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运
icon
搜索文档
滨州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两条高铁建设进度持续保持全线领先
齐鲁晚报网· 2025-09-12 23:4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8亿元 累计争取中央车购税及省补资金7.46亿元 [2] - 铁路网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15亿元 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 津潍高铁桥梁下部工程全部完工 箱梁架设进度过半 滨州站和无棣站主体工程分别完成50%和90% 济滨高铁开展无砟轨道施工和四电工程建设 惠民站主体完工 [3] - 公路网建设庆章高速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1.9% 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招标 3批共15个普通国省道养护项目总投资6.7亿元 四好农村路年内完成投资7.44亿元 [3] - 水运网建设与省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协议 滨州港9号泊位改建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4] - 航空网推进运输机场选址 获批全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 低空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基本完成 [4] 交通运输服务 - 上半年完成低碳运输量5051.82万吨 同比增长18.5% [5] - 公转铁方面泊港铁路实现双向物流贯通 上半年完成货运量80万吨 [5] - 公转水方面开通2条河海联运新航线 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0万吨 [5] - 多式联运方面上半年累计运行10086车 完成货运量60.5万吨 其中一单制运量58.2万吨 [5] - 国际道路运输方面12家企业具备国际资质 TIR国际公路运输实现首发 [5] - 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0.3% 高于全省平均8.2个百分点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收分别增长39.2%和31.7% [6] - 道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9.8% 高于全省平均3.3个百分点 列全省首位 [6] - 交通运输服务业新增纳统企业15家 完成年度目标187.5% 总数达220家 [6] -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收发快件2994万件 同比增长16.9% [7] - 定制公交累计完成订单75.9万单 运送乘客95.2万人 总运营里程274.51万公里 实现营收210.7万元 [7] 行业治理与监管 - 危化品运输电子运单试点新增1家企业和200辆车 累计节省物流成本200余万元 [8] - 推动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深度融合 打造滨州新出租服务品牌 [8][9] - 完成铁路沿线环境问题整治567件 [9] - 开展联合治超专项行动36次 查处超限运输车辆4834辆 其中百吨王车辆1065辆 [9] - 上半年开展安全诊断和督导帮扶行动10次 督导企业189家 发现一般问题隐患1152个和重大事故隐患73个 全部完成整改 [10] - 298家Ⅰ类企业纳入信用平台监管 D级及以下企业实现清零 [10]
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迸发智慧新动能
新华网· 2025-09-08 01:25
人工智能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广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在智慧港口及智慧口岸建设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1] - 广西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防城港数字化散货堆场 全面应用智能装卸系统 实现港口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 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30%以上 [1] - 全面推进中越边境口岸智慧化建设 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中方段基本完成 项目互联互通后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智能化通关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数据 - 今年1至7月广西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突破450亿元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7.5% [2] - 正在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水运大模型研发 建设覆盖全域船舶航行的统一调度系统 打造数据融合+决策调度+控制反馈的智慧水运新模式 [1] 未来发展规划 - 广西将继续以人工智能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重点加快交通物流设施 运载装备的数字化改造 [2]
湖北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位居中部第一 “十四五”交通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长江商报· 2025-09-04 00:03
交通投资与建设进展 - "十四五"前四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7亿元 同比增长43% 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中部第一 [1] - 20项规划指标中高速公路里程 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等9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 [1] -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84公里 "两纵两横"国家高速主通道改扩建工程加快启动实施 [2] 铁路网络发展 - 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 预计2025年底超过2500公里 跃升至全国前五 [2] - 营业里程5820公里 主要干线达19条 实现17个市州"市市通高铁" [6] - 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 县市高铁覆盖率近50% [6] - 上半年铁路发送旅客8481.8万人次 同比增长4.7% [6] 水运与多式联运 - 高等级航道总里程2213公里 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超610万标箱 [2] - 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020-2024年年均增长49.5% 远超国家15%指标要求 [3] - 宜昌三峡枢纽多式联运等4个国家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创建数量(8个)和命名数量(4个)全国第一 [3] - 长江沿线13个港区实现铁水联运 疏港铁路专用线增至18条 [6] 航空枢纽建设 - 鄂州花湖机场投入运营 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形成辐射五大洲的"123快货物流圈" [2] - 2025年1-7月花湖枢纽货邮吞吐量83.1万吨 同比增长56% 稳居全国第五 [2] -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投用 年旅客保障能力达6800万人次 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三千万量级"新阶段 [7] - 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8个 成功拥有4座国际机场 [6] 城乡交通与服务提升 - 综合客运枢纽建成30个 市州覆盖率100% 主要港口铁路衔接率100% [2] - 96%乡镇实现双通道通达 78.4%建制村通双车道 农村公交服务占比提升至58% [3] - 快递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 10个县市区纳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3] 绿色交通与基础设施 - 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84.67%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100% [3] - 运营绿色动力船舶145艘 数量位居长江流域第一 [3] - 完成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 改造存量危旧桥梁超6000座 [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武汉)辐射40个国家120个城市 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 [2]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2.82% 比全国低1.28个百分点 [3] - "十五五"时期将着力畅通大通道 构建大枢纽 强化大联运 推进铁水公空互联互通 [4] - 基本形成"双枢纽 多支线"民航发展格局 生产运输量稳居中部第一 [6] 创新经济领域 - 临空经济与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7] - 低空经济联合200余家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率先实现"全省低空一张网" [7] - 试点打造15个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 成功获批近百条低空航线 [7]
勘设股份: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共计9954.83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8:3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共计9954.83万元 [1] - 该减值减少公司2025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9954.83万元 [1] - 减值影响已在公司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中反映 [1]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公路行业占比67.61% [1] - 建筑行业收入占比21.68% [1] - 水运及其他行业收入占比7.39% [1] - 市政行业收入占比3.01%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31% [1]
提升服务能级 两江新区上半年多条对外通道持续提质上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2:48
物流效率提升 - 沪渝直达快线开通后重庆到上海运输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3] - 快线过闸时间压缩50%以上并降低物流成本40%[3] - 快线成为沪渝两地集装箱客户水运首选航线[3] 运输量增长 - 上半年两江新区发运沪渝直达快线647艘次同比增长22.1%[3] - 快线运输集装箱20.4万标箱同比增长31.6%[3] - 通过果园港口岸申报出口整车2.64万辆增长25%[4] 多式联运发展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上半年发运503列同比增长5.1%[4] - 整车专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18至20天可达欧洲[3] - 商品汽车出口绿色通道通过预约查验压缩通关时间[3] 经济价值创造 - 出口整车货值达24.11亿元同比增长24%[4] - 物流与产业有效结合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4] - 对外通道能级提升助力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4]
平陆运河进行时丨平陆运河实船航行试验在钦州湾海域开展
广西日报· 2025-08-22 02:01
实船航行试验 - 平陆运河集团在钦州湾海域开展实船航行试验 选取2000吨级和5000吨级两艘主力内河船型进行测试 [1] - 试验重点验证船舶在近岸海区的适航性能与操控特性 包括复杂海况下的稳定性、动力响应及安全边界 [1] - 全程采用高精度监测手段 系统采集不同风浪流条件下的航速、航迹、横摇纵倾幅度等核心航行数据 [1] 数据采集与规范建设 - 首次系统获取"相当A级航区"内河船舶的性能指标和航行参数 破解"无数据无规范"困局 [1] - 试验为沿海首个"相当A级航区"安全航行规范体系构建提供实证基础 为政策细化和标准制定提供核心支撑 [1] - 通过实测验证船舶性能边界并精准识别风险点 为船舶准入、航行规则制定及安全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行业经验推广 - 试验成果将为我国其他类似海域的政策探索和船舶技术升级提供"平陆运河经验"和"平陆运河方案" [1] - 试验聚焦内河船型在近岸海区的适应性验证 为内河船舶沿海航行标准建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
中部第一大省河南,正在批量制造“枢纽”
搜狐财经· 2025-08-21 06:19
河南枢纽经济规划 - 河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统筹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 确认郑州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商丘和周口-漯河为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2]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郑州是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的城市 "5小时经济圈"可直达123个城市居中部第一[2] - 2022年河南高铁"三线齐发" 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时速350公里高铁里程居全国第一[3] - 河南高铁运营里程超2200公里 规划里程超3000公里居全国前列[5] - 郑州机场2022年货邮吞吐量82.5万吨 增速35.8%居全国第六 2023年目标120万吨需增长超四成[7] - 河南规划到2030年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达2200公里以上 港口吞吐量达2亿吨较2022年翻3倍以上[7] 枢纽经济发展短板 - 郑州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仅有陆港和空港型2个 而重庆实现5类枢纽全覆盖 武汉西安各有4个[2] - 郑州退出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枢纽承载城市名单 仅剩陆港型和空港型枢纽[12] - 枢纽产业存在"集而不群 集而不链"问题 传统产业占比较高 创新能力和高端要素聚集不足[12] - 京广铁路 陇海铁路等主要通道运能饱和 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 亟需分流通道建设[13] 产业发展规划 - 郑州将培育电子信息 汽车及零部件 装备制造等万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15] - 洛阳瞄准铝深加工 智能装备制造 新能源和光电信息产业[15] - 平顶山重点发展尼龙新材料 盐化工 电气装备产业[15] - 商丘布局汽车装备制造 铝碳新材料 纺织服装制鞋产业[15] 战略转型举措 - 河南推动高铁物流发展 已拥有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快运示范线路[5] - 实施"货运为先"战略 将郑州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6] - 2023年交通投资超千亿元 重点加码水运建设包括周口港 漯河港和贾鲁河通航工程[7] - 建设平漯周高铁和焦洛平高铁 推动高铁线路从辐射状向网络状转变[14] - 加码高速公路建设年内突破一万公里 打通省际连接实现路网再平衡[15]
中部第一大省,批量制造“枢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5:3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河南高铁运营里程超2200公里 规划里程超3000公里 居全国前列[2][3] - 2022年河南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时速350公里高铁里程全国第一[2] - 河南推动航空货运发展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23年货邮吞吐量达82.5万吨 增速35.8% 全国第六[3][5] - 河南重点发展水运 2024年交通投资超千亿元 目标2030年内河航运通航里程达2200公里以上 港口吞吐量2亿吨 较2023年翻3倍以上[5] 枢纽经济发展战略 - 河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统筹布局枢纽经济发展载体的省份 确认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商丘/周口-漯河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1] - 2023年底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目标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6] - 推动高铁从客运向货运转型 已开通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快运示范线路[3] - 实施优势再造战略 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6] 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 - 郑州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万亿/千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14] - 洛阳发展铝深加工/耐火耐磨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光电信息产业[14] - 平顶山聚焦尼龙新材料/盐化工/电气装备产业[14] - 商丘布局汽车及装备制造/铝碳新材料/纺织服装制鞋产业[14] 发展挑战与调整 - 郑州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仅保留陆港型和空港型枢纽 退出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枢纽名单[9] - 郑州枢纽产业存在"集而不群/集而不链"问题 传统产业占比高 创新能力和高端要素聚集不足[9] - 对外运输通道运能紧张 京广铁路/陇海铁路运能饱和 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拥堵严重[9] - 2023年起河南经济总量被四川超越退居全国第六 2024年安徽出口额超越河南居中部第一[15] 基础设施优化措施 - 建设平漯周高铁和焦洛平高铁 推动高铁线路从辐射状向网络状转变[10] - 推动高速公路年内突破一万公里 打通省际连接 实现路网再平衡[13] - 推进贾鲁河通航工程和郑州港建设 连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5]
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8-14 22:11
交通运输市场建设 -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及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领域 [2] - 202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明确市场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 - 截至2024年底,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600亿人次,营业性货运量超500亿吨 [4]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 [4] 铁路市场化改革 - 杭台高铁为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杭温高铁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民营联合体占股超50% [10] - 杭温高铁采用BOOT模式,合作期34年,拥有4项竞争性线路自主定价权(浮动幅度±20%) [10] - 杭绍台铁路2024年客流达2500万人次,运输清算收入超8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约42.9% [11] - 杭温高铁连接杭州、宁波、温州等都市圈,推动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6.29% [11] 绿色智能转型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达77.6% [15] - 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近千台 [15][16] -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停车位覆盖率达98%,江苏智慧扩容项目通行效率提高19% [16] - 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89万千瓦,山东枣菏高速项目年减碳约11.4万吨 [17] 智慧交通管理 - 湖南"631"机制使事件发现效率提高30%,救援到场时间缩短至24分钟 [18] - 四川雅西高速智慧管控实现5秒内自动报警,事故响应效率提升90% [18] - 广东"粤通行"平台注册用户超520万,浙江船闸系统使船舶待闸时间缩短80% [16][18]
交通强国建设步伐稳健
经济日报· 2025-08-10 22:02
交通运输行业"十四五"发展成果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1] - 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1] - "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和91.2%的人口 [1] 交通运输技术创新 - 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机车制造和工程建造领域优势明显 [2] - 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依托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突破 [2] - 船舶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智能船舶珠海云、新红专下水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开启商业运营 [2] - 大吨位打捞装备多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2] 智慧出行与便捷服务 - 线上售票、电子支付、刷脸出行广泛应用,"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实现 [2] - 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公交 [2] - 日均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1亿人次乘坐公交,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 [2] - 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75.9% [2] - 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 [2] - 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日均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 [2] 未来展望 - 交通强国建设持续深化,交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将更加彰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