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上市:交大铁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6-10 01:05
公司上市信息 - 交大铁发(920027)于6月10日在北交所上市 [1]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专业技术服务 [1] - 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鹏翔 [1] 股权结构 - 王鹏翔直接持股比例:10.49%(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0.11%(全额行使后) [2] - 成都景圣直接持股比例:7.19%(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6.93%(全额行使后),王鹏翔持有其60.61%合伙份额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2] - 扬顺企管直接持股比例:7.37%(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7.10%(全额行使后),刘莉持有其45.59%合伙份额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2] - 益广达企管直接持股比例:5.73%(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5.52%(全额行使后),夏文桂持有其27.71%合伙份额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2] - 王鹏翔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30.78%(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29.67%(全额行使后) [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总额:16,818.29万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净额14,149.05万元 [3] - 资金用途:新津区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生产新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3]
一西南交大员工实控公司今日上市 另有一只新股申购丨打新早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3:06
华之杰(603400.SH)新股申购 - 公司定位于智能控制行业,为电动工具、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智能、安全、精密的关键功能零部件 [2] - 主要产品包括电动工具的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及精密结构件,以及消费电子的精密结构件、开关等 [2] - 发行价为19.88元/股,机构报价19.98元/股,市值14.91亿元,所属行业为通用零部件制造 [4] - 发行市盈率13.05倍,低于行业市盈率34.45倍,可比公司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山东威达18.04倍、康平科技30.64倍、贝仕达克124.87倍 [4]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8,650万件电动工具智能零部件扩产项目(4.26亿元,占比87.66%)和补充流动资金(0.60亿元,占比12.34%) [7] - 公司参与起草我国电子开关领域多项行业标准,并在越南、墨西哥、美国等国家设立子公司拓展国际市场 [7] - 客户包括百得集团、TTI集团、佳世达集团、牧田集团、台达集团等知名企业 [7] - 境内业务收入占比约40%,境外业务收入占比约60%,主要因电动工具行业境外品牌众多且终端消费市场在境外 [8] 交大铁发(920027.BJ)新股上市 - 公司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9] - 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安全监测检测类产品、铁路信息化系统、新型材料、智能装备、测绘服务、运维服务等 [9] - 募集资金投向:轨道交通智能产品及装备生产新建项目(0.60亿元,占比35.39%)、研发中心建设项目(0.51亿元,占比30.21%)、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0.25亿元,占比14.79%)、补充流动资金(0.33亿元,占比19.60%) [11] - 产品和服务应用于京张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哈大高铁、兰新高铁、雅万高铁、川藏铁路、大秦重载铁路、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 [11] - 主要客户为国铁集团、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国有集团的下属企业 [11] - 实际控制人王鹏翔合计控制41.05%表决权,直接持股13.99%,通过成都景圣间接支配9.59%股份 [12] - 王鹏翔曾在西南交通大学系统内担任多项职务,2022年7月起离岗创业并全职担任公司董事长 [12]
深化产业融合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09 21:55
交通银行数字化战略 - 以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创新"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打造"科创易贷"产品线,提升"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能力[1] - 推出"交银惠贷"品牌及"惠民就医""地铁闪付过闸"等便民产品,将2100余项政务事项嵌入网点自助终端[1] - 算力大幅增长,关键业务自主可控增强,完善数据服务体系及人工智能"1+1+N"体系[2] 中国中车智能化布局 - 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3] - 打造智能高铁、电动大巴、风机及储能设备,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仿真时间从天级缩短至10秒级[3] - 推动"研产供销服管"数智转型,目标实现仿真误差小于5%[3] - 培育"四化融合"数智产业,打造"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4] 国家电网数智融合 - 建成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管—边—端"电力大数据体系,获DCMM5级认证[5][6] - 发布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化电力数据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6] - 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6] 山东港口智慧化实践 - 科技研发投入连续4年增长超25%,建成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 - 实现全货种自动化作业,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套安全体系"基础设施[8] - 与全球100余家科技企业合作,形成"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8] 广东省交通集团智能交通 - 深汕西项目研发"桩梁一体机",深中通道首创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9] - 2023年构建省域最大高精数字底图,2024年通过AI稽核追缴通行费超3500万元[10] - 推进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升路网智慧管控能力[9][10] 山东重工数字化转型 - 纯电动无人驾驶重卡批量落地,智慧农场方案打通农业数据全链条[11] - 潍柴动力建成数字化无人工厂,发动机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每15秒下线一台[11] - 为下游提供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服务,故障诊断效率持续提升[12] 南方电网智能调度 - 研发"大瓦特—天璇—阿度"智能体,监控600余厂站、90多断面,雷暴事件中1小时处理11条线路故障[13] -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智能告警与多目标断面调控,模型更新机制支持人机协同[14] 百度智能云产业应用 - 提供昆仑芯P800芯片及百舸GPU算力平台,发布金融大模型"千帆慧金"[16] - 电力领域智能体生成供电方案,交通领域将应急处置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17] - 医疗智能体生成电子病情卡,环境监测智能体秒级生成质量分析报告[17] 黄浦中央科创区建设 - 与百度共建大模型集聚区,基于昆仑芯P800构建国产算力池[18][19] - 在金融科技、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建设互动体验中心与人才培育体系[20][21]
同心·大调研|聚焦传统产业“焕新” 民进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01:1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重点任务,并部署"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1] - 河南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7大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N个专精特新细分产业链[1] - 平顶山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涵盖上游原料和下游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格局[2] 企业转型实践案例 - 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公司将煤炭转化为尼龙丝,实现产业链延伸[1] - 中信重工、海信集团等企业通过加码转型升级展现创新活力[4][10] - 泰山玻璃纤维公司聚焦高端化、低成本,推动细分产品研发创新[7] 数字化转型路径 - 卡奥斯创智物联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赋能[7] - 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发数字化工具箱助力中小企业转型[7] - 建议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商[7] 科技创新融合 - 产业现代化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路径是与科技创新相融合[6] - 需促进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保障人才、经费、管理等条件[6] - 发挥政府作用破除融合壁垒,搭建平台并健全体制机制[10]
新筑股份: 关于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3 10:17
财务亏损状况 - 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09,145,954.94元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1,519,916,724.32元 [2] - 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2] 亏损原因分析 - 轨道交通业务依赖债务融资导致高财务成本及资本结构不合理 [2] - 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且未产生正向效益 [2] - 桥梁功能部件与光伏发电业务保持较好盈利能力但不足以覆盖轨道交通亏损 [2] 业务结构调整措施 - 拟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60%股权 [3] - 计划出售四川发展磁浮科技100%股权及债权 [3] - 同步出售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100%股权及债权并可能募集配套资金 [3] 轨道交通业务优化 - 重点拓展旅游交通项目并推广磁浮交通新制式装备 [3] - 全力争取成都市域轨道交通及第五轮地铁项目订单 [4] - 协调中车长客外地项目在成都生产并拓展配件市场 [4] 桥梁功能部件发展 - 依托控股股东基建项目优势推广产品应用 [4] - 布局轨道构件、智能构件及新材料领域技术转化 [4] - 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 [4] 光伏发电业务策略 - 争取优质光伏指标并确保计划容量并网 [5] - 组建专业电力交易团队开发智能交易决策系统 [5] - 实施设备预防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5] 成本与资金管理 - 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并严控三公经费 [5] - 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置换高息借款压降融资成本 [5] - 强化资金集中管控并积极申报补贴政策 [5] 公司治理改革 - 持续推进双百改革及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5] - 优化组织变革与创新激励机制 [5] - 通过高效治理助力产业转型 [5]
天津:让民企在重点领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中国青年报· 2025-06-02 21:47
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 - 国企与民企关系被比喻为"大船与发动机",强调联合创新的必要性 [1] - 天津市国资委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资、产业链共建等方式推动国企与民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占轨道交通集团招采项目承接主体的70%以上 [1]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作为链主企业,主动向民企开放应用场景、共享技术标准,近三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 [1] 民企技术贡献与产业融合 - 凯发电气成为天津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供电系统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受益于天津地铁快速发展提供的应用场景 [1] - 朗进智能科技通过改造地铁空调系统实现年运营成本降低30%,并参与氢醇公交等新能源项目 [2] - 方舟智能研发全智能热线客服系统,利用生成式AI技术替代传统客服模式 [6] 创新合作案例与数据资产应用 - 轨道产发集团联合民企成立津达电源科技,开创全国交通行业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模式(10余年蓄电池运维数据入股) [3] - 合作研发的TRT系列固态铅电池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特性,已在银行系统落地应用 [4] - 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关系升级为涵盖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的全方位合作 [3] 行业发展规划与投资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未来3年计划投资超300亿元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 [6] - 下一步将开放智慧轨道、低空经济、AI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民企共建创新协同共同体 [4][5] -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是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具备完备链条和领先技术 [6] 市场前景与协同出海 -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945.6公里(2024年数据),民企是重要支撑力量 [7]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计划推动民企从配套跟随转向联合创新,从本地深耕转向协同出海 [7] - 行业目标包括输出中国轨道交通合作方案,实现产业焕新升级 [7]
新筑股份资产重组:注入清洁能源资产与剥离轨道交通业务的战略转型
新浪证券· 2025-05-30 10:20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60%股权 [1] - 同时出售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给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1] - 出售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给四川路桥建设集团或其子公司 [1] 重组动因 - 解决控股股东变更后的同业竞争问题 蜀道集团旗下清洁能源板块与公司光伏发电业务存在竞争 [2] - 履行控股股东承诺 2025年3月蜀道集团通过无偿划转获得公司24.5%股权后承诺解决同业竞争 [2] - 配合四川国资战略调整 四川省近年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向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2] 公司业绩背景 - 2012年起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5.5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续亏1805.7万元 资产负债率达84.74% [3] - 轨道交通业务需求萎缩 磁浮科技2024年亏损1.5亿元 [3] 资产注入详情 - 注入资产为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60%股权 该集团主营水电、风电、光伏及储能业务 [4] - 蜀道清能权益装机1150万千瓦 储备资源约3000万千瓦 2024年营收11.7亿元 净利润6234.9万元 [4] - 与公司现有光伏业务协同 子公司晟天新能源2024年光伏装机1958.52MW 贡献营收6.47亿元 毛利率60.34% [4] 资产剥离详情 - 剥离四川发展磁浮科技100%股权及债权 该公司专注磁悬浮技术研发 2024年亏损1.5亿元 [6] - 剥离新筑交通科技100%股权及债权 该公司主营桥梁功能部件 市场竞争激烈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仅18.5% [6] 重组时间表 - 预计10个交易日内(6月10日前)披露方案 [7] - 后续需经股东大会、四川省国资委及证监会审批 全程周期约8-14个月 [7]
北交所再现0.03%中签率,交大铁发网上冻资额北证全市场第二
新京报· 2025-05-29 14:21
交大铁发新股发行情况 - 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达3234.41倍(启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后),网上获配比例(中签率)仅为0.03%,创北证市场今年以来最低纪录 [1] - 中签率低于天工股份(0.04%)0.01个百分点,与宏海科技(0.03%)持平 [1][2] - 48.6024万户投资者参与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数量586.58亿股,发行价8.81元/股 [2] 北交所中签率与冻结资金数据 - 2025年北交所新股中签率普遍低于0.04%,0.03%为历史最低水平 [2] - 交大铁发网上冻结资金规模达5167.77亿元,仅次于开发科技(5612.35亿元) [3][4] - 2025年登陆北交所的4家公司网上冻结资金均超3500亿元,开发科技、天工股份、星图测控分列前三 [3][4] 公司财务与行业表现 - 交大铁发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35亿元、2.73亿元、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79.87万元、4765.59万元、5339.17万元 [5]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5%以上(2024年为5.80%),但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07个百分点至44.50% [5] - 2025年北交所新股首日涨幅均值达303.91%,较2024年(217.69%)提升86.22个百分点 [5] 市场分析与机构观点 - 开源证券认为北交所企业质量提升、首发市盈率较低,吸引增量资金参与新股申购 [5] - 国海证券看好2025年北交所板块投资价值,近期政策频出 [6]
铁科轨道: 铁科轨道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证券之星· 2025-05-29 08:19
聚焦主业与经营质量提升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铁扣件为核心的工务工程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致力于高铁运营安全稳定[1] - 2025年重点保障国内铁路项目供应,优化招投标流程,跟踪新建及运维市场项目[1] - 海外市场围绕"一带一路"拓展,参与国际展会探索创新业务模式[2] - 全资子公司铁科天津实现弹条螺栓批量化生产,年产1800万件高铁设备的EPC项目2025年完工[2] - 以北京总部为研发管理核心,天津、河北等分子公司为制造基地,优化产业布局[3]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 - 在高铁无砟轨道曲线调整、市域铁路扣件研发等轨道减振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成果[6] - 北京研发中心拥有振动/3D打印等设备,自主开发轨道结构减振试验系统及1000Hz高频测试设备[6] - 2025年重点推进新一代高铁扣件技术转化,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及海外市场推广[7] 公司治理与ESG实践 - 优化独立董事履职方式,强化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完善内控与合规管理[7][8] - 2024年首次发布ESG报告,建立ESG管理机制融入治理流程[9] - 计划提升ESG报告质量,展示环境、社会责任的战略举措与成效[10] 投资者回报与分红政策 - 2025-2027年分红规划明确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利润15%,三年累计不低于30%[10] - 2024年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0元,合计7373万元,占净利润34.4%[11] 投资者沟通与人才建设 - 计划年内召开至少三次业绩说明会,健全多渠道投资者沟通体系[11][12] - 2025年完善分层培训体系,优化薪酬激励及竞聘上岗机制[5] - 强化"关键少数"合规培训,提升董监高履职能力与规范意识[12][13] 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 构建供应链/生产/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与绩效分析[3] - 推进"黑灯"工厂建设,通过工业物联网技术提升生产数字化管控能力[4][5]
从一业独大到四轮驱动
经济日报· 2025-05-27 22:14
城阳区产业转型 - 城阳区从轨道交通"一业独大"转向轨道交通、绿色能源、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2] - 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龙头企业中车四方营收3825亿元占城阳区高新技术企业总营收34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0亿元 [3] - 2021年受行业周期影响城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鹏辉能源储能电池项目 - 鹏辉能源储能电池零碳制造基地总投资约130亿元规划产能36吉瓦时为华东地区最大生产基地 [2] - 电芯厂房是鹏辉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单体厂房一期项目电芯生产车间已投料试产 [2] - 项目签约后促成7家本地企业进入鹏辉供货体系20余家配套企业加速集聚 [6] 产业链发展模式 - "链主引领、生态共建"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聚拢资源形成"葡萄串效应" [6] - 中车四方作为链主带动本地供应商从162家增至235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以上年均配套额超100亿元 [6] - 物元半导体一期项目规划总投资110亿元已带动10余家上下游企业签约落地方向投资额超20亿元 [7] 技术创新案例 - 和而泰研发"无电解变频"技术使冰箱节能20%成本降低5%年产量突破1000万件 [8] - 中电绿网"源网荷储"微电网系统在城阳区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每年提供绿电约12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吨综合节能率3567% [8] - 城阳区3年统筹技改资金697亿元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600余个撬动工业技改投资近200亿元 [9] 转型成效 - 2024年城阳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获评山东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区 [9] - 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速58% [9] - 低空经济领域推出"试飞券"等10项政策吸引中科星图、中电科等头部企业共建试飞试验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