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
新京报· 2025-09-26 04:09
北京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布局建 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平台,29个已进入科研状 态,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等前沿领域建设10家 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 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人工智能 第一城"。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全栈政策体系,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 全球第一梯队;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9款,数量持续领跑全国;2024年,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超过2400家,位列全国第一,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全球首款液 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入轨,全球首颗卷式全柔性太阳翼卫星发射成功。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 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较2020年 ...
经典重温 | “十五五”:产业破局与重构 ——“十五五”规划研究系列之三(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5 16:03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贾东旭 摘要 近期,中央财经委会议、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等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会议密集召开,或为 "十五五" 规划先导。以往五年规划的产业调整路径是什么,"十 五五"规划又将如何推进?系统分析,供参考。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五"至"十四五"均明确了详细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远景设定目标、指明方向,会针对经济、改革、社会发展等领域制定具体规划。 例如,"十三五"规划的 主要目标分为七个部分:经济、创新、发展协调性、民生、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十四五"规划则将经济、创新与发展协调性的目标整合为"经济 发展取得新成效",并进一步强化了对改革与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视。 从五年规划的目标设定与实施逻辑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核心目标的"关键手段"。 从"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产业结 构调整均设有明确量化指标,如"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分别要求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个和4个百分点;自"十三五"规划起,政策重心转向先进制造业发 展,到"十四五"规划时,更细化了研发经费 ...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未来产业发展,建议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
新京报· 2025-09-25 13:23
加快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构建AI大模型产业投入增长新机制……9月24日,北京市政协 举行"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 议,与会委员就合成生物制造、AI大模型、商业航天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建议1 打造北京生物制造特色产业园区 北京正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培育下一个千亿级的生物经济增长点,加速经济社会发 展。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产品 生产方式,在医药、化工、材料和农业等行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预计本世纪末,整个制造业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产值将超30万亿美元,占到总制造 业产值的1/3以上。 他建议,北京应加快布局和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推动北京及周边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 展。建议北京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合成生物制造工程化关键技术研发、 概念验证、成果转化等工作。同时发挥北京策源功能,协同天津、河北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园政策优势,有效集聚在京高校、科研院所 ...
让万物互联:王洋与他的太空“路网”
第一财经· 2025-09-25 12:48
2025年9月24日,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伴随着火光和轰鸣,火箭升空,12颗卫星成功入轨,吉利星座一期迎来组网收官。至此,时空道宇共有64颗卫星在轨 运行,这意味着中国商业航天已经具备全球实时物联通信覆盖的能力。对CEO王洋来说,这一刻并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发射,而像是行业走到福特T型车下线 的那一刻:卫星终于不再只是国家的专属项目,而是通过星座服务正在走向普通人。 在当下,卫星,也在经历这样的转折。 纵观技术史,每一次伟大变革都遵循着类似的轨迹: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但真正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是亨利·福特制造的T型车和汽车流水线;莱特 兄弟让人类第一次飞上天空,而真正让航空旅行成为人们日常的,则是波音707的规模化生产;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但让互联网从学术界走入千 家万户的,是AOL的拨号上网。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相机最初是笨重昂贵的实验设备,柯达推出便携式相机和胶卷业务后,才让大众摄影时代成为可 能……发明家点燃火种,企业家才让火种照亮所有人。 2018年成立的时空道宇,如今已成为全球少数能独立建设和运营低轨星座的科技公司,也是国内首家通过整轨部署完成星座一期组网的商业航天企业。在这 背后,是一个关 ...
让万物互联:王洋与他的太空“路网”
第一财经· 2025-09-25 12:42
2025 年 9 月 24 日,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伴随着火光和轰鸣,火箭升空, 12 颗卫星成功入轨, 吉利星座一期迎来组网收官。至此,时空道宇共有 64 颗卫星在轨运行,这意味着中国商业航天已经 具备全球实时物联通信覆盖的能力。对 CEO 王洋来说,这一刻并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发射,而像是行 业走到福特 T 型车下线的那一刻:卫星终于不再只是国家的专属项目,而是通过星座服务正在走向 普通人。 纵观技术史,每一次伟大变革都遵循着类似的轨迹: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但真正让汽车进入千家 万户的,是亨利·福特制造的 T 型车和汽车流水线;莱特兄弟让人类第一次飞上天空,而真正让航空 旅行成为人们日常的,则是波音 707 的规模化生产;蒂姆·伯纳斯 - 李发明了万维网,但让互联网 从学术界走入千家万户的,是 AOL 的拨号上网。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相机最初是笨重昂贵的实验 设备,柯达推出便携式相机和胶卷业务后,才让大众摄影时代成为可能 ...... 发明家点燃火种,企业 家才让火种照亮所有人。 在当下,卫星,也在经历这样的转折。 2018 年成立的时空道宇,如今已成为全球少数能独立建设和运营低轨星座的科技公司,也是国内首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科技创新:海南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搜狐财经· 2025-09-25 10:26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智慧大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气象系统等5大系统以及多个分系统,具 备指挥监控、数字孪生、数字伴飞、健康管理、综合运维等功能,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共享,让 发射流程高效智能。 如果将商业火箭比作"飞机",商业卫星比作"乘客",商业航天发射场就是供"乘客"登机和"飞机"起飞 的"机场"。作为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受到外界广泛关注。2024年投入使用 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两个发射工位打起"组合拳",逐渐进入常态化、高密度发射。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任务组织和管理运作,采用灵活高效的商业化机制,可以更好地聚集社会创新力 量。目前,它正在将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和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有效结合,满足商业航天发射需求。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李小卉 赵玉和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补齐了商业航天链条缺口的最后一块拼图,实现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从无到有 的突破,为浩瀚的太空点缀璀璨的星光,还将带着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梦,飞向星辰大海! ...
「卫星平权者」王洋:让卫星从「国之重器」变为「民之常器」
36氪· 2025-09-25 08:04
2025年9月24日,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一个男人颇为激动地注视着海平面上一发火箭的升空,火箭整流罩满载着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 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吉利星座一期组网终于正式完成。自此全球2000万用户(包含500万高频用户与1500万中低频用户), 可真正实现实时卫星通信连接。 这个男人,名叫王洋,是时空道宇的创始人、CEO,也是中国商业航天行业的"关键先生"。 十二年前,怀着探索宇宙的浪漫情怀,他从体制内离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航天公司——欧科微。也自此开启了其对星辰大海的真正征途。四年 后,"嘉定一号"成功入轨。那是一颗不足一百公斤的微小卫星,核心单机几乎全部自研,却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从0到1的突破,也更加坚定了王洋创业的 初心。 2018年4月,王洋出任上海格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并兼任其母公司上海中科辰新卫星技术公司总经理,当时重点任务有两个,一个从0到1建立 卫星的量产能力,一个从0到1建立适用商业卫星的上游供应链体系,这些也和后来被称作G60的星座有关。 和人们印象中的航天事业不同,王洋从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华为任职经历让他很早就意识到市场化的重要性。 ...
Robotaxi这么卷了,曹操出行刚发了颗卫星
华尔街见闻· 2025-09-25 06:48
公司战略布局 - 曹操出行通过构建"天地一体"体系开辟Robotaxi竞争新维度 [1] - 公司旗下"曹操智行号"卫星成功发射 标志吉利星座一期64颗卫星部署完成 [1] - 卫星网络直接服务于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 为Robotaxi车队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2] 技术解决方案 - 卫星通信能力解决车辆在信号盲区失联风险 包括城市峡谷、立交桥下、偏远地区及极端天气场景 [3] - 车辆集成卫星应用后可在5G覆盖不足区域保持与控制中心可靠连接 提升远程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3] - 通过融合卫星信号与地面基准站数据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恶劣天气下仍保持稳定可靠 [3] 商业化进展 - 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已于2024年2月上线 在苏州和杭州开展Robotaxi试点运营 [4] - 公司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并优化总持有成本 [4] - 通过车辆定制化、运营自动化与天地一体安全体系结合建立成本与安全优势 [4] 市场反应 - 2023年7月宣布与时空道宇战略合作后 公司股价次日上涨4.56% [2] - 资本市场对公司在Robotaxi领域的差异化布局及潜力表示认可 [2]
80后博士,一举融资20亿
投资界· 2025-09-25 03:51
完成中国民营星链组网。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古诗里的仰望和畅想,如今正在千年后的寰宇间得到回响。正如王洋所言,"航天是最浪漫的行业,它承 载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 80后博士带队 打造中国版铱星 海面之上,火焰冲天。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以一箭十二星方式在山东日照海域成功发射,标志着星座一期组网全面完成,也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 在低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试验组网"到"完整星座"的跨越。至此,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在轨卫星数量达到64颗。 这一幕的缔造者——时空道宇,一周前宣布完成20亿元战略融资,将全球总部落户于杭州。身后CEO王洋,一位80后博士,他的职业 生涯起步于华为,曾供职于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一直将太空梦刻进骨子里。 为了航天梦,王洋默默耕耘了十几载。 时间回到2004年,彼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风头正盛,对于刚毕业的王洋而言,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出身的他,进入一家互联网大厂工 作,无疑是最优选择。但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加入了当时境况不顺的华为。 华为期间,王洋作为一名3GRAN工程师,深入到市场一线,见证通信行业 ...
吉利星座一期完成组网,卫星物联赋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3:34
2025年9月2 4日15时56分,山东日照附近海域,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以一箭12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入轨。这是时空道宇在两个月内连 续完成的第三次组网发射,实现64星组网。吉利星座是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全栈自主设计研发、建设与运营的全球低轨卫 星物联网星座,星座一期组网完成,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成为中国商业航天迈向全球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蓬勃发展、物联网应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卫星通信已成为推动能源、交通、农业等多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基础 设施。尤其对于地域分布广泛、环境复杂、传统通信覆盖困难的能源行业而言,卫星物联网所带来的全球实时通信能力,正在成为行业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全球实时卫星物联通信覆盖 突破能源行业通信瓶颈 能源行业涵盖油气田、管道、电网、风电及光伏电站等广泛分布的设施,传统地面通信网络在偏远地区、海上平台、荒漠地带存在覆盖 盲区,难以满足实时监控、调度和应急通信的需求。吉利星座一期组网完成后,实现了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任一地点的实时通信覆盖, 网络可靠性和卫星在轨可靠性均达到100%,为能源行业提供了稳定、低延迟、广覆盖的通信保障。 区别于以语音与宽带服务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