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材
icon
搜索文档
珍宝岛药业助力黔药出山 贵州道地药材智慧交易产销会在亳州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0:37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贵州道地药材智慧交易产销合作交流会于9月8日在亳州召开 主题为"贵药出山 厚积'亳'发" 旨在链接贵州药材资源与全球最大交易市场亳州 [1] - 活动吸引黔皖两地政府 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与 现场产销对接意愿强烈 [1] - 贵州100多家企业首次以"民族风"特大展馆组团亮相亳州交易中心 展馆面积达2000平方米 [2] 中药材产业资源 - 贵州省系统介绍其中药材产业现状 优势品种及未来发展规划 [1] - 贵州企业重点推介天麻 黄精 太子参 半夏等道地药材的品质特点与产业优势 [1] - 展馆集中展示黔六味道地药材 药食同源产品 刺梨 辣椒和高山茶叶等名优农特产品 [2] 交易平台创新 -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推行大宗中药材智慧交易平台 采用"六统一"运营模式 [1] - 平台提供仓单交易 竞价交易 挂牌交易等数字化交易方式 以重塑产业链交易流程 [1] - 数字化手段旨在为产业客户提供更智能 便捷 安全的交易体验 [1] 战略合作与推广 - 贵州与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在活动期间达成多项集中战略合作 [1] - 展馆设置苗医苗药 瑶医药特色疗法体验区 贵州高山好茶品鉴区及民族舞蹈展演区 [2] - 特色展区强化了亳州药博会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性与产品互动性 [2]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深山“土疙瘩”到现代“黄金液” | 德江天麻冲向10亿级产业势头正足
搜狐财经· 2025-09-05 06:40
核心观点 - 德江天麻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价值提升 天麻露等新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政策与科技驱动全产业链发展 [1][7][10] 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 德江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天麻素含量0.36%-1.3% 远超0.25%国家药典标准 [3][4] - 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年产量2500余吨 产值近6亿元 [10] - 山区海拔800-1500米 气候土壤适宜天麻生长 历史可追溯至清朝贡品 [3][4] 加工升级与价值提升 - 天麻露生产线投资540万元 年产能达240万瓶 产品价值提升至原原料的3倍 [1][8] - 开发麻仁堂天麻露 焕颜露 麻小聪等即饮产品 延伸出天麻酒 面条 辣椒等系列产品 [7][10] - 新产品具备增强记忆力 改善睡眠 缓解疲劳等功能特性 [8] 市场表现与品牌建设 - 新产品上市三天零售额突破20万元 出现"一天一断货"热销场面 [8] - 注册"德江天麻"公共品牌及"贵宝传奇""山沟沟"等10余个商标 [10] - 依托"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优势 目标建成10亿级优强产业 [13] 政策与产业协同 - 2023年11月天麻列入药食同源目录 政策放开推动产业转型 [7] - 政府将天麻列为重点特色产业 实施建示范 育龙头 延链条等发展思路 [7] - 与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合作研发新产品 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 [7][14]
别不信!懂行的人都在抢5年参龄的西洋参!
凤凰网财经· 2025-09-03 13:58
产品核心卖点 - 采用5年及以上参龄西洋参 皂苷等核心成分达到巅峰 滋补价值翻倍[3][5][77] - 皂苷含量达7.8%以上 比国标一等品高出1.5% 比美国花旗参高出1%[62] - 人参皂苷Rb1达1.4% 比国标一等品高出0.2% 硒含量为0.08% 是美国花旗参的8倍[62] 原料与产地 - 精选加拿大安大略省黄金种植带原料 北纬42度沙质土壤 零下30℃极寒气候促成分积累[58][65][67] - 全程无催熟无化肥种植 药残肥残控制严格 100斤原料仅出30斤精华参[12][17][70] - 提供加拿大进口报关单 源头可追溯[15][73][74] 加工工艺 - 采用1mm厚切技术 直径14-16mm大圆片 市面常见产品仅0.5mm厚10mm直径[19][54][85] - 厚切工艺使首泡营养释放达30% 后续持续释放[21] - 独立密封包装 每盒含15g/支×4支[35][88] 品牌背景 - 香港宝芝林创始于1895年 拥有百年老字号传承[26][37][38] - 曾获紫禁城杯中华老字号大赛金奖 入选香港十大爱心之星[46][48] 价格策略 - 市面同类进口产品售价1200-1500元/斤 同规格约900元以上[31] - 当前促销价99元/礼盒装 附赠手提礼袋[34][99] 适用人群 - 适合年轻人改善皮肤状态 中老年人补充精气神[29] - 可含服、泡水或炖煮 搭配枸杞/黄芪/陈皮等食用方式[56][92][94][96]
2025年6月中国中药材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94万吨和1万吨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1:27
中药材进出口贸易表现 - 2025年6月中药材进口数量1.94万吨 同比下降4.6% [1] - 同期进口金额0.4亿美元 同比增长21.9% [1] - 当月出口数量1万吨 同比下降7.5% [1] - 出口金额0.73亿美元 同比下降13.4% [1] 数据来源说明 - 进出口数据源自中国海关统计 [1] - 图表及整理由智研咨询提供 [1]
甘肃省陇西县 全产业链赋能“千年药乡”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3 15:43
核心观点 - 甘肃省陇西县已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81亿元 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超40% [1] 种植标准化 - 依托两大科研平台制定28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规程 被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2] - 西北中药材种子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将种子发芽率提升至95%以上 [2] - 建成中药材药源基地55.66万亩 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43.1万亩 [2] - 获授"三无一全"基地建设示范县称号 [2] 加工精深化 - 累计投入35亿元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 引进入驻31家知名企业包括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天士力等 [3] - 形成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一体化加工体系 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 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5个 [3] - 8家企业入选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 覆盖18个品种 [3] - 52家较大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中药材35万吨 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3] 仓储规模化 - 传统仓储库引入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等先进技术保障质量安全 [4] - 多家企业重大投资:国药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交易仓储中心 康美药业投资15亿元建设西部中药城 江能医药集团投资4.5亿元打造智能云仓 [4] - 静态仓储能力达120万吨 仓储品种320多个 年周转量200万吨 [4] 交易市场化 - 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投资2.6亿元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日交易原药材350吨、切片60吨 年交易量20万-30万吨 [5] -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品种44个 [6] - 拥有交易市场23处、经营企业500多家 37家通过GSP认证 32家获自营进出口权 [6] - 年交易量近100万吨 交易额近200亿元 在全国市场占比超20% 党参、黄芪等品种占全国一半以上 [6] 品牌国际化 - 构建全链条质量监测体系 建成"三层一级"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 [7] - 连续承办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2018年起高规格承办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7] - 获得"中国黄芪之乡"等荣誉 "陇西黄芪"列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成功注册19类产品和服务商标 [7]
别山斛荣获中视野全球品牌研究院双认证,助力霍山高品质石斛蓬勃发展
品牌认证与市场地位 - 公司荣获中经视野全球品牌研究院颁发的【霍山高品质石斛全国销量第一】和【霍山高品质石斛第一品牌】两项权威认证 [1] - 中经视野全球品牌研究院是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其认证体系成熟且权威,涵盖食品饮料、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 [3] - 公司成为霍山高品质石斛行业的领军者,拥有130年的品牌沉淀与不懈努力 [3] 历史沿革与品牌发展 - 公司起源于1886年何庆才创立的大别山中药堂,1899年正式成立大别山中药堂 [4] - 1935年更名为何氏大别山霍斛药堂,专为江浙沪皖等地供应名贵药材 [4] - 2008年更名为别山斛,2009年成立安徽别山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大健康产业赛道 [4] 产品品质与生产工艺 - 公司扎根于大别山主峰腹地,霍山被誉为"石斛的黄金生长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7] - 采用十八道非遗工艺,精选五年野外生石斛,十斤鲜条制成一斤枫斗,一斤再挑选三两 [8] - 一位匠心老斛农一个月只能精炼不足一公斤,体现对高品质的极致追求 [8] 市场布局与销售策略 - 公司坚持"至真至纯,品质至上",凭借高品质产品和完善的市场布局,迅速占据线上线下领先地位 [8] - 创新运用互联网平台,拓展"电商新零售"+实体经营模式,搭建原产地供应与推广服务的"双平台" [12] 社会责任与产业模式 - 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农户种植销售难题,提供就业机会并帮助农民增收 [10] - 为家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0] 品牌建设与战略 - 公司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战略,构建"三位一体"的品牌塑造体系 [12] - 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品质与体验相结合 [12] - 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产品研发升级,通过品牌IP打造和新媒体传播焕发石斛文化魅力 [12] 行业背景与市场需求 - 大健康养生产业蓬勃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滋补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3] - 霍山石斛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公司凭借高品质产品和渠道布局占据领先地位 [8]
一市监局超期扣押药材,被判违法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07:00
案件背景 - 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6月29日检查某中药材行时发现其在无相关许可证情况下预先大量配置无患者处方药并用于销售 [1] - 湘潭市监局扣押相关物品并送检后认为涉嫌经营假药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但未移交扣押药品 [1] - 2021年11月1日湘潭市监局再次检查该药材行并扣押同类药品制作《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1] - 2021年12月1日决定对两次扣押药品延长扣押期限三十日但直至2023年3月一直未返还 [1] 法律判决 - 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湘潭市监局长期扣押涉案物品超出法定扣押期限违反《行政强制法》第27条构成违法 [2] - 法院判决确认扣押行为违法并责令采取补救措施但未要求返还药品因涉案药品可能涉及公众健康安全 [2] - 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 - 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例列入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1] 案件影响 - 判决既压实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法律责任又支持企业合理诉求 [3] - 对药品监管部门专业判断和执法权给予尊重兼顾企业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 - 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湘潭市监局销毁部分已发霉药品 [3] - 某中药材行加强自身整改并获准参与当地大型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和经营 [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18 02:16
最高人民法院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5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旨在通过司法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 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合法权益 增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实效 落实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1] 中药材行业案例 - 某中药材行因无证经营药品被湘潭市监局扣押药品 扣押时间明显超出法定30日期限 法院判决确认扣押行为违法但未要求返还药品 因涉及公众用药安全需由行政机关妥善处理 [1][2]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法院既压实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又尊重药品监管专业判断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中药材行加强整改并获准参与当地大型中药材产业园建设经营 [3] 塑料制品行业案例 - 某塑料制品厂因消防隐患被镇政府内设机构责令停业整改并查封电表 法院认定该机构无行政主体资格 其行为无法律依据 判决确认通知书及查封行为无效 [4][6]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明确行政强制措施须由法定行政机关实施 不得委托或扩大内设机构职权 该厂损失已另案获赔 纠纷实质性解决 [7] 传媒广告行业案例 - 某传媒公司广告牌因文明城市创建被区综合执法局强制拆除 法院认定拆除程序违法 判决赔偿广告经营收入 残余价值及合理补偿 但恢复原状诉请因公共利益不予支持 [8][9]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强调政务诚信 行政机关撤回许可应依法补偿 法院一并处理赔偿和补偿问题 避免一事多案 [10][11] 文化传播与公共交通行业案例 - 某文化传播公司投资552.31万元建设公交站亭并获25年特许经营权 区住建局以未经审批为由强制拆除 法院认定该行为无事实依据且程序违法 判决确认违法 [12][13]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保护民营企业信赖利益 行政机关改变授益性行为需依法补偿 后续赔偿案中公司合法诉求获法院支持 [14] 润滑油科技行业案例 - 某润滑油科技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区市监局罚款2万元 法院审查认为该公司成立不到半年 未正式经营且官网浏览人数极少 通过司法建议不予处罚 区市监局撤回强制执行申请 [15][16][17] - 案件典型意义在于对中小企业行政处罚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法院联动行政机关加强指导 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18]
山东延长中药材产业链 开出增收“新良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9:23
艾草产业发展 - 菏泽巨野县营里镇发展艾草产业,从单纯卖原料升级为深加工,生产艾绒、艾柱、艾枕等系列产品,每年为镇集体增收150万元 [1] - 巨野县将艾草产业打造为富民强村产业,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引擎 [1] - 山东多地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到精深加工发力,为乡村增收和产业增效提供新路径 [1] 鄄城县中药材产业 - 鄄城县中药材市场上半年交易额达60.5亿元,新增种植面积1.8万亩,新增300亩以上高标准种植基地5处 [2] -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品种包括金银花、白术等20多个 [2] - 山东解氏中药饮片公司种植3800多亩中药材,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一体化链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1] 临清市桑黄产业 - 临清市依托古桑树资源,推动桑黄资源开发利用,形成菌种选育、栽培、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 [2] - 已开发桑黄中药饮片、桑黄茶等50余种产品,2024年产值达3.5亿元 [2] - 现存古桑树群2万余株,野生桑黄资源丰富,是天然优质菌种库 [2] 莱芜区苗山镇丹参产业 - 苗山镇丹参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干丹参2500余吨,其中白花丹参1500余亩 [3] - 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600余农户种植,年收入超3000万元 [3] - 合作社重点开发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制剂和保健食品,提高附加值 [3] 安丘市中草药示范区 - "鸢都药谷"建设中草药智慧种植大棚15个、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形成育苗、种植、加工、康养四位一体格局 [3] - 流转土地1600亩,带动2000名村民劳务服务及种植,增收600万元,人均年增收4万元 [4] - 打造集观赏、体验、科普、康养于一体的新型农旅康养综合体 [3]
湖北将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长江商报· 2025-08-11 23: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协同发展,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 [1] - 计划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的方式实施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280万亩,"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扩大,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1] 品种与区域发展 - 湖北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 [2] - "十大楚药"包括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1] 技术与质量提升 - 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 [2] - 推动质量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 - 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攻关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 [2] - 挖掘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 [2] - 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2] 供应链与物流建设 - 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 [2] - 加快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 [2] - 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