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足球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一古一今双IP出圈!江苏两项成果亮相2025北京文化论坛
新华日报· 2025-09-24 06:44
苏超足球联赛的经济文化影响 - 赛事覆盖江苏全省并辐射全国 516名参赛选手中337人为业余球员 业余球员比例超过65% [1] - 单场上座人数超6万人 总观赛人数破167万人次 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赛人数纪录 [1] - 通过造梗玩梗 文艺创作 拉歌斗诗等多元传播形式实现破圈传播 全网话题阅读量破563亿次 [1] - 串联全省50余条文旅线路 打造570余个第二现场及2800多项特色活动 推出1800多条惠民措施 [1] - 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域多场景消费 产生超380亿元营收 商业价值持续攀升 [1] 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 - 项目由南京大学中华文明数智创新实验室牵头 聚焦中华古城保护数字图谱集成等重大工程 [2] - 为近3000个中华古城进行数字复原和保护区划定 创新全球人类历史聚落遗产传承保护方法 [2] - 多学科团队系统采集历史遥感影像 编绘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古城历史卫星影像地图 [2] - 截至今年3月 团队40多人完成陕西河南江苏三省全域历史遥感影像处理 查阅文献并实地测绘 [2] - 完成近500个县(市、区)的老城历史影像地图编绘 生成历史影像地图1300多幅 [2] 北京文化论坛的行业聚焦 - 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设置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及20余场专业沙龙 [3] - 约800名中外嘉宾齐聚 聚焦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等核心议题 [3] - 重点讨论视听产业融合破圈 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等行业方向 [3]
徐曙海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 着力推动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镇江日报· 2025-09-20 00:54
会议指出,推动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消费是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要树牢全市"一盘 棋"思想,落实全省统一部署,紧盯重要消费节点,统筹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充分撬动市场化资源,有 效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潜力。要加强汽车消费行业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 进镇江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 陈志奎) 会议指出,安全生产工作一刻不能放松。要持续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 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切实筑牢安全防线。要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 查大整治,举一反三、不折不扣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要强化应急准备,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联训联 演,严格值班值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政府性投资项目前期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相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 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科学估算投资规模,规范履行审批手续,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要严格执行 概算管理规定,落实调整约束机制,规范执行政府投资概算调整程序,杜绝违规超概算投资情况发生, 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 会议强调,要把"苏超"作为重要的文化体育盛事,提前谋划、努力办好 ...
川超来了
四川日报· 2025-09-16 01:05
赛事概况 - 2025/2026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川超)将于2025年9月20日开幕 2026年7月结束 总赛程为28轮162场比赛 [1][8][9] - 共有21支市州代表队参赛 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 [1][9] - 揭幕战于9月20日19:35在成都双流体育中心举行 由成都队对阵遂宁队 [4][8] 赛制结构 - 分区赛阶段于2025年9月-12月举行 分为东 西 南 北4大赛区 进行10轮90场比赛 [9] - 总决赛于2026年3月-6月举行 成都所在赛区前3名及其他3赛区前2名共9支队伍进入 进行18轮72场比赛 [9] - 总决赛结束后20支参赛队伍组成联合队伍与冠军进行巅峰对决 [9] 参赛队伍特征 - 球队以"市州+地方文旅特色"命名 如成都领克队 遂宁舍得干队 [4][9][13] - 球员面向18-45岁业余足球爱好者 禁止职业运动员参赛 [9] - 成都队50余人覆盖警察 教师 银行职员等10余个行业 平均年龄25.5岁 65%有本土青训背景 80%有城市联赛经验 [11] - 遂宁队平均年龄超过30岁 包含世警会季军队员 职工足球联赛冠军队员等明星球员 [13][14] 文旅融合举措 - 赛事以"一城一队 为城市而战"为理念 通过队徽设计(如成都太阳神鸟图腾)和队服(九眼桥投影等元素)展现城市文化 [11][13] - 四川省体育局公开邀请全国球迷"看川超 品美食 赏美景" 强调四川旅游资源优势 [7][10] - 成都市发布配套政策 通过赛事带动消费 旅游与城市品牌提升 [12] - 遂宁打造演艺赛事"第三城" 2024年已举办32场活动 吸引游客超78万人次 带动消费7.7亿元 [14] 首轮赛程安排 - 川北赛区:9月27日15:00甘孜VS德阳(康定市体育场) 19:35广元VS绵阳(广元市澳源体育中心) 阿坝轮空 [4] - 川西赛区:9月27日15:30雅安VS乐山(雅安市体育中心) 19:35攀枝花VS凉山(攀枝花体育场) 眉山轮空 [4]
2025年9月湖南足球联赛(湘超)市场简报
艾瑞咨询· 2025-09-16 00:07
观赛规模与渠道 - 湘超联赛首场总观赛人数达182.2万人 其中线下场馆观赛4.0万人 线上直播观赛178.2万人(占比97.8%)[1][3] - 线上直播渠道以抖音为核心流量入口 湖南经视抖音号观赛人数55.0万(占总比30.0%) 咪咕视频人均观看时长3-5分钟体现更高用户粘性[1] - 线下观赛主场优势显著 长沙观众占比78.8% 客场娄底观众占比5.7%[3][6] 观赛人群画像 - 观赛人群性别以男性为主导(占比79% TGI139) 年龄以31-45岁为核心群体(占比55% TGI150)[3][8] - 地域分布呈现本土化特征 湖南省内观众TGI表现突出 线上观赛外省受众占比超六成 主要来自广东(10.8%)、江苏(6.4%)、浙江(5.9%)[3][6] - 手机品牌偏好集中于华为(TGI159)和苹果(TGI92)[8] 用户行为偏好 - 观赛人群对视频服务、人工智能、汽车服务类APP偏好显著 具体表现为咪咕视频(TGI462)、汽车之家(TGI未标注具体值)、12306(TGI371)、Deepseek(TGI271)等高TGI应用[7] - 出行类APP如携程旅行(TGI297)、高德地图(TGI285)及金融理财类应用同花顺(TGI330)同样受青睐[7] - APP大类偏好排名显示人工智能类TGI达234 汽车服务类TGI达262 游戏服务类TGI达231[7] 社媒传播与热度 - 赛事期间社媒声量于9月7日达峰值5209 主要因省长宣布开幕、副省长开球、首粒进球及汪涵主持等事件推动[10] - 社媒互动量同期峰值达741480 较前日激增186% 赞助商活动及现场观赛人数推动评论量飙升[12] - 短视频成为核心传播渠道 声量8581及互动量2,234,770远超微博(声量4724 互动量50,614)和小红书(声量2347 互动量10,706)[14] 赛事认知与地域差异 - 湖南省内人员对湘超深度认知(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占比61.8% 省外人员基础认知(听说过但不清楚+初步了解)占比49.6%[16] - 湖湘文化融合话题在省内认可度达68.2% 省外为59.9% 职业化路径(晋级中冠)和规则创新(熔断机制)获全域高关注[22] - 赞助商认知中中国移动省内省外认知度最高 多数品牌省内认知度高于省外 仅五粮液、永瑞体育等省外认知度略高[19] 观赛渠道与体验优化 - 省内外用户核心观赛渠道为腾讯体育/咪咕等平台(省外67.0% 省内65.9%)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省外61.1% 省内64.8%)[26] - 用户最看重解说专业性、便捷性、互动功能 省内对解说专业性(52.1%)和便捷性(48.3%)重视度高于省外(48.1% 42.8%)[26] - 省外用户最关注解说员专业度优化(35.1%) 省内用户最关注多角度镜头切换(33.0%)[28][29]
河北三河:商旅文体融合发展促消费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1:29
活动概况 - 三河市在文化中心广场举办融合非遗展示、企业展销和足球赛事的综合性活动 包含29个非遗展位和19家企业展位 涵盖汽车、农产品、房产、体育用品等多品类业态[1] - 现场举办2025"同飞杯"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 共有23支代表队参赛 赛事从9月持续至11月 首场比赛吸引500余名观众现场观赛[1] 消费促进措施 - 发放"燃动金秋.'足'够精彩"惠民消费券 总金额达79,000元 发放时间为9月6日至10月8日期间每周六周日上午10点[2] - 消费券适用于三河市域内参与活动的商超百货、成品油、餐饮及体育用品企业[2] 业态融合策略 - 创新打造"观赛+体验"消费场景 通过足球赛事集中展示各镇街文旅资源、民俗风情与特色饮食[1] - 引导商圈夜经济联动 深度结合富地文体商旅街区成熟业态与特色活动 打造"车展+多元消费"夜经济矩阵[2] - 每周组织文创市集活动 引入非遗手作、网红小吃、精品文创、潮流手账等特色商家 并结合传统节日节气推出主题市集[2] 经济带动效果 - 通过商旅文体融合举措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地方经济增量 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文旅消费[1] - 配套开展小型音乐会、亲子互动等活动 通过文化体验聚集人气 促进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2]
“渝超”雄起!今晚开战 场内外已经燃起来了
央视新闻· 2025-09-13 10:30
赛事概况 - 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于9月13日19:30正式开赛 首场比赛在大田湾足球场举行[1] - 赛事被重庆人亲切称为"渝超" 体现地方文化认同感[1] 门票销售与场馆 - 近2万张门票在9月9日开票当天瞬间售罄 显示极高市场热度[2] - 票价定位亲民 单张价格仅为5.6元 降低观赛门槛[2] - 大田湾体育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个甲级体育场 具有历史意义 1956年举办首场比赛[2] 参赛队伍构成 - 联赛共组建41支队伍 近5000名球员参与报名选拔[5] - 首场比赛为渝中区与九龙坡区两大主城区对决[4] - 球员年龄跨度从17岁至53岁 职业背景多元 包括大学老师 货车司机 公务员 学生及退役职业运动员[4] 球队命名特色 - 队名体现地域特色:渝中半岛队基于地形特征[8] 九龙鑫源熊猫队结合摩托车产业与大熊猫名片[8] - 以美食命名:荣昌卤鹅队 城口老腊肉队等[8] - 以文化名片命名:大足石刻队 巫山红叶队等[8] 赛事经济效应 - 赛事带动周边餐饮业创新:火锅店推出"渝超"新菜 悬挂宣传画[7] - 餐饮企业预期营业额翻倍增长[9] - 文创店推出41支参赛队主题海报 获得球迷喜爱[9] - 预计带动餐饮 住宿 交通等行业消费超亿元[9] - 跨区域观赛预计为赛区区县带来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9] 全民参与特性 - 现场设置红蓝双色T恤及加油道具 增强观众参与感[3] - 未购票球迷可在场外参与集市 美食等活动 扩展赛事辐射范围[2] - 异地工作者利用高铁便利性返乡参赛(成都至重庆1小时车程)体现赛事吸引力[6]
省超重塑足球经济
36氪· 2025-09-11 03:21
区域性业余足球联赛的兴起 - 苏超作为区域性业余足球联赛 已成为国内足球文化破圈和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营的可行路径 其成功模式正在被全国多地复制[1][4] - 省级联赛呈现爆发式增长 粤超开幕观众超2.5万人 赣超中场表演4万人合唱 川超、湘超、豫超等联赛陆续启动或筹备中[4][25] - 这类赛事具有强本地属性 通过激活省内消费流动和唤醒城市文化共识 形成独特的文旅势能[4] 受众结构与参与特征 - 观赛群体呈现全年龄段覆盖特征 南通球迷会成员年龄从6-7岁儿童至65岁退休人员 且女性粉丝占比达40-50%[5] - 家庭集体观赛比例大幅提升 苏超推出家庭套票促进旅游+观赛消费模式 客场球迷自驾4小时以上观赛成为常态[5] - 非传统球迷占比显著 多数观众首次现场观赛 更注重参与感而非比赛胜负 现场氛围成为核心吸引力[10] 赛事运营与商业化创新 - 转播技术持续升级 无人机摄像、高倍率镜头和超高速慢动作等技术应用 使观赛体验接近中超水平[22] - 亲民化制作思路突出 聚焦球员职业背景(大学生、空调维修工等)和地域文化元素(西游记师徒、项羽虞姬等)[22] - 配套服务创新完善 官方免费发放应援包(含毛巾/帽子/消费券) 支付宝消费券可抵扣门票费用[8] 球迷社群发展与转化机制 - 球迷会规模指数级增长 南通球迷会从几十人激增至5000人 建立12个微信群并细分"疯子组""女子组"等特色群体[13] - 形成忠诚度筛选机制 通过中乙赛事录像评估球迷支持度 核心球迷500人可获稀缺的苏超观赛名额[14] - 构建用户转化漏斗 非球迷通过现场体验转化为本土球队支持者 进而关注中乙等更高级别联赛[16] 文旅经济拉动效应 - 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苏超前六轮带动江苏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18] - 第二现场规模庞大 南通市设置188个第二观赛点 近30万市民集体观赛 常州烧烤店炉子长度扩大35倍[18] - 交通配套持续完善 长三角铁路开通35列苏超球迷专列 南通首开1200人往返免费足球专列[20] 地域文化认同构建 - 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各市推出恐龙/麋鹿/盐水鸭等吉祥物 "用恐龙打败恐龙"话题登热搜[20] - 强化地域认同意识 "江苏十三太保"内斗梗提供情感基础 球迷"为胸前的城市名字呐喊"成为核心动力[10][16] - 比赛意外事件增强传播 盐城队吉祥物裤子掉落、常州教练雨中跪地等视频获新华网12.6万点赞[20][22] 全国复制与推广潜力 - 赣超成为成功复制案例 场均观赛1.3万人超中甲联赛 第二轮观众3.6万创江西足球史记录[25][26] - 平民化球员构成特征 赣超513名注册选手均为业余球员 六成为在校学生及教师/厨师/的哥等职业[26] - 文旅联动效果显著 鹰潭民宿预订量上涨300% 多地推出凭球票免景区门票政策(龙虎山/仙女湖等)[26]
超9成苏超现场观众有门票外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8-21 09:32
赛事规模与观众数据 - 苏超第九轮6场比赛吸引20余万人现场观赛 单轮场均观众达34593人[2][3] - 开赛至今现场观赛总人数突破130万 其中南京主场对阵盐城比赛创单场60633人上座纪录[3] - 31-45岁群体成为观赛主力军 占比达51.5% 家庭结伴出行特征显著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3] 消费拉动效应 - 95.9%现场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观众实际支出超出预期[2][4] -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集中在1000-2000元区间 消费场景包括餐饮(94.1%) 文创(79.0%) 景点游览(66.1%) 住宿(21.0%)[4] - "苏超+"优惠活动认知度达91.8% 其中近半观众非常了解 79.0%已参与或计划参与[4] 经济带动作用 - 前六轮赛事带动旅游 出行 餐饮 住宿 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5] - 53.9%外地观众自驾观赛 35.9%选择铁路或大巴 50.9%外地观众选择留宿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超24小时[3] 市场供需状况 - 赛事呈现常态化"一票难求"现象 购票系统存在抢票难 平台卡顿等问题[5] - 江苏省自8月30日第十轮起启用全省统一购票平台 将抢票制优化为预约加摇号制[5] - 专家指出优质赛事供应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需加强文体娱产业的有效供给与市场规范[5][6]
会抄苏超作业更要写好自己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20 23:11
苏超赛事示范效应 - 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100亿次 单场观众超过6万人 文创销售显著增长[1] - 现象级赛事表现点燃江苏体育热情 催生全国省级足球联赛井喷发展[1] - 带动多个新兴赛事应运而生 包括赣超等本土化足球赛事[1] 区域经济拉动效果 - 赣超开赛至今吸引40万人次现场观众 主赛区周边餐饮消费实现翻倍增长[1] - 酒店预订量激增220% 显示赛事对周边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1] - 苏超模式在发展群众体育 推动文旅融合 激活城市经济方面成效卓越[1] 成功模式核心要素 - 基于江苏高度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网络[1] - 依托高度密集便捷的交通体系和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1] - 成功土壤并非所有省份都能轻易复刻 需要理念消化与本土化再造[1] 赛事升级创新方向 - 打造"赛事+文旅+电商"融合平台 将赛场热度转化为线上消费动能[2] - 利用山水资源探索"赛事+户外休闲或康养"特色模式 拉长消费链条[2] - 升级场地设施 提升转播效果与观众容量 优化赛事服务体系[2] 文化IP深度开发 - 挖掘红色摇篮 绿色山水 古色文化等江西独特文化资源[2] - 将井冈山精神 景德镇陶瓷文化 赣南客家风情转化为视觉符号和衍生品[2] - 与本地特色产业如陶瓷 脐橙等联名开发独具匠心的周边产品[2] 发展理念本质 - 省级联赛需要植根地方土壤 服务地方人民 彰显地方特色[3] - 模式借鉴只是起点 本土化创新和差异化发展才是关键[3] - 成功的赛事必然是深度融合地方资源禀赋的有机生命体[3]
以“体育力”提振“消费力” “赛事+文旅”激活多元化消费潜力
央视网· 2025-08-18 12:30
赛事参与及观赛数据 -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首轮赛事吸引超2亿人次参与[1] - 首轮赛事超1亿人次通过直播观看比赛[1] - 前五轮赛事累计吸引38.5万人次现场观赛[1] - 第六轮南昌队对阵景德镇队比赛现场观众达13687人[3][5] - 除主客场球迷外 外地球迷也被赛事吸引加入观赛队伍[5]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吉安市联赛期间市中心城区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 较赛前提升40个百分点[7] - 餐饮行业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55% 其中夜间餐饮消费占比超七成[7] - 景德镇市推出凭票根享受景区演出及门票减免政策[12] - 景德镇市中心推出4-7折酒店住宿优惠及免费陶艺体验[12] - 吉安市多个县区推出景区门票五折或免费政策 并串成避暑旅游线路[14] 赛事推广及配套活动 - 吉安体育中心广场设立"赣超球迷狂欢夜"集市 包含100多个摊位[5] - 为未购票球迷提供大屏实时直播服务[5] - 南昌牧云峰云端景区出现游客聚集观赛现象 带动周边消费[11] - 江西多地推出涵盖景区 酒店 餐饮 公共交通的票根优惠活动[9] - 第六轮后联赛将开启单循环主客场模式 预计带动更多现场观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