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

搜索文档
碳酸锂期货日报-20250806
建信期货· 2025-08-06 0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碳酸锂期货冲高回落,市场对宜春地区矿端炒作降温,现货市场重心小幅下移,下游采购需求增多但以刚需为主,观望态度仍在,市场关注上游锂资源停产情况,停产预期未落地前谨慎情绪继续存在,短期建议谨慎观望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与操作建议 - 碳酸锂期货冲高回落,未跟随市场反内卷品种上涨,市场对宜春地区矿端炒作降温 [12] - 现货市场重心小幅下移,电碳跌150至71200,下游正极及电芯排产增速乐观,采购需求增多,询价活跃,但基差持续走强,实际成交以刚需为主,下游观望,未见明显备库行为 [12] - 澳矿及云母矿价持平,现货市场抗跌,市场关注焦点在上游锂资源停产情况,停产预期未落地前谨慎情绪继续存在,短期谨慎观望 [12] 行业要闻 - 长安启源2025年7月交付28568辆,1 - 7月累计销量突破19万,同比增30%,启源Q07累计销量突破40000辆,启源A06下半年正式上市 [1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7月产量10745辆,同比下降7.79%,销量10280辆,同比下降6.38%;1 - 7月累计产量78754辆,同比增加162.05%,累计销量77432辆,同比增加98.58% [13] - 2025年8月1日,铁岭经开区与国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30亿元,占地230亩,产业园分两期建设,构建全产业链,还将进军异质结叠层钙钛矿、新能源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等领域 [13]
股市必读:8月5日科恒股份现1笔折价18.76%的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235.6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19:48
股价及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5日收盘,科恒股份报收于17.06元,下跌1.56%,换手率5.94%,成交量16.25万手,成交额2.78亿元 [1] - 当日出现1笔折价18.76%的大宗交易,合计成交235.62万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864.1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783.57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647.72万元 [3] 资金流向 - 8月5日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和游资资金均呈现净流出状态,分别流出864.14万元和783.57万元 [3] - 散户资金净流入1647.72万元 [3] 业务进展 - 公司积极推进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智能装备方面的研发工作,采取"技术突破+生态协同"核心策略 [3] - 全资子公司浩能科技业务聚焦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如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等)及功能膜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 [3] - 浩能科技合作客户包括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航锂电),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采购 [3]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正极材料、智能装备及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3] - 新能源正极材料、智能装备的主要客户群体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类企业 [3] - 稀土功能材料业务涵盖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储氧材料两大核心板块,主要应用于照明领域、尾气和废气处理领域 [3] 投资者关注 - 投资者关注碳酸锂期货价格从5万多反弹到接近8万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公司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进展 [4] - 投资者询问公司近期频繁发布利空公告是否对经营业务造成持续性影响,公司回应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5] - 投资者关注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方面的布局及产品出货情况 [6] 公司回应 - 关于经营及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具体情况,公司建议关注定期报告 [5] - 公司表示将持续做好生产经营,实现经营质量提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5] - 关于股东人数和前10大股东情况,公司建议关注定期报告 [6]
重磅!七部委联手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万亿资金将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制造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 [1] - 政策明确要求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支持,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 [1] - 国家持续加码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支持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加大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受益行业 - 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母机、精密仪器、智能制造设备等领域将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2] - 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产业将获得绿色信贷和债券支持 [2] -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将享受中长期融资支持 [2] 受益公司 - 三一重工(600031):工程机械龙头,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前列 [2] - 中微公司(688012):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受益于集成电路产业链金融支持政策 [3] - 宁德时代(300750):新能源电池龙头,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将助力产能扩张 [4] - 小米集团(01810):智能制造和消费电子领域代表,受益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 [5]
多氟多氟芯大圆柱电池7月发货量突破880万支、创历史新高 8月有望冲刺950万支新高峰
全景网· 2025-08-05 10:11
核心观点 - 公司氟芯大圆柱电池7月发货量达880万支同比增长45%创历史新高8月预计突破950万支持续领跑国内市场[1] - 公司凭借完整产业链和技术优势在大圆柱电池领域实现安全、成本、性能突破并深度融入全球锂电池产业链[2][3] - 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公司产能与市场需求共振公司已成为头部车企核心供应商并参与大型储能项目[4] - 公司战略聚焦主业和技术创新通过材料研发、回收技术及海外布局巩固长期竞争力目标成为全球技术引领者[5][6] 产品表现与技术优势 - 氟芯大圆柱电池7月发货量880万支同比增长45%8月预计突破950万支[1] - 电池采用双向泄压防爆阀设计通过针刺、挤压、过充测试安全性达行业顶级水平[3] - 单侧汇流与CTC结构降低模组成本提升成组效率[3] - 电解质添加剂配方提升极端环境稳定性能量密度较上一代提升15%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3] 产业链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拥有"材料→锂电池→回收"完整产业链构建显著技术壁垒与市场影响力[2] - 六氟磷酸锂材料深度融入全球锂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2] - 产能覆盖国内电动二三轮车、电摩换电、商用储能及海外高端订单[4] - 产品矩阵覆盖40-75Ah全规格成为奇瑞、五菱、爱玛、金彭等头部车企核心供应商[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5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激增120%[4] - 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动储双轮驱动发展机遇[4][6] 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公司战略聚焦主业和技术突围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提升竞争力[5] - 重点推进大圆柱电池在换电、储能场景规模化应用并加快海外市场布局[5] - FSI、六氟磷酸钠等新型锂盐量产为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提供技术储备[5] - 锂电池回收技术打通全生命周期管理巩固成本与绿色竞争力[5] 产能与未来规划 - 依托焦作、南宁生产基地推进"材料-电池-回收"生态闭环建设[6] - 目标2030年前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领域技术引领者与标准制定者[6]
嘉鼎国际集团(08153)上涨8.0%,报0.081元/股
金融界· 2025-08-05 07:19
股价表现 - 8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8%至0.081港元/股 成交额276.1万元人民币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 主营业务包括香港广告服务及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与电池销售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8147.11万元人民币 净亏损5605.55万元人民币 [2] 资本运作 - 8月4日完成配售1834万股新股 占扩大后股本4.76% 配售价0.08港元/股 净筹资138万港元 [3]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做好“三件事”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4:25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浙江持续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接续5轮系列行动,创新推出"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等载体,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高到98.6%,PM2.5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 [2][3] -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丽水市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修复萤火虫栖息地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 [3]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制定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30余个市县开展核算,培育"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生态富民产业,创新"生态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丽水市发放"取水贷"超100亿元 [5] - 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建成单条超10亿元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 [7] 产业转型升级 - 浙江推动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14倍,涌现两家千亿元级上市公司 [7] - 形成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千亿元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8] 乡村创新发展 - 义乌市李祖村打造"众创乡村",吸引271名农创客,业态达73家,2024年销售总额超7000万元,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8] - 浙江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创客8.9万名,成为乡村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 [8]
上半年河南省创新产业增势向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4 12:16
行业增长态势 -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8.7% [1] - 制造业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1] 细分领域表现 -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8% [1] - 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8% [1] - 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7% [1] 企业案例 - 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近1000万元 [1] - 泛锐熠辉复合材料公司上半年气凝胶销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48.81% [1] - 泛锐熠辉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电池企业最大供应商 [1] 政策效应 -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创新动能增势向好 [1] - 税务部门提供定制化"政策补给包"支持企业研发投入 [1] - 增值税发票数据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创新动能积蓄 [2]
鄂尔多斯:区域合作再发力 积极融入双循环
内蒙古日报· 2025-08-04 08:29
区域合作与开放发展 - 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 扩容提质中欧班列 推动跨国合作、基建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享 [1] - 周边地区协同合作持续深化 S27呼鄂高速获核准 包鄂榆高速铁路开展前期工作 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与乌海签署合作协议推动蒙西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 [5] - 京津冀合作全方位提质升级 组织农畜产品进京年货节 在京建设暖城多味旗舰店 推进伊旗与北大附属学校合作办学 北大附小及幼儿园今年秋季开班 与清华长庚、北大人民医院共建肝胆及肿瘤区域医疗中心 舞剧《胡笳十八拍》在京上演 乌兰牧骑优秀节目全国巡演在京启幕 [5] - 深化与发达地区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 围绕打造四个世界级产业发展目标 聚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 系统梳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与头部企业 [7] - 上半年从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引进资金超200亿元 重点投向新能源、装备制造、能源产业等领域 [7] 外贸与产业发展 - 新三样产品持续发挥市场支柱作用 提升出口规模6.05亿元 占自治区新三样出口的84.44% [3] - 制定出台促进外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明确支持外贸主体发展、国际市场开拓、服务贸易提升等12项具体措施 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扩大市场规模 [3] - 印发实施全面提升外贸水平工作方案 持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国际化进程 重点打造装备、新能源、精细化工、羊绒制品等产业集群 强化外贸产业发展势能 [3] - 累计扶持外贸龙头企业13家、培育中小企业55家 拉动进出口额28.5亿元 占全市进出口额的50% [3] -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国际合作空间不断拓展 强化对俄蒙科研合作 推动建设4家俄蒙院士工作站 [7] - 累计发运中欧班列2列 货值3337万元 [7] - 上半年新增对德国、蒙古国等国家投资项目4个 协议投资超1亿美元 [7] 外资利用与经济支撑 - 1-6月实际利用外资9.1亿元 占自治区总量的67.4% 同比增长13% 为外向型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两山”理念提出20年 美丽经济成浙江发展新增长点
中国青年报· 2025-08-04 05:40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浙江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1 9%提高到98 6% [1] - 设区城市PM2 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 1微克/立方米 [1] - 全省总体环境质量居长三角第一 改善幅度全国领先 [1] - 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 - 建成8个国家级美丽河湖和5个国家级美丽海湾 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1] - 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 [1] 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 湖州市长兴县推动铅蓄电池行业向新能源电池转型升级 [3] - 企业数量从175家减少到16家 产值增加14倍 [3] - 涌现出天能 超威两家产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 [3] - 累计入库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50个 带动投资约1400亿元 [3]
云南打好"组合拳"推动资源经济加快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4 05:36
资源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 资源经济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5%左右[1] - 资源经济工业重点产业集中全省约3/4规上工业企业 贡献约90%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1] - 云南将资源经济作为"三大经济"主干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1] 传统产业巩固提升 - 全省电力总装机超1.66亿千瓦 其中绿色能源装机超1.5亿千瓦占比超90%居全国第一位[1] - 2024年有色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10种有色金属产量819.45万吨占全国10.35%居全国第4位[2] - 稀贵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近1000亿元 形成全球第一的锡铟和铂族金属产业链[2]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 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产业2024年总产值达2500亿元 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20.8%[2] - 电解铝产能指标规模达830万吨占全国约1/4居全国首位 绿色铝产业链产值2024年突破1500亿元[2] - 新能源电池产业近3年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今年上半年增加值增长72.1%[2] 农业产业发展成就 - 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 鲜切花咖啡茶叶等重点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3] - 农业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达2.75万亿元 三七和奶业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3] 文旅产业发展表现 - 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7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 接待入境游客突破600万人次[3] - 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7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实现旅游总花费超6500亿元增长10.5%[3] - 全省旅居人数超280万人次增长45.4% 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发展态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