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

搜索文档
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熊猫债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搜狐财经· 2025-08-03 23:26
熊猫债市场发展 -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达1166 50亿元 [1] - 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1] - 发行主体不断丰富 发行人数量稳步攀升 [1] - 持续获得国际知名机构青睐 市场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1] 发行驱动因素 - 融资成本优势是密集发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 - 当前熊猫债票面利率显著低于同期美元债 [1] - 国际发行人通过置换存量美元债务可直接降低融资成本 [1] - "性价比"优势提升了发行意愿 [1]
华夏香港甘添: 做金融产品创新破局者
中国证券报· 2025-08-03 22:03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华夏香港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中资机构,通过前瞻性布局和创新产品在资管行业破局[1] - 公司采用"找准钉子造锤子"的创新理念,在新兴赛道持续突破,放弃传统路径选择颠覆性创新[1] - 华夏香港在数字化浪潮初期就坚定介入,前瞻性和创新性贯穿发展历程[3] - 公司战略方向充满前瞻性,打造了多只全球首发、亚洲首发、香港市场首发的金融产品[1] 产品布局与业绩 - 推出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跨市场、纯投资级别人民币债券公募基金[3] - 华夏人民币货币ETF规模达49.7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货币ETF,7日年化收益率1.4%-1.6%[3] - 推出全球首只纯港股生物科技主题ETF,成为香港最大港股生物科技ETF[4] - 华夏恒指ESG ETF规模超90亿元,为亚洲(除日本)最大ESG宽基ETF[4] - 公司产品线齐全,包括跟踪MSCI日本、欧洲、印度等指数的ETF及亚洲投资级债券ETF[5] - 沪深港股通18只ETF中有3只为华夏香港产品[5] 离岸人民币市场展望 - 预计2030年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达5万亿元规模[1][7] -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从2017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1.5万亿元,香港占比逐步提高[7] - 点心债市场规模从2020年2540亿元增至目前近1万亿元,增长逾三倍[8] - 2023年前7个月点心债发行超700只,规模超5000亿元[9] - 点心债相比同期限境内债及美元债(外汇对冲后)有30-50个基点溢价[8][9] - 中资企业加速用点心债替代美元债,如信达集团30亿元点心债获300亿元认购[8] 市场趋势与机遇 - 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四成以上,外资影响力较6年前大幅弱化[10] - 港股人民币柜台有望年底纳入港股通,将提升内地投资者参与度[11] - 外资企业如雀巢、宝马及淡马锡等近期在香港发行点心债融资[9] - 跨境理财通等政策优化为离岸市场注入稳定资金来源[9]
周末大消息!国债利息将征税,影响多大?火速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2:33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采用"新老划断"原则,存量债券继续免税至到期[2] - 政策调整原因包括:债券市场规模已成熟(当前存量133万亿元),税收优惠使命完成;财政主动调整资金结构,避免流动性过度沉淀于利率债[4] - 短期预计增加税收337亿元(基于新增和到期续发规模测算),中期伴随债务扩张或达千亿元级收入[4][5] 财政与税制改革影响 - 政策是财税体系梳理的一部分,与"金税四期"、境外收入征税等共同完善税收制度,提升财政自平衡能力[5] - 通过剔除"不合时宜"的税收优惠(如政府债利息免税),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以缓解收支压力[3][5]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 - 新券发行利率或上行:静态测算10年期新券与旧券利差可能扩大6-10BP,但实际涨幅由投资者与发行方共同分担[7] - 市场短期反应:公告后10年国债收益率先升后降(收盘下行1BP),显示存量债券因免税优势受追捧[7] - 新老券双轨定价趋势:老券因免税优势利差或走阔,信用债因税收不变性价比相对提升[7][8] - 机构行为变化:配置型资金可能抢配老券,交易盘博弈利差;信用利差中枢或小幅下移[7][8] 大类资产与机构策略 - 债券税后收益下降可能边际提升权益、贷款资产吸引力,但债券低风险、高流动性优势仍存[8] - 银行利润或承压,但政策可能增强红利股相对债券的收益优势[9] - 公募基金税收优惠暂未调整,若维持"双免"优势可能吸引银行追加委外投资[12] 后续关注方向 - 央行政策:是否通过流动性宽松对冲新券发行成本上升,以维持合意利率水平[11] - 公募税收制度:当前信用债/政金债资本利得免税优势是否调整,若取消或冲击债市供需[11][12] - 个人投资者影响有限:因占比低且月收入10万以下免征增值税[12]
如何理解国债恢复增值税?
中泰证券· 2025-08-02 07: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债券市场加征税收本质不算利好,大概率以新券利率补偿式上行消化,短期老券收益率或下行但幅度有限 [4] - 配置盘短期可能资金结构从新券转移到老券,前提是留有资金准备收新券 [4] - 票面1.8%左右的30年国债收增值税扣除收益约5 - 10BP,最终影响约2BP [4] - 三季度国债新发期限为2、3、7、10、30年,续发期限暂无增值税影响,金融债和地方债新券影响将较快出现 [4] - 债券资产尤其是利率债性价比下降,信用债配置相对价值凸显 [4] - 恢复增值税对银行和保险影响大于基金和其他资管机构,公募投债优势存在且略有放大 [4] - 配置盘青睐票面利率高的中短老券,交易盘有新老券利差走扩交易机会 [4] - 消息短期创造交易机会,长期对债券市场中性,后续若有公募基金税收政策出台可能不利债市供需结构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内容 - 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之前已发行的继续免征直至到期 [4] 影响幅度 - 以票面1.8%左右的30年国债为例,收增值税扣除收益约5 - 10BP,最终影响约2BP,其余期限和品种略有差异 [4] 影响券种 - 三季度国债新发期限为2、3、7、10、30年,续发期限暂无增值税影响,可关注本月14日和22日发行情况,金融债和地方债新券均为新发,影响将较快出现 [4] 资产比价 - 债券资产尤其是利率债性价比下降,信用债配置相对价值凸显 [4] 不同机构影响 - 恢复增值税后,对银行和保险影响大于基金和其他资管机构,公募投债优势存在且略有放大 [4] 债市策略 - 配置盘青睐票面利率高的中短老券,交易盘有新老券利差走扩交易机会 [4] 整体影响 - 消息短期创造交易机会,长期对债券市场中性,后续若有公募基金税收政策出台可能不利债市供需结构 [4]
债市将震荡偏弱运行 且波动幅度放大
期货日报· 2025-07-31 23:40
上周债市经历显著调整,本周则呈现双向宽幅波动特征。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本周在1.712%至 1.750%震荡,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1.918%至1.965%震荡,日内波动幅度较6月有所加大。 关注点二是深化改革重要性提升,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关表述放在深化改革框架之下。新增"反内 卷"相关表述,但注重"无序竞争""产能治理""地方招商",弱化"低价"问题。 会议强调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关注点三是对资本市场的表述从此前的"稳定和活跃"改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有助 于风险偏好和市场活跃度继续稳步提升。 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 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在二季度GDP表 现维持韧性、6月经济基本面运行平稳且结构分化的背景下,会议定调下半年宏观政策取向保持积极, 延续一致性导向。 关注点四是扩内需继续放在首位,但取消"两新"表述。稳外贸措辞增加,保民生、促就业仍是重点,安 全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整体表述基本延续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关注点一是充分肯定了今年上 ...
中方大幅甩美债,鲁比奥要求尊重,美政府化身乞丐,恳求民众捐钱
搜狐财经· 2025-07-31 02:47
第二件事,是在咱们抛美债的节骨眼儿,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说,"中美之间要互相尊重"。尊重这个词儿,在中美关系中是咱们说得多,现在鲁比奥引用 咱们的观点,看似释放善意,但其实没安好心。因为他紧接着就表示,"美国立场不可动摇"。什么意思?这种软中带硬的表态,折射出美国深陷战略困境:财 政吃紧逼得美国不得不放低姿态,比如特朗普罕见称赞中国禁毒合作,商务部长计划访华。但他们打压中国的小动作却未停歇,对台军售、封锁围堵行径照 旧。鲁比奥的"尊重"更像是钱袋子紧张时,既想伸手向中国要钱又不愿放下架子的尴尬表演。 中国抛售美债,美国人到底有多慌?为了稳住自家经济,美国政客又想出了哪些招? 最近,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像三记重拳把美国金融霸权砸了个底朝天。 第一件大事,就是中国大幅抛售美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里只剩下 7563亿美元美债,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要知道,在2022年初咱们手里还有 超万亿美债,这两年多就甩掉了近3000亿。说明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深思熟虑的"止血"行动。为啥?美国人太不靠谱,通胀居高不下,银行利息也高得吓 人,结果就导致美债价格像过山车。再加上特朗普政府频频对华商品加税,所以在五 月份,中 ...
债券出海系列报告之一:详解“南向通”
华泰证券· 2025-07-30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南向通是我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探索,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有望扩容 [1] - 随着机构范围扩容,南向通将成为国内机构债券投资出海的重要起点,建议积极把握出海机遇,审慎管理汇率风险 [1] 各目录总结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债券“南向通” -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历程分为“早期开放尝试—跨境投资渠道拓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三个阶段,债券“南向通”是互联互通阶段的重要探索 [4][12] - 2016 年 1 月债券通概念被首次提出,2017 年 7 月北向通正式上线,2021 年 9 月南向通启动,2025 年以来,监管多次提及南向通,明确南向通投资者将扩容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4] 债券南向通制度解析 - 南向通参与者分为做市商、投资者,银行自营是现行机制下最主要的投资者,交易服务品种初期为现券买卖,可投债券为境外发行并在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 [5] - 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 5000 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境内投资者参与南向通交易通过请求报价方式进行 [5] - 南向通采用名义持有人制度,投资者可自主选择通过多级直连托管或境内托管清算银行托管其债券资产,资金跨境实行严格监管 [5] - 南向通扩容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机构出海或将率先压缩以点心债、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中资境外债超额利差,关注后续监管细则以及配套措施 [5]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介绍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按计价货币划分,主要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港元债券市场以及以美元、欧元、日元计价的亚洲 G3 货币债券市场;按发行主体分类,可分为(准)主权债与公司债 [6] - 中国香港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多元,包括中资和外资的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公司、对冲基金、私募等 [6]
一口气创两个纪录!国际资本为何争相“撸熊猫”?
搜狐财经· 2025-07-29 12:22
近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发行2年期熊猫债,募集20亿元人民币。此次熊猫债发行有"两个创纪录"——发行认购倍数创 亚投行熊猫债发行纪录,并吸引了超30家机构参与,创下亚投行熊猫债发行参与机构数量纪录。什么是熊猫债?发行人有哪些?资金用途是什么?为 何受国际资本青睐?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Q:什么是熊猫债? A: 按照国际惯例,国外机构在一国发行债券时,一般以该国特色为债券命名,例如美国的扬基债券、澳大利亚的袋鼠债券、西班牙的斗牛士债券等。 熊猫债这一名称就是国际债券命名规则和我国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获准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市场由此拉开帷幕。熊猫债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 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日益发展壮大。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推动熊猫债券市场实现长足发展,助力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 外开放。 Q:熊猫债市场发行人有哪些? Q:熊猫债为何深受国际资本青睐? A: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熊猫债市场创新日益活跃,制度安排更加国际化,资金使用更为灵活。截至目前,熊猫债累计发行 规模突破1万亿元 ...
上证AAA地方国企信用债指数报141.60点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29
据了解,上证地方国企信用债指数系列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和企业债中,选取由地方国有企 业发行的符合条件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相应地方国企信用债的整体表现。该指数以2016年12月 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 从债项评级分布来看,上证AAA地方国企信用债指数持仓100.00%为"AAA"级债券。 金融界7月29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上证AAA地方国企信用债指数 (沪AAA地企债,950268)报 141.60点。 数据统计显示,上证AAA地方国企信用债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08%,近三个月上涨0.84%,年至今上涨 1.20%。 资料显示,上证地方国企信用债指数系列样本每月调整一次,定期调整生效日为每月首个交易日,定期 调整数据截止日为生效日前一交易日。遇临时调整时,若样本发生摘牌等事件,视情况自事件生效之日 起剔除出指数;样本发生其他事件,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来源:金融界 ...
上半年债市政策复盘:“科技板”落地生花,优化债市生态
中诚信国际· 2025-07-29 05: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复杂,关税博弈增加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内部虽上半年韧性增长,但内生需求弱、投资边际弱化、出口放缓等问题仍需稳增长政策发力。上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债券市场强化直接融资功能,推出“科技板”,加强对重点领域定向支持,规范市场运行,推动对外开放[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科技板”落地,拓宽发行主体范围,细化发行流程等,政策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科创债发行热度提升,规模约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后续仍有望扩容,风险分担工具和ETF也取得积极进展[4][11] - 债券市场加大对消费、体育产业支持,助力稳预期稳增长,体育产业或有创新品种推出,消费领域新规落地有望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服务供给升级[12][14] 薄弱环节 - 中央部署加力解决民企融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债券市场主管单位引导市场信心,优化融资环境[15][18] - 政策支持下民企融资有边际改善,如民营房企重启境外融资、境内信用债融资规模增加,但仍面临需求不足、成本较高等制约,融资改善需时间[22] 基础制度 - 优化发行、交易、估值等环节制度规则,减免交易结算费用,修订审核指引,试点续发行业务,优化估值指引,促进市场规范运行[25][26][27] - 规范债务重组类债券置换业务,提高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灵活性,便利市场管理和化解风险[28][29] 对外开放 - 自贸离岸债有望重启,强调“两头在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国际化发展[33] - 债券通迎来八周年,交易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多元化,优化扩容措施有望促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对外开放[34][37] - 中国债券配置性价比较高,或吸引更多长期配置资金,未来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有望加深[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