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边广琦: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21 09:52
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及展览会(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 大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主办,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展览面积16万平米,近800家参展 商,吸引近10万名国内外专业观众莅临现场,官方线上直播观众超230万人次。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立 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在强化规划前瞻引领、大力 支持科技创新、引导科学合理调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方面发力。此外,国家能源局还将加快 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 制,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做出积极 贡献。 边广琦,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以下为致辞摘要: 今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 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家能 ...
21新能说丨“136号文”发布满两月,新型储能行业正在经历价值觉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2 00:37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136号文 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被视为新能源行业重要变革[1] - 短期影响表现为531节点抢装潮 电池厂商和集成商产线全开 但伴随低价竞争困局[1] - 中期将引发行业洗牌 低质产能面临出清 当前处于政策真空期 央国企招标节奏放缓[1] 储能行业市场动态 - 取消强制配储政策推动行业转向市场化竞争 价格战将升级为价值战[2] - 资本趋于理性 电芯环节出现392Ah中间态规格创新 反映二线厂商寻求差异化竞争[2] - 头部企业战略转型 宁德时代发布智慧储能管理平台 阳光电源聚焦电池管理技术 行业进入精耕细作阶段[2] 技术路线与产品发展 - 314Ah电芯确立主流地位 600+Ah产品尚未成熟 厂商推出392Ah过渡规格[2] - 行业竞争维度转变 从硬件比拼转向软件系统和管理技术升级[2]
电子产业四大猜想?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带你一站了解政策、技术、市场的多维破局
半导体芯闻· 2025-03-31 10:04
全球电子半导体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 在人工智能、消费电子与电动汽车需求推动下实现明显增长 [1] - 市场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 AI芯片与HBM存储需求火爆 汽车与工业市场处于去库存阶段 手机与消费电子已完成去库存周期 芯片价格修复至供需平衡 [1] 猜想一:消费电子补贴政策影响 - "国补"政策首次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三类数码产品 单件补贴比例达销售价格15% 上限500元/件 [2] - 政策实施一个月内全国超2671万名消费者申请补贴 极海半导体、纳芯微电子等企业推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 [3] 猜想二:智能驾驶供应链变革 - 2024年汽车半导体整体下滑2%-14% 但智驾芯片厂商高通、英伟达分别实现63%和55%营收增长 [5][6] - 比亚迪宣布2025年全系新车标配智驾功能 推动10万元以下车型普及 将引发行业跟进并重塑供应链价值 [5] - 英飞凌提供自动驾驶E/E架构解决方案 兆易创新GD32A系列车规芯片满足电气化需求 [8] 猜想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多家制造商计划2025年实现数百至数千台量产 [9][12] - 摩根士丹利调研显示 运动控制技术进展迅速 但算法与硬件仍需改进才能实现实际应用 [9][12] 猜想四: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30% 达7376万千瓦 锂电之外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技术取得突破 [13] - 行业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安全风险等挑战 三安半导体等企业推出功率器件解决方案 [13][14] 2025年产业趋势展望 - 需求结构调整:AI芯片、HBM存储、车规半导体高增长 消费电子回暖 工业市场持续去库存 [14] - 供应链强化:国产车规MCU、碳化硅器件实现量产 长三角/珠三角集群效应凸显 [14] - 应用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 智能驾驶渗透率突破25% 储能成为电力系统标配 [14]
我省谋划实施四十六个重点能源项目
辽宁日报· 2025-03-31 01:11
能源项目投资规划 - 能源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项目46个 较去年增加5个 总投资3926亿元 较去年增加177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613亿元 较去年增加73亿元 [1] 能源结构优化项目 - 风电 光伏 抽水蓄能 新型储能 氢能5个领域总投资1745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331亿元 [1] - 力争年内新投产风电光伏装机700万千瓦以上 [1] - 推动大连庄河 本溪大雅河 朝阳 葫芦岛兴城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1] - 推进辽水新能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 [1] - 推动辽宁华电调兵山风电制绿氢耦合绿甲醇等氢能项目建设 [1] 能源安全供应项目 - 核电 煤电 电网 油气4个领域总投资2181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282亿元 [2] - 加快徐大堡核电4台机组建设 推进庄河核电前期工作 [2] - 加快国电电力普兰店热电等煤电项目建设 推动沈西热电厂扩建等项目年内开工 [2] - 推进铁岭 辽西—辽中断面加强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 [2] - 加快中石油渤海湾盆地油气稳产 中交营口LNG接收站等油气项目建设 推动盘锦—赤峰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2]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 按照建设一批 开工一批 储备一批 谋划一批模式再谋划申报重点能源项目 [2] - 优先配置资金 土地 环境容量 能耗指标等要素资源 [2]
2025政府工作报告: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05 03:26
2024年工作回顾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 [1]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 [1]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1][10]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40%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1] -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 [10][15] -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0][15] -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失业率平均5.1% [10][15]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10][15] - 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10][15]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 [10][15] - 粮食产量首次达到1.4万亿斤 [10][16]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长7.7% [1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 [16] -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 [16] -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2.7% [16]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0.4% [16] - 制造业投资增长9.2% [20]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20]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 [21] 2025年发展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2][7][10][31] -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2][7][10]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2][7][10]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2][7][10] -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2][7][10]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2][7][10][31] -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2][7][10] -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7][10] 2025年政策举措 财政政策 - 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34]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10][3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10][34]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 [10][34]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 [10][39]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38] 产业政策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3][9][10][42]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3][10][42]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0][40] -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40]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40]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0][41] - 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42] - 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3][58] - 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 [4][58] - 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 [4][58] 科技创新 -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 [9][44] -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11][44] -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 [44] - 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 [44] 绿色低碳发展 - 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 [3][58] -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4][58] - 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4][58] -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4][58] - 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 [3][58] 改革开放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12][49]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2][49] - 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 [49] -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50] - 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47] 民生保障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5元 [14][60]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 [14][61] -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14][61] - 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 [10][43] -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0][43]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司长刘德顺:积极推动新型储能蓬勃发展,科学谋划“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需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2-28 03:57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 [1][7] - 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强化调节作用 [1][7] - 依托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管理 [1][7] - 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1][7] - 研究编制"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及评价指标 [2][13] 氢能产业推进 - 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12万吨/年 [1][7] - 氢能正式纳入能源法管理体系 [1][7] - 编制《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并试点全国氢能信息平台 [1][7] - 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2][13] - 持续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1][7] 能源科技创新布局 - 主责实施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4个"十四五"能源重点专项 [5] - 部署"十五五"能源科技创新支撑性课题研究 [5] - 评定发布第四批77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6] - 开展24个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中期评估 [6] 炼油与清洁燃料转型 - 推动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并编制先进技术案例集 [8] - 支持22个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 [8] - 研究"十五五"绿色液体燃料发展路径 [14] - 建设炼油与绿色液体燃料行业信息平台 [14] 能源标准体系建设 - 2024年下达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1196项 [9] - 发布《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等995项行业标准 [9] - 制定《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等强制性国标 [9] - 2025年将围绕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推进标准立项 [14] 行业活动动态 - ESIE 2025展会规划16万平米展区、800+参展企业 [15] - 同期举办40+论坛并邀请400+行业领军人物 [15]
重磅!2024年储能行家极光奖10大奖项公布
行家说储能· 2025-02-26 09:57
2024年新型储能行业奖项总结 核心观点 - 2024年新型储能行业在产品迭代、品牌进化、安全升级等多维度竞争下表现突出,尤其在工商业储能领域涌现出一批标杆企业和产品 [1] - 行业通过四大类10大奖项全面表彰在影响力产品、安全创新、供应链管理及工商业储能应用方面的领先企业 [1][2] 产品奖项 - **影响力产品奖**:聚焦市场领导力与行业影响力,表彰具有广泛市场覆盖、强劲销售表现或引领趋势的量产标杆产品 [3][4] - **优秀产品奖**:关注年度卓越表现,基于产品实用性评选,表彰实际应用中表现突出的优质产品 [3][5] - 评审维度包括产品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市场表现力、客户信赖度 [2] 安全奖项 - **产业安全奖**:表彰在储能产品安全、系统安全、项目安全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 [7][8] - 阳光电源投入数千万元完成两次真机燃烧测试,比亚迪魔方储能通过CSA TS-800大规模火烧测试,天合储能发布行业首本安全白皮书 [9] - 远景能源实现电芯至系统4重防护,华友能源采用高安全性电芯及30+主动安全策略 [9] 供应链奖项 - **优秀供应链企业奖**:表彰在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与协同发展方面表现卓越的核心供应链企业 [10][11] - 重点评选电芯、PCS、BMS、EMS、温控消防等核心供应链环节 [10] - 获奖企业凭借创新产品、高效资源配置、稳定供应能力和卓越合作伙伴关系为产业提供坚实保障 [12] 工商业储能奖项 - **系统集成出货量TOP10**:表彰在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领域表现卓越、出货量领先的企业 [14][15] - **重点区域(江浙粤)影响力企业**:表彰在江浙粤地区储能市场表现卓越、贡献突出的企业 [16][17] - **海外市场影响力企业**:表彰在海外工商业储能市场中表现出色的企业 [18][19] - **细分场景影响力企业**:表彰在工商业储能细分场景深挖和拓展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 [20][21] - **系统集成一级供应商**:包括采日能源、海得智慧能源、海尔新能源等10家企业,以卓越品质和稳定交期为项目交付保驾护航 [22][23] - **终端一级服务商**:表彰在投资、开发、安装、分销、运营等服务环节表现优异的企业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