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项目

搜索文档
暑期旅游火热收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4 23:10
外国游客暑期在四川峨眉山学习峨眉养生功。 成都极自游国际旅行社供图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景区上演非遗鱼灯表演,吸 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储成胜摄(人民图片) 近期,江苏周庄推出"月夜越周庄"系列活动,打造全域沉 浸式夜游体验。图为游客乘坐手摇船感受别样江南水乡夜 景。 王 初摄(人民图片) 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旅游画上句号,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今年暑期,游客出游需求强劲,旅 游消费旺盛,国内游新意不断,出入境游持续增长。 此外,暑期旅游的主要客群亲子家庭的出游需求爆发式增长。途牛统计显示,主题乐园、文博场馆、动 植物园、海岛沙滩、避暑休闲等均是亲子游的热门主题。自由行和自驾游是亲子家庭的出游首选,占比 超过60%。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租车自驾需求激增,订单量同比增长168%。 避暑度假花样翻新 避暑寻清凉是暑期旅游首选。在携程平台上,威海、黔东南、秦皇岛、大连、青岛、烟台、安吉、桂 林、大理、贵阳是受游客喜爱的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贵州、云南等热门避暑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80% 以上,内蒙古赤峰、辽宁丹东、吉林白山等小众避暑目的地订单量同比增长200%以上。一些游客选 择"包车游+避暑度假"新模式, ...
“网红坝”带火富阳52个村社农文旅产业
新华网· 2025-08-26 02:26
壶源溪流域旅游发展模式 - 依托党建联建机制形成壶源溪流域片区组团 通过一条溪联动农文旅产业发展 实现资源整合与增量创造[1] - 采用错位竞争模式统筹分工:湖源乡主打"乐水"品牌发展嬉水漂流 常安镇开发亲水与滑翔伞热气球等运动休闲 场口镇发挥住宿交通优势打造旅游集散地[2] - 三级联动建设基础设施 包括人行地下通道等14个建设项目 解决高峰期过万客流引发的"进村难"问题[2][3] 客流与经济效益 - 蚌潭坝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5万人次 流域今夏日均吸引游客近8000人次 同比增长15%以上[1] - 沿岸商户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如"田园小馆"每日翻台率超80% 生意额相当于过去半个月水平[1] - 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0.8天延长至1.2天 带动农特产品集中展销与村民增收[2][3] 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 - 摸清流域内存量空间与山水资源家底 实现资源统筹共享[2] - 设立统一标识标牌形成区域文旅品牌 引入AI智能喊话相机热成像相机等科技设备保障安全[3] - 通过共富市集集中展销十多款流域农特产品 促进全域协同发展[3]
点“绿”成金让生态“颜值”变为文旅“价值” 夏日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18 03:44
福建南平光泽县清溪村文旅发展 - 清溪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部 是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 近年来统筹推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 [1] - 打造漂流项目 游客可体验山水之间的欢乐 青山环抱 溪水碧透 [1] - 2021年开始整治生态环境 从垃圾乱倒 污水横流转变为集休闲观光 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户外空间 [3] - 利用清溪古街文化资源 建成豆腐工坊 休闲茶馆 汉服体验馆等多种业态 带动村民增收 [5] - 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50万元 [5] 重庆丰都雪玉山生态景观 - 降雨后出现壮观云海景观 清晨阳光穿透云层 云雾五彩斑斓 [6][9] - 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与云海 山峦相映成趣 体现自然之美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 [9] 云南亚洲象保护与监测技术 -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至300多头 [10] - 通过无人机 红外相机与地面传感器融合应用 实时监测亚洲象活动轨迹与栖息环境 [10][14][16] - 监测系统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野象动态 前端信息实时回传至预警平台 App和村寨智能广播 [16][18]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网络自2020年试运行以来累计发布预警1.3万余次 有效减少人象遭遇事件 [18]
组织开展暑期文化和旅游领域暗访工作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安全生产问题 - 经营场所消防器材设施损坏或配备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包括灭火器过期或缺乏维保记录 消防器材损坏维修不及时 消防标志脱落[1] - 安全通道管理存在隐患 部分场所锁闭安全出口 在安全通道中堆放杂物 占用疏散通道作为仓库 违规安装封闭门窗栅栏[1] - 旅游景区景点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道路设施损坏 危险区域缺少安全提醒或疏导 施工区域未合理设置隔离[1] 旅游安全管理缺陷 - 涉水旅游项目安全管理不足 部分游船和漂流项目未配备救生圈及救生衣等救生器材 临水危险区域缺少安全提示 防护设施设备老化缺乏维护[1] - 交通运营存在安全隐患 个别旅游大巴司机存在玩手机及打电话等违章驾驶行为 景区交通车安全带无法正常使用[1] - 工作人员安全提示缺失 旅游团导游及景区工作人员未提示游客系安全带和防护绳[1] 市场秩序违规 - 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2] - 部分场所未按规定核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件[2] 监管处置措施 - 文化和旅游部已反馈有关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要求立即开展核查处置[2] - 督促经营主体整改落实并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对整改不到位主体依法从重处理或移交问题线索[2]
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依法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决心 [1] - 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在缺乏法律依据情形下采取扣押强制措施造成企业损失时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2] - 2022-2024年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涉企行政强制一审案件约占全部一审行政案件的8% [2] 行政机关职责 - 行政机关负有履行行政强制等监管职责 但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1] - 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 行政机关决定实施扣押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情况复杂经批准延长也不得超过三十日 [2] 具体案例判决 - 某漂流公司因未备案经营漂流项目被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扣押5只漂流船 扣押时间从2019年持续至2022年4月未返还 [1] - 法院认定《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未规定对未备案情形可采取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判决区文体局扣押行为违法 [2] - 法院结合漂流船购买价格单 每只船承载人数 公司经营年收入等数据 考虑折旧因素后判决行政机关返还船只并赔偿实际损失 [2] 司法实践成效 - 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审理涉企行政强制案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 [2] - 人民法院坚决纠治违法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力促政通人和取信于民 [2]
最高法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05
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决心 [1] - 法院判决确认行政机关在缺乏法律依据情形下采取扣押措施属违法行为 并判决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1][2] - 2022-2024年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涉企行政强制一审案件约占全部一审行政案件的8% [2] 案例详情 - 黑龙江某漂流公司因未备案经营漂流项目被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扣押5只漂流船 [1] - 扣押行为自2019年持续至2022年4月未返还 远超法定最长60日期限 [1][2] - 法院认定《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未授予监管部门扣押财物权限 [2] 判决依据 - 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 扣押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决定书和清单 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特殊情况延长不得超过30日 [2] - 法院结合漂流船购买价格单 每只船承载人数 公司年收入及折旧因素酌情确定赔偿额 [2] - 判决要求行政机关返还扣押船只并赔偿因长时间扣押导致财物严重贬值的实际损失 [2] 司法导向 - 各级人民法院通过涉企行政强制案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2] - 坚决纠治违法的查封 扣押 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2] - 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力促政通人和取信于民 [2]
违法长期扣押一公司的漂流船,齐齐哈尔碾子山区文体局被判赔偿
新京报· 2025-08-12 06:45
行政执法行为分析 - 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发现某漂流公司经营的漂流项目未按照《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规定在区文体局备案管理 [1] - 区文体局于2019年8月4日扣押该公司漂流船5只并制作扣押清单 但直至2022年4月一直未予返还 总扣押时长超过30日法定上限 [1] - 行政机关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 且超出法定扣押期限 被法院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2] 司法审查标准 - 法院认定《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未授权监管部门对未备案登记经营主体采取扣押财物行政强制措施 [1] - 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 行政机关决定扣押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扣押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情况复杂经批准延长也不得超过30日 [1] - 采用非强制性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 [2] 赔偿认定方式 - 某漂流公司提交证据无法证明因船只被扣押导致的实际经营损失 [2] - 法院结合购买漂流船价格单 每只漂流船承载人数 公司经营漂流年收入等数据 考虑折旧因素酌情判决确定赔偿额 [2] - 二审法院以相同理由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 监管原则阐释 - 行政机关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对经营主体实施监管 既要落实监管责任实现监管全覆盖 也要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2] - 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活动应当做到有理有据 重点规范涉企市场准入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等领域 [1]
规范涉企行政强制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最高法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12 02:47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选取10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分两批发布 首批包含5个案例 涉及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和非诉行政强制 [1] - 案例特点包括行政强制种类多样 涉及行业多元 行政管理领域广泛 法律问题值得关注 涵盖绿化 通讯 旅游 能源 药品 装饰 文化传播等行业 [1] - 案例发布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决心 有利于防止同类行政违法情形发生 [1] 某漂流有限公司诉区文体局扣押财物案 - 某漂流公司因未备案经营漂流项目被区文体局扣押5只漂流船 扣押持续近3年未返还 公司诉请赔偿船只及设施损失和停产停业损失 [3] - 法院认定区文体局扣押行为违法 因缺乏法律依据且未制作交付扣押决定书 扣押期限远超法定30日 判决赔偿船只损失但未支持经营损失 [4] - 典型意义在于行政机关应依法监管 采用非强制性手段能达到目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 法院直接判决赔偿而非返还原物保障企业权益 [5][6] 某新能源公司诉区市监局扣押财物案 - 区市监局以涉嫌经营无合法来源成品油为由扣押某新能源公司船舶和油品 虽船主后续提交证明材料但执法人员未接收 扣押持续2个月 [7] - 法院认定区市监局程序违法 未听取陈述申辩 未尽调查义务直接公告无主财产 判决赔偿船期损失24万元 [8] - 典型意义在于行政强制须严格履行程序 及时查清事实妥善处理 保障相对人陈述申辩权 避免久扣不决造成损害 [9] 某绿化公司诉区政府强制拆除案 - 某绿化公司通过竞拍获得土地使用权及地上物 区政府在征收中强制拆除其房屋和构筑物 相关征收决定和拆除通知已被另案判决撤销 [10] - 法院结合证据认定区政府为适格被告 其强制拆除未申请法院执行违反法定程序 判决确认拆除行为违法 [11] - 典型意义在于明确强拆主体不明时的被告确定规则 避免企业维权无门 对行政机关依法实施强制具有引导规范作用 [12] 某通信公司诉街道办强制拆除案 - 某通信公司在村集体土地建设通讯设备 街道办在征收中未经补偿程序迳行拆除 公司诉请确认强拆违法 [13] - 法院认定街道办违反"先补偿后搬迁"原则 未达成协议或作出补偿决定即强拆违法 [14] - 典型意义在于征收中应平等保护各类企业权益 优先采用协商等柔性手段 需强制执行应严格依法 [15][16] 县人社局申请强制执行某装饰公司案 - 某装饰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85200元 经责令改正后已全部支付 但县人社局仍顶格罚款2万元并申请强制执行 [16] - 法院裁定不准予执行 认为处罚显失公平 企业已改正应不予或从轻处罚 [17] - 典型意义在于行政执法应处罚与教育结合 避免过罚不当 兼顾保障农民工权益和企业健康发展 [18]
文旅业多措并举确保汛期游客安全
辽宁日报· 2025-08-06 01:03
同时,省文化和旅游厅提醒广大游客,出游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及途经地的天气状况,合理规划旅 游行程,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谨防落水溺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乘坐观光游船 时,按照规定穿着救生衣,不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严格遵守场所各类安全管理规定,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水上等高风险项目。加强自身安全防护,出游前要做好防暑、 防雷、防雨等各项准备,预备必需的物品和常用药品等。 省市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一步强化 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健全隐患排查整改责任体系,坚决杜绝风险想不到、隐患查不出、检查走过场等 问题。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省同时迎来暑期旅游高峰。全省文旅战线坚持多措并举,大力 加强防汛防溺水相关工作,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和游客人身安全。 在针对洪灾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检查基础上,相关景区增设救生圈、救生衣、救生 杆等设备,定期检修维护,确保随时可用。漂流项目重点核查救生员配备、救生设备、应急预案等,确 保安全运营。抚顺市红河峡谷漂流景区增设摄像头500余个,实现景区全方位、无死角巡查,全面保 ...
新消费派丨 “北客南游”?从“找凉快”到“造热闹”,避暑旅游催生新玩法
新华财经· 2025-07-16 12:49
暑期避暑旅游市场趋势 - 极端高温催生避暑旅游刚需,北方地区如内蒙古根河市显示39.5℃高温,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空调安装需排队一周[1] - 传统避寒胜地海南三亚因夏季最高温34℃、最低26℃的舒适气候成为北方游客避暑新选择[2] - 海南五指山、万宁、儋州、陵水等依托海洋和山地调节气温的城市也成为避暑新宠[3] 避暑旅游目的地多元化 - 中国气象局推出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覆盖21个省60余座城市,包含北方传统避暑区和南方高海拔凉爽区域[3] - 路线设计特色鲜明,如"林海秘境·踏青寻幽"、"草原天路·北疆穿行"、"22℃清凉密码·醉美吉林"等[3] - 避暑游目的地资源不断突破传统认知,消费者基于微气候优势重新审视旅游资源价值[4] 避暑旅游消费升级 - 避暑模式从被动"避"转向主动"玩",溯溪、漂流等亲水项目成为新潮流[5] - 浙江杭州九溪十八涧因清凉美景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过多导致"堵人"现象[6] - 浙江安吉县深溪峡谷漂流2024年暑期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单日最高收入突破200万元,三个月营收达5000万元[6] 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 安吉构建立体化玩水体系,包含20条生态漂流、9大亲水乐园、5处瀑布景观,水上活动类项目总数达28个[6] - 安吉文旅与抖音生活服务合作推出"零佣金+流量扶持"政策,吸引4家头部文旅企业签约[7] - 首创"苏超足球×安吉玩水"主题联动,将运动激情与水文化深度交融[7] - 避暑文旅向综合场景体验转型,满足游客新奇探索、互动连接、文化浸润等深层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