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连云港海州技术革新激活“仙草”经济
扬子晚报网· 2025-09-06 13:12
种植技术革新 - 灵芝孢子粉亩产量从200斤提升至300斤 增幅高达50% [5] - 种植密度从每亩8000株提升至近万株 [5] - 采用无纺布覆盖全程不套袋收集方式 大幅降低损耗率 [5] - 构建严谨科学栽培体系 包含椴木准备制种接种发菌下田出芝管理等十几道工序 [3] 种植环境升级 - 灵芝从塑料大棚迁至日光温室大棚 配备智能温控系统 [5] - 精准化智能化种植条件使灵芝生长周期更稳定 孢子粉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 [5] 产品品质与创新 - 孢子粉破壁率高达99.6% 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7.31g/100g [6] - 开发形态各异灵芝盆景 如祥云叠翠鹿角分枝等造型 [6] - 盆景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兼具艺术观赏与养生价值 [6] 产业拓展 - 深化与市农科院合作 加大灵芝深加工领域研发投入 [6] -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6] - 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种植基地 [3]
第十一届四川农博会启幕乐山馆50家企业携特色农产寻商机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11:58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于9月4日至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聚力三链同构 共建天府粮仓" [1] - 吸引25个国家(地区)及国内多个省(区 市)参展 包括1800余家企业 其中四川省内21个市(州)参与 [1] - 主宾国为哈萨克斯坦 主题省为海南省 主题市(州)为凉山州 [1] 乐山馆参展情况 - 乐山馆位于3号馆 全市11个区(市)县近50家企业参展 集中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 [1] - 乐山市牛华芽菜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五通桥区代表企业第十一次参展 与马来西亚企业建立潜在合作联系 [1] - 乐山市蜀景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展示沙湾区特产佛手柑 接待药厂 香薰厂商及种植户等多类客户 [1] 企业参展成果 - 蜀景苑中药材公司在开幕式后1小时接待6组客户 超半数留下联系方式 [2] - 首次参展的蜀景苑公司通过展会开拓销售渠道并了解助农政策 [2] - 乐山市嘉州绣工艺有限公司展示非遗刺绣产品 包括为茶企设计的高端刺绣茶饼包和农产品文创包装 [2] 跨界合作与价值提升 - 嘉州绣公司作为非遗文化企业 产品涵盖鞋帽 文创和饰品 与品牌鞋企合作出口欧美市场 [2] - 通过添加刺绣工艺使出口产品价格提升数倍 [2] - 公司寻求与更多企业及行业合作 共同挖掘非遗文化商业价值 [2]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5 07:35
行业模式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陈溪乡建设万亩中草药基地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种植 加工 研学 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 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每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2] - 浙江省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 建成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 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区域发展 - 陈溪乡下辖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林下经济: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 虹溪村 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上虞区已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太平山村竹园与坡地间种植45万余株长梗黄精 该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2] 经济效益 - 太平山村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2] - 陈溪乡溪隐药材基地通过种植三叶青等中药材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三叶青种植周期越长经济价值越高[1] - 林下经济成为山区乡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通道[2]
探访兴安林下经济:药丰果蓝松子香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3:58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 大兴安岭地区林下经济产值达52.3亿元 同比增长50.7% [6] - 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291万亩 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81家 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346个 [6] - 40款林下经济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单 [6] 印象北极食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 - 2020年8月投产运营 已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英国零售商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2] - 今年前5个月实现工业总产值784.7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940.3万元 利润64.3万元 [2] - 预计今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30万元 利润140万元 [2] - 目前每天收松塔四五十吨 预计能收到9月末 [2]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 泽康琳合作社总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 基地流转土地超过1万亩 [4] - 种植六大类36个品种中药材 成功带动2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4] - 今年赤芍种子预计采收50多吨 经济效益约200万元 [4] 蓝莓种植经济效益 - 清风庄蓝莓基地40亩 年产约3万斤 [4][6] - 蓝莓批发价每斤18元左右 每亩收入比过去提高两三倍 [6] - 引进国外品种 不喷农药不放化肥 种完5年后可一直结果 [6] 产品加工与销售 - 偃松子需要晾晒烘干后破壳成偃松仁 发往大连、青岛、梅河口等地 [1] - 偃松子3年才成熟一次 相比普通松子价格较高更为珍稀 [2] - 生产车间将晾干蘑菇装袋发往全国各地 [5]
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57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合作模式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陈溪乡启动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 下辖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林下经济 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虹溪村/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建设种植/加工/研学/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2]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太平山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 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2] - 上虞区已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浙江省建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 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生态资源与区域特色 - 陈溪乡地处四明山麓省级生态乡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拥有首乌/黄精/五加皮等野生中草药资源[1] - 太平山村竹园与坡地间种植45万余株长梗黄精 共富工坊开发"九制"黄精及系列衍生产品[2] - 三叶青种植采用特制定植篮技术 种得越久越值钱 成为当地特色高价值药材品种[1]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19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合作模式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虹溪村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建设种植加工研学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2] 产业经济效益 -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万元 每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2] - 太平山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2] - 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年增收3万多元[2] 区域发展规模 - 上虞区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浙江省建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3] - 全省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生态资源优势 - 陈溪乡地处四明山麓省级生态乡 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拥有首乌黄精五加皮等野生中草药资源[1] - 浙江省聚焦山区资源优势 鼓励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3]
扬子江药业集团:设定质量硬指标 打造晋药新名片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16
核心观点 - 公司在山西省晋中市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模式提升中药材质量和产业效益 推动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2][3][4] 种植技术创新 - 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新模式 与农户签订保底协议 实行统一选种 科学轮作 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 [2] - 在亩均化肥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种植药材量质齐升 有效保障种植户利益和中药材质量 [2] - 酸枣仁基地亩产量从60公斤提升至100公斤 采收效率提高2-3倍 通过地膜加固和科学配比有机肥等技术解决坐果率低和根腐病问题 [4] 质量管控体系 - 制定81份质量管理文件 对施肥 病虫害防控 采收和加工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 [3] - 建立全流程透明可追溯机制 覆盖从种植源头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检验 [3] - 定期抽样检测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和农药残留指标 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目前质量管控体系已推广至全国80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 [3] 产业规模与效益 - 在平遥和灵石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5000余亩 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000人次 [4] - 在晋中地区建立5个规范化种植基地 涵盖北柴胡 黄芩和酸枣仁等道地药材 [4] - 通过技术共享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成为惠民大产业 实现产业振兴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
江西乐平“林药套种”模式见成效 岗梅产业年产值近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3:26
行业规模与产值 - 林下套种岗梅面积超6万亩 年总产值达9600万元[1] - 带动农民年增收3180万元 户均增收超2.8万元[1] - 计划3-5年内将种植面积扩至10万亩以上 实现初加工产品年供应6万吨[3] 企业经营模式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和保底收购[1][3] - 年繁育优质种苗近5000万株 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往周边地区[3] - 年处理鲜品岗梅1.5万吨 通过"订单+保护价"方式稳定销路[3] 产业链发展 - 重点打造岗梅初加工、仓储物流和交易市场 形成覆盖华东六省的产业集聚区[3] - 产品不仅畅销国内 还远销海外市场[3] - 成为全国岗梅供应集散中心 巩固在全国中药材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1][3] 就业与增收 - 种植基地提供日薪150元的工作机会 农户可实现年收入3万元以上[1] - 通过生态种植模式将小岗梅发展为富民大产业[1] - 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营机制[3]
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财经眼)——来自四省市农村金融的调研
环球网· 2025-09-01 05:21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与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强调增强改革思维并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5] 脱贫地区与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通过绘制金融服务生态图谱 重点支持高原夏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户及草食畜牧养殖户 [8] - 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农行融资支持下实现年均产销量1200吨 总产值约1亿元 带动1800多名农民增收(其中超七成为脱贫户)[7][8] - 农业银行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达4758亿元(较年初增长392亿元)[8]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为武隆区仙女山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提供2.2亿元长期授信(已发放8000万元) 通过"肥瘦搭配"模式以经营性设施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 [9][10][11] - 项目改造范围从污水管网20公里延伸至70多公里 道路升级至几十公里柏油铺设 惠及1.6万村民 [10] -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涉农贷款超千亿元 探索"治理+产业导入"项目打捆授信模式 [11] 整村授信与信用体系建设 - 农业银行桐庐支行在梅蓉村通过整村授信模式为超400户农户建立档案(覆盖率超93%) 贷款余额超700万元 [12][13] - 农户凭信用可获得无抵押贷款(如经营稳定的豆腐坊主获20万元 蜜梨种植户获30万元 养蜂农户获10万元)[12][13] - 浙江省整村授信覆盖3800多个建制村 贷款规模487亿元 农户信用贷款占比约65% [14] 种业与农业科技金融创新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推出"园区担保贷" 允许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如农乐南繁公司凭价值超700万元专利获200万元贷款)[16] - 金融机构将科研实力、专利价值等"软实力"纳入授信评估体系(海南银行为种业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5亿元)[17] - 三亚南繁育种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30.24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3.35%) 金融服务覆盖种业全产业链 [18]
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人民日报· 2025-09-01 00:58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导向 - 国家强调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 支持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农民增收 [8] -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8] - 央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文件 提出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8] 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融资支持 - 甘肃西和县通过零息贷款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 户均增收2.7万元 [9] - 广鸿中药材合作社获得累计1600万元贷款支持 带动1800多名农民增收(其中超七成脱贫户) [11] - 农行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758亿元(较年初增长392亿元) [1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通过2.2亿元授信支持重庆武隆仙女山乡村建设项目(已发放8000万元) [13] - 采用经营性设施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 停车场和垃圾场收入占项目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13] - 改造工程覆盖70多公里污水管网和数十公里道路 惠及1.6万村民 [13] 整村授信模式推广成效 - 浙江桐庐梅蓉村通过整村授信实现93%金融服务覆盖率 贷款余额超700万元 [16] - 农行浙江省分行已为3800多个建制村落地整村授信业务 涉及贷款487亿元 [17] - 浙江省农户信用贷款占比约65% 基本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 [17] 农业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 - 海南农乐南繁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获得200万元贷款(专利估值超700万元) [18] - 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授信评估体系 将专利价值、科研实力等作为硬指标 [19] - 三亚南繁育种产业贷款余额达30.24亿元(同比增长3.35%) [20] 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策略 - 农行甘肃省分行绘制金融服务生态图谱 重点支持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 [11] - 海南银行业机构分工协同:工行强化重大项目融资 建行做精支农支小 邮储推出专项贷款产品 [19]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创新"园区担保贷"产品 实现三方风险共担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