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搜索文档
【省生态环境厅】陕西黄河治理交出亮眼“成绩单”
陕西日报· 2025-09-28 22:47
数据显示,2024年,黄河干流(陕西段)6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3.8%,超出黄河流域平均 水平3.4个百分点,较2020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更令人欣喜的是,陕西已稳定实现"清水入黄"。2024年,延河、无定河、北洛河、泾河等河流干流 全线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窟野河全线断面达到Ⅱ类。渭河自2018年起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彰显了 治理成效的可持续性。 秋日的黄河(陕西段),岸绿景美。9月22日,生活在黄河府谷段"几字弯"附近的黄甫镇段寨村党 支部书记段宏园结束防护林栽种工作后,站在黄河岸边感慨道:"以前黄河水浑,岸边也是光秃秃的土 坡。现在水清亮了,两岸的树也密了。咱守着这'几字弯',日子比以前舒服多了!" "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景象背后,是陕西强化生态治理的不懈努力。根据9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 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十四五"期间,黄河流域(陕西段)水质总体逐步改善,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 的考核目标,连续3年总体水质为优、消除劣Ⅴ类断面,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 类。 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打响了一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 这份成绩单源于有力的法治保障、严格的管控措施和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筑牢绿色屏障 分享“治沙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7:18
不仅如此,麦盖提县还依托沙漠独特地貌与资源禀赋建设了旅游景区。昔日"一毛不拔"的沙漠被逐步打 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游客在此感受壮美沙漠,体验人文 风情。 2024年11月28日,一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合龙"。 这条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兼顾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作物既改善了 生态条件,又促进了民众增收。 2024年,全国85%的肉苁蓉产自于田县,当地民众从昔日"沙进人退"变为今日"沙里淘金"。截至目前, 新疆南部民众在沙漠周边的沙化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达624万亩,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近30年来,新疆绿洲面积增加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平 方公里。其中积累的荒漠化防治经验转化为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筑牢绿色屏障 分享"治沙智慧"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26日电 (胡嘉琛)从"锁边"中国最大的沙漠,到利用沙漠种植作物获得经济效益,再 到为亚非地区提供防沙治沙"中国方案"……作为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 ...
加快从“生态佳”向“生态+”迈进——鄂尔多斯开创美丽建设新局面
中国环境报· 2025-09-18 01:15
文章核心观点 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升级产业结构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实现从"生态佳"向"生态+"的跨越式发展[1][14][35] 国土空间规划 - 划定171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效衔接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空间布局[4][16]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2.34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92% 形成类型丰富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7] 能源转型进展 - 电力总装机达6033万千瓦 其中新能源装机2371万千瓦 占比39.3%[9][17] - 建成全球规模较大的300万吨/年绿氢耦合煤制烯烃示范项目 在全国率先建成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5][18] - 配置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超1200万千瓦 建成内蒙古首个离网型风电项目[9][17] - 建成全国较大规模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 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获联合国COP28能源转型变革者大奖[9][17] 产业升级成果 - 重点打造18条煤基新型产业链 形成从"一块煤"到"一束丝""一匹布"的全链条延伸[5][18] - 23个"风光氢储车"产业链项目投产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1.3%[9][18] - 累计退出水泥 电石 焦炭等高耗能行业产能602.8万吨[10][19] - 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926万千瓦 电力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898万千瓦[10][19] - "十四五"以来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9% 碳排放强度下降13.6%[10][19] 环境质量改善 - 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左右 PM2.5浓度保持在20毫克/立方米[12][21] - 2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保持100% 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2][21] -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2020年37.45%提升至71% 产生强度下降31.1%[12][21] - 完成污染防治攻坚任务9800余项 2023年度考核自治区排名第一[12][21] 生态建设成效 - 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80% 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40% 对中国"绿线"西移约300公里贡献占比超10%[24] - 水土保持率达到61.9% 入黄河泥沙量削减近80%[24] - 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绿色矿山173座 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100%[24] - 黄河鄂尔多斯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平[24] 民生福祉提升 - 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等140项荣誉称号 市辖区区域开发强度仅4.1%[12][22] - 康巴什区人均公园绿地92.37平方米 绿化服务半径覆盖率100%[12][22] - 林草产值突破75亿元 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约5万个 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28] -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 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6.3%[13][22] 制度创新举措 - 制定6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 构建智能高效环境监管体系[4][18] - 生态环境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降低60% 建立172家正面清单企业[32] - 环评审批效率提升约70% 企业填报准确率提升约40%[34] - 累计投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19亿元 完成整治任务1021项[31]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1:40
中外记者宁夏行: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实践" 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们亲眼见到了中国独创的治沙技术——草方格。保护区职工张学云现 场演示了如何用麦草扎设方格:将麦草扎入沙地15至20厘米,形成间距密集的网格,从而达到防风固 沙、涵养水源的效果。伊拉克如道媒体集团记者马赫迪和香港NOW宽频电视记者杨佩诗亲自尝试草方 格铺设,体验这场"人与沙的博弈"。 目前,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与植被结合的模式,治理流沙面积达百万亩,森林覆盖率从 过去的不足1%提升到如今的40%以上,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 在宁夏水利博物馆,记者们通过文物、图片和模型,回顾了宁夏两千多年引黄灌溉的历史。从秦汉渠系 到现代节水工程,宁夏始终依托黄河水脉推动农业发展。随后,记者乘船穿越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实地 感受"十里长峡"的壮丽景观与水利工程的巧妙结合。 "宁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统筹管理,实现了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平衡。"现场讲解员介 绍,"这不仅保障了农业和产业发展,也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期3天的采访中,记者团还走访了多个生态修复、产业升级项目。英国记者表示,宁夏将生态治理与 经 ...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治水兴农,潮白河畔绘就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13 07:42
生态治理投入与成效 - 累计投入6840万元用于流域内57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 受益户数超1.14万户[5] - 流域内164个规模养殖场和345个专业户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工程[5] - 2023年新增水肥一体化农田3400余亩 推广商品有机肥3.5万吨[5] - 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氨氮降低88.7% COD降低33.9% 总磷降低85.6%[8] 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 - 湿地维管植物达705种 含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6] - 野生动物710种 包括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 - 水生植被覆盖度74.6% 底栖动物69种 鸟类189种[7] - 退化湿地重现生机 岸坡植被覆盖率超75% 吸引中华凤头燕鸥等稀有鸟类栖息[7]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发展樱桃 茶叶 药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8] - 流域内现有省旅游民宿集聚区2个 省级景区化村庄13个 省星级民宿14个[8] - 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7.45万人次 实现收入1090.9万元[8] - 7个村庄GEP合计1.81亿元 获"生态活力贷"授信5900万元[8]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3 00:17
新疆头屯河流域治理成效明显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韩立群 蒋雪鸿 9月10日下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头屯河沿岸的庭州生态绿谷南段一处小广场上,传来悠扬 的歌声。 "吃一口哈密瓜就甜透我的向往,喝一杯葡萄酒就陶醉我的心房……"在乐队伴奏下,女声独唱格外动 听,观众送上热情的掌声。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头屯河生态治理,推进相关工作。 2016年5月,《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和 昌吉州三方协同,共同实施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其中,乌鲁木齐市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利用,兵团 第十二师负责河谷东岸的综合整治,昌吉州负责河道及西岸的综合整治,兵地携手将头屯河沿岸打造成 生态修复示范区、产业集合发展集聚区、城市形象展示区。 一系列行动随之展开。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被清理;兵团第十二师,大大小小的采砂坑被 填平;河道两侧,违规企业、作坊被清退,"四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历时5年、总投资 38.17亿元的昌吉市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 如今,河西岸是昌吉市建 ...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水波映绿诗意浓——“诗中风光今又现”之灵宝篇
河南日报· 2025-09-11 23:39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弘农涧河是唐代诗人贾岛、岑参、韦庄、韩愈等创作诗篇的文化之河 描绘了荷柳相映、水光潋滟的诗意景象 [1] - 隋唐时期虢州城(今灵宝市)拥有三堂园林 以竹溪花岛、荷池方桥、北湖流水等景致著称 是全国最豪华的园林建筑之一 [1] - 金水湖公园现为灵宝市居民休闲场所 重现了荷叶垂柳、亭台水榭的诗意景象 [1] 生态建设与公园设施 - 金水湖公园总面积233.6亩 其中水域面积45.2亩 绿化覆盖率90% 是灵宝首个生态保护与文化展示相结合的滨水公园 [2] - 公园成为白鹭、苍鹭等鸟类栖息地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市民可观赏四季景观包括垂柳、荷花、芦苇和雾凇 [2] - 2024年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 通过水知识造型和科普展板提升市民知水、爱水、护水意识 [3] 治理措施与投资 - 灵宝市投资1.92亿元对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实施综合治理 治理河道9.5公里 处置重金属底泥并修建气盾坝、潜水坝 [3] - 栽植大量水生植物 组织各级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查 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3] - 系统性治理使弘农涧河荣获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称号 [4] 社会影响与居民反馈 - 市民晨跑、晨练活动增加 湿地广场成为太极拳等休闲活动的热门场所 [5] - 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现实 反映了灵宝市践行两山理念的成果 [5]
陕西榆林:能源之城书写转型答卷
陕西日报· 2025-09-11 13:4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1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突破36%,年入黄泥沙量减少至 2.12亿吨……陕西省榆林市在生态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利用CCUS技术解决碳排放难题。CCUS项目相关负责人常成指着运行中的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说:"我们每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相当于植树1668万棵。不仅减 少了排放,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榆林凭借"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推动这座能源之城向生态之城华丽转身的努 力。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榆林市聚焦水资源保护利用、林草修复、减 碳降耗、固废治理、采煤沉陷区整治及水土流失治理六大领域生态难题,发起全面攻坚,通过创新机 制、科技赋能以及全民积极参与,在毛乌素沙地边缘书写绿色传奇。 水林同治绘画卷 9月1日,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东线引黄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掘机挥舞铁臂,运 土车往来穿梭。施工现场负责人赵伟峰指着笔直的管道说:"这条'生命线'将有效破解'水困'难题,为榆 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神木市毛乌素沙地腹地,治沙英雄张应龙带领团 ...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内蒙古上演“绿色嬗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02:00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曾被称为"阎王鼻子"的风沙口如今有了"绿色铠甲";在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 新能源基地,数百万块光伏板下的经济作物让沙漠实现了从荒芜到葱郁的华丽转身…… 王利军介绍,2022年、2023年,达拉特旗分别投入约1.66亿元、1.51亿元用于"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包 括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新技术应用等,"这对于我们这个GDP并不突出的北方小城来说,是一笔 沉重却坚定的投资"。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内蒙古自治区用几十年时间破解了荒漠怎样变成绿洲这道难题。 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荒漠化严重,"母亲河"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南缘,脆弱的 生态、水土流失及风沙入河问题曾严重影响黄河水质。 据介绍,"十大孔兑"是鄂尔多斯市直接入黄河的十条一级支流,涉及4个旗区、19个镇,流域总面积 1076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37.4万人。过去,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是黄河 内蒙古段泥沙的集中来源区。 黄河"十大孔兑"之一的黑赖沟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如今站在黑赖沟孔兑综合治理区,做了近30年 治沙工作的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主任王利军眼前绿意渐染。他还记得:"1996 ...
哈萨克斯坦携手中国企业共治荒漠化
新华网· 2025-09-06 01:52
据介绍,阿特劳州总面积约65%为荒漠化土地,草场退化较为严重,盐碱化问题突出,约40%的农业用地受到不同程度盐渍化影响。努尔 塔耶夫·凯拉特·塔拉波维奇表示:"我们在宁夏参观了公共事业、生态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双方签署合作文件后,我 们相信在此基础上将共同实施许多大型项目,我们愿意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这是6月30日在宁夏中卫市长流水村拍摄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治沙锁边工程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省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荒漠化防治经验丰富。为推动落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 中心主动与中亚国家沟通对接,积极推动荒漠化防治技术交流与合作。今年7月,宁夏林草局组织相关企业赴哈萨克斯坦考察访问,阿特劳州 政府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愿望。 今年9月3日至6日,哈萨克斯坦阿特劳州副州长努尔塔耶夫·凯拉特·塔拉波维奇率代表团来宁夏考察调研荒漠化防治工作,并与宁夏宁苗生 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龙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别签署了荒漠化防治、城市排水 系统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升级2项合作备忘录。 新华社银川9月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