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和信托在资产规划上有哪些差异?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38
基本概念差异 -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 投保人通过支付保费将特定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获得合同约定的保险金 强调风险保障和补偿功能 [1] - 信托是基于信任的财产管理制度 委托人将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约定为受益人利益进行管理或处分 侧重财产管理和传承安排 [1] 核心功能对比 - 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 包括健康险的医疗费用支持 意外险的事故赔偿 人寿保险的家庭经济稳定保障 储蓄增值功能通常非重点 [2] - 信托的核心功能是资产管理与传承规划 受托人按合同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可灵活设定受益人权益和分配条件满足多样化传承需求 [2] 资产控制权特点 - 保险资产控制权有限 赔付需满足合同条件 投保人不能随意支配保险金 部分产品领取现金价值也需遵循合同规定 [2] - 信托允许委托人通过条款设计保留部分控制权 如重大决策需征求意见 但受托人总体上拥有较大自主管理权限 [2] 税收处理差异 - 特定保险产品的保险金赔付可能享受税收优惠 如人寿保险身故理赔金免征个税 但保费支出通常无直接税收减免 [3] - 信托税收处理复杂 涉及财产取得 管理 分配等多个环节的税款 投资收益可能需缴纳所得税 具体规定因地区和信托类型而异 [3] 期限灵活性比较 - 保险合同期限较为固定 多数产品预先确定保障或缴费期限 调整选择有限 [3] - 信托期限设置灵活 可协商确定短期 长期或永续信托 适应不同需求 [3]
助贷行业出现资金大迁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3:17
助贷新规核心内容与行业影响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10月1日实施,明确控制综合融资成本、严管收费行为并推行名单制管理 [2] - 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禁止平台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变相提高费率 [4][5] - 监管导向促使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优化布局,资源向头部合规平台倾斜,中小助贷平台面临挤出效应 [6][7] 助贷行业资金分层与成本变化 - 以600亿元规模为分界线:头部平台(600亿以上)定价普遍在24%以下,腰部平台(600亿以下)以36%资产为主,300亿以下平台坚持高定价策略 [5] - 年化综合成本36%的助贷机构被银行、消金机构全面拒绝,24%以上资产融资成本上涨2-5个百分点 [6] - 24%以下资产竞争激烈,流量巨头掌握议价权,中小平台生存空间受挤压 [6] 信托资金回流助贷市场 - 信托资金因中小银行供给缩减重新活跃,成为助贷机构填补缺口的选项之一,主要合作方为头部平台 [9][10] - 信托消费金融业务规模曾突破万亿,2024年末主要玩家业务余额仍保持百亿级别 [10] - 信托资金综合成本区间6%-7%,风控标准提高导致业务规模阶段性收缩 [12] 其他非主流资金渠道动态 - 商业保理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转让模式参与助贷业务,但规模受限且面临监管收紧 [14][15] - 全国性商业保理管理办法拟禁止"类消费贷"业务,融资租赁公司消费场景业务也被纳入整顿范围 [16] - 中小助贷平台在过渡期内积极寻求信托、保理等替代资金,但长期趋势尚未形成 [17]
助贷行业出现资金大迁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2:17
助贷新规实施影响分析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明确控制综合融资成本 严管收费行为并推行名单制管理 [1] - 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正优化布局 将资源向头部合规平台倾斜 助贷行业资金面临收缩 [1] - 信托 商业保理等资金提供方正成为填补助贷机构资金缺口的重要选项 [1] 高息资产融资成本变化 - 助贷平台以规模为界存在多个阶梯利率 600亿以上平台定价普遍在24%以下 600亿以下平台以36%资产为主 24%资产为辅 规模低于300亿平台坚持高定价策略 [3] - 年化综合成本达36%的助贷机构几乎全部被银行 消费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5] - 年化利率24%以上资产的资金供给成本出现明显抬升 市场价格比去年涨了2-3个百分点 部分甚至高出5个百分点 [5] 资金流向分层现象 - 24%及以下的相对优质资产陷入"红海竞争" 流量巨头凭借客群与数据优势掌握议价权 挤压中小助贷机构生存空间 [5] - 名单制管理下 大厂助贷平台 头部互金助贷平台 持牌机构助贷平台成为金融机构首选合作平台 腰部以下助贷平台挤出效应明显 [6] - 600亿以下助贷机构正寻找资金"替补队员" 信托 商业保理 小贷等资金提供方日益重要 [6] 信托资金回流助贷市场 - 信托资金近期再度活跃于消费金融市场 成为助贷机构资金预案之一 [8] - 截至2024年末 主要信托公司消费金融业务余额保持在百亿级别 [9] - 信托资金更倾向于与头部平台合作 未明显介入年化综合成本24%以上资产领域 [10] - 信托资金成本显著高于银行 综合成本区间在6%至7%之间 [11] 其他资金渠道补充 - 商业保理公司通过转让助贷平台应收账款方式参与 但规模难以突破上亿 [13] - 全国性商业保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基于消费应收账款开展名为保理实际为消费贷的融资业务" [14] - 融资租赁公司的"擦边球"消费贷业务也在逐步纳入监管整顿范围 [15]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小助贷平台受银行等机构收缩资金影响最大 正积极寻找新的资金供给 [15] - 新规实施前过渡期内 助贷平台转向信托 商业保理等渠道寻求解决方案以填补资金缺口 [15]
电投产融:姚敏辞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总经理、战略投资委员会委员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8:46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姚敏因工作变动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战略投资委员会委员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 - 副总经理张伟冬和陈鹏因工作变动辞去副总经理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 - 三位高管原定任期与第七届董事会一致 原计划于2025年3月15日届满 目前处于延期任职状态 [1] 业务收入结构 - 2024年1-12月电力业务收入占比达49.22% 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 [1] - 信托业务收入占比17.84% 热力业务收入占比17.34% 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大收入来源 [1] - 保险经纪业务收入占比6.98%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7.36% [1] 市值表现 - 公司当前市值为365亿元 以收盘价6.78元计算 [2]
历时5年!这款信托兑付了!
新浪财经· 2025-08-15 05:33
千红制药与建元信托和解案 - 千红制药与建元信托就"创赢51号"信托计划兑付纠纷达成和解 获上海金融法院裁定撤诉 建元信托一次性支付5699 43万元 千红制药确认约4845万元收益 将计入2025年度利润表 [1] - 千红制药2018年出资1 7亿元认购该信托计划 原定2019年12月到期 逾期后于2020年初提起诉讼 要求兑付本息1 78亿元 最终和解金额为剩余本金及收益的一半 [4] - 该笔收益将使千红制药2025年净利润增加4845万元 公司及子公司无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诉讼事项 [4] 建元信托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 50亿元 同比增长84 89% 归母净利润0 40亿元 同比增长13 36% 归母净资产141 07亿元 同比增长3 00% [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信托项目117个 新增信托规模1080 01亿元 同比增长785% 信托资产规模达3378 91亿元 较年初增长33 44% [5]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98 57万元 同比增长46 76% 归母净利润3554 20万元 同比增长42 87% [5] 建元信托历史与业务结构 - 公司于2023年4月完成重组 5月更名 成为国有控股信托公司 总资产228亿元 注册资本98 44亿元 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鞍山市信托投资公司 1994年上市 是国内最早金融类上市公司之一 [5]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 10亿元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 74亿元 归母净利润0 53亿元 同比增长25 15% 归母净资产136 96亿元 同比增长4 63% [7] - 2024年固有业务利息收入3251 49万元 同比增长12% 投资收益12961 83万元 同比增长30% 利息支出减少60 56%至4935 51万元 [7] 信托业务发展 - 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2532亿元 较年初增长78% 新增信托项目88个 规模1215亿元 同比增长超1200% 清算项目13个 规模37 51亿元 [7] - 资产服务信托新增项目12个 实收金额691 39亿元 占比57% 重点布局风险处置 担保品 应收款 绿色服务信托及REITs项目 [8] - 资产管理信托新增项目73个 实收金额523 25亿元 拓展标品业务 包括现金管理 固定收益 权益TOF QDII等 设立首单家庭信托 [8] - 公益慈善信托新增3个项目 实收金额12万元 覆盖教育扶贫 医疗救助 环境保护等领域 [8]
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5年8月13日召开 采用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 [2] - 会议应出席董事9人 实际出席9人 其中3人以通讯方式出席 [2] - 会议通知及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2] 和解协议主要内容 - 公司与建元信托就创赢51号信托计划纠纷达成和解 涉诉本金1.7亿元 [3][9] - 建元信托支付和解款5699.43万元 相当于剩余未兑付本金的50% [3][11] - 公司转让6286.25万份信托受益权给建元信托 同时保留等额受益权 [3][11] 诉讼案件背景 - 公司2018年购买创赢51号信托计划 2019年12月出现1.7亿元本金逾期 [10] - 2020年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 初始涉诉金额1.78亿元 [10] - 案件历时五年 期间在历年年度报告中持续披露进展 [10] 财务影响 - 和解事项对2025年度利润产生正面影响约4844.51万元 [9][13] - 影响金额将计入2025年年度报告 数据尚未经审计 [9][13] - 公司承担案件受理费及保全费 具体金额未披露 [11] 后续处理 - 公司已于2025年8月13日提交撤诉申请并获得法院裁定准许 [11] - 上海金融法院出具(2020)沪74民初3号《民事裁定书》 [11][15] - 截至公告日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其他重大未披露诉讼事项 [12]
深圳市前海一方恒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3.67亿元24优生活四ABN002优先将付息兑付
搜狐财经· 2025-08-15 02:59
债券基本信息 - 债券简称24优生活四ABN002优先 债券代码082480953 [1] - 发行总额3.67亿元人民币 本计息期利率2.35% [1] - 付息兑付日为2025年8月22日 [1] 兑付安排 - 本次兑付优先级本金3.67亿元人民币 [1] - 支付利息8,529,984.93元人民币 [1] -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资金划付至持有人指定账户 [1] 发行主体信息 - 发行人为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 [1] - 票据全称为深圳市前海一方恒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二期华发优生活四号资产支持票据优先级 [1]
深圳市前海一方恒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1000000元资产支持票据次级将付息兑付
搜狐财经· 2025-08-15 02:59
债券付息兑付安排 - 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作为发行人 将于2025年8月22日对24优生活四ABN002次债券进行付息兑付操作[1] - 本期票据全称为深圳市前海一方恒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二期华发优生活四号资产支持票据次级 发行总额为100万元人民币[1] - 本次兑付涉及本金100万元人民币及利息509,127.3元人民币 合计兑付金额为1,509,127.3元人民币[1] -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将代理托管债券的利息和兑付资金划付至债券持有人指定银行账户[1] 产品基本信息 - 债券简称24优生活四ABN002次 代码082480954 属于资产支持票据次级品种[1] - 债券发行主体为深圳市前海一方恒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采用信托结构发行[1] - 公告披露主体为上海清算所 信息来源为金融界媒体平台[1][2]
华信信托风险处置“破局”进行时:重组方正式露面
经济观察报· 2025-08-15 02:32
风险处置进展 - 大连安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9月25日前收购符合资格的个人投资者信托受益权[1] - 适格签约主体为持有华冠系列、华悦系列及悦盈稳健增长72号定向发行部分信托计划的个人投资者[1] - 投资者持有多只信托产品受益权只需签署一份转让合同统一收购不可拆分转让[1] 历史风险事件 - 2019年底被原银保监会列入6家高风险信托公司之列[2] - 2020年4月被监管叫停资金池业务[2] - 2020年9月起先后27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发布延期兑付公告[2] - 2021年2月原银保监会派驻工作组入驻大连市政府实质接管公司[2] 兑付进展 - 2021年6月和2022年初进行两次信托受益权转让累计兑付本金9.2%剩余90.8%本金展期[2] - 2025年1月官网发布协议签署公告承诺签署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款项[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81年为大通证券第一大股东是辽宁省唯一一家信托公司[1] - 财报披露信息自2020年起连续5年未披露[2] - 截至2019年末资产总额123.76亿元管理信托资产615.8亿元[2] - 2019年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下降50%净利润由盈转亏从盈利超8亿元转为亏损1.52亿元[2]
国信证券:反内卷,更要买高门槛资产
智通财经· 2025-08-15 00:25
核心观点 - 投资策略应聚焦"高门槛、高壁垒"方向而非短期"反内卷"困境反转机会 包括垄断壁垒型行业(公共事业、稀土)、出海创收的硬科技领域及AI赋能效率革命的行业龙头 [1][2][3] - "反内卷"行情呈现四阶段轮动特征 当前市场处于从β普涨(上游资源品)向α个股挖掘过渡阶段 需关注行业自律出清和差异化竞争企业 [4][5][6] - 长期配置应优先选择具备牌照壁垒(金融、电信)、资源壁垒(采掘、石化)或网络效应壁垒(公用事业)的行业龙头 其现金流稳定且政策护城河显著 [11][13][14] 行业分类 垄断壁垒型资产 - 公共事业(电力、水务)和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凭借特许经营权或稀缺性形成定价权 2021-2024年行情持续性显著优于新兴产业 [11][14] - 采掘/石油石化行业需国家特许牌照 前期资本开支达百亿级 电力/交通运输依赖政府定点规划 新进入者难以复制基础设施 [14] 全球化竞争力资产 - 通用计算机设备、电子化学品、分立器件和机床设备在全球利基市场不可替代性排名前25% 实现技术反向输出 [14][15] - 大模型、军工、创新药等领域出现"DeepSeek时刻" 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和技术赶超方面展现优势 [16] AI效率革命型资产 - AI加速替代口译/笔译等流程化岗位 但对教育、创作等需情感交互的岗位替代有限 微软2025年测算显示标准化场景替代率更高 [19] - 行业龙头通过AI降本增效可加速市场出清 重点关注已应用AI技术重构竞争格局的企业 [3][19] 市场阶段特征 反内卷1.0阶段 - 上游资源品(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因供给收缩率先反弹 2023-2024年钢铁/建材行业集中度(HHI指数)改善与资本开支回落同步 [6][8] 反内卷2.0阶段 - 投资逻辑转向个股α挖掘 特种钢、新型建材、碳酸锂等细分赛道需关注产能自律和差异化竞争企业 [6][10] 反内卷3.0/4.0阶段 - 行业完成洗牌后形成新核心资产 技术革新(AI+)、全球化布局或供应链重构成为新壁垒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