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方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拉卡拉(300773):支付业务毛利率继续提升 跨境支付为公司带来新发展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4-26 10:4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23.26%,扣非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2.82% [1] - 2025Q1公司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51.71%,扣非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62.97%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承压主因2023年减持蓝色光标股权带动投资收益基数较高及处置参股金融机构股权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2] 业务分析 - 2024年支付业务收入51.7亿元,同比-0.27%,毛利率27.22%,同比+0.92PCT,扫码交易金额占比提升至32.2%(同比+5.6PCT) [2] - 2024年科技服务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18.43%,毛利率90.92%,同比+19.03PCT,外卡组织合作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增长67.71% [2] - 2025Q1支付交易金额0.98万亿元,同比-10.51%,受季节性因素及行业整体承压影响 [2] 行业动态 - 2024年监管新规推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注销10张支付牌照,累计注销达100张 [4] - 行业格局优化背景下,公司作为龙头有望获得更大发展机遇 [4] 战略布局 - 2025Q1跨境商户规模和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85% [5] - 政策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升级,公司积极布局新兴市场跨境支付业务 [5]
拉卡拉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信用卡推广收入下滑近8成,今年一季度净利再遭“腰斩”
证券之星· 2025-04-25 09:5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减少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减少23.26%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02%净利润同比腰斩降幅51.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468万元同比减少62.97% [1][2]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波动剧烈分别为55.62亿元66.18亿元53.94亿元59.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亿元10.83亿元-14.37亿元4.58亿元同比增幅波动剧烈 [2] 业务分析 - 数字支付业务2024年收入51.65亿元同比微降0.27%支付交易金额4.22万亿元其中银行卡交易金额2.86万亿元同比减少13.62% [6] - 科技服务业务2024年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18.43%主要因信用卡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同比减少78.17%毛利率从71.89%提升至90.92% [6] - 硬件销售和科技服务收入减少是2024年营收下滑主因净利润下滑受上年同期投资收益较高及处置参股金融机构股权损失影响 [2][3] 投资失利 - 公司以零元退股方式处置包头农商行1.19亿股持股近7年预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1.35亿元亏损幅度达62% [4] - 该投资导致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减值约2.1亿元对财务状况和市场信心造成冲击 [4][5] 市场竞争 - 支付宝微信支付凭借流量入口和生态优势挤压公司生存空间行业整体下行背景下支付交易金额下滑13.62% [6] - 科技服务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显示业务拓展不顺未能形成有效增长引擎 [6] 股价表现 - 近两日股价累计跌超15%截至4月25日收盘报23.28元/股总市值缩水至183亿元 [1][7] - 股价暴跌与业绩下滑投资失利业务承压等问题直接相关 [7]
子公司被开巨额罚单,移卡科技净利飙升难掩支付业务隐忧
华夏时报· 2025-04-24 07:06
核心观点 - 乐刷支付因单方面上调POS机费率引发大量用户投诉 近30天投诉量超600条[2] - 支付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和监管政策调整 导致中小支付机构利润空间压缩 被迫上调费率[3] - 移卡科技2024年支付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9% 但净利润同比增长622% 主要因2023年低基数效应[4][5] - 公司连续收到央行大额罚单 2024年累计罚没金额超3199万元 暴露合规管理缺陷[7] - 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降本增效 2024年各项费用缩减超10% 并减少20%运营支出[8]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总营收30.87亿元 同比下降21.9%[4] - 净利润7301.4万元 较2023年1011.3万元增长622%[4] - 一站式支付服务业务营收26.86亿元 占总营收87% 同比减少21.9%[5] - 支付业务下滑主因经济波动导致客户平均交易金额下降及2023年高基数效应[5] 费率调整事件 - 乐刷支付2024年2月11日发布新价格标准 费率较去年上浮[3] - 2019年9月、2022年10月、2023年2月曾多次上调费率[3] - 黑猫投诉平台近30天收录超600条相关投诉 主要涉及未提前告知上调费率及私自扣费[2] 行业环境分析 - 支付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机构凭借规模优势挤压中小机构生存空间[3] - 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使支付机构失去备付金利息收入来源[3] - 手续费分润模式调整压缩收单机构利润空间[3] - 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细化运营与利润争夺阶段[3] 合规管理问题 - 2024年3月乐刷支付因违反机构/商户/清算管理等4项违规被罚没445.01万元[7] - 2024年2月福建分公司因违反外包管理等4项违规被罚没2754.38万元[7] - 两名高管因对违规行为担责分别被罚款20万元和25万元[7] 战略调整措施 - 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跟踪创新技术 提升运营效率[8] - 2024年销售/行政/研发费用分别减少11.0%/10.8%/10.5%[8] - 缩减20%相关业务运营支出[8] - 推进业务多元化 向金融科技其他领域延伸[5] - 优先推进本地化运营的全球化战略[8]
牛股产业链|政策利好催热跨境支付概念 拉卡拉持续布局迎来收获?
新华财经· 2025-04-23 08:38
政策利好推动跨境支付概念股上涨 - 受益于政策利好 A股跨境支付概念股本周大幅上扬 拉卡拉三日内涨超47% 总市值重回200亿元上方[2] - 政策面利好推动跨境支付概念短期爆发 四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 提出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5] - "对等关税"政策可能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从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型 促进支付体系多元化 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发展[6] 拉卡拉业务发展状况 - 公司跨境支付业务主要通过合作银行接入CIPS、SWIFT等系统实现跨境人民币及跨境外币结算[7] - 2023年服务商户数量超2000万 全年支付交易规模4.51万亿元 跨境支付服务网络覆盖超100个国家 支持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消费商家超过7万家[7] - 银行支付结算业务收入占比达87.22% 占绝对主导地位[11] 公司技术研发实力 - 专利申请数量不断攀升 截至2024年底已接近200项[15] - 2024年新申请的9项专利中有6项与数字货币和数字人民币有关 显示持续加大在数字货币业务方面投入[17] - 2020年10月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成为首批获得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许可的支付机构[18] 第三方支付行业现状 - 第三方支付平台全国企业超过8000家 但A股上市公司较少[19] - 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2021年达到巅峰后开始回落 2022年降至约338万亿元 2023年略有回升至346万亿元[23] - 2025年以来已有4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人民银行累计注销支付牌照数量达100张 支付牌照数量自2016年起逐年降低[23] 行业发展趋势 - 支付监管趋于严格 支付企业审查及处罚力度加强 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头部公司有望获得更高市场份额[23] - 短期内跨境支付行业洗牌加剧 依赖低价策略的中小卖家退出 头部机构集中度提升[23] - 长期将推动行业向合规化、区域化、技术驱动方向转型[23]
20 年,支付宝如何穿过周期?
晚点LatePost· 2024-12-09 12:46
支付宝发展历程与现状 - 支付宝MAU持续增长至8.9亿,增速为行业2.5倍[3] - 20年来通过突破性创新(如快捷支付、余额宝、花呗等)构建超10亿用户基本盘[3] - 2024年竞争环境变化:淘宝接入微信支付、京东再接入支付宝、美团全线接入支付宝小程序[3] 支付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前十年支付宝占第三方支付70%-80%份额,后十年降至约30%[5] - 2016年"断二清事件"导致支付宝份额从近70%跌至55%,微信支付从20%跃升至32%[6] - 支付宝曾投入3300万张收钱码和"人传人红包"试图挽回份额但效果有限[6] NFC支付创新"碰一下"项目 - 2023年启动NFC技术战略项目,目标提升支付效率[7] - 中国2000元以上手机100%覆盖NFC功能,2024年新机70%支持NFC[7] - 已应用于商家会员支付、快递柜取件、外卖员核身等场景,推广速度为刷脸支付的3-4倍[9] 开放战略实施成果 - 2024年美团核心业务(外卖/酒店)和京东重新接入支付宝[11][12] - 支付宝小程序2023年成交总额增长49.2%,月活增速6.3%行业第一[14] - 流量分配机制改革:阿里系业务可删除,引入竞争对手小程序[13] 医疗健康领域突破 - 7亿人使用支付宝医保码看病,覆盖1.2万种公共服务[16] - 百灵医疗大模型在中文医疗评测中位列A榜第一,已接入浙江30家医院[16] - 收购好大夫在线,推出医生智能体节省40%问诊时间[17] AI战略布局 - 推出国内首款服务型AI原生应用"支小宝",累计服务1.5亿用户[21] - 基于百灵大模型在医疗/金融/生活服务三领域布局,开发智能体平台"百宝箱"[22] - 支小宝实现90%星巴克点单成功率,建立人工纠错和赔付机制[22] 组织架构与战略调整 - 2024年韩歆毅接任CEO,推进"支付宝双飞轮、全球化、AI First"三大战略[4] - 蚂蚁集团完成整改,创新业务设立独立公司,重回发展轨道[22] - 马云强调AI将改变一切,坚持科技普惠民生理念[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