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装备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PMI指数回升释放经济扩张积极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22:46
制造业PMI回升 - 制造业PMI小幅上升 生产指数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1] - 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在手订单指数均小幅上升 需求端边际改善[1] - 采购量指数回升至50.4% 企业补库存意愿增强[1] 行业分化表现 - 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显著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1]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 均显著高于总体水平[3] - 纺织行业和化学制品行业面临需求不足挑战[3] 价格指数改善 - 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2] - 煤炭、钢铁、光伏和新能源车等行业价格环比上涨[2] - 价格回升反映大宗商品波动和全球通胀传导 也体现国内供需关系改善[2] 服务业景气度提升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5% 为年内最高水平[2] -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行业位于高位景气区间[2] - 资本市场服务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2] 新动能持续释放 - 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订单增长较快[3] -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迭代应用[3] - 信息服务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面深度融合[2] 建筑业表现回落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 受高温多雨等季节性因素影响[3] - 房地产行业复苏进程缓慢[3] 政策支持方向 - 通过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支持高技术制造业[3] - 加大减税降费和融资支持措施重点纾困中小企业[4] - 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4]
第二十三届制博会沈阳启幕 意向成交额15.8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5:21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9月1日在沈阳开幕 主题为"智能新装备·新质生产力" [1] - 开幕当日现场意向成交额达15.8亿元人民币 [1] - 该展会是装备制造业领域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经贸展览活动 也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装备制造业综合展会 [1] 展会规模与参展情况 - 吸引海内外912家企业参展 展位总数3056个 [1] - 线下展览面积达9万平方米 设置12个专业展区包括国际展区、机床展区、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展区等 [1] - 181家外商在华投资及合作企业参展 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 [1] -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北方重工、友嘉、西门子等海内外知名企业集中亮相 [1] 展会特色与配套活动 - 聚焦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与升级 高端智能展品比例明显提高 [1] - 同步启动第二届沈阳市制造业经贸活动周 主题为"融合展产商,沈阳铸辉煌" [1] - "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对接会吸引18个国家50余家国际采购商参与 达成意向采购额4.1亿元 [1] 后续安排 - 展会期间将举办经贸对接、招商引资、专业技术和人才交流等系列活动 [2] - 线上云展同步开启 将持续至11月30日 1500余家企业云端参展 [2]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升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加快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9:35
制造业PMI指数 - 制造业PMI指数8月份升至49.4%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 [1][2] - 生产指数为50.8% 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 [2] - 新订单指数为49.5%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医药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行业产需指数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 纺织服装服饰和木材加工及家具行业指数低于临界点 [2] 价格指数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 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 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 [2]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金属制品行业价格指数均升至52.0%以上 医药和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行业价格指数低于临界点 [2] 企业规模表现 - 大型企业PMI为50.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 扩张步伐加快 [3] - 中型企业PMI为48.9% 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回落 [3] - 小型企业PMI为46.6%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 [3] 重点行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 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3]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2% 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PMI为48.2%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连续回升 [3] 市场预期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 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 多数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增强 [3] - 通用设备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乐观 [3]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1][4]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升至年内高点 [4] - 资本市场服务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其中资本市场服务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0% [4] 服务业与建筑业 - 零售和房地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景气度偏弱 [4]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 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4]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 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生产施工有所放缓 [4] 综合PMI产出指数 -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 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 [1][5] - 构成综合PMI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8%和50.3% [5][6]
2025年8月PMI数据点评:PMI略升:PMI略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01 08:22
制造业PMI及分项 - 2025年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5] - 生产指数为50.8%,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5][10] - 新订单指数为49.5%,仍处于收缩区间,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5][10] 企业规模与行业分化 - 大型企业PMI为50.8%,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13]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13] - 小型企业PMI为46.6%,虽上升0.2个百分点但仍处低位[13] 价格与库存动态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连续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20] -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23] 服务业与建筑业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升至年内高点,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5][24] - 资本市场服务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0%[24]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5][27]
国家统计局:8月制造业PMI为49.4% 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国家统计局· 2025-09-01 05:19
制造业PMI指数 - 制造业PMI指数8月份升至49.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1][2] - 生产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 [2] - 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产需指数均有回升 [2] - 医药行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产需较快释放 [2] - 纺织服装服饰行业、木材加工及家具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产需仍显不足 [2] - 企业采购量指数升至50.4%,采购活动有所加快 [2]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2]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改善 [2]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升至52.0%以上,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总体上涨 [2] - 医药行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2] - 大型企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扩张步伐加快 [3] - 中型企业PMI为48.9%,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回落 [3] - 小型企业PMI为46.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3]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3] -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3]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3]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2%,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回升 [3]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多数企业对未来市场信心增强 [3] - 通用设备行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更为乐观 [3]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1][4][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年内高点,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5] - 资本市场服务业、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5] - 资本市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0% [5] - 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临界点,景气度偏弱 [5]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5]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生产施工有所放缓 [5]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7%,略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 [5] 综合PMI产出指数 -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 [1][6] - 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8%,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6]
“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 价格指数上升
金融时报· 2025-09-01 02:53
制造业PMI指数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但仍低于荣枯线[1][2] - 生产指数为50.8% 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2] - 新订单指数为49.5%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采购量指数升至50.4%[2]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 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3]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 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3] 价格指数表现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 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 连续3个月回升[2]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 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连续3个月回升[2] - 制造业四大行业价格指数普遍上升 市场价格改善进程明显[3]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8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1][4]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升至年内高点[4] -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4] - 资本市场服务商务活动指数位于高位景气区间 市场情绪升温[4]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 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5] 建筑业表现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落 受雨季持续影响[5] - 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下降 但仍保持在53%以上[5] - 基础建设相关活动保持较快增长态势[5] 经济特征分析 - 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表现强劲 基建和房地产偏弱[1] - 服务业表现火热 居民出行意愿和资本市场热度较高[1] - 外需仍有韧性 但内需有待进一步提振[1] - 暑期消费带动作用显现 文体娱乐相关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55%以上[4][5] - 住宿餐饮行业受暑期消费带动 零售和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偏弱[4][5]
中经评论:实现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经济日报· 2025-09-01 00:04
财政收入总体表现 - 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 同比增长0.1% 为年内首次正增长[1] - 7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创年内最高 呈现逐步回升态势 从年初下降1.6%转为正增长[1] - 税收收入月度增幅自4月起由负转正后持续回升 非税收入增幅持续回落[2] 行业税收表现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良好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 计算机通信设备 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保持较高增速[2] - 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显著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文化体育娱乐业保持较高增速[2] 政策与经济互动 - 宏观政策实施带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生产供给稳定提升 消费投资保持增长[1] - 财政支出大力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推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水利电力投资快速提高[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 专项债券 财政贴息等工具将围绕提振消费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强支持[3] 财政收入结构 - 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收入增加[2] - 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依赖度下降 反映财政收入结构改善[2] 财政支出重点 - 基层"三保"支出需优先保障 包括保基本民生 保工资 保运转[3] - 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各地需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并强化动态监测[3] - 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 以减轻还本付息压力 腾出资金用于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3]
8月份PMI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
证券日报· 2025-08-31 17:24
制造业PMI指数回升 - 8月制造业PMI升至49.4% 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1][2] - 生产指数为50.8% 较7月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2] - 新订单指数为49.5% 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产需指数均有回升[2] 行业分化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 较7月上升1.3个百分点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行业产需较快释放[2][3] -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 较7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受"两重"建设及设备更新政策带动[3]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2% 较7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但生产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3]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2% 较7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连续回升[3] 价格与采购活动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 较7月上升1.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2]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 较7月上升0.8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改善[2] - 采购量指数升至50.4% 较7月上升0.9个百分点 企业采购活动加快[2][3] 非制造业扩张态势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较7月上升0.2个百分点 继续保持扩张[1][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较7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升至年内高点[5]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 较7月下降1.5个百分点 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6] 市场预期向好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 较7月上升1.1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4]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 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 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乐观[5]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7% 略高于7月0.1个百分点[6]
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
央视网· 2025-08-31 16:10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1][4] - 生产指数为50.8% 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4]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 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4]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 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1][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升至年内高点 [5] 企业规模表现 - 大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保持扩张 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4] - 小型企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4]
8月PMI:涨价的预期与现实(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31 16:06
核心观点 - 供给收缩预期提振价格但生产仍偏强 需关注反内卷政策效果 [2][4][33] - 制造业PMI小幅改善0.1个百分点至49.4% 价格指数显著回升 [2][8] - 生产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8% 明显优于新订单指数仅升0.1个百分点至49.5% [2][14] 制造业表现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1.8个百分点至53.3% 出厂价格指数升0.8个百分点至49.1% [2][8] - 采购量指数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4% 反映生产活动活跃 [2][14] - 高耗能行业PMI升0.2个百分点至48.2% 装备制造业PMI升0.2个百分点至50.5% [3][21] - 高技术制造业PMI显著上升1.3个百分点至51.9% 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达54% [3][21] - 消费品行业PMI回落0.3个百分点至49.2% [3][21]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PMI升0.2个百分点至50.2% 服务业改善明显 [5][47] - 服务业PMI升0.5个百分点至50.5% 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行业PMI超60% [3][24] - 资本市场服务PMI连续两个月高于70% [3][25] - 建筑业PMI降1.5个百分点至49.1% 为近五年最低点 [3][29] - 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大幅下降2.1个百分点至40.6% [6][62] 需求与出口 - 内需指数微升0.1个百分点至49.8% 新出口订单指数升0.1个百分点至47.2% [2][14] - 进口订单指数升0.2个百分点至48% [41] - 服务业新订单指数显著改善1.4个百分点至47.7% [5][53] 行业结构分析 - 黑色压延和金属制品行业价格指数均升至52%以上 [2][8] - 暑期出行带动服务业景气 迁徙指数同比增14.6% 航班架次同比增1.7%和11% [53] - 零售和房地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25] 后续展望 - 生产指数升0.9个百分点至50.4% 持续优于新订单指数升0.1个百分点至49.5% [4][33] - 价格上涨持续性存疑 需聚焦中下游供给和价格传导效率 [4][33] - 反内卷政策效果待观察 高耗能行业已完成集中改造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