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便利店
icon
搜索文档
罗森在日本东京开设运用AI和机器人技术的新型门店
快讯· 2025-06-24 08:58
行业技术升级 - 日本便利店行业正在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1] - 新型门店通过电子屏实现商品智能推荐功能 [1] - 烹饪和商品陈列环节引入机器人自动化操作 [1] 公司创新举措 - 罗森于6月23日在东京都开设技术集成型门店 [1] - 顾客拿起商品时电子屏自动显示关联商品推荐 [1] - 门店运营整合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大技术模块 [1]
零售还不是库迪咖啡的“方糖”
虎嗅· 2025-06-24 01:17
库迪咖啡便利店业务模式 - 公司推出"咖啡主题便利店"新业态,整合咖啡制作区、热食区、冷藏区和常规便利店商品,形成"咖啡+零售"一站式消费场景 [9][10] - 便利店以咖啡为导流核心,叠加冰淇淋、蛋挞、烤肠等西式热食及中式面点、便当等高频刚需品类,SKU覆盖零食、饮料、日用品 [10] - 公司通过"店中店"模式与美宜佳、华莱士等合作积累供应链和运营经验,2023年启动"触手可及"计划搭建便利店专属供应链体系 [9] 加盟商反馈与运营问题 - 加盟商反映供应链存在"大牌缺货,白牌难卖"现象,促销商品补货速度慢,不知名饮料滞销 [12] - 供应链出现"错配"问题,例如写字楼门店货品包含酱油等烹饪调味品 [13] - 部分加盟商因公司提供设计和装修图纸效率低下(等待超1个月)而终止合作 [12] 外卖大战与补贴策略 - 公司在外卖平台销量爆发式增长,京东累计突破4000万单,淘宝闪购上线24小时内销量达咖啡类目第一且订单量增长近10倍 [16] - 公司对加盟商采取"兜底"政策,按9.9元/杯结算(实际成交价5-7元),估算每日补贴达千万元量级 [18] - 外卖单量提升显著,部分加盟商日均出杯量从200杯增至700杯,但补贴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18] 规模扩张战略与财务压力 - 公司提出"5万家门店"目标,仅靠咖啡业务难以实现,需通过便利店等新业态寻找增量 [8][20] - 近90天新关门店占比从年初超60%降至约15%,门店规模两次增长分别对应"店中店"和便利店计划推出 [20][21] - 单杯咖啡成本约9元(需日销400杯以上),公司坚守9.9元定价底线,对现金流形成压力 [19] 行业竞争与市场机会 - 中国便利店行业CR3仅25.6%,市场分散度高,公司差异化定位并侧重下沉市场避开头部品牌直接竞争 [22][23] - 行业人士认为咖啡与便利店核心人群习惯重合度高,但公司供应链能力与头部品牌存在差距 [23] - 公司便利店模式更适合有经验的经营者,新手面临较高运营风险 [23]
便利店战争:罗森中国计划新开5000店与夫妻小店的“翻牌”革命
36氪· 2025-06-19 03:23
扩张计划 - 未来六年在中国新增5000家门店 将中国门店总量推至12000家 增幅达80% [1] - 海外总门店数将倍增到1.4万家 与日本本土市场规模持平 [1] - 2023年中国罗森含税营业额突破142亿元 同比激增124% [6] - 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从300家门店扩张至1500家 [12] 战略调整 - 2023年7月正式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结束24年上市历程 [4] - 日本电信巨头KDDI将持股比例从2.1%增至50% 实现控股 [4] - 退市后海外业务利润恢复至25亿日元 扭转上年49亿日元亏损 [6] - 中国市场贡献近90%的海外门店利润 [6]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1996年作为首家外资便利店落户上海 [3] - 2003年门店仅约100家 深陷合资方控制权之争 [7] - 2011年将上海合资公司持股比例提升至85% 重掌主导权 [9] - 2020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6330家门店规模居外资便利店首位 [9] 门店模式创新 - 推出"罗森小站"迷你门店模式 面积20-50平米 [10] - 川渝已开125家 广东65家 总计约200家 [12] - 加盟门槛从35-65万元降至4万元 [12] - 单店日销可达4000-7000元 [15] 区域市场特点 - 中国24小时便利店超70%集中在成都 广州等南方城市 [14] - 安徽市场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千万元 [14] - 华南夜经济旺盛 针对性开发饮料 冰淇淋等区域特色商品 [12] - 北方市场仍以标准店为主攻方向 [14] 竞争环境 - 面临美团闪购 叮咚买菜等近场电商平台的竞争 [17] - 山姆 Costco等会员店以规模化供应链形成竞争 [17] - 需要与本土3万家店的美宜佳 天福等品牌差异化竞争 [12] 管理变革 - 2013年开创"区域大加盟"模式 与中百集团等地方龙头合作 [9] - 实施"自行车理论" 平衡开店速度与运营管理 [9] - 2025年3月关键推手张晟卸任副董事长 [18] - 留下"五新战略"推动向场景化服务转型 [18]
京东的执念与边界
远川研究所· 2025-06-18 11:37
零售行业趋势 - 胖东来和山姆现象级火爆反映消费者偏好从商品本身转向购买过程中的安心、愉悦和效率感 [3] - 零售行业竞争从线上平台内卷转向后台供应链效率重塑 [4][5] - 线上线下融合不是简单渠道叠加而是能力基因重组,需结合线上数据履约与线下服务体验 [12] 京东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供应链企业而非电商平台,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7][25] - 自营模式使公司直接触碰货源,本质更接近供应链公司 [16] - 供应链能力使公司业务边界不断扩展,从零售到物流、医药、工业、外卖、酒旅等 [7][56] 供应链创新案例 - 在纸巾品类通过原料创新降低乳霜纸成本并扩展使用场景,开发"向日葵油画"挂抽6个月出货500万单 [21][23] - 生鲜领域建立百余个直采基地,采用"包园直采+极速供应链"模式实现荔枝"当天摘果、当天发货" [45][46][48] - 创立"1个中心店+N个卫星店"协同机制,实现商品就近调拨 [49] 线上线下融合实践 - 早期与唐久便利店合作探索O2O模式,为后续京东到家积累经验 [35] - 京东便利店接入供应链系统,实现SKU直采、定价统一、冷链贯通 [40][41] - 京东MALL实现线上线下SKU完全互通、同价同源,已在全国开出24家店 [58][59][64] 服务零售突破 - 京东养车全国门店超2200家,通过"黄金八步"流程和数智化供应链重塑汽车养护链条 [67][69][70] - 带动国产配件品牌崛起,如玲珑轮胎扭转"低端低价"印象 [71] 商业模式理念 - "三毛五"理论:一元利润中三毛留合作伙伴,三毛五留团队,三毛五用于发展 [76] - 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创造系统性低价而非简单补贴 [44] - 目标是为行业创造价值而非转嫁成本,实现产业链共赢 [78][79]
谐音改标!美宜佳变美①佳,一便利店遭起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01:32
商标侵权案件 - 美宜佳公司发现某便利店门头招牌与其注册商标近似,存在侵权嫌疑,并拍照留存公证[1] - 该便利店原为美宜佳加盟店,授权协议于2023年1月到期终止,到期后更换装潢但将"宜"改为"①",并对M型图案进行改动[1] - 法院认定"美①佳"标识中"美""佳"两字与"美宜佳"相同,"①"与"宜"字形不同但字音相似,M型标识构成商标近似[3] - 被控侵权标识易使公众对服务来源产生混淆,符合《商标法》相关规定,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3] 案件处理结果 - 美宜佳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便利店停止侵权并赔偿1万元[1] - 便利店在诉讼前已主动停止侵权行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便利店一次性支付4000元[3] 法律观点 - 商标作为企业价值集中体现,承载企业信誉和产品服务质量,受法律严格保护[3] - 模仿知名商标、企业名称或装潢设计制造混淆的行为违反《商标法》禁止性规定,需承担侵权责任[3]
广州入选全国零售业创新试点,“千年商都”二次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1:22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日前,商务部等5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下称 《通知》)。根据《商务部等7部门办公厅关于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 《实施方案》)要求,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确定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共38个,其 中,广州成功入选。 《通知》明确,试点城市要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和试点方案要求,统筹用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 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地方招商引资等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 同时,按照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并重,硬设施与软环境并重,好商品与优服务并重,促消费与惠民生并 重的工作路径,扩大工作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推动行业向供给丰富渠道多元、智慧便捷的现代零售体系 迈进。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看来,广州凭借其作为商贸 消费中心的优势,结合政策支持、文化融合、数字化赋能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多方面措施,有望在零售消 费领域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商贸地位。通过推动零售企业创新、优化消费环 境和政策支持,广州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打造更 ...
新华网财经观察|便利店:寻找生存坐标
新华网· 2025-06-16 07:1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达4248亿元,门店规模达32万家 [1] - 2024年1-4月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增长9.1%,增速领跑零售业各业态 [1] - 便利店单店单日销售额从2021年的5117元降至2024年的4634元 [1] 行业挑战 - 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消费者认为不同品牌便利店商品高度相似 [2][3] - 即时零售业态通过"线上下单+30分钟达"模式分流便利店应急消费场景 [3] - 零食量贩店通过直采和规模化议价实现低价,门店数量已达22470家并持续增长 [4] - 跨界竞争者如三只松鼠、库迪咖啡进入市场,三只松鼠已开设4家一分利便利店 [6] 核心优势 - 24小时营业填补传统商超时间空白,满足非营业时段生活刚需 [7] - 通过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等便民服务构建社区生活枢纽 [7] - 无应收账款的刚需属性形成抗风险壁垒 [7] - 行业门槛低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7] 破局策略 - 强化鲜食和自有品牌开发,注重在地化经营如区域特色食品 [8] - 提升"质价比",将标准化运营转化为契合当地消费能力的产品组合 [8] - 发挥"温度"优势,将冷食、热食做到极致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9][10] - 增设快递代收、彩票代销等便民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12] - 推进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但需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12] - 开拓海外市场,采取本地化服务模式实现服贸出海 [12] 未来展望 - 行业需回归"便利、温度、创新"本质,头部企业可布局全球化,区域品牌可深耕本地 [13] - 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各类企业将在行业整合期找到适合的生存坐标 [13]
零售业40%损耗来自“家贼”?家贼不妨,企业必亡
36氪· 2025-06-12 04:46
行业现状 - 全国便利店平均毛利率20.1%,但损耗率连续三年突破1.8%,其中员工监守自盗占比超过40%[1] - 零售行业普遍存在员工监守自盗现象,从连锁卖场到小城超市均受影响[1] - 员工盗窃行为从个体作案逐渐演变为有组织的犯罪网络[4] 典型案例分析 - 内蒙古大福源购物中心因16名员工联手盗窃半年内亏损200万元倒闭,审计显示87万元商品被盗[2][4] - 某连锁超市防损员张某两年内盗窃86箱名酒,涉案127万元[5] - 电商员工李某利用系统漏洞盗取73部iPhone,涉案48万元[7] - 山姆会员店前员工张某冒领550万元名酒,伪造协议套现[8] - 珠宝店店长吴某某盗窃1029.91克黄金饰品,价值50万元[9] - 乌鲁木齐珠宝销售胡惠三年盗取几十公斤黄金首饰,变现1894万元[9] 作案手法 - 生鲜区员工利用消防通道转移商品[2] - 收银员使用"1元通关术"低价结算高价商品[2] - 店长勾结供应商伪造进货损耗报表[2] - 利用系统漏洞修改退货记录[7] - 滥用商品调价权限低价自购转卖[7] - 利用未注销的系统权限冒领货物[8] 企业应对措施 - 苏宁易购投入3亿元升级AI监控系统,内部盗窃案下降62%[17] - 荷兰Jumbo超市将员工最低工资提高20%并设立5%利润奖金池,盗窃率下降18%[17] - 沃尔玛中国引入EAP员工帮助计划,提供心理咨询和经济援助[17] 员工福利与管理 - 某企业提供底薪3500元+绩效1500元+岗位补贴500元的基础薪资结构[18] - 包含五险一金、重大疾病保险、员工餐折扣等福利[18] - 设立结婚贺金、生育贺金、育儿补贴等关怀福利[18] - 每年带薪休假40天,婚假产假等假期制度完善[18] - 设立委屈奖5000-8000元,老员工贡献奖等特殊待遇[18] 行业反思 - 技术防控如AI监控只能治标,需关注员工心理需求[17] - 提高员工待遇和归属感是降低盗窃率的有效手段[17][20] - 商业本质是信任,企业需真正把员工当家人[20] - 员工尊严感和归属感是防范监守自盗的核心[19][20]
被吐槽体验差的易捷便利店,如何坐稳“便利店之王”宝座?
搜狐财经· 2025-06-11 02:25
行业格局与公司定位 - 易捷便利店以28633家门店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3年TOP100榜单第二名,仅次于美宜佳,但消费者认知度显著低于7-11、全家等国际品牌 [1] - 公司长期面临消费者对"货架空置"、"价格偏高"、"体验单一"的负面评价,形成规模优势与用户体验的显著矛盾 [1][3] - 门店高度依赖加油站场景,消费群体天然受限,偏远地区门店商品结构单一,城市门店则面临专业便利店激烈竞争 [4] 经营效率与挑战 - 上海某高速加油站门店通过精准定位司机需求(如集中陈列"营养快线")实现日均坪效600元/㎡,达行业均值69元/㎡的10倍,但普通门店日均销售额仅3960元,远低于罗森8000元和7-11的2万元 [3] - 新能源汽车普及导致加油站流量稀释,2023年门店数量同比增速仅0.1%,显著低于美宜佳12.8%的扩张速度 [4] - 部分门店仍依赖"开发票引流"的被动消费模式,且消费者存在"加油站便利店=体验差"的刻板印象 [11] 战略转型与创新举措 - **品类突破**:2024年5月在广东2200家门店引入茂名荔枝等地标生鲜,构建冷链供应链,打破加油站便利店仅售快消品的传统模式 [5] - **场景拓展**:2025年1月开设山东产业园区店(服务1700名员工)和华中医院店(增设医护母婴专区),实现从"车主"到"全民"的客群跨越 [7] - **即时零售**:2024年8月海口"易捷速购"试点"前店后仓"模式,6500个SKU通过美团/饿了么实现30分钟配送,开业半月日订单达350单 [7] 核心竞争优势 - **数字化能力**:2025年6月接入支付宝NFC支付系统,将加油-购物-支付流程压缩至1秒内,激活1000万"易捷加油"APP会员,参考全家类似系统使复购率提升15% [8] - **自有品牌矩阵**:孵化卓玛泉矿泉水、鸥露纸、赖茅酒等亿元级自有品牌,其中酒类通过"易捷甄酒馆"模式精准匹配车主节假日消费,跃居六大核心品类 [10] - **政策响应能力**:2025年4月启动"外贸优品"计划,为受关税壁垒企业提供快速入驻通道,将国家消费提振政策转化为供应链优势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正从单一加油站附属设施向"人·车·生活"生态圈转型,通过差异化供给网络(高速店主攻司机刚需、社区店增加进口药妆等)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7] - 利用2.8万家门店的规模优势实现新品全国快速铺货,叠加央企背景的议价能力,构建民营便利店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10] - 仍需应对新能源车普及导致的传统油站流量萎缩(如海南2030年禁售燃油车政策),以及单店盈利能力和消费者心智重塑等长期挑战 [11][12]
方寸之间的丰盈:京司便利店与当代生活的"小确幸"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53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小而全"的经营哲学精准把握都市生活痛点 不到一百平米的店铺囊括都市人日常所需的所有小物件 [3] - 采用动态调整的货架管理艺术 早晨摆放早餐类商品 中午替换为便当 傍晚推出打折食品 使有限空间实现无限可能 [3] - 创造"第三空间"体验 在家庭与职场之间提供低门槛的社会包容 不同人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4] 产品策略 - 商品丰富度惊人 从早餐饭团到深夜零食 从应急药品到手机充电器 几乎涵盖都市生活所有需求 [3] - 自有品牌开发策略成效显著 同样质量的咖啡价格仅为连锁咖啡店的27% 但品质不逊色 [3] - 食品坚持使用优质原料 邀请米其林厨师参与研发便当配方 提升产品竞争力 [3] 价格策略 - 价格实惠不是简单低价 而是通过自有品牌 直采直供和高效物流实现性价比最优化 [3] - 与大型超市相比单价略高 但通过供应链创新让顾客感受到"价值感"而非单纯低价 [3] - 提供免费热水 充电插座 洗手间等不直接产生利润的服务 创造顾客忠诚度 [4] 消费者洞察 - 东京大学研究显示 超过70%消费者最看重便利店"总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的特性 [3] - 满足当代人对"小确幸"的追求 用方寸之间的丰盈提供生活解决方案 [1] - 在物质过剩时代 消费者转向追求"刚好足够"的精致生活而非"更多更大" [5] 社会价值 - 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提供生活掌控感和安全感 [7] - 维持社区人情温度 在电商时代保持真实的人际连接 [5] - 不同人生轨迹的人们在便利店短暂交汇 共享同样的温暖与便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