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自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英孚康三大标签,工业自动化新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07 09:46
核心技术自主性 - 公司100%自主研发软硬件 摆脱对德国Codesys平台的依赖 从根本上保障技术安全和产业链安全[2] - 研发团队经过近十年攻关构建完整工业自动化技术体系 软件层拥有完全自主的ICS Studio开发平台 硬件层PLC产品在速度精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达到或超越国际顶尖标准[3] - 全栈自研模式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 确保系统无兼容性问题 并提供敏捷响应及定制化能力[3] 系统集成架构创新 - ICS Studio一体化开发平台实现全系列PLC 伺服驱动 步进电机 变频器在统一软件生态中的无缝组态编程与虚拟仿真 显著提升开发效率[5][6] - 平台未来将集成AI系统 具备智能代码生成能力 使工程师聚焦工艺创新与系统优化[8] - 创新"一网到底"系统架构基于统一标准以太网通信 实现从现场层到管理层的无缝连接 打破数据孤岛[9][11] - 通过确定性传输和低延迟技术确保关键数据实时准确传递 为工艺优化 异常回溯 预测性维护及5G工业互联奠定基础[9] 客户服务机制 - 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体系 包括需求评估 方案设计 现场实施与调试的全流程服务[12] - 建立7x24小时电话支持及现场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 对所有技术问题设备故障及系统优化需求提供无条件兜底服务[12]
彻底爆发!利器来了 韩国押注中国AI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14:55
ETF产品概况 - 韩国投资管理公司推出KIM ACE中国AI大科技TOP2+主动ETF 跟踪Solactive中国AI大科技Top 2+指数 旨在捕捉中国人工智能 数字平台和智能工业技术领域机会[1] - 该ETF于7月29日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交易代码为0087F0 KS[3] - 韩国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1974年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管理规模达403亿美元(约2895亿元人民币) Solactive为2007年成立的德国指数提供商[1] 指数编制规则 - 指数专注认知技术与数字平台 智能系统与工业技术两大领域 每个类别选取25家公司 共覆盖50家公司[3] - 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按主题相关性对公司排名 要求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或进入沪港通 深港通名单[3] - 成分股需满足单只股票最低市值20亿美元 最低日均成交额3000万美元 且AI或科技业务在公司业务中占比较高[3] - 指数采用分级权重:每个类别龙头企业获25%权重 其余成分股按市值加权且上限5% 前两大重仓股合计权重可达50%[3] 成分股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阿里巴巴-W(24.23%) 小米集团-W(21.94%) 腾讯控股(5.70%) 宁德时代(5.34%) 美团-W(4.62%) 比亚迪股份(4.49%) 工业富联(3.91%) 网易-S(3.59%) 中芯国际(2.85%) 京东集团-SW(2.26%)[4] - 阿里巴巴-W和小米集团-W合计权重超过46% 前两大重仓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4][5] 韩国投资者行为 - 韩国股民年内净买入前十港股中 小米集团-W以1.70亿美元居首 阿里巴巴-W以8145.91万美元位列第二 宁德时代(5587.04万美元) 比亚迪股份(5496.05万美元)分列三四位[6][7] - 2025年1月1日至8月5日 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含港股和A股)成交额达61.58亿美元 已超2024年全年73.97亿美元水平[7][8] - 中国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市场 仅次于美国 但成交额仍远低于美国市场的5099.58亿美元[8] 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AI产业领导者 核心AI产业规模或达1400亿美元 更广泛AI产业及相关领域规模可达1.4万亿美元[3]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在2025年涨幅达33.31% 表现位居亚洲主流指数前列[8]
彻底爆发!利器来了,韩国押注中国AI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14:10
ETF产品概况 - 韩国投资管理(KIM)推出KIM ACE中国AI大科技TOP2+主动ETF,跟踪Solactive中国AI大科技Top 2+指数,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平台和智能工业技术领域 [2] - 该ETF于2025年7月29日在韩国交易所上市,代码0087F0.KS [5] - KIM资产管理规模达403亿美元(2895亿元人民币),Solactive为德国知名指数提供商 [2] 底层指数构成 - 指数覆盖50家公司,分两大领域:认知技术与数字平台(25家)、智能系统与工业技术(25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算法筛选主题相关性高的公司 [3] - 成分股需满足港交所上市或沪港通/深港通准入条件,单股市值≥20亿美元、日均成交额≥3000万美元 [3] - 权重分配规则:每个类别龙头企业占25%权重,其余成分股市值加权且上限5%,前两大重仓股合计占比可达50% [3][7]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阿里巴巴-W(24.23%)、小米集团-W(21.94%)、腾讯控股(5.70%)、宁德时代(5.349%)等,阿里与小米合计占比超46% [6][7] 行业前景与市场动态 -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2030年将成为全球AI领导者,核心AI产业规模或达1400亿美元,相关领域规模或达1.4万亿美元 [3] - 2025年韩国股民净买入中国科技股前三:小米集团-W(1.70亿美元)、阿里巴巴-W(8145.91万美元)、宁德时代(5587.04万美元) [9][10] - 2025年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成交额61.58亿美元,已超2024年全年(73.97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市场 [10][11] - 2025年韩国KOSPI指数涨幅达33.31%,表现居亚洲主流指数前列 [12]
驱动“AI+制造业”走向“制造业+AI” ——从WAIC 2025看“智联协同”
中国化工报· 2025-08-06 03:12
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的核心进展 - 领军企业聚焦AI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与生产力转化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创新协同为各行各业加速迈向数智化和绿色化提供解决方案[1] 施耐德电气的AI应用成果 - 上海普陀工厂通过广泛部署AI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高82% 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2] - 无锡工厂以AI驱动生态设计 开发闭环碳跟踪平台 以机器学习模型提升能效 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减碳90% 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2] - 发布EcoStruxure Building GPT楼宇智能运维专家 基于知识图谱和大语言模型深度融合的AI Agent 赋能高效暖通运维及建筑节能减排[2] - 专为中国市场打造EcoStruxure Energy Operation新一代电力综合运营系统 深度覆盖中低压配电 微网监控 综合能源管理等应用场景 实现更开放 更可靠 更智能的电力运营保障[2] - 边缘智能 大模型 Agentic AI正加速向细分行业渗透 工业专有知识与AI技术深度融合将迸发更大价值[2] 施耐德电气合作伙伴的AI解决方案 - UnitX展示工业表面缺陷检测及一站式AI视觉解决方案 赋能智能制造升级 提升良率和质量[3] - 强思数科带来AI智能重建与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推动工业建模精度与效率飞跃[3] - 上海孪数科技以数字孪生技术 智能体平台 具身智能数据合成和训练平台 为工业领域AI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3] 西门子的工业AI创新 - 系统呈现从设计研发 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全价值链AI创新成果 将生成式AI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场景 重点聚焦工业基础模型与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4] - 在中国首秀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 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行业知识 协同处理从订单输入 需求预测 设备控制到物流调度等全流程任务[4] - 冶炼工艺优化系统首创性融合大模型 RAG机制与实时数据优化 集趋势预测 参数调优闭环与专家知识库于一体 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高质量低能耗生产[4] - Smart ECX智慧能碳平台的能碳助手利用专属知识库 回答政策 知识和操作问题 实现能耗数据查询 软件功能操作 账单识别分析等功能[4] - 工业AI的时代窗口已打开 将在工业基础模型和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不断突破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驱动AI+制造业走向制造业+AI[4] 中控技术的AI机器人解决方案 - Plantbot机器人解决方案构建AI+机器人全场景巡检体系 基于AI的多模态感知和推理 基于多机复杂任务协同的安全闭环控制 应对原料罐区 电气室 复杂地形巡检 皮带通廊 氯碱电解厂房 化工厂电力间 煤焦炉等多个高危场景[5] - 飞索机器人+OGI气体成像+无线防爆传感器协同方案 实现镇海炼化1.2万平方米球罐区全天候 全覆盖巡检[5] - 定制自动送样系统及全流程检测自动化方案 实现水质 色谱等检测环节无人化操作 提升天津石化南港乙烯项目实验室检测效率与安全性[5] - 巡检机器人搭载高清相机与红外热像仪 实时监测设备温度 识别管道泄漏等异常 精准评估离子膜性能 优化检修计划 通过智能电耗分配降低能耗1%-2%[6]
业界研讨智能检测装备发展新路径
中国化工报· 2025-08-06 02:18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速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举措包括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短板、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引导智能工厂深化应用、完善标准并深化国际合作 [1]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强化战略引领完善标准体系,突出创新驱动提升标准质量,聚焦应用落地 [2] 行业现状与成果 - 通过系列举措推动我国智能检测装备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支撑智能工厂建设快速发展 [1] - 我国工业自动化标准工作体系架构日益完善,关键技术标准取得突破,国际参与度不断提升 [2] 技术发展与前沿观点 - 探索构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智能检测装备技术体系 [1] - 专家提出以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业软件、赛博物理系统的“三要素融合”破解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中的技术孤岛问题 [2] - 德国院士认为中德双方应深化技术研发与标准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检测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2]
信捷电气(603416):小型PLC龙头行稳致远,新品类&机器人多级驱动
国金证券· 2025-08-05 08:4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71.25元/股,对应2025年40倍PE估值 [5]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具备小型PLC和伺服系统双轮驱动优势,市场份额分别位列内资第一和第二 [3][4] - 受益于自动化周期复苏、大客户直销战略推进及新兴领域延伸三重增长动能 [3] - 中大型PLC突破和变频器放量将开辟新成长空间 [5] - 卡位人形机器人核心执行器赛道,借力无锡产业集群优势加速产业化落地 [3] 基本盘业务 - 小型PLC市场份额7.6%,伺服系统份额3.7%,均居内资品牌前列 [4] - 25Q1自动化市场结束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实现2%正增长,OEM市场同比增长3% [3] - 深化大客户直销战略,S级以上客户立项80余家 [4] - 24年推出股权激励,25年实控人定增落地(发行价23.27元/股,增发1658万股) [4] 增长极业务 - 中大型PLC:24年国内需求80亿元,外资占比超90%,公司中型PLC销售突破千万元 [5] - 变频器:24年国内需求350亿元,公司销售收入超4500万元(同比+40%),预计25年增长40-50% [5] - 人形机器人:已发布空心杯/无框力矩电机等产品,携手华为云打造具身智能标杆项目 [5]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2.8/3.5/4.2亿元,同比增长22.5%/24.4%/20.0% [5] - 25-27年营收预测20.8/25.1/30.2亿元,同比增长21.8%/20.5%/20.5% [105] - 综合毛利率预计维持在37.5%-37.8%区间 [105] 行业分析 - 25年财政部安排2000亿元设备更新国债提振自动化需求 [27] - 小型PLC市场25H1恢复正增长,半导体/锂电/食品饮料行业增速较高 [31][33] - 伺服系统24年市场规模超200亿元,25H1同比增长7.4% [43][45] - 变频器市场24年规模350亿元,低压变频器占比超80% [81][83]
溪洛渡水电站筒形阀控制系统核心控制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
新浪财经· 2025-08-04 07:17
公司动态 - 龙芯处理器打造的傲拓科技自主可控NJ400系列PLC在溪洛渡水电站筒形阀正式投运 [1] - 成功替换水电站原用的施耐德Premium系列与西门子S7-300系列PLC [1] - 筒形阀控制系统核心控制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 [1] 行业影响 - 为世界级水电站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筑牢自主可控的技术根基 [1] - 标志着国产PLC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突破 [1]
汇川技术:8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5:25
公司动态 - 汇川技术第六届第十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1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审议了《关于对第七期股权激励计划预留权益进行授予的议案》等文件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中,工业自动化占比55.07%,新能源占比44.93% [1] 行业动态 - 德资巨头中国区高管警告行业价格战问题,指出智能驾驶功能绝不能免费提供,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性影响 [1]
“要想提升竞争力,必须在中国市场深耕”(见证·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04
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 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公司将继续加码中国市场,与中国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2] -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体量,一直是公司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 公司认为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必须在中国市场上开展竞争,与更强的竞争对手比拼,和最好的客户携手共赢 [2] - 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上拥有显著优势,公司不会忽视更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2]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布局 - 人工智能将改变制造业的未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企业将会取得成功 [2]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例如中国企业推出的开源模型具有开放性、高效性和易用性 [2] - 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是公司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工厂产能提高近2倍,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 [2] - 公司预期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工业自动化业务会显著增加,工业自动化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本土化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在中国发布18款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品,其中16款实现了全面本土研发 [2] - 2024年10月公司成立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并增加67%的研发投入 [2] - 本地研发的产品能够助力中国制造商降本增效,实现高价值转型,同时深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价值链布局 [2] - 未来公司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将以季度为单位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2]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2] - 未来公司将立足中国市场需求,融合数字化能力与全球智慧,以中国速度加快本土创新 [2] - 公司目标是助力客户提升竞争力、实现高价值增长 [2]
“要想提升竞争力,必须在中国市场深耕”(见证·中国机遇) ——访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
人民日报· 2025-08-03 21:46
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 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公司将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与中国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共赢 [1] - 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体量 一直是公司全球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 - 公司认为要在全球竞争中胜出 必须在中国市场上开展竞争 与更强的竞争对手比拼 和最好的客户携手共赢 [1] 技术优势与数字化布局 - 中国在电池 电机 电控等技术上拥有显著优势 公司不会忽视更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1] - 人工智能将改变制造业的未来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1] - 公司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位于南京 数字化技术应用使工厂产能提高近2倍 生产效率提升20% 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 [1] 产品研发与本地化创新 - 公司在中国发布18款工业自动化 数字化新品 其中16款实现全面本土研发 [1] - 公司成立中国创新产品事业部 增加67%研发投入 未来将以季度为单位推出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本地研发产品助力中国制造商降本增效 实现高价值转型 深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价值链布局 [1] 市场前景与未来规划 - 公司预期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工业自动化业务会显著增加 工业自动化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公司将继续立足中国市场需求 加快本土创新 助力客户提升竞争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