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已在香港、新加坡、洛杉矶设立中心[9] - 构建全周期家庭护理生态,涵盖产后护理、家庭护理、健康食品等[15][16][17] - 计划通过AI技术打造智能健康护理服务平台[27] - 与日本养老护理服务品牌合作开拓养老护理新板块[27]
6月开门红!新一轮结构牛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6-03 04:59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6月3日低开高走,上证指数上涨0.48%至3363.48点,深证成指上涨0.35%,创业板指上涨0.73%,科创50指数和北证50指数分别上涨0.75%和0.13%,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7504亿元,超过3400只个股上涨 [4] - 港股三大指数全线走强,恒生指数涨1.13%至23420.36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59%至5164.51点,国企指数涨1.28%至8466.37点,市场半日成交额达1156.28亿港元 [5] 行业板块表现 领涨板块 - 银行板块表现亮眼,银行业指数大涨2.51%,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券商股同步走强 [6] - 新消费概念股活跃,美容护理、IP经济、母婴护理、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4] - 贵金属板块因避险需求上涨,黄金概念股表现抢眼 [4] - 原材料板块表现亮眼,原材料业指数涨2.09%,有色金属板块跟涨1.91%,重型机械、光伏股同步上行 [6] - 军工板块中无人机方向异军突起,多股涨停 [4] 领跌板块 - 家电、钢铁板块逆势下跌,家电企业因钢铝成本上升承压,出口依赖度较高的白电、厨电面临需求收缩 [2] - 钢铁行业深陷"供强需弱"困局,5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1%,但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滑15.3%,叠加出口受关税压制 [2] - 汽车整车、电力、钢铁、白酒、环保、煤炭等行业表现疲软,跌幅靠前 [5] - 科技板块表现滞后,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收窄至0.59%,消费电子、加密货币概念股明显回调 [6] 市场驱动因素 - "避险+消费"双轮驱动主线清晰,银行、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持续获得资金青睐 [1] - 银行股的强势源于低估值和高股息属性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部分个股入选重要指数样本带来增量资金预期 [1] - 市场对关税不确定性已逐步脱敏,A股上市公司近九成收入来自国内,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0%的企业达91% [1] - 内需消费受益于政策托底与消费复苏,美容护理、母婴护理、IP经济、宠物用品等细分领域成为资金避风港 [2] - 贵金属因地缘冲突和美债风险成为对冲不确定性的核心工具 [2] 未来展望 - 外部关税问题影响逐步弱化,国内政策面(如国企改革、新质生产力)仍是主要焦点 [3] - 市场预计维持横盘震荡格局,普涨行情较难出现,结构性机会将围绕内需成长、政策受益领域及具备业绩支撑的个股展开 [3]
专业与温度并存,多喜娃引领母婴护理行业新潮流
搜狐网· 2025-05-27 04:19
行业市场分析 - 2024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达76299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89149亿元 [3] - 94.5%的受访者认为产后有必要"坐月子",产后护理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普遍需求 [3] - 月子中心价格偏高刺激了市场对专业月嫂的需求,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 - 母婴消费客户群更加细化,追求更加专业科学的服务 [3] - "新时代女性""她经济""三孩政策"推动月子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3]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获"中国自营月嫂第一品牌"市场地位确认 [1][4] - 公司拥有自营月嫂3000+名,产业基地面积18000+平方 [5] - 公司累计服务30万+宝妈家庭,综合服务满意率98% [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建立起以月嫂服务为核心的全链生态发展模式,包括产后修复、母婴护理职业培训学校等 [5][9] - 公司从月嫂严选、服务严选保障和售后严选保障三个方面确保服务专业性 [7] - 公司打造"多喜娃513好孕节"主题活动,将服务从生理照护延伸至情感关怀 [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以"专业服务+温度关怀"为双翼,发展从孕期到产后、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1] - 公司计划从深圳走向全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11] - 公司将联合上下游企业、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1] - 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母婴健康解决方案 [11]
烧钱12亿却被高净值家庭疯抢!圣贝拉的商业密码是什么?
格隆汇· 2025-05-23 04:03
核心观点 - 公司被市场误解为"烧钱营销"和"业绩暴雷",但实际上已实现盈利,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22.4%至1715万元 [1][3] - 市场对"三年亏12亿"的质疑源于会计准则差异,真实亏损被非现金支出(如长期资产摊销、股权激励)放大 [3][5] - 公司收入快速增长,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47.1%,2024年上半年月子中心收入已超越行业第一竞争对手 [1][25] 财务表现 - 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2077万元,2024年上半年达1715万元(同比+122.4%) [3][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合理,2024上半年广告开支仅占营收7.9%,远低于行业水平 [8][10] - 主营业务成本(被误读为"销售成本")主要包含:人力成本(1.22亿)、高端物业租赁(1亿)、新零售产品(0.42亿) [14][16] 商业模式 - 构建"场景化服务+新零售产品体系"双轮驱动,通过收购广禾堂(线上订单3年从2355单增至74837单)和S-bra布局第二曲线 [20] - 自主研发SaaS和护理服务平台,覆盖72家月子中心,实现服务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 [21] - 探索AI技术应用,计划通过SaaS向同业输出技术平台 [22] 市场定位 - 采用"金字塔策略":旗舰品牌圣贝拉(高端)+小贝拉(质价比)+Bella ISLA(心理疗愈),覆盖全阶层用户 [26] - 中国月子中心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达1176亿元,当前渗透率仅5.5%,行业高度分散(头部品牌市占率2.4%) [25][29] - 业务延伸至"备孕-产后-儿童成长"全周期,形成医疗、营养、生活方式闭环 [22][26] 成本结构 - 2024上半年销售成本中:租赁成本占33.3%、劳工成本占33.2%、产后膳食占12.5% [16] - 研发投入聚焦系统智能化(SaaS平台)和新零售产品开发 [20][21] - 营销费用结构:广告开支占比从2021年44.3%降至2024上半年62.4%,劳工开支稳定在31.8% [10]
戚薇、唐艺昕等一众明星都曾入住!“月子界爱马仕”要上市了,3年半亏超12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5-20 13:19
公司IPO进展 - 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 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不超过1 92亿股普通股 [1] - 瑞银集团 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主打高端月子中心服务 28天月子套餐起步价13 8万元 电商平台"女王套餐"高达50多万元 被称为"月子界爱马仕" [4] - 多位明星如戚薇 唐艺昕 吉娜 李艾等曾入住 [4]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 59亿元 4 72亿元 5 60亿元 3 58亿元 [5] - 同期亏损分别为1 22亿元 4 12亿元 2 39亿元 4 80亿元 累计亏损12 53亿元 [5] - 2021-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0 6% 29 9% 36 5% [5]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向华为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 发现高端月子中心市场空缺后创立 [6] - 关联公司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成立于2019年9月 注册资本326 06万元人民币 [6] - 由贝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6] 公司扩张与投资 - 直接对外投资60余家企业 分布在浙江 广东 江苏等地 涉及健康管理 投资 科技等领域 [7] - 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近70家企业的实控权 [7]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国人寿 腾讯投资 国寿股权投资 高榕资本等 [7]
圣贝拉港股IPO:三年多豪亏超12亿、某门店曾两度因无证行医被处罚
新浪证券· 2025-05-20 09:1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3.58亿元,同比增长32%,但同期亏损扩大至4.80亿元 [1] - 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2021年营收2.59亿元增至2023年5.60亿元,但增速从82%骤降至19% [2] - 销售成本逐年上升,分别为1.79亿元、3.30亿元、3.55亿元和2.36亿元,租金及相关成本占比长期维持在35%-40% [2]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核心业务月子中心定价6.8万-16.88万元/28天,与瑰丽、宝格丽等顶级酒店合作打造高端服务体验 [2] - 轻资产模式降低初期投入但转嫁高额租金成本,月子餐成本占销售成本约12% [2] - 月子中心收入贡献率从90.2%下滑至83.5%,新业务(如广禾堂收购)占比不足15%,食品业务毛利率达63.3%但面临品类单一挑战 [2] 行业与监管风险 - 北京贝康泽恩因无证行医被罚款3000元和15.01万元,医疗资质问题成为IPO主要障碍 [3] - 母婴护理行业强信任依赖,合规事件直接冲击品牌溢价能力 [3] - 二线城市门店出现空置,股东高榕资本、腾讯等机构通过股权转让套现离场 [3] 战略挑战与前景 - 高端消费叙事与经营现实存在矛盾,轻奢定位短期赢得资本青睐但面临三重威胁:医疗合规短板、成本结构失衡、人口红利消退 [4] - 需在上市后证明盈利模型可复制性或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否则可能面临估值逻辑与基本面背离风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