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

搜索文档
京东方精电越南车载显示生产基地实现产品点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6 08:40
越南车载显示基地进展 - 越南基地实现首个全流程产品成功点亮 预计2025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 [2] - 基地为京东方精电首个海外自主投建智慧工厂 总投资超3亿元人民币 设计产能5万片模组/月 [4] - 基地于2024年底试产成功 2025年8月完成首个样品下线 全流程点亮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5] 客户合作与项目定点 - 已获得韩国头部车企14.6英寸中控 8英寸中控 8.1英寸仪表显示项目定点 [6] - 获得北美知名新能源车企超36英寸仪表中控一体屏重大项目定点 [6] - 海外定点项目价值量同比增长50%以上 高端产品出货量环比翻倍增长 [11]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7亿港元(约61.1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9]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3.4亿港元(约31.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 [9] - 汽车显示屏业务收益62.5亿港元(约57.2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 [10] - 系统业务收入及占比连续3年增长 定点项目价值同比增长超100% [10] 市场区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近21% [11] - 海外市场获得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定点 与头部自动驾驶企业深化合作 [11]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京东方集团全球车载业务平台 在汽车TFT显示屏和大中型显示屏模组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8] - 现有车载显示技术包括Oxide 8K BD Cell Mini LED OLED等 [8]
每周观察 |Nearline SSD需求攀升;4Q25 DRAM和NAND Flash价格上涨;LCD电视面板大厂计划调降稼动率
TrendForce集邦· 2025-09-26 04:09
AI推理推动存储产品结构变化 - AI基础设施建置重心转向支持高效能推理服务 催生专为AI推理设计的近线固态硬盘Nearline SSD需求急升[2] - 传统大容量HDD严重供不应求 云端服务供应商转向NAND Flash供应商寻求解决方案[2] DRAM价格走势分析 - 第四季整体一般型DRAM价格预计季增8-13% 若加计HBM则涨幅扩大至13-18%[3] - 三大DRAM原厂优先分配先进制程产能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 排挤PC、移动和消费应用产能[3] - 旧制程DRAM产品价格涨幅依旧可观 新世代产品涨势相对温和[3] - HBM渗透率从第三季8%提升至第四季11%[4] NAND Flash价格变化 - 第四季NAND Flash各类产品合约价预计全面上涨 平均涨幅达5-10%[8] - HDD供给短缺与过长交期导致云端服务供应商将储存需求快速转向QLC企业级SSD[8] - 闪迪率先宣布调涨10% 美光因价格与产能配置考量暂停报价[8] 显示面板产业动态 - LCD电视面板需求将于2025年第四季趋缓 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面板大厂计划在十一长假执行休假[7] - 十月LCD电视面板产线稼动率预计较八月规划减少六个百分点 降至79%[7] 其他产业观察 - 笔电面板需求第三季预估季增5.1%[15] - 光伏产业链价格在政策预期支撑下保持高位持稳[15]
和辉光电-U发生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3124.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8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25日发生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量1100.00万股 成交金额3124.00万元 成交价格均为2.84元 较当日收盘价折价0.70%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7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1.40亿元 [2] - 当日两笔交易买方分别为中信证券总部和方正证券总部 卖方均为国泰海通证券上海静安区营业部 [3] 股价及资金表现 - 9月25日收盘价2.86元 单日下跌2.05% 日换手率3.61% 成交额5.95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865.99万元 近5日累计净流出1.19亿元 [2]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1.42% [2] 融资余额变化 - 最新融资余额4.62亿元 较近5日前增加7547.14万元 增幅达19.51%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 注册资本138.09亿元人民币 [3]
深天马A:成立至今参与投建产线的项目投资总额超千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25 14:07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深耕显示领域四十余年 基于自身战略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审慎规划 始终聚焦显示主业进行投资 [2] - 公司参与投建产线的项目投资总额超千亿元 [2] - 已形成包含无源 a-Si TFT-LCD LTPS TFT-LCD IGZO TFT-LCD AMOLED Micro-LED在内的中小尺寸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 [2] 市场定位 - 公司技术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下游市场日益多样化的技术和产品需求 [2]
“天工屏”横空出世,高端OLED开启感官体验新纪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01:56
天工屏技术品牌发布 - 公司推出全新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定位高端旗舰手机 未来将逐步覆盖车载和IT领域 [2] - 品牌命名源自《天工开物》 以"超级护眼、极致通透、畅快高刷"三大创新体验重新定义高端显示标准 [2] 护眼技术特性 - 采用4320Hz超高频PWM调光技术解决视觉疲劳问题 蓝光占比控制在4.7% 获德国莱茵TÜV最高等级硬件级低蓝光认证 [3] - 1nit明眸护眼技术使暗光环境下屏幕亮度柔和如月光 优于常规2nit亮度 自研光感显示技术可智能感知环境光变化 [3] 显示性能参数 - 全局亮度高达2500nits 峰值亮度可达8000nits 确保强光环境下屏幕内容清晰可辨 [5] - 量产支持165Hz刷新率 研发能力达240Hz 实现画面无拖影和即时流畅操作响应 [5] 行业认证与合作 - 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视觉健康友好度卓越S++级"认证证书 [5] - 天工屏高端旗舰护眼屏将由OPPO Find X9系列首发搭载 [5] 战略转型与拓展 - 公司完成从"低调屏幕制造商"向"高端品牌塑造者"的战略升级 从技术输出升级为品牌价值赋能 [7] - 将驱动天工屏技术品牌从手机领域系统性拓展至车载和IT等更广阔显示场景 [7] 车载显示技术优势 - 拥有30余年车载显示领域积淀 建立全球领先的高端化产品和技术储备 与全球主流汽车品牌合作 [8] - 创新技术包括超宽幅高清投影显示减少视野盲区 超低延时后视镜显示适应恶劣气候 智能隐藏显示根据感知系统唤醒内容 [8] 车载OLED创新成果 - 推出双13英寸多曲率一体黑OLED显示屏 采用康宁Cold Form™冷弯技术 实现主驾信息与副驾娱乐显示无缝融合 [9] - 开发13英寸OLED滑移显示屏支持自由伸缩与多曲率调节 兼顾座舱空间灵活性与视觉沉浸感 [9] 隐私与交互创新 - 将L型OLED柔性屏与SPD隐私显示功能结合 通过微透镜结构实现"一屏双享"模式 保障驾驶安全的同时提升个性化交互体验 [11] - 未来将通过柔性显示、隐私交互和环境光自适应等前沿功能强化高端车载市场领先地位 [11] 市场表现与认可 - 2024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25% 营收增长超40%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3] - 连续5年保持全球车规TFT-LCD和车载仪表显示出货量第一 HUD抬头显示市场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13] 客户覆盖范围 - 车载显示产品覆盖全球95%汽车品牌 包括迈凯伦、法拉利和玛莎拉蒂等顶级超跑品牌 [13] - 产品应用于仰望U9、广汽昊铂、腾势N9、坦克700、全新GL8陆尊和小鹏X9等高端车型 [13] 技术认证体系 - 建立完整车规级显示标准体系 涵盖个性、健康、好用、可靠和安全五大优势 [11] - 通过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 适应-40℃~105℃极端温度 抗干扰设计和动态环境光管理达行业领先水平 [11]
既是创新成果“产出地”,也是创新要素“连接器” 从世界制造业大会看安徽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00:36
大会概况与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成功举行 签约项目932个 总投资额4246亿元 [1] - 大会聚焦工业软件 新型显示 工业大模型 智能算力等前沿领域 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1000多位嘉宾参会 [1] 展览展示与技术亮点 - 综合主展馆面积超2万平方米 设10大展区包括首次开设的智能机器人展 并开展无人机 无人船等动态演示 [2] - 安徽展示量子信息 聚变能源 深空探测三大领域成果 包括聚变能实验装置 超导量子计算机 运载火箭等 [2] - 国盾量子冷原子重力仪实现国际首次量子绝对重力仪组网观测 应用于地质勘测 巨灾防范等领域 [2] - 维信诺ViP技术突破传统金属掩模版工艺 首条G8.6 AMOLED生产线在合肥封顶 即将大规模量产 [3] 量子科技与应用生态 - 大会展示量子+金融 量子+AI 量子+车联网等多场景应用 安徽召开量子科技应用场景对接会推动"千家场景"落地 [3]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制造业500强总体研发强度达2.45% 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 [4] - 全国77.4%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江苏 山东 安徽等9省比例超80% [4] - 铜陵有色推进智能制造 数据工厂等数字化升级 其5G+工业互联网国家级项目通过验收 [4][5] 安徽制造业发展成就 - 安徽发布月球原位资源制造系统 计算光刻平台等十大新技术新产品 [6] - 安徽形成智能语音 大飞机等国家级制造业集群 建设20多个省级集群中5个规模破千亿元 [6] - 全球近10%显示面板 全国8%工业机器人 10%汽车 11%新能源汽车在安徽研发制造 [6] 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大会设立上市公司产业对接座谈会 日联科技等企业期待与安徽在汽车制造 高端装备 新能源领域深度合作 [7] - 安徽通过"科创+产业""龙头+配套"模式推动产业聚链成群 构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 [7]
从“招商内卷”到“育商竞合”: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21
当年,合肥市政府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政府平台公司直接出资,成为项目的战略投资者,与企业共担风险。"我们如何一起把这件事做成,填补国家的 产业空白。" 这种"合伙人"心态,彻底改变了政企关系。政府不再是坐在谈判桌对面的甲方,而是与企业坐在同一边,思考如何解决技术、资金、产业链配套等核心问 题。 从"招商内卷"到"育商竞合":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 | 刘雨菲 导 语 当东西部数个省份的招商规划上出现近乎相同的"商业航天产业园"效果图时,一种深刻的忧虑悄然浮现。这种"一哄而上"的背后,是招商内卷化导致的资 源畸配。安徽合肥的崛起路径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局的重要思路:中国的区域竞争必须告别"招商内卷"的旧剧本。然而,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被招商的客体 ——尤其是像商业航天这样的新兴产业——自身是否做好了迎接这场变革的准备? 安徽合肥,这个低调的江淮之城,以其反直觉的崛起路径,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启示。 01 盛宴与隐忧: 一张令人忧虑的产业地图 审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存在一个触目惊心的"合成谬误":每个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的"理性"决策——追逐国家战略明确、政绩显示度 高的热门产业——叠加起来,却导 ...
和辉光电-U现2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261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3:57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24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2笔成交 合计成交量900.00万股 成交金额2610.00万元 成交价格均为2.90元 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0.68%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5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1.09亿元 [2] - 两笔交易买方分别为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和方正证券总部 卖方均为国泰君安证券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营业部 [3] 股价及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2.92元 单日上涨8.15% 日换手率6.84% 成交额11.48亿元 [2]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2933.98万元 近5日累计上涨2.82% 但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7477.08万元 [2] - 融资余额3.86亿元 近5日减少234.50万元 降幅0.60%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 注册资本138.09亿元人民币 [3]
TCL在广州投下全球首创项目 “世界显示之都”诞生“新物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2:21
全球OLED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在全球OLED市场出货量占比接近50%创历史新高 [2] - 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中国企业加速拓展IT设备OLED市场(包括平板、笔记本及电竞显示器) [2] - 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已陆续关闭LCD工厂将未来押注在OLED技术 [4] 中国OLED产业投资布局 - 2023年至今京东方在成都投建8.6代OLED产线总投资630亿元 [6] - 维信诺在合肥投建8.6代OLED产线总投资550亿元 [6] - 上半年MLED、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整体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5] - TCL华星武汉G5.5印刷OLED生产线于去年11月实现量产产能正从3k/月提升至9k/月 [6] 印刷OLED技术突破 - TCL在广州投资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8项目)总投资295亿元 [3] - T8项目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 [8] - 印刷OLED技术是唯一由国内面板厂先发主导的技术路线 [4] - 项目预计2027-2028年间实现量产恰逢中尺寸OLED需求爆发期 [12] 广州新型显示产业生态 - 去年新型显示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近8% [10] - 已培育十余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和十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0] - 构建覆盖上游显示材料、装备中游面板、模组制造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10] - 通过T8项目补全从LCD面板、OLED面板到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 [8] 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拓展 - OLED面板凭借色彩还原度、技术成熟度及柔性轻薄设计优势成为IT产品理想选择 [4] - 未来显示将向柔性与可折叠、透明显示、屏幕传感器集成等方向发展 [13] - 显示产业价值体现在与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眼镜等行业的结合上 [14] - 中微半导体华南总部基地将聚焦大平板显示设备领域实现芯屏并举 [14] 区域产业竞争态势 - 合肥、深圳、成都位居新型显示产业十大城市前三位 [10] - 合肥在印刷OLED试验线、硅基OLED小尺寸线、柔性AMOLED 6代线和8.6代线均已投产 [11] - 北京正推动新型显示与元宇宙融合发展打造全球影响力产业生态 [11] - 广州在超高清面板、显示模组及偏光片等领域产能稳居全国前列 [8]
千亿资金“竞逐”中尺寸IT面板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12:20
行业投资概况 - 中国显示面板行业在不到两年内对第8.6代OLED生产线的公开投资总额达约1500亿元 [1][2] - 主要投资方包括京东方(630亿元)、维信诺(550亿元)和TCL华星(295亿元) [2] - 投资目标为争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中尺寸高端显示屏的市场主导权 [2] 技术路线分化 - 京东方与三星显示采用成熟的"蒸镀"工艺技术路线 [3][15] - TCL华星选择"印刷"工艺路线,投资295亿元 [3][18] - 维信诺押注自主研发的"ViP"技术,投资550亿元 [3][20] - LG Display出于市场不确定性考虑推迟8.6代OLED投资计划 [2][21] 8.6代线技术优势 - 8.6代线玻璃基板尺寸为2290mm x 2620mm,专为中尺寸IT面板优化设计 [5] - 一块8.6代基板切割13.3英寸面板数量是6代线的两倍多 [5] - 材料利用率方面,印刷OLED可达90%,而蒸镀工艺仅30%左右 [18] - 6代线改造转产中尺寸产品的经济性不如专门8.6代IT产线 [6][11] 市场驱动因素 - 2024年5月苹果发布OLED iPad Pro,开启高端IT市场从LCD向OLED的技术换代 [7] - 预计到2030年笔记本电脑AM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达33% [10] - 车载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在27%至30.6%之间 [10] - 桌上型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为19% [10] - 智能手机AMOLED面板渗透率已超60%,厂商急需寻找新增长点 [10] 厂商业绩表现 - 京东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2.78亿元(同比增长8.45%),归母净利润32.47亿元(同比增长42.15%) [13] - TCL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855.6亿元(同比增长6.65%),归母净利润18.83亿元(同比增长89.26%) [19] - TCL华星营业收入5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74.0%) [19] - 维信诺营业收入41.21亿元(同比增长4.79%),OLED产品毛利率增加10.98个百分点 [13] - 深天马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2.06亿元,营收174.75亿元(同比增长9.93%) [13] 产能建设进度 - 京东方成都8.6代线2025年5月搬入设备,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量产出货 [15] - 三星显示牙山产线计划2025年年底试运行,2026年第二季度全面量产 [15] - 维信诺合肥产线2025年8月完成主厂房封顶 [20] - 蒸镀机产能已被三星显示和京东方预订至2026年 [16] 战略路径选择 - 京东方和三星显示选择技术确定性路径,追求先发优势 [15][22] - TCL华星和维信诺通过技术革新寻求成本优势 [18][20][22] - 深天马和LG Display采取稳健策略,暂不参与8.6代OLED投资 [21][22] - 深天马投资330亿元建设8.6代LCD产线巩固中尺寸领域优势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