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

搜索文档
问止中医拟赴港上市,约90%诊疗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8:58
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7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此前曾于1月9日首次递表但7月9日失效 [1]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0.62亿元、1.89亿元、2.36亿元及1.0亿元 [1]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54亿元、1.94亿元、0.45亿元及0.44亿元 预计2025年将继续亏损 [1][2] 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中医医疗服务 涵盖线上平台及线下诊所的中医咨询、处方、治疗及随访服务 [1] - 约90%的诊疗收入来源于线上渠道 [1]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中医医疗服务收入中全科占比48.2% [1] 医疗资源与临床能力 - 公司经营11家线下诊所(包括一个门诊部) 聘有93名全职医师 [3] - 医师平均中医执业年资约为五年 [3] - 已制定逾3000类病症的疾病治疗方案 积累超过100万例临床病例 [1] 供应商与采购集中度 - 供应商主要包括饮片、物流配送、广告及软件服务提供商 [2] - 2025年前5个月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0.26亿元 占采购总额65.3% [2] - 同期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0.13亿元 占比32.4% 2023年曾达21.8% [2]
问止中医赴港IPO:冲刺“中医AI第一股”,近90%收入靠线上
华夏时报· 2025-08-06 05:3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问止中医于2025年7月29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首次递表为2025年1月9日并于7月9日失效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创始人具跨界背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本科 斯坦福大学MBA及医疗投资经验) [1] - 主营业务涵盖线上互联网医院 线下中医诊所及中医智能产品三大板块 包括中医生活产品和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6216.9万元 1.89亿元 2.36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五个月收益为8984.8万元(注:原文数据存在矛盾 8984.8万元与约1.0亿元并存) [2] - 收益与净利润大幅增长 [2] 核心技术与行业地位 - 自主研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深度学习超百万例临床案例 构建3000余种病症知识图谱 [4] - 系统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 是唯一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AI中医系统 [4] - 集成超亿级参数和万首经典方剂 覆盖3000余种病症 拥有行业最大临床知识图谱 [4] - 截至招股书发布日 系统在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应用 [4] - 按2023和2024年收入计算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中医人工智能医疗机构 [6] - 用户诊疗有效率和满意度达93.8% 患者复诊率超70%(行业平均30%-40%) [6] 商业模式与运营体系 - 构建线上医疗服务为核心 多业务协同的线上线下生态体系 [7] - 三大业务板块:中医医疗服务(占营收90%) 中医生活产品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7] - 通过自营互联网医院提供视频问诊 智能诊疗 药品代煎配送一站式服务 90%诊疗收入来自线上渠道 [7] - 线下支撑包括12家自营诊所和4个区域煎药中心 [7] - 中医生活产品通过自营电商销售养生产品 SKU保持年高增长率 [7] - B端"中医大脑"订阅服务采用SAAS年费制 客户数同比逐年增长 [8] - 通过精一书院及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专业培训 形成"教育-转化-服务"完整链路 [8] 行业前景与政策环境 - AI辅助中医市场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1.4%提升至2029年5.4% [5] - AI中医市场规模从2024年160亿元增长至2029年100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3% [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发展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4] - 2024年《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AI与中医融合 [8] - 行业预计2023-2028年市场规模以51.4%复合增长率扩张至869亿元 [8]
AI中医冲刺港股IPO,如何把控合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2:35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问止中医是国内最大的中医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机构 业务分为中医医疗服务 中医生活产品和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三大板块 其中中医医疗服务占2023年营收89.6% [1] - 公司于2024年11月获得1200万美元融资 投后估值2.56亿美元 并约定若2027年1月14日前未上市将触发投资者赎回条款 [1]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62亿元 1.89亿元 2.36亿元 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1.00亿元 [3] 行业背景与市场地位 - AI辅助中医市场快速增长 规模从2024年160亿元预计增长至2029年100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3% AI渗透率从2024年1.4%提升至2029年5.4% [2] - 问止中医是2023年及2024年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3% 截至2024年5月客户覆盖全国373个城市 [3] - 公司自主开发"中医大脑"系统 号称配备国内中医医疗行业最大临床知识图谱 且是唯一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评审的AI辅助诊疗系统 [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 2022-2024年分别为56.3% 59.8% 60.7% [3] - 2022-2024年患者单次就诊消费额分别为817.9元 933.2元和937.1元 [3] - 2024年累计服务5.09万名患者 包括7900多名癌重症患者和1.25万名疑难症患者 [5] 业务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构建"C端服务+B端赋能+文化生态"多元化收入体系 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形成全国化服务网络 [2] - 2023年医疗服务收入中89%来自线上医疗服务 [3] - 公司完成五轮融资累计约1.6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 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 [3] 发展挑战与行业瓶颈 - 中医行业面临分散化 非标准化困境 AI与中医药融合存在数据标准化 算法模型融合及复合型人才紧缺三大关键挑战 [5] - 公司核心团队三位创始人均非医学科班出身 其中两位中医相关执照和学位主要获取自美国 [5] - 公司收到消费者投诉涉及退费难 服药后身体不适 虚假宣传等问题 招股书承认不时收到客户对治疗效果 药物反应及医生服务的投诉 [5]
固生堂10大国医AI分身上线:技术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 打开增量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01 04:28
核心观点 - 固生堂持续推进"中医+AI"战略落地,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8大中医核心专科领域,构建可复制、标准化的产业体系,夯实技术与模式优势 [1] - "国医AI分身"通过双重赋能机制提升诊疗效率:协助专家处理常规事务,聚焦核心决策;辅助青年医生掌握名医诊疗思维,缩短成长周期 [3] - 公司选取"线上复诊"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通过"AI预诊+专家决策"人机协同机制,缓解优质中医资源稀缺问题,打破医疗AI商业化困局 [4] 技术实现 - 基于10位名医30年以上临床经验深度构建AI分身,系统学习专家诊疗思维与辨证逻辑,确保辅助诊疗结果与专家决策高度一致 [3][8] - 建立"采集-清洗-转换-合成-质检"数据处理自动化链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复制 [8][9] - 自主搭建中医AI模型底座和"multi-agent"智能体,支持完整诊疗流程闭环,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9][10] - 采用"大模型+领域知识"双引擎,构建全流程中医垂直领域AI解决方案,攻克行业落地难题 [9] 商业化进展 - 广东省名中医李浩的AI分身上线两周内服务数十名患者,专家线上诊疗时间缩短至平均6分钟,理论生产力提升5倍以上 [7] - 患者反馈医患沟通更充分,诊疗体验与线下一致,接受度高 [7] - 与华为、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构建产学研用生态,获得昇腾AI算力支持与算法优化 [10] 未来规划 - 持续拓展名医阵容,构建AI互联网中医院生态,普惠更多患者 [7] - 通过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激活顶尖专家资源,扩展服务规模与市场覆盖 [11] - 融合四诊硬件数据增强产品力,优化患者体验与诊疗效果 [11]
问止中医更新招股书 “最大AI中医诊所”3年亏损超3.9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09:2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2023年市场份额1.5% 2024年市场份额1.3% [1] - 经营十一家线下诊所 分布于深圳广州厦门成都等城市 聘有93名全职医师 [1] - 三大业务板块包括中医医疗服务(营收占比89.6%) 中医生活产品 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1][2] - 中医医疗服务中全科业务贡献约48%收入 癌重症 疑难症及全科三个领域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0.62亿元 1.89亿元 2.36亿元 [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54亿元 1.94亿元 0.45亿元 三年合计亏损3.93亿元 [2] - 2025年1-5月营收约1亿元 亏损0.44亿元 [2] - 患者每次就诊消费额从2022年817.9元增至2024年937.1元 [2] - 癌重症患者消费额最高 2024年达1,422元 2022年986.7元 2023年1,368元 [2] 技术平台与行业挑战 - 自主开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积累超过亿级参数及10,000首方剂 涵盖3,000多类病症 [3] - 人工智能系统减少医师对个人知识及经验的依赖 [3] - 行业面临标准化程度有限 高级中医师稀缺 培训时间长 严重依赖知名医师 人才获取成本高等挑战 [3] - 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大部分收入用于留住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制约盈利能力 阻碍规模化发展 [3]
珲春“火出圈”,不只“艾灸旅游”
人民日报· 2025-07-30 01:35
珲春市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 珲春市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 被誉为东北亚十字路口 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 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互通[2] - 2024年珲春口岸入境超30万人次 多数为俄罗斯游客 相当于日均近千名俄罗斯游客入境[9] - 珲春常住人口仅20余万 但每年出入境人次远超常住人口[2] 跨境医疗产业发展 - 珲春中医艾灸疗法累计服务数万名外国患者 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 韩国人日本人越来越多[5] - 珲春市中医医院设立国际业务部 提供挂号指导 预检分诊 门诊检查及专业翻译一站式服务[6] - 中医师韩示明高峰期每日接诊20多名俄罗斯患者 艾灸馆配备俄语翻译并改良适宜俄罗斯人体质的艾条[5] 跨境电商与海鲜贸易 - 珲春成为国内最大鲜活帝王蟹集散地 年进口超150万只 占全国市场份额约80%[7] - 圣金国际贸易公司2024年帝王蟹等鲜活海产品零售额超1000万元人民币 展销馆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7] - 珲春跨境电商贸易额实现百倍增长 从2018年430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66.5亿元人民币[8] 跨境旅游与文化融合 - 2025年元旦3300多名俄罗斯游客在珲春跨年 旅行社上半年接待俄罗斯游客超2万人次[9] - 珲春口岸执行每周7天每天10小时通关制 商圈采用中朝俄三语标识 商超服务人员能说简单俄语[10] - 珲春举办中俄青少年武术大赛 跨境自驾游等常态化交流活动 形成整套跨国交流机制[10] 口岸与物流基础设施 - 珲春拥有9个对朝口岸 2个对俄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 口岸过货量占吉林省90%以上[13] - 海关开通鲜活水产品通关绿色通道 实施随到随检随放 边检站推行鲜活产品优先预约通关和延时闭关措施[8] - 珲春铁路口岸扩展直装直提模式 公路口岸实施7天10小时工作制加旺季预约通关[13]
问止中医递表港交所 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1:09
公司上市申请 - 问止中医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海通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行业地位 - 2023年和2024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人工智能辅助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3% [1] - 开发的"中医大脑"是中国内地首个且唯一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及专家评审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1] - 拥有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 [1] 业务模式 - 通过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生活产品(养生及知识产品)以及中医大脑订阅服务产生收入 [1] - 设立的"精一书院"是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人数最多的中医社区 [1] - 通过分享中医知识推广中医文化 并为公司业务积累潜在客户 [1]
岐黄妙手 方寸焕新
河南日报· 2025-07-27 23:29
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三伏期间中医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刮痧、艾灸、拔罐、敷贴等需求旺盛,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欢迎[1] - 中医药学被定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国家层面强调需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1] - 中医外治疗法正与现代医学协同、与现代科技交融,焕发新生机[1] 针灸技术传承与创新 -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人胡斌团队通过"五神针与腹四针联合"方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4] - 针灸治疗结合智能睡眠监测设备采集生理指标数据,实现治疗效果量化评估[4] - 团队获批"穴药协同系列安眠贴与数智辅助设备研发"项目,构建"文献发掘—临床循证—科学基础—智能转化"四位一体研究范式[7] 推拿技术应用拓展 - 推拿科针对脊柱侧弯问题,结合传统手法与新研发手法有效改善患者症状[9] - 中医运动医学中心成立,融合中医导引(如八段锦)与现代运动康复理念,提供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9] - 教学上结合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学、影像学技术,提升学生实操感知能力[8] 中医外治技术革新 - 刮痧技术通过观察皮肤反应综合判断身体状况,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10] - 创新"益元灸"融合经络、腧穴、灸法、药物技术,对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总有效率达82%[13][14] - 督灸、火龙罐、耳穴压豆等改良技术广泛应用,适应症从慢性病扩展到运动损伤等领域[15][17][18] 中医外治疗法市场表现 - 中医特色疗法如刮痧美容、埋线减肥、智能艾灸等形成"创新工坊"模式,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12] - 中药外治技术从传统内服方药扩展到熏蒸、外敷、泡浴等形式,公众认知度显著提升[12] - 督灸等季节性疗法形成稳定消费群体,患者反馈冬季感冒频次明显减少[12]
九岁男孩百次化疗,力抗癌症不屈服,中西医协同守护生存质量
财富在线· 2025-07-23 10:49
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 - 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为脑胶质瘤患儿小平安提供个性化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 在现代化疗基础上融入中医扶正祛邪理念 形成互补优势[3][5] - 中医介入重点包括减毒护本(缓解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 腹胀呕吐)和生命质量守护(稳定病灶 提升生活自主能力) 提升患者耐受性与尊严感[8][9] - 该模式实践《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向 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提高疑难重症疗效 发展中医特色健康服务[8] 医疗行业社会价值 - 医院通过记录患儿抗癌故事引发公众关注 传递协同医疗选择权 为肿瘤家庭展示多元化治疗路径[5][12] - 发起全国性肿瘤防治公益诊疗活动 提供中医支持 帮助更多家庭触达协同治疗方案[15] - 案例体现医疗行业践行"大医精诚"理念 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捍卫患者生活质量与尊严[12][13] 中医医疗特色 - 针对特殊体质/不耐受激进治疗患者 中医通过稳定病灶发展态势 缓解症状等方式实现带瘤生存[9] - 中医整体理念注重日常人文关怀 从食欲睡眠等基础功能改善入手 构建治疗缓冲地带[8][9] - 中医医疗机构主动延伸服务链条 从临床治疗扩展到生存支持方案定制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