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原特色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财险助力云南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王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4 02:3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全面发挥保险业服务三农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聚焦云南省1+10+3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及地方需求 [2] - 公司从种业端 种植端 市场端发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为粮食安全及重点特色产业提供保险保障 [2] - 2025年1月至8月水稻 小麦 玉米等节气保险承担保险责任同比增长15.6% [3] 保险保障规模 - 今年以来公司农业保险承担保险责任超389亿元 赔付支出超1亿元 超6.6万户次农户受益 [2] - 为玉溪鲜花产业提供535万元种植保险保障 为西双版纳橡胶产业提供1.38亿元种植保险保障 [3] - 开发普洱茶品质保险 鲜花冷链保险等创新产品 [3] 服务模式创新 - 健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 开展气象防雹服务预防冰雹灾害 探索林业风险减量服务 [3] - 为普洱市咖啡产业提供气象指数保险 帮助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3] - 针对农村电商发展推出快递物流保险降低农产品运输风险 [3] 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为农村公路 水利设施 乡村学校等建设项目提供工程险 财产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3] - 对脱贫户 监测户实行保费减免 保额提升政策 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创业保险 [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聚焦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以创新保险产品 精准风险管理 高效理赔服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4] - 持续促进产业增值 企业增效 群众增收 助力七彩云品走向世界 [4]
种植面积超三十一万亩 青海海东打造高原冷凉蔬菜输出地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5
行业概况 - 海东市高原冷凉蔬菜总面积达31.17万亩 占青海省蔬菜总面积约50% [1] - 蔬菜品种达284种 涵盖叶菜类 茄果类 葱蒜类等主要品类 [1] - 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包括1个万亩基地 4个千亩基地 57个百亩基地 [1] 产业发展 - 出口蔬菜基地达29个 备案面积5.7万亩 出口量占青海省54.3% [1] - 打造"黄河彩篮""河湟彩园"区域公用品牌 获国家有机认证9个 绿色产品认证105个 [1] - 从事蔬菜经营农户2.69万户 种植大户480户 专业合作社1536家 企业12家 [2] 特色产品 - 乐都区重点发展紫皮大蒜 蒜苗和长辣椒三大优势产业 [1] - 乐都紫皮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1] - 海东市为全国三大富硒资源富集区 依托高原特色发展冷凉蔬菜 [1]
云南首次联展四大产业 参展企业超500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20:15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与2025云南国际咖啡展、亚洲国际热植展、云南国际小浆果创新技术展首次联合举办 参展企业超过500家 [1] - 展会以"象往云南 世界花园"为主题 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 [3] - 展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期间将举办24场主题活动包括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研讨会和云南国际蓝莓产业发展大会 [4] 花卉产业 - 云南鲜切花2024年产量达206亿枝 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花卉展汇聚全球最新品种和前沿种植技术 法国作为主宾国将携三家百年育种企业亮相 [3] 咖啡产业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 产量15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98%以上 产品销往29个国家和地区 [3] - 咖啡展将搭建国际贸易交流平台 邀请云南核心产区和全球主产区巴西共同参展 [3] 热植产业 - 亚洲国际热植展汇聚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家企业 集中展示百余种热带植物精品 [3] 小浆果产业 - 小浆果创新技术展将分享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创新实践 [3] -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茶叶、鲜切花、咖啡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3]
“七彩云品”畅销海内外 云南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王牌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30
高原特色农业概况 - 云南咖啡和鲜切花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规模在西部地区领先,70%的云南蔬菜产品销往国内150多个大中城市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的特色产业,包括茶、中药材、小粒咖啡、橡胶、热带亚热带水果坚果等[1] - 云南以"七彩云品"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畅销海内外,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发力[1] 种业发展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精品率由2021年的8%提升至31.6%[1]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将育种时间由30年缩短至10年,6个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2] - 云南已建设36个省级种业基地,在花卉、咖啡、蔬菜等作物育种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2] 智慧种植 - 玉溪市通海县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使用传感器监测土壤环境,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送达营养物质[3] - 临沧市双江现代化茶园示范基地通过低密度留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新梢萌发量提升11.1%,每亩综合收益增加400元[3] - 陆良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率达100%,开远市花卉生产基地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达100%[3] 流通与销售 - 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每4秒完成一笔交易,鲜切花在线远程撮合交易模式实现产需直接对接[3] - 云南蓝莓从产地到上海超市最快两天,通过冷库预冷和冷链运输[4] - 云南已建成冷库7300余座,库容近740万立方米,基本建成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物流设施集群[5] 品牌与出口 - 云南农业部门推进品牌集群化发展,2024年云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87.9亿元[5] - 昆明海关和交通部门建立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协调机制,实现"一次查验、两家互认"[5] - 国铁昆明局开行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助力农产品高效出口东南亚国家[5]
云南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王牌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03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产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云南咖啡和鲜切花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规模在西部地区领先 [1] - 每年约70%的云南蔬菜产品销往国内150多个大中城市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2024年云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87.9亿元 [5] 核心产业与政策支持 - 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的特色产业,包括云花、云咖、云茶、云菜、云果、云菌、云药等 [1] - 云南出台政策支持咖啡产业精品化、精深加工转型,咖啡精品率从2021年的8%提升至31.6% [1] - 云南农业部门推进品牌集群化发展,每年组织至少6场产销对接活动 [5]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云南已建设36个省级种业基地,在花卉、咖啡、蔬菜等作物育种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2] -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将育种时间由30年缩短至10年,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2] 智慧农业与科技应用 - 玉溪市通海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采用传感器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精准种植 [3] - 临沧市双江县现代化茶园示范基地通过低密度留养等技术使新梢萌发量提升11.1%,每亩收益增加400元 [3] - 陆良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率达100%,开远市花卉生产基地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达100% [3] 物流与市场流通 - 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每4秒完成一笔交易,鲜切花在线远程撮合交易模式提升效率 [3] - 云南已建成冷库7300余座,库容近740万立方米,形成冷链物流设施集群 [5] - 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助力农产品高效出口东南亚国家 [5]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高原上的"新农人"
人民网· 2025-07-27 09:20
高原现代农业转型 - 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智能温控系统、无土栽培等技术实现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跨越,种植草莓、西瓜、葡萄等非传统高原作物[1][3][7] - 园区培育的葡萄新品种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并筛选出3个适合高原种植的优质西瓜品种,具有高甜度和耐储运特性[8] - 采用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广有机种植并禁止使用农药,同时研究解决土地复种减产和病虫害问题[8] 科技应用与产业规模 - 园区配备精准温控系统、节水灌溉设备和气象环境监测等智能化设施,显著提升高原农业效率[7][10] - 总规划面积2万亩(核心区2000亩),2024年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67.7万元[11] - 立柱式水培等创新技术应用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10] 社会经济效益 - 2024年园区解决就业897人,带动人均增收1.51万元,实现本地劳动力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11] - 园区作为拉萨高原特色农业载体,通过科技赋能促进产业融合(农业+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4][11]
云南丽江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好生态与好发展的“双向奔赴”(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7-07 22:05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 丽江市利用超过4500米的海拔高差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形成芒果、羊肚菌、苹果等特色产业 [1] - 特色农业发展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生态环境改善为产业提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又助力生态改善 [1] - 不同海拔区域形成差异化种植:金沙江干热河谷发展芒果产业,冷凉山区发展羊肚菌种植,高寒山区发展苹果种植 [1][2][3] 芒果产业发展 - 华坪县从采煤业转型发展芒果产业,芒果喜热、耐旱、耐贫瘠的特性适合当地干热河谷气候 [2] - 当地芒果产业具有独特优势:15摄氏度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累积,超2500小时年均日照提高着色率,干旱减少病虫害 [2] - 通过河水灌溉、坝塘蓄水、光伏发电等多种方式解决灌溉问题,并在煤矸石上覆盖土壤改良种植环境 [2] - 芒果根系固土、梯田改造治理石漠化坡地,使废弃矿山披上绿装,植物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 [3] 羊肚菌产业发展 - 永胜县在冷凉山区松林下种植羊肚菌,利用松针腐殖层提供天然养分,形成"林菌共生"模式 [3][4] - 山区种植优势:不占用耕地、无需大棚、成本低品质好,150亩试验田首年即获丰收 [4][5] - 羊肚菌产业转变了"靠山吃山"模式,实现"靠山富山",菌丝分解枯枝落叶还能改良土壤 [5] 苹果产业发展 - 宁蒗县在高寒山区发展"2700苹果"产业,利用海拔2700-2900米独特环境培育优质苹果 [6] - 通过嫁接本土野生丽江山荆子,使苹果树具有耐旱、耐贫瘠、抗病性强等特性 [6][7] - 产业发展带动生态改善:"以山种树、以树养山"模式使土地越种越肥,苹果品质不断提升 [7] - 随着交通和电商发展,"2700苹果"已远销东南亚,解决了过去滞销问题 [7]
小小蓝莓,在科技大棚种出9个亿
新华财经· 2025-05-10 06:50
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 - 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等数字化设施实现手机/平板一键操控[1] - 传感器密布的数字化大棚使蓝莓亩产量提高2倍至1.8吨以上[1] - 亩产值可达9万元以上,相比传统种植模式显著提升[1] 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设施和技术,农户负责日常管护[1] - 年均聘用季节性临时工2万余人次,人均增收2万至3万元[1] - 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实现产业升级[1]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 - 利用高原湖泊、干热河谷等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实现错峰上市[2] - 早熟蓝莓春节期间售价达240-260元/公斤,旺季降至50-60元/公斤[2] - 设施农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三高"特点[2] 区域农业转型成果 - 澄江市蓝莓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年产值超9亿元[3] - 1.42万亩采用"温室大棚+全基质+水肥一体化"先进种植模式[3] - 形成"6+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云菜云果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3] 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 - 澄江市17.58万亩耕地位于抚仙湖径流区,传统农业受限制[2] - 放弃大水大肥作物,转向绿色高端精品农业[2] - 现代设施农业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