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搜索文档
从“五床联动”看东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创新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2:03
医养结合模式创新 - 东营探索"五床联动"模式实现"医、护、康、养、居"无缝衔接,推动养老服务从生存型保障向品质化供给跃升 [1]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解决资金难题,参保人仅需支付15%护理费用,医保基金和财政补贴承担85%,如脑梗康复月费6000元自付降至900元 [1] - 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医养联合体,河口区中医院与蓝城集团合作改造87张闲置床位为普惠型康养公寓,通过床位共享模式降低运营成本35%,入住费用控制在每月3200元以下 [1] 基层医疗机构转型 - 乡镇卫生院转型为中医理疗中心,针灸推拿床位利用率达90%,通过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等新职能与城市医院错位竞争 [2] - 垦利区胜坨镇卫生院开设失智老人照护专区,配备专业设备和24小时监护,月费2800元包含饮食康复医疗,入住率100%带动年营收增长40% [2] - "县管乡用"机制派遣县级专家下沉带教,2024年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康养服务比例提升至42%,人均服务时长增加3.2小时 [2] 智慧养老系统建设 - 农村"家庭床位"系统配备智能手环和便携终端,实时上传血压血糖数据至云端平台,异常指标触发三级预警并实现30分钟内上门处置 [2] - 截至2025年4月智慧系统覆盖2.3万户农村家庭,急诊响应效率提升50% [2] 社会价值重构 - 医养结合试验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供给转向品质权利,通过资源整合和基层破局重构"老有所养"价值 [3] - 模式创新使老年群体获得医疗照护的同时实现人格尊重,如案例中老人反馈"不只是病人更是被尊重的老人" [3]
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上线 首批121家机构“掌上可查”
河南日报· 2025-04-26 23:29
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上线 - 河南省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正式上线,首批涵盖121家机构,公众可通过"健康河南"和"河南老龄健康"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并进行导航和咨询[2]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000万人,医养服务需求较大,但存在信息分散和供需对接低效问题[2] - 电子地图提供机构等级、位置分布、特色服务、机构规模及实景照片等信息,方便用户综合对比,并具备智能导航功能[2] - 首批上线的121家机构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机构、已定级机构或实践样板,后续将逐步覆盖全省所有医养结合机构[2] - 电子地图将接入"豫事办"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覆盖面[2] 电子地图的功能与优势 - 电子地图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例如郑州市民张女士通过电子地图快速锁定了某省级示范机构[3] - 对机构而言,电子地图提升了曝光度,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如郑州瑞阳老年病医院上线后咨询量明显增加[3] - 电子地图的导航功能让群众能更容易找到医院[3] - 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电子地图中医养结合机构的床位、人员、医保等信息,逐步开发适老化界面、语音输入查询等功能[3] 首批上线机构名单 - 首批上线的121家医养结合机构分布在河南省多个省辖市,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和济源示范区[2][3][4][5][6] - 具体机构包括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阳老年病医院、巩义阳光医院、新密市矿区办事处中康佳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中牟锦源老年公寓等[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