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风电再上新台阶
中国能源网· 2025-07-11 03:0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五大方向,明确要求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并规范海上风电建设 [1]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占全球50%,新增装机连续七年全球第一,产业进入全球引领阶段 [1] 海上风电产业规模与区域贡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41.27吉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7.9%,广东、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表现突出 [2] - 海上风电集群可满足沿海省份用电需求,带动制造业发展并促进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2] - 华泰证券指出海工产业技术密集且附加值丰厚,是海洋经济动能的核心领域 [2]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进展 - 2024年10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占比达55.8%,较2023年提升9.4个百分点,深远海风电建成5个漂浮式示范项目 [3][4] - 远景能源强调需突破风机全产业链技术,包括主轴承国产化、深远海系统解决方案及核心部件自研自制 [4] - 厦门大学研究显示海上风电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熟,但需加强整机系统协同研发以提高可靠性 [4] 未来发展规划与产业协同 -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预测2030年沿海省份海上风电装机将超70吉瓦,2060年达136吉瓦,需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 [5] - 远景能源提出风储协同配置、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及绿色氢氨醇转化等协同发展方向,以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5] - 专家建议培育"风电+临港制造"新业态,推动能源产业与沿海工业协同布局,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6]
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27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1] -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1] - 近年来中国积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深远海养殖创新 - 温州洞头区采用周长384米的超大圆形网箱养殖大黄鱼,提升鱼类品质 [2] - 采用改良高密度聚乙烯网箱和叉合式多点锚泊系统,抗风浪能力显著增强,成功抵御15级台风 [2] - 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水质实时监测,自动清淤频率达每天4-8次,大幅降低鱼病发生率 [3] - 无网声波海洋牧场面积达160亩,采用声波屏障技术模拟野生环境 [3] - 2023年温州大黄鱼养殖产量1.7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 [4] 海上风电发展 - 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57.4兆瓦,采用59座风机 [6] - 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截至2025年5月装机容量达383万千瓦 [6] - 长乐外海项目创新采用"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创造单日安装3个四桩导管架的施工速度 [6] - 漳浦六鳌项目批量化使用国产16兆瓦风机,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7] - 福建已形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实现装备本地化生产 [7] 海藻高值化利用 - 明月海藻集团从海藻中提取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1克价值超1000元 [8] - 2020年建成首条年产200公斤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打破国外30年垄断 [8][9] - 海带加工价值链:原料8000元/吨→海藻酸钠1.6万元→敷料240万元→超纯产品2亿元 [9] 绿色船舶制造 - 新时代造船建造34艘LNG双燃料动力船,降低CO2排放20%,硫氮化物近100% [10][12] - 自主研发B型燃料舱技术,突破零下163℃极低温工况40年寿命要求 [11] - 靖江船企清洁能源船舶占手持订单70%,生产计划排至2030年 [12] 海水淡化产业 - 天津南港工业区建成国内首座栈桥式取水大型海水淡化项目 [14] - 项目一期日产淡化水15万立方米,年替代淡水资源超5000万吨 [14] - 采用双膜法技术,单套RO装置日产3万立方米创国内纪录 [15] - 淡化水生产脱离子水转化率达91%,成本优势显著 [16] - 构建"海水淡化-提溴-绿电-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16]
规范有序建设海上风电
经济日报· 2025-07-10 21:56
政策支持与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发展方式 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 明确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重点方向 [2] -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提出12项措施 规范用海管理 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一半 2024年新增并网装机404万千瓦 累计并网容量4127万千瓦 连续4年全球首位 [1] - 辽宁省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规模125万千瓦 江苏省项目总装机容量800兆瓦 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 [1] - 形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上游钢铁、高端材料、精密制造 下游海洋牧场、能源存储 以及人工智能、海洋工程、金融租赁等服务业 [1] 未来市场潜力 - 预测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达2亿千瓦 总投资约2.6万亿元 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1] - 政策推动产业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布局优化 [2] 技术挑战与差距 - 产业链建设存在短板 供应链韧性不足 原创技术和前沿技术策源不足 [2] -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在大容量风机、远距离输电、深远海施工运维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批量制造方面有较大差距 [2] 科技创新举措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兆瓦级风电机组、深远海安装运维、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 [3] - 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 推动高端材料研发 提升功率半导体、高稳定性主控系统等核心部件性能 [3] - 三峡能源与产业链上游企业联合攻关深远海输电、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 如三峡能源等3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3] - 优化供应链管理 支持供应链协同创新 盐城形成"3小时供应链" 95%风机零部件在江苏省内集成供应 [3] 安全管理提升 -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安全协调机制 加强能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港航、应急等部门协同合作 [4] -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 布设小物标雷达、水文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电子围栏等感知设施 漳州海事局通过电子围栏和雷达设备实现三级预警监控 [4]
(经济观察)中国挖掘海洋经济“蓝色宝库”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5:57
海洋经济政策与战略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1] - 海洋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国家层面重大战略规划[1]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9%[1]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8.2% 保持高速增长[1] - 三峡集团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首批机组并网 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 创国内纪录[1] - 海上风电具备资源条件优势 海面风速更高 风向稳定 湍流强度小[1] - 东部沿海省份电力需求旺盛 海上风电场靠近负荷中心可降低输电成本和损耗[1] 海上风电技术进展 - 中国建成全球最完备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体系[2] - 风电机组向大型化、轻量化发展 叶片生产工艺持续升级[2] - 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2] - 预计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达10亿千瓦 2050年达30亿千瓦[2]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布局 - 广东出台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地方性法规 打造"海上新广东"[3] - 上海计划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3] - 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大省积极布局海洋经济[3]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
2025-07-09 02: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海洋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海上风电、海洋通信、海底数据中心 - 公司: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提升**:2024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的 7.8%,对 GDP 拉动作用达 11.5%,成为国家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国家顶层设计重视其发展以提升海权竞争力[1][3][4] - **深海科技将高速发展**: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预示其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3] - **深海科技涵盖领域及投资机会**: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和深海道具化应用三大领域;深海材料如高性能钢等需防腐蚀和抗高压,相关标的公司有宝泰股份等;深海装备包括水下探测感知装备等,船舶与军工装备如造船业规模增长,2024 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 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 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 49.7%[1][6][7] - **海洋装备制造业机遇大**:迎来水下探测感知技术等发展机遇,船舶与军工装备发展良好,数据显示造船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7][8] - **海上风电潜力大**:目前海上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近海,深远海风电渗透率低,增长潜力巨大,且深远海开发增加海底电缆和光缆等基础设施需求,提供投资机会[11][12] - **深海科技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海洋加速向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解决散热和土地成本问题,满足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2][13] - **海洋通信前景好**:随着深远海开发推进,通信需求增加,与 AI 结合的海洋通信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沿海外省市密集发布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上海市提出 3 + 5 + X 产业体系,广东省重点支持八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深海科技等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4][5][9] - 海底数据中心具有天然液冷环境,能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境外企业及国内企业出海外包的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14]
全球海上风电步入关键转折期
中国能源网· 2025-07-08 09:44
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8吉瓦,为历史第四高年份,累计装机容量达83吉瓦,可为7300万户家庭供电 [2] - 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比50.47%,累计装机占比50.3%,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 [3] - 欧洲2024年新增2.7吉瓦装机,英国以1.2吉瓦领跑,法国、荷兰、德国紧随其后 [3]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地区中韩国和日本新增装机各占全球1%,美国因项目推迟仅实现174兆瓦并网 [3] - 漂浮式风电全球累计装机278兆瓦,挪威、英国、中国、法国为前四大市场,中国明阳智能开发16.6兆瓦双头风机,法国新增25.2兆瓦风场 [3][4]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拍卖容量创56吉瓦纪录,48吉瓦项目在建,亚太未来10年新增装机或占全球60% [8] 行业挑战 - 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6%,主因宏观经济压力、地缘冲突及产业链问题 [5] - 美国政策变动导致项目取消,通胀、供应链限制及关税政策推高成本 [5] - 欧洲受电网接入缓慢和"负补贴"机制拖累,德国1.2吉瓦项目仅两家企业投标,中标方支付1.8亿欧元开发权 [6] 未来展望 - 未来10年全球海上风电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1%,2034年累计装机或达441吉瓦 [7][8] - 新兴市场如波兰、日本、菲律宾、巴西进展积极,2025年或成行业关键增长年 [8] - 行业需协同开发商、供应链和政府,建立稳定招标机制与法规以降低投资风险 [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央广网· 2025-07-08 09:0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呈现强劲发展态势[1] - 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1] -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4] 海洋装备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实现三项历史性突破(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1] - 该船舶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70万棵树的碳汇效应[1]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井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 - 通过自主技术攻关实现深水油气装备全链条能力提升[2] 海洋新能源发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LHD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提高利用率[3] -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阵,聚焦规模化利用与场景拓展[3] - 推动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海洋能与海上生产活动融合[3] 区域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上线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提供蓝色贷款、保险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4]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上新广东"[4] - 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建设海洋强省[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5] - 培育海洋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塑造发展新动能[5]
大金重工:欧洲波罗的海地区某海上风电场单桩产品到港交付完毕
快讯· 2025-07-08 08:38
公司动态 - 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与欧洲某海工企业签署的《单桩基础制造和供应合同》项下10根超大型单桩产品已全部交付完毕 [1] - 项目位于欧洲波罗的海地区 历时不到10个月 是公司交付周期最短的海工出口项目 [1] - 项目顺利交付将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项目交付将促进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更多区域海风项目和新型产品 [1]
机构:海上风电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带动产业链出货量增加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06:57
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发展 - 我国首套抗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完成二期"风光共结构"融合升级改造与调试,实现深远海"垂直轴风机+漂浮式光伏"融合开发应用,由华能清能院自主设计研发 [1]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国内新增海上风电规模有望超过12GW,同比增长翻倍,深远海项目启动将保障中长期稳定增长 [1] - 2024年欧洲风电核准数量19.9GW,同比增长46.3%,2025—2030年欧洲海风有望迎来新增长周期,尽管2024年新建规模2.6GW(同比下降30%) [1] -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规模开发、漂浮式方向推进,将大幅提升海缆和风机基础(管桩)需求 [2] 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进展 - 2024年全球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增招标容量1.9GW,包括法国AO5/AO6(750MW)、韩国Bandibli(750MW)、英国GreenVolt(400MW)等项目 [2]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设5个漂浮式风电示范项目,累计装机40MW(占全球14.3%),另有153MW示范项目开发中,海南万宁100MW项目计划2025年底投产 [2]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海上风电发展将带动风机、海缆、桩基、铸锻件等环节出货量增加,企业重点布局"两海"(海上+海外)战略 [1] - 漂浮式风电对海缆、管桩技术规格和价值量要求更高,并拉动系泊链新需求,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时代新材、广大特材、金风科技等企业 [2]
20cm速递|创业板新能源ETF(159387)涨超3.1%,光伏供给侧改善与新技术突破或提振行业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06:45
新能源产业链动态 - 比亚迪储能与国网湖南综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聚焦集散式储能电力领域 [1] - 安徽安瓦新能源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下线,能量密度超300Wh/kg并通过安全测试 [1] - 工信部等六部门发文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明确要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并积极利用储能技术 [1] 光伏产业分析 - 光伏产业供给侧过剩问题已得到充分重视,政策预期改善下硅料环节有望率先受益 [1] - BC电池凭借高效率形成溢价优势,成本端因贱金属方案应用有望进一步降低 [1] 海上风电发展 - 海上风电作为海洋经济重要一环,国内产业链在机组大型化、零部件国产化等领域取得突破 [1] - 度电成本显著下降,行业成长性明确 [1] 特高压建设进展 - 特高压建设加速推进,2025年将推动多条输电通道核准开工 [1] - 核心设备厂商将显著受益 [1]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成熟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增长,带动产业链企稳向好 [1] - 欧洲户储去库接近尾声,工商储在电价机制和补贴政策下步入快车道,需求复苏迹象明显 [1] 新能源ETF表现 -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跟踪创新能源指数,单日涨跌幅可达20% [2] - 创新能源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聚焦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 - 指数最新涨跌幅为2.98%,展现了新能源板块的市场表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