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mputing Power
icon
搜索文档
东西湖,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45
提升网络安全产业地位方面,依托国家超算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和应用资源,东西湖可在安全可控的算力 环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适配、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安全 保驾护航。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8日电 (李冬)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主论坛上,国家网安基地(武汉)算 力中心(下称网安算力中心)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与国内其他六家算力中心共同签约,正 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此举标志着东西湖将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为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 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推动下,算力已成为如水、电一般的基础性资源。国家超算互联网作为连接全国 算力枢纽的一体化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可实现算力资源的统一调度与高效利用。 网安算力中心技术负责人甘婷表示,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后,该中心算力资源将融入全国调度网络,不 仅服务本地,还可承接和分发全国计算任务。这一模式类似"算力电商",用户可按需弹性扩展、灵活付 费,显著降低使用门槛,提升资源效率。 浸没相变液冷系统局部图片(中科曙光湖北创新综合体供图) 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后,网安算力中心将为武汉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多重助力 ...
国泰海通|电子:国内智算加速布局,国产算力需求高企
工信部政策与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 工信部将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并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 [1] - 截至2025年6月底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1] - 以上举措有望解决地方智算中心建设问题 加速智算中心建设并驱动国产算力芯片需求增长 [1] 中国算力平台与一体化算网建设 - 国家超算互联网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已突破30家 中国算力平台正式贯通 [2] - 首批贯通省市包括山西 浙江 上海等10个省市 [1][2] - 平台贯通与一体化算网建设有望统筹全国算力中心布局 加速国内AI产业发展并推动国产算力需求增长 [2] 行业催化剂 - 地方智算中心投入加速增长 [3]
经济观察丨中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互联互通深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2:32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1] - 存储力总规模超过1680EB 运载力方面规划建设超250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1] - 算力中心平均PUE值降至1.42 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揭晓10项重大突破成果包括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 华为智算集群在网计算加速技术等[2] - 芯片与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 - 国家超算互联网接入30家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 联合体成员突破200家[3] 产业协同发展 - 10个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形成"全局总览、分域协同"新格局[3] -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纳管超80EFLOPS算力 并网21家智算中心与3家超算中心[3] - 采用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使太原中心PUE值降至1.04[3]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夯实算存运底座 强化资源统筹协同能力[4] -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智能算力设施合理分布[4] - 开展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算力赋能专项行动[4]
(经济观察)中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互联互通深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3:45
算力基础设施规模 -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1] - 规划建设超过250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 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1] - 国家超算互联网连接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突破30家 联合体成员数量突破200家[3] 技术创新成果 - 2025"算力中国·年度重大突破成果"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 包括中国移动"九州"算力光网和华为在网计算加速技术[2] - 芯片、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 - 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采用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 使PUE值降至1.04[3] 互联互通建设 - 10个省区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形成"全局总览、分域协同"新格局[3] -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纳管超80EFLOPS算力 并网21家智算中心、3家超算中心和3家量算中心[3] - 算力互联互通通过连算力、建商城、连生态、做服务实现行业支撑[3] 绿色低碳发展 - 中国算力中心平均PUE降至1.42 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3] - 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实现高密度全覆盖高效恒温冷却[3] -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为产业升级和双碳目标作出贡献[3] 政策与发展方向 - 将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夯实"算存运"底座[4] -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4] - 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 面向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4]
长城基金刘疆:算力板块高景气度有望呈长周期态势
新浪基金· 2025-08-25 08:36
核心观点 - 算力板块近期表现强势,成为A股市场最亮眼的投资主线之一,主要受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超预期、GPT-5发布推动算力集群扩张、供应链验证需求旺盛三方面因素驱动 [1] - 行业高景气度有望长期维持,因AI大模型性能突破、多模态技术演进及AI应用场景落地推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1] - GPU/ASIC芯片、光模块、光芯片、光纤连接器等硬件品类将持续受益,AI服务器带动的PCB、高功率电源、液冷散热等新兴领域将迎来重大机遇 [1] 驱动因素 - 海外主要云厂商中报披露的资本开支规划超预期,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维持高速增长 [1] - OpenAI发布GPT-5引发行业关注,其CEO宣布未来五个月将实现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1] - 供应链反馈验证算力需求旺盛,新技术迭代催生多个高增长细分领域 [1] 细分领域机会 - GPU和ASIC芯片、光模块、光芯片、光纤连接器等硬件品类持续受益于算力需求增长 [1] - AI服务器带动PCB用量跃升、高功率电源系统、液冷散热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成为算力刚需 [1]
中国算力大会,释放重要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11:17
综合算力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 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FP16) [1] - 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特征 全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占全球3755个大模型的40.2% [3] - 存力规模超1680EB 较2023年增长40% 运力方面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 区域内节点间时延达1ms [3] 区域算力分布格局 - 算力分指数河北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浙江和内蒙古分别提升6名和8名 山西连续3年位居第七 [4] - 存力规模东部地区占80% 河北和广东总存力均超160EB 江苏/上海/北京构建百EB级体系 [4] - 运力前十东部省份占70% 长三角核心枢纽地位凸显 浙江/上海/江苏居全国前三 [5] - 模力分指数呈现"东强西弱"态势 前五均为东部地区 环境分前十中东西部各占50% [5] 算力平台生态建设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 [1] - 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服务 沉淀数十亿条监测数据 [8] - 山西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 全省机架规模51.4万 智能算力32EFLOPS 形成一体化产业生态 [6] 技术协同与创新 - OISA生态共建战略启动 为GPU卡间互联提供高性能方案 联合GPU/Switch/整机伙伴推动IP芯片研发 [10] - 超算互联网平台连接全国30家超算/智算中心 提供7大类商品 上架60种规格算力其中国产算力占95%以上 [10] - 需深化算网协同/提升供给质效/筑牢存运底座/加速绿色转型/强化融合创新以推动高效能算力供给 [6]
我国算力规模年增速达30%,专家预测2035年AI将贡献GDP超11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4 09:50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 已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包括山西、辽宁、上海、江苏等地区 [1] - 平台汇聚不同地域和行业算力资源 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 可对算力设施和数据全面采集动态监测 [3] 算力互联互通政策规划 - 工信部《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 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规则体系 [5]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 [5] 算力规模增长态势 - 中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左右 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7] - 预计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 [9] - 到2035年人工智能预计为中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 约占GDP的4%到5% 将带动算力需求增长十倍甚至百倍 [7] 智能算力应用领域 - 智能算力已广泛应用于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9] - 通过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创新算力项目超过2.3万个 在工业、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9] 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 工信部将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 逐步提高智能算力供给质量 满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 [9]
算力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应用集中亮相 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8-24 06:19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已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 [1] - 平台汇聚不同地域和行业算力资源 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 [6] - 实现100多个算力服务商入驻 完成1000余家行业用户注册 [8] -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近百个 为1000多个开发者提供在线调用服务 [8] 算力互联互通规划 - 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 [10]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算力互联网 [10] - 强化跨区域跨行业算力资源供需对接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 - 加快推进算力态势感知自动化监测 构建互联互通体系 [3] 算力规模与增长 - 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到30%左右 [19] - 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19] - 预计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 [22] - 算力服务平台能调度全国六分之一的算力规模 支持每天上亿次算力调用 [18] 人工智能应用与创新 - AI无人机反制系统实现99%以上识别精度 响应时间不到3秒 [15] - 全球首个AI生产流水线在山东济南完成实体化建设并运行投产 [17] - 通过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创新算力项目超过2.3万个 [22] - 智能算力已应用于大模型、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22] 产业发展前景 - 人工智能将为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 占GDP的4%到5% [22] - 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赋能行业应用和智能终端 [21] - 算力需求可能呈现十倍甚至百倍增长 [22] - 智能算力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 [21]
今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
搜狐财经· 2025-08-24 04:06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已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中国算力平台[1] - 平台汇聚不同地域和行业算力资源 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1] - 实现100多个算力服务商入驻 完成1000余家行业用户注册[3] -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近百个 为1000多个开发者提供在线调用服务[3] 算力互联互通规划 - 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5]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具备智能感知能力的算力互联网[5] - 平台能调度全国1/6的算力规模 支持每天上亿次算力调用[10] 算力与AI协同应用 - AI无人机反制系统实现99%以上识别精度 响应时间不到3秒[8] - 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生产流水线在山东济南投入运行 年产能达1000多个订单[12][14] - 算力服务平台可自动匹配用户需求与算力资源 促进东西部供需衔接[10] 智能算力发展态势 - 中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 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14] - 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16] - 到2035年人工智能预计为中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 占比4%-5%[14] - 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超2.3万个创新项目 在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16]
重要算力产业链企业都来了 中国算力大会释放这些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4 03:42
综合算力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FP16) [1] - 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特征 大模型数量达1509个居全球首位 [2][4] - 存力规模超1680EB 较2023年增长约40% 运力方面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 [3] 区域算力格局 - 河北连续3年算力分指数全国第一 浙江和内蒙古分别提升6名和8名 [4] - 东部省份占存力前十位中8成 河北和广东存力规模均超160EB [4] - 运力前十位东部占七成 长三角的浙江/上海/江苏包揽全国前三 [4] - 模力分指数呈现"东强西弱"态势 前五名均为东部地区 [5] 算力平台建设 - 中国算力平台完成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 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 [1] - 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 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服务 [7] - 超算互联网平台连接30家超算/智算中心 上架60种规格算力且国产化率超95% [10] 产业生态协同 - 山西建成环首都算力集群 全省机架规模51.4万标准机架 智能算力32 EFLOPS [6] - OISA技术体系推动GPU卡间互联高性能方案 联合GPU/Switch/整机伙伴研发芯片 [9] - 需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数据汇聚流通与价值释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