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文博会落幕,广东展团吸引近2000名境内专业采购商洽谈
搜狐财经· 2025-05-27 04:52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 广东展团整合115家影视制作、数字创意、先进制造等文化行业商协会资源,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圈,覆盖文化创新全产业链[4] - 粤港澳三地联动吸引近2000名境内专业采购商,27个行业商协会代表团参与洽谈,实现从内容创作到IP运营的全链条协同[4] IP创新与消费市场驱动 - 猪猪侠IP矩阵推出三大科技产品(AI毛绒、奇智播播机、Aitokii机器人),预计年度衍生消费规模达5亿元[5] - 奥飞娱乐推出奥迪双钻超可动人偶系列,《熊出没》IP新品跨界布局潮玩与生活消费领域[6] - 《甪端》IP融合故宫文物与科技教育,推出全球巡演、品牌联名等四大合作模式[6] - 原仓文化发布"原创IP合伙人计划",与国际IP胡桃夹子启动全球联名,吸引30余家品牌竞标授权[6] Z世代消费潜力释放 - 《咖宝车神》《兜兜和毛毛》"偷闲星球"三大IP预计年内拉动衍生消费超10亿元,覆盖3-35岁全域消费群体[7] - 《兜兜和毛毛》以年轻态内容获视频平台3亿流量,开发潮服/盲盒等Z世代消费品[7] - "偷闲星球"专注东方潮趣设计,瞄准年轻人美好生活消费需求[7] 专题洽谈与重大项目签约 - 举办4场专题洽谈会(演艺+、文化+、AIGC赋能、IP协同),广州光盒动力与200多批次潜在合作伙伴对接短剧出海项目[8][9] - 三项文化新消费领域重大项目签约(京东贸易×咏声动漫、名创优品×咏声动漫、跨次元游戏生态),预估合作金额超5亿元[9]
打开“万花筒”竞逐“新赛道”
海南日报· 2025-05-27 02:17
海南文化产业参展成果 - 海南馆以"文化赋能自贸港"为主题 29家文化企业组团参展 展示黎陶 椰雕 贝雕 沉香 花梨等数百种特色文化产品 [3] - 海南红泥陶瓷因独特金属矿物质纹路获得外省企业合作意向 同行交流需求旺盛 [3] - 海南骏誉黄花梨艺术馆观察到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兴趣显著提升 参展效果超预期 计划开发年轻化产品线 [4] 行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红色娘子军文创收到多地红色文化场馆及企业合作邀约 计划拓展全国红色文创市场 [5] - 琴韵幽兰品牌通过黎锦时装设计获得高关注度 验证民族元素与国际时尚融合的市场潜力 [5] - 广州投资者主动咨询海南文化企业落户政策 显示自贸港文化产业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 [6] 行业趋势观察 - 文博会成为文化产业风向标 跨地域交流催生创新机会 如陶瓷工艺改良与黎锦时装设计 [3][5] - 年轻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接受度提升 推动黄花梨 沉香等传统品类产品年轻化转型 [4] - 自贸港政策优势叠加文化成果展示 形成文化产业投资磁吸效应 [6]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国际参与广度拓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02:10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25年5月22日至26日举办 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 [1] - 展会国际化程度创新高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 全球合作机构 参展产品品类均达历史之最 [1] 国际参与情况 -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共建"一带一路"沿线 包括波兰 奥地利 罗马尼亚 俄罗斯 巴西等 [1] - 埃及展团展示纸莎草画 香精等文创品牌 并运用机械臂书写象形文字展现古埃及文明 [1] - 瑞典高奢珠宝品牌首次在文博会首发白垩纪时期珍稀琥珀藏品 [1] - 秘鲁展团展示传统羊驼毛手工艺品 以细腻质感和民族特色成为亮点 [1] 贸易促进措施 - 特别设立文化出海展区及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 联动跨境电商平台资源 [2] - 提供跨境直播 供需洽谈等一站式服务 促进中外文化贸易双向流动 [2] - 国际展区举办多场中外文化合作签约仪式 彰显平台吸引力 [2] 服务创新 - 首次启用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籍志愿者 提供多语言导览服务 [2] - 外籍志愿者通过红马甲形象参与展会服务 促进全球化文化交流 [2]
辽宁展团何以“圈粉”
辽宁日报· 2025-05-27 01:17
科技赋能 - 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机甲金钱豹采用20多项仿生机械技术,成为展馆"顶流" [2] - 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仿生机器人以李白和杜甫身份出现,提供个性化情感互动和沉浸式体验 [2] - "古画里的中国"元宇宙数字孪生博物馆等科技融合产品展示辽宁文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 文化产业增长 - 辽宁规上文化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高于全国11.7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三 [3] - 辽宁文化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3] 非遗与传统文化 - 辽宁展区展示皮影戏、满绣、剪纸、玉雕等非遗技艺,岫岩满族自治县建立版权保护机制护航非遗传承 [4] - 《簪花仕女图》舞蹈表演和文创产品吸引大量观众互动体验 [4] - 辽宁省博物馆创意台灯结合名画元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4] 文化产品创新 - 辽阳市将金陵十二钗形象刻在印章上,吸引参观者定制首山石印章 [5] - 《红楼梦》画册等文化产品通过创新表达展现勃勃生机 [5] 文体旅融合 - 沈阳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展示烧烤主题文创产品,包括"老雪花"啤酒和美食盲盒 [7] - 千余种文创产品通过创意注入提升消费欲望,如辽宁鼎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发的趣味性产品 [7] 品牌与精品打造 - 辽宁展区集中展示各地美景和地域特色文体旅融合产品,吸引海内外游客和投资者 [8] - 富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组团出击,增强辽宁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8]
第21届文博会昨日闭幕,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
快讯· 2025-05-26 23:51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昨天在深圳闭幕。本届文博会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 的方式举办,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本届文博会国际化"朋友圈"不断 扩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全球合作机构、参展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此外"文创中国"展 区从上届1300余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机构、企业和知名IP参展。(央视新闻) ...
超十二万件文化产品、四千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参展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
人民日报· 2025-05-26 22:0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升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参展 [1] - 展会现场展出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展示与交易 [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展示机器人咏春拳表演、腾讯AI创作平台"AI造物盲盒"、AI机器人咖啡亭等创新应用 [2] - 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的AI同传设备支持40种语言93种口音,翻译准确率达95%,获得旅游行业参展商合作意向 [2]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展示"全尺寸类人身高"人形机器人,体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 [3] 参展企业与国际化 - 吸引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近300家头部品牌企业,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共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 [3] - 珠海借助文博会平台深化与港澳在演艺、展览、非遗等领域的合作 [3] - 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参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创新高 [3] 交易成果与政策支持 - 为期两天的招商会现场签约项目达41个,总成交额创新高,上海沉浸机遇科技与敦煌市政府、携程集团签约 [5] - 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广东发布87条政策举措推动影视、演艺、动漫等6个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6] - 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 [6]
总参与人次超220万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深圳商报· 2025-05-26 17:18
展会规模与参展情况 - 本届文博会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3300家(增加224家),线上参展2980家(增加41家)[2] -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广东省21个地市实现"全阵营"参展,头部文化企业超300家携最新成果亮相[2] - 展会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均大幅度增长[3] 文化消费与商业创新 - 展会设置多个特色专题展区,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游戏电竞、潮玩文化等领域,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释放[3] - 现场首次设立"离境退税专区",境外消费者体验"即买即退",首次推出文博会热销商品榜单[3] - 展期内全馆举办超200场新品发布会,涵盖文化创意产品、数字文化技术、影视动漫作品、出版发行成果等多个领域[5]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AI机器人矩阵展示AI弹奏钢琴、人机棋艺对决、机器人挥毫泼墨、数字算法刺绣等"科技+文化"创新成果[4] - AI展会助手"文小博"首次亮相,提供导览、供采对接等服务,推出首款AI吉祥物小水滴[4] - 通过非遗活化,"博物馆藏品"变身"消费新宠",如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三星堆青铜面具书签、长信宫灯文创冰淇淋等年销量突破百万件[4] 国际化与对外交流 -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化"朋友圈"不断扩展[6] - 首次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期五天共组织10余个舞台艺术类型、50余个精品演艺项目进行展演、推介[7] 社会影响与媒体关注 - 国内外文化产业头部大咖参与活动,顶流大咖云集齐赞文博会[8] - 超180家境内外媒体超3000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各媒体刊播报道达8万多篇(条),新媒体直播4000余场,全网阅读量超55亿人次[8] - 推出对外报道2500篇(条),全网覆盖超6亿人次[8]
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以“2+5+N”创新模式构建起文化产业全要素交易生态 招商有“新招” 成交创新高
深圳商报· 2025-05-26 17:17
【深圳商报讯】(记者吴蕾苑伟斌)5月24日至25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暨合作签约仪 式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红树林厅举办。记者获悉,这场为期两天的盛会不仅实现了签约金额的历史性突 破,更以"2+5+N"创新模式构建起文化产业全要素交易生态,实现了数量的倍增扩容、质量和结构的能 级跃升。 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共有河北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深圳市、南京市、大连 市、宁都县、安远县、东源县,以及东方航天港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湖北广播电视台、小鸟看看、 大丰数艺科技、河南洛邑文化旅游、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集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云洲数字、 加推科技、我的宇宙、雅文传播等共计24家政府组团、企业现场推介,推介项目数达35个;现场签约项 目达41个,总成交额再创新高。 文博会做优做强"交易"这一关键"硬实力",积极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超级服务平台。作为文博会的重要 配套活动,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本次招商会大会采用"2+5+N"模式,即2场主旨 招商会暨合作签约仪式、5大核心板块(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化旅游、文化出海、乡村振兴)、N 场专场推介会,设置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 ...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 “以人为本 智能向善” 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
深圳商报· 2025-05-26 17:17
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融合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与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时代潮流 [1] - 人工智能已发展到大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阶段,数据、算法与算力结合奠定技术基础,近20年经历判别式AI和生成式AI两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将是协理式AI(AI Agent)[1] - 协理式AI以智能体为代表,推动AI从虚拟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的自主交互,反映技术从"软件智能"向"具身智能"延伸 [1]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 AI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催生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新范式、新业态 [2] - 文化建设引导AI健康有序发展,"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文化价值观为AI注入"灵魂",对通用AI发展和新型文化范式重构有深远意义 [2]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建议 -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规范AI在文化领域应用,保护创作者权益,建立AI伦理规范 [2] - 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AI技术,突破文化理解、情感感知、创意生成等技术瓶颈 [2] - 拓展AI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探索AI在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精准把握新一代AI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形成文化繁荣发展新动力,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筑牢基础 [3]
美好生活之所盼 文化产业之所向
深圳商报· 2025-05-26 17:15
文化产业交易会成果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闭幕 展出文化产品逾12万件 举办首发首秀活动达120场 [1] - 展会开辟四大新品发布区 组织200余场招商签约及订货会 现场签约项目达41个 推动总成交额再创新高 [1] - 文博会集中呈现文化产业前沿成果与创新方向 成为洞察行业趋势的重要窗口 证明文化+的连接和整合能力创造商业价值 [1] 文创产品与科技融合 - 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原型的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创下近20年销售纪录 [2] - 泡泡玛特2024年实现营收达1304亿元 人气IP和绝版手办吸引大量粉丝 产品火遍海外 [2] -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 展示会跳舞、弹琴、下围棋、秀书法、制作咖啡、诊舌把脉的机器人 预示与生活场景融合的市场前景 [2] 文化产业宏观表现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6% 高于同期GDP增速 [2] - 文博会人流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3] - 期待文博会打造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贸易平台 为建设文化强国展现更大作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