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发电
icon
搜索文档
银星能源:聚焦核心赛道,解锁增长“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0:14
核心观点 - 银星能源作为新能源发电企业 在十四五期间聚焦绿电赛道 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管理实现业绩增长 上半年营收6.52亿元(+4.51%) 归母净利润1.65亿元(+26.56%) 扣非净利润增长39.08% [1] - 公司依托中铝集团千亿负荷消纳优势 协同铝产业开发集中式新能源项目 已获批18个分布式光伏项目 其中14个并网发电 [6] - 通过设备治理和技改项目降低故障损失 上半年故障损失电量降至1215万千瓦时 故障损失电率0.65%(同比降0.78个百分点) [7] 历史发展 - 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吴忠仪表厂 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00862) 2003年建成宁夏首座风电场 2008年拓展光伏业务形成风光互补格局 [2] - 2010年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风电场 2016年创造光伏电站建设"银星速度" 2019年实现风电装机规模化 [2] - 业务覆盖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 成为宁夏新能源发电主力军 控股股东为中铝宁夏能源集团 实控人为中国铝业集团 [3] 技术创新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8项 实用新型专利34项 [4] 运营管理 - 推行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四个标准化 完成标识安装2448项 对承包商实施一人一档/视频全覆盖等硬管控 [5] - 开展风电"以大代小"技改:太阳山风电场94.5MW项目已并网 长山头49.5MW项目开工 太阳山三期99MW项目进入评审阶段 [6] - 通过精准治理降低设备故障 两个细则考核比例显著减少 [7] 战略规划 - 未来将打造绿电直连/老旧风机改造/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风光同场增容五位一体的新能源项目矩阵 [7]
两部委重磅发布!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机制完善,储能支撑作用激发应用需求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 旨在通过价格机制改革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4][5][10] - 政策明确就近消纳项目的界定标准 要求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 [5][12] - 政策建立按容量缴费的输配电价机制 下网电量不再缴纳系统备用费和输配电量电费 系统运行费暂按下网电量缴纳 未来逐步向按占用容量方式过渡 [6][12][13] 项目准入条件 - 项目需形成清晰的物理界面和安全责任界面 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 [5][12] - 项目必须配备分表计量装置 由电网企业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储能等关口安装计量设备 确保电量数据准确计量 [5][12] - 项目应以新能源发电为主要电源 且自发自用电量需达到规定比例标准 [5][12] 费用承担机制 - 就近消纳项目需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公平承担输配电费和系统运行费 未接入公共电网的项目无需缴纳这些费用 [6][12] - 输配电费采用按容(需)量计算方式 具体公式为:容(需)量电费=按现行政策缴纳的容(需)量电费+所在电压等级现行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公共电网容量 [6] - 可靠性要求高的项目可选择继续按现行两部制输配电价模式缴费 其中电量电费根据实际用电量(含自发自用电量)缴纳 [6] 市场参与机制 - 就近消纳项目作为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时具有平等市场地位 原则上作为统一整体参与电力市场 [7][13]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按市场规则执行上网电量交易和价格结算 非连续运行地区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向送电且不开展送电结算 [7][13] - 项目用电时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不得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 并按下网电量承担上网环节线损费用 [7] 政策影响 - 新机制将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 项目可通过使用自发新能源电量和合理减少接网容量等方式节约成本 具备较好经济优势 [15] - 政策将引导项目通过挖掘灵活调节能力和自主配置储能等方式提升自身平衡能力 从而减轻电力系统调节压力 [15] - 政策细化了项目边界、保供责任和经济责任 有望破解当前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的发展难题 [10][14]
中煤普洱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240万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48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9月10日,中煤普洱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传鹏,注册资本8240 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中煤 绿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
两部门就《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答记者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8:1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面临消纳难度上升和电力系统调节压力加大的挑战 [2] - 绿电直连、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就近消纳模式可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并减轻系统压力 [2] - 新价格机制通过明确项目边界、保供责任和经济责任破解发展难题 [2][6] 项目准入条件 - 项目需具备清晰物理界面和安全责任界面,电源接入用户与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 [3] - 需分表计量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及储能环节电量数据 [3] -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总可用发电量60%及总用电量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 [3] - 公共电网需提供接网、供电服务并按接网容量保障可靠供电 [3] 费用缴纳机制 - 项目按接网容量缴纳输配电费和系统运行费,体现公平负担原则 [4] - 输配电费缴费方式由两部制改为主要按接网容量计算 [4] - 系统运行费暂按下网电量缴费,未来逐步向按占用容量方式过渡 [4] 电力市场参与方式 - 作为发电企业时与其他发电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现货连续运行地区按市场规则结算 [5] - 现货未连续运行地区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向送电且不开展送电结算 [5] - 作为用户时与其他工商业用户平等直接参与电力市场 [5] 政策影响 - 通过成本节约机制(如使用自发新能源电量和减少接网容量)提升项目经济优势 [6] - 引导项目挖掘灵活调节能力和自主配置储能以提升自身平衡能力 [6] - 加速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发展并减轻电力系统整体调节压力 [1][6]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
新华财经· 2025-09-12 08:06
政策机制 - 公共电网为就近消纳项目提供稳定供应保障服务 包括可靠供电和安全稳定用电支持 [1] - 项目需形成清晰物理界面和安全责任界面 电源、负荷、储能作为整体与公共电网连接 [1] -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 [1] 项目要求 - 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 [1] - 2030年起新增项目自发自用电量占总用电量比例要求提升至不低于35% [1] - 项目必须配备分表计量装置 由电网企业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及储能环节安装 [1] 计量规范 - 电网企业需在关键环节安装计量装置 包括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和储能关口 [1] - 计量装置需准确记录各环节电量数据 确保数据可追溯和验证 [1]
两部门发通知:完善价格机制 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
央视网· 2025-09-12 07:57
政策框架 - 公共电网为新能源就近消纳项目提供可靠供电服务 保障安全稳定用电 [1][3] - 就近消纳项目需形成清晰物理界面和安全责任界面 以新能源发电为主要电源 [1][3] - 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侧产权分界点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总可用发电量60% [1][3] 技术标准 - 项目需具备分表计量条件 电网企业需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储能等关口安装计量装置 [1][3] - 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提高至35% [1][3] - 接入公共电网容量定义为项目同时使用的受电变压器容量及高压电动机容量之和 [4] 费用机制 - 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项目需承担输配电费和系统运行费 [4] - 输配电费采用容(需)量计费模式 计算公式包含现行容(需)量电费加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容量 [4] - 系统运行费暂按下网电量缴纳 逐步向按占用容量方式过渡 自发自用电量暂免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 [4] 市场参与 - 项目作为统一整体平等参与电力市场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按市场规则结算上网电量 [5] - 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不得向公共电网反向送电 项目用电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5] - 新能源上网电量不纳入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下网电量需承担上网环节线损费用 [5] 实施安排 -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跟踪监测和政策解读 项目业主需向地方主管部门备案后申请接网 [6] - 电网企业需严格审核并提供结算服务 每月向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报告费用情况 [6] - 政策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已接网项目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统筹衔接 [6][7]
电建新能上交所IPO已受理 拟募资90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12 07:25
本次募集资金将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90亿元,项目情况如下: | 项目类型 | 装机规模(万千瓦) | 总投资金额(亿元) | | --- | --- | --- | | 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 328.00 | 197.21 | | 绿色生态文明项目 | 120.00 | 61.04 | | 就地消纳负荷中心项目 | 248.00 | 163.68 | | 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 150.00 | 62.88 | | 合计 | 846.00 | 484.81 |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以及2025年1-3月,电建新能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3.82亿 元、87.28亿元、98.1亿元、26.61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19.81亿元、25.03亿元、 28.22亿元、5.55亿元人民币。 9月11日,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建新能)上交所主板IPO已受理。中金公司 (601995)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90亿元。 招股书显示,电建新能主营业务为中国境内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和管理,主要产 品为电力。公司全力开拓风力发 ...
【新华财经调查】吉电股份双向承压 探索非电利用推进消纳
新华财经· 2025-09-12 07:11
新能源消纳瓶颈与盈利压力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爆发式增长但本地消纳能力和外送通道不足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瓶颈 新能源利用率存在下降可能并影响项目盈利能力[2] - 吉电股份售电量同比下降1.33% 电价同比下降3.93%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63%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72%[2] - 风电装机同比增长22.7% 太阳能发电装机同比增长54.2% 而全社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3.7% 供需增长不均衡对发电企业收益造成影响[3] 电价市场化改革与竞争加剧 - 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实现价格由市场交易形成[3] - 新能源电力全面入市和现货交易深入推进导致售电市场竞争加剧 新能源项目电价波动风险增加 电量电价双重承压冲击传统盈利模式[3] - 吉电股份风电和光伏产品2024年毛利率分别下降0.14和5.15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分别下降7.8和4.82个百分点 2022至2024年新能源平均上网电价逐年降低[3] 公司装机结构与信用状况 - 吉电股份总装机容量超过1400万千瓦 其中新能源占比近80% 布局覆盖吉林 安徽 山东 贵州 广西 江西 陕西等多个区域[3]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产品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3] - 维持AAA主体信用等级 评级展望稳定 但项目建设推升债务规模且未来投资规模较大面临资本支出压力[4] 新能源+与绿色氢基能源战略 - 采用新能源+模式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式项目 建设绿电园区促进新能源消纳[2] - 聚焦新能源+和绿色氢基能源双赛道 推动新能源开发向绿色氢基能源下游延伸打造绿氨 绿色甲醇产品线[5][6]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动态总投资59.56亿元 建设风光发电装机80万千瓦 年产绿氨18万吨[6] 绿色能源产品布局与市场前景 - 大安项目产品用于绿氨掺煤燃烧 化肥行业 氢能载体及绿色燃料等领域 存在明显绿色溢价[6] - 拟投资49.2亿元建设梨树20万吨级绿色甲醇创新示范项目[6] - 全球绿色甲醇需求量预计2050年超3亿吨 当前全球产能约50万吨 我国规划产能超1000万吨[7] 行业挑战与发展阶段 - 绿色氢基能源面临生产成本较高 行业定价机制缺失 技术成熟度不足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7] -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市场将进入规模化 商业化应用阶段 受益于碳中和政策加码 核心技术迭代降本及应用场景加速渗透[7]
中海油(东方)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
新浪财经· 2025-09-12 03:59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中海油(东方)能源有限公司于9月11日成立 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 [1] - 公司由中海油(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明阳智能共同持股 [1] 经营范围与业务方向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发电技术服务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和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1] - 法定代表人为金海波 [1]
永安期货晨会纪要-20250912
新永安国际证券· 2025-09-12 02:20
全球市场表现 - 美国三大股指齐创历史新高 道指涨1.36%至46108点 标普500涨0.85%至6587.47点 纳指涨0.72%至22043.07点[1][5] - A股主要股指大幅走强 上证指数涨1.65%报3875.31点 深证成指涨3.36% 创业板指涨5.15%[1][5] - 港股低开反弹 恒生指数跌0.43%报26086.32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24%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73%[1][5] - 欧洲三大股指收盘全线上涨 德国DAX指数涨0.30% 法国CAC40指数涨0.80% 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78%[1][5]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8月核心CPI环比升0.3%符合预期 整体CPI环比升0.4%为年初以来最大升幅[8][12] -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跃升至26.3万人 创近四年最高水平[8][12] - 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4.4% 进口增长1.3% 贸易顺差102.33亿美元[16] - 中国8月CPI同比下降0.4% PPI同比下降2.9%[16] 行业与板块表现 - CPO概念、光通信、算力等概念板块大涨[1] - 港股原材料板块涨幅居前 制药、CXO板块大幅回调[1] - 科创板多只个股表现突出 腾景科技涨20% 海光信息涨20%[28] - 创业板涨幅居前个股包括金信诺涨20% 鼎泰高科涨20%[30] 重点公司动态 - 瑞银上调东风集团股份目标价102%至10.5港元 因潜在私有化及派发岚图股票[10] - 禾赛科技在港上市定价每股212.8港元 筹资36.2亿港元[10] - 劲方医药-B公开招股 引入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1亿美元[10] - 中广核新能源8月发电量同比下降5.7% 首八个月累计下降1.6%[13] - 华泰证券发行2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 票息2.19%[13] 资金流动与持股变化 - GIC增持海天味业23万股H股 持股比例升至11.07%[13] - 中国光大银行控股股东光大集团增持1397万股A股 增持金额5166万元[13] - Lazard增持国药控股64万股 涉资约1190万港元[13] - 和谐健康减持金风科技4222.23万股 套现约4.66亿元人民币[13] 新股与再融资 - 首钢朗泽延迟上市[9] - 禾赛-W招股价228港元 每手20股[9] - 健康160招股价14.86港元 每手250股[9] - 劲方医药-B招股价20.39港元 每手200股[9] 货币政策与央行动态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高 劳动力数据疲软强化年内降息前景[1][8][12] - 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行长拉加德称抗通胀已完成[8][12] - 美国商务部长表示即将与台湾达成重大贸易协议[1][8][12] 跨境市场联动 - 港股与A股价差显著 多只AH股溢价率超100%[33][35] - 弘业期货AH溢价率达200.51% 安德利果汁溢价195.93%[33] - 中芯国际AH溢价90.83% 中国海洋石油AH溢价47.17%[33][35] 板块轮动与资金偏好 - 科技硬件板块表现强势 中芯国际涨4.97% 联想集团涨2.30%[17] - 消费板块分化 蒙牛乳业涨1.94% 比亚迪股份跌0.38%[17][19] - 医药板块承压 药明生物跌4.26% 药明康德跌5.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