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宿
icon
搜索文档
从“绝壁孤城”到“文旅热土” 巴文化重镇重构乡村产业“破圈”路径
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 - 三里城村被认为是巴人始祖廪君出生地武落钟离山的所在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 - 当地融合廪君文化开发特色文旅资源,2017年水布垭镇被授予"中国廪君文化之乡"[2] - 廪君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成为当地发展的精神动力[2]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水布垭镇依托喀斯特地貌和清江大峡谷风光成为低空运动热门打卡地,吸引中国翼装飞行国家队训练[3] - 当地发展80家民宿,年均接待游客33.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3] - 2024年农产品线下销售额达6.44亿元,线上销售额超过1亿元[3] 特色农产品开发 - 当地种植药材6万亩、茶叶1.2万亩、柑橘8000亩,文旅产业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3] - 企业改进农产品包装融入廪君文化元素,提升产品地理辨识度和附加值[4] - 通过线上直播间宣传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促进农产品销售[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加大保护和传承廪君文化力度,举办文化活动提升知名度[5] - 结合自然风光打造主题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5]
上新!广东首批17家丙级民宿出炉,广州首拥国家级旅游民宿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19:20
行业动态 -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广东17家丙级旅游民宿备案 标志着广东首批丙级旅游民宿正式出炉 [1] - 广东省现共有31家国家级旅游民宿 包括14家甲乙级和17家新备案丙级 [4] - 广州首次有2家民宿(探云田居、默娘之家)入选国家级旅游民宿 实现零突破 [8] 民宿分布 - 首批17家丙级民宿分布在广州(2家)、深圳(1家)、珠海(2家)、佛山(2家)、韶关(2家)、河源(1家)、惠州(1家)、中山(1家)、江门(1家)、肇庆(2家)、潮州(1家)、云浮(1家) [2] 标杆案例 - 探云田居采用"全员本土化"模式 雇佣8名本地村民 整合乡村资源开展非遗体验和研学活动 形成"民宿+文化+农业"的乡村经济闭环 [9] - 探云田居自2020年6月开业以来 通过住宿餐饮与文化体验融合 探索民宿激活乡村资源的创新路径 [9]
消费新观察丨水上运动点燃夏日消费活力
央广网· 2025-07-14 01:06
水上运动消费增长 - 海南水上运动成为今夏消费引擎,帆船帆板、桨板皮划艇、潜水等项目热度高 [1] - 海口某帆船帆板俱乐部暑期每日接待近300人,其中固定学员130多人 [2] - 海口西秀海滩凭借浪稳水清、风能稳定等优势,帆船帆板发展为特色项目 [2] 游客行为与区域经济影响 - 上海游客专程带孩子赴海口系统练习帆船帆板,并计划体验冲浪 [2] - 荣山寮村引入水上运动后,游客停留时间从2-3天延长至4-5天,显著拉动餐饮和民宿消费 [4][6] - 水上运动为百年渔村带来丰厚收入,推动转型升级 [4] 零售与装备市场表现 - 海口日月广场体育用品门店水上运动装备占比近50%,涵盖游泳、桨板、潜水等多品类 [6] - 暑期水上运动装备销售增长近10%,桨板租赁咨询热度高 [6] - 门店下调桨板整套装备价格,刺激游客和本地消费 [6] 政策与产业规划 - 海南省发布《水上运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与旅游、教育、演艺等产业融合 [9] - 海口定位"水上运动年",通过赛事和免费体验活动打造体育旅游消费链条 [9] - 政府计划常态化举办水上运动活动,强化"时尚消费活力之城"定位 [9]
县域体育活力足(建设体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7-13 21:59
武术产业在沧州市的发展 - 沧州市青县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吸引外国武术爱好者学习,如俄罗斯人叶夫根尼·奥夫钦尼科夫多次到青县学艺 [1] - 沧州武脉绵长,拥有50多种拳械种类,1992年被评为首批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沧州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武术项目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29个 [1] - 沧州武术传承人和培训机构在国内外设立130多个传习基地,每年到青县学八极拳的外国武术爱好者有百余人 [2] - 沧州大铁狮武学文化馆有500多名学员,参与武术电影拍摄并提供武术指导,为青年就业开辟新空间 [2] - 沧州市共设立武术馆校70个、传统武术传承基地18个,重点推动武术教育、赛事、研学等产业发展 [2] 升钟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系列活动吸引大量钓鱼迷和游客,民宿订单供不应求 [3] - 自2009年首届国际钓鱼大赛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来,升钟湖共举办13届国际钓鱼大赛,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钓手,带动400万人次的客流量,实现旅游创收超28亿元 [4] - 环湖沿岸民宿从寥寥几家增至近150家,仍经常客满缺房 [4] - 碑垭庙村20多户人家因旅游人均收入超8万元 [4] - 升钟湖陆续举办皮划艇赛、龙舟赛、自行车赛等赛事,形成"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群众体育赛事体系 [5] - 2024年南部县共举办高品质体育赛事19次,吸引全国近2万名选手参赛,群众运动会参与人数达4万人次 [5] - 南部县正筹备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融合 [6]
余杭审计精准破题为民宿经济装上“生态安全阀”
杭州日报· 2025-07-11 03:13
民宿经济与环境治理 - 余杭区西部乡镇近60%民宿存在污水管网未覆盖问题 主要采用家用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设备 易导致污水渗漏和溢出[1] - 审计发现后采取双重整改措施 新民宿审批将污水管网配套设为硬性标准 已覆盖区域升级集中处理设施 偏远民宿推广分散式设备[1] - 整改成效显著 超70%问题民宿完成整改 新开办民宿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或达标处理[1] 审计监督赋能区域发展 - 余开区管委会专项审计推动24个逾期项目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 加速建设进程[2] - 安置房专项审计聚焦建设分配痛点 通过全流程监督维护社会稳定[2] - 实体经济审计调查发现众创空间存在孵化绩效不实 培育成效不足等突出问题[2] - 审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揭示风险隐患为杭州新中心建设提供动能[2]
向“新”而行 继续出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22:49
农业机械化与合作社发展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福途盛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20多台(套),成员16人,服务范围覆盖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9] - 合作社投入80多万元购入大马力拖拉机,配备车载电脑和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9] - 采用气吸式玉米播种机实现精量化播种,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 [9] 无人机技术在电网巡检中的应用 -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研发输电线路无人机多模态挂载作业平台,实现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全覆盖,巡检效率提升近4倍 [11] - 无人机操控员开发5类线路缺陷人工智能识别算法,以第一发明人授权20余项专利 [11] - 公司建立师徒制度,配套研发资源和晋升路径,支持技术创新 [11] 人工智能创业与企业转型 - 深涌智能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企业级AI化转型,帮助企业解决设备不兼容、数据不完备等问题 [12] - 公司迁至浙江杭州余杭,受益于当地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包括科研院所、行业龙头场景需求和人才服务 [12] - 与高校筹建博士后工作站,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3] 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 长春市发布《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光电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建设"芯光产业园""珩光产业园"等 [14] - 工程师参与研发的"微空间高速无线激光传输通信系统"获"创客中国"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3] - 便携式激光通信设备在长春光博会上获得中外企业关注 [13] 民宿创业与高端化转型 - 创业者从2019年开始经营民宿,到2020年拓展至11间房源,后转向高端路线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16] - 注重室内设计感和体验感,亲力亲为参与装修细节,从空调型号到瓷砖花色均严格把控 [16] - 创业经验延伸至小型餐饮和卫浴产品设计,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 [17] 大模型算法与行业应用 - 安徽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工程师优化金融领域知识库问答系统,提升回答准确性和专业性 [18] - 参与省级重点课题,从核心算法研发到系统集成与验证,赋能金融、政务、工业等领域 [19] - 合肥市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实验室落地,"中国声谷"崛起 [18]
浙江云和统一战线聚力“三大工程” 赋能乡村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2:11
侨资回归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 西班牙华侨邹超杰与合伙人共同投资1500万元打造"南山湖稻田民宿"项目,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户均增收10万余元,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 [1] - 项目以"稻田景观+侨乡文化"为特色,改造传统夯土民居为精品民宿,融入华侨家族老照片、异国风情摆件等元素,形成"一宿一故事"的独特体验 [2] - 云和县委统战部通过"华侨人才数据库"精准对接投资意愿,全程协调土地流转、民宿评级认证等事宜促成项目落地 [2][3] 飞地经济架起山海协作"金桥" - 云和与三门两地统战部推动"山海协作·共富飞地"项目二期签约,整合云和8个村集体资金370万元注入三门海鲜共富工坊,年保底收益率达15%至20%,预计每村年均增收5万至13万元 [4][6] - 项目创新"资金入股+保底收益"模式,共享技术专利、共建销售网络,构建"山区资金+沿海产业"闭环生态 [6] - 云和计划深化与宁波北仑、嘉兴港区等沿海地区的飞地合作,拓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协作 [7] 统战聚力点亮高山农业"星火" - 云和县政协委员张建芬通过"本土孵化"工程打造年产值超500万元的酱菜共富产业,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 [8] - "白鹤尖工坊"创新"政协委员+企业+农户"模式,开发酱菜产品及非遗研学课程,年接待团队1.2万人次,产品获"丽水山耕"等认证 [8] - 2025年上半年工坊举办"山货进城"直播节,3小时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20余种农产品打开电商市场 [8][10]
入选省乡村消费热点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7-09 01:11
公司发展 - 南极村艺术家部落民宿位于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由乡村设计师连君联合艺术界人士于2016年初对港门渔村临海一带进行"艺术乡建"改造 [2] - 改造遵循"不砍树、不占海、就地改造"原则,在渔村原有瓦屋基础上建设灯塔图书馆、文创室、艺术工坊、诗歌创作室、画喜吧及艺术家民宿 [2] - 公司以文创为主题,形成集文化艺术创作、海洋科普旅游、渔村生活体验"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基地 [2] 行业影响 - 艺术家部落的走红打开了徐闻发展民宿行业的新路径,此后9年不少村民将特色珊瑚屋及民宅改造成民宿 [3] - 徐闻县出台《徐闻县民宿发展规划》,成立全市首家民宿协会——角尾乡民宿行业协会,引导资源共享、行业自律 [3] - 徐闻将民宿与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挖掘等有机融合,形成主题鲜明、品质丰富的差异化民宿产品 [4] 市场表现 - 2017年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在南极村艺术家部落取景拍摄,南极村旅游线路荣登湛江市钻石旅游路线 [3] - 2018年被广东省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广东十大最美民宿",2024年被评为"广东省金宿级乡村民宿""最美景观度假民宿" [3] - 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南极村旅游首选地和打卡点 [3] 区域发展 - 角尾乡南岭村主打过冬长租休闲民宿,放坡村打造滨海渔村主题民宿,艺术家部落引领文艺风网红精品民宿 [4] - 锦和镇白茅海渔宿和徐闻盐场苞萝湾驿站专注渔民海耕生活体验,形成"一村一韵,一店一特色"格局 [4] - 角尾乡放坡村和灯楼角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带动民宿和基础设施发展,全县在营民宿超130家 [4]
“宅度假”,开启休闲时光(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0:48
宅度假概念与趋势 - "宅度假"指留守某地或短途旅游的度假模式 源于Staycation一词 近年在中国兴起反映旅游消费观念转变和追求高质量体验的需求[4] - 84%中国受访者希望在酒店住宿期间体验各种活动 将酒店空间作为休闲"目的地" Z世代更看重深度放松和文化体验[6] - 游客对舒适度要求提升 慢旅游 宅度假 睡眠度假等模式日益流行 度假型酒店和民宿开始提供陶艺 插花 制香等体验课程[6] 乡村民宿发展 - 信阳市创新"主理人+小院"模式 盘活12万处闲置宅基地 其中7万处废弃宅基地改造为145家特色小院 带动3万人就业 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7] - 云南曲靖竹园镇"村房短住"吸引跨省游客 新疆布尔津县将闲置房屋改造为家庭旅馆 融入非遗刺绣和民族风情元素[7] - 乡村民宿需强化特色文化体验和品牌辨识度 成功案例能吸引游客反复消费 形成微度假综合体[7] 消费场景创新 - 生活方式酒店通过个性化设计和社区感满足需求 定期举办社交活动 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融入本地文化特色[8] - 秦皇岛阿那亚社区通过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文艺+慢生活"社群 提供美术馆 艺术中心 剧场等公共文化空间及花房 茶室等休闲设施[8] - "宅度假"概念延伸至商业中心和房地产 推动一站式 多玩法的旅游体验产品开发[8] 行业动向 - 体验经济兴起推动旅游业关注游客情绪价值需求 需提供更具解压放松功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9] - 酒店和民宿从单一住宿功能转向复合体验空间 强调在地文化融合与互动性活动设计[6][8]
海南为游客提供热带雨林游玩多元化体验
海南日报· 2025-07-08 01:31
海南热带雨林旅游发展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景区成为游客避暑度假的热门选择,游客体验包括"推窗见绿、枕溪而眠"的清凉惬意 [2][3] - 七仙岭温泉度假区提供温泉和自然风光结合的休闲体验,游客反馈积极 [2] - 学而山房民宿推出暑期研学团,结合自然教育和森林住宿体验,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3] - 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通过文化宣传吸引游客,游客反馈夜间观星体验独特 [3] - 方诺寨热带雨林景区以黎族文化为特色,提供依山傍水的住宿和丰富文旅服务 [5] - 白沙黎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正在开发新的雨林旅游项目,包括共享农庄和赛车风民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