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沙

搜索文档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加强库布其沙漠治理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8 21:52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治理率达到40% 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沙区经济不断发展 沙漠治理已成为生态工程 富民工程和发展工程 [1] 治理模式创新 - 综合运用以路治沙 光伏治沙 工程治沙等手段 创新治理模式 [1] - 将公路交通布局与治沙工程重点项目有机结合 依托穿沙公路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 [3] - 重点以沿黄高速两侧贯通补齐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带 有效阻止沙漠扩张 [3]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 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3] - 形成以路划区 路定沙阻 路进沙退 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 [3] 光伏治沙产业 -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 分段集中线性布局 [3] -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从人工防沙到项目治沙再到产业兴沙的递进 [3] - 同步推进板下生态治理 促进生态建设与新能源开发互补共赢 [3] - 将形成约5公里宽 400多公里长的光伏治沙带 [4] 科技治沙应用 - 采用无人机飞播作业 效率高精度好播撒均匀成本低 [5] - 2023年6月至9月完成飞播约13万亩 播撒柠条花棒羊柴沙蓬等品种 [5] - 推广水冲插条 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 [5] - 应用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 沙障铺设机等装备 [5] - 2023年以来累计新建锁边林 阻隔带 阻沙带340公里 [6] 生态经济效益 - 牧民收入显著提升 案例显示年纯收入达15-20万元 其中餐饮民宿占比超50% 另含甘草种植和牧业收入 [7] - 发展家庭林(草)场500余户 生态覆盖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7] - 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 柠条饲草料加工等重点产业 年加工利用柠条沙柳等超5万吨 [8] - 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8] - 沙柳种苗销售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平茬材料作为沙障原料销售产生额外经济效益 [7]
科技助力点沙成“金” 生态蜕变尽显“智慧”底色
央视网· 2025-08-16 06:19
甘肃民勤现代农业发展 - 甘肃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学斗、青仔、黑叶白等10多个品种蔬菜,每亩产量约2000斤,订单销售价每斤5元,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5] - 产业园通过冷链运输将60吨新鲜蔬菜在38小时内运抵粤港澳大湾区市场[3] - 当地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生产出颜色翠绿鲜亮、味道清香爽口的蔬菜,受到大湾区市场欢迎[7] - 产业园流转周边村镇土地1万亩,搭建育苗日光温室,实现四季蔬菜供应,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10] 新疆和田沙漠农业技术应用 - 新疆和田采用"沙膜"生物技术种植苜蓿,该技术使沙粒具备土壤化结构并保水,苜蓿根系可深入沙漠20多厘米[15][16] - 苜蓿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年收3-4次,饲料可供1000只羊全年食用[22] - 企业已投入1亿多元验证技术可行性,在新疆、内蒙古推广面积超3万亩[22] - 计划通过5-8年提升土地有机质含量,实现沙漠变良田[18] 辽宁昌图县治沙成效 - 昌图县建设21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形成8720块500×500米方田,防护耕地面积达400万亩(占全县耕地95%)[27] - 防护林堵住141个风口,固定500多个流动半流动沙丘[32] - 粮食总产量从过去亩产72公斤提升至稳定在50亿斤以上(2019年起)[22][32] - 科尔沁沙地南缘形成绿色屏障,农田被茂密"树墙"分割保护[29][31]
新华全媒+丨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完“绿围脖”,新疆又在做什么
新华网· 2025-06-17 09:31
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屏障建设 - 全长3046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锁边合龙 标志着全球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正式形成[1] - 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防沙治沙工作 并提供包括防沙治沙用地"应保尽保"和矿化度2克/升以上地下水开采不计入指标等"沙九条"政策支持[1] - 企业享受土地租赁金减免50%和税收优惠后 前5年治沙成本降低30% 后续肉苁蓉收益完全覆盖投入[1] 企业参与治沙项目进展 - 唐农万物(且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种植沙棘、蛋白桑等4200亩 打造荒漠化治理基地[1] - 且末县富源农林公司通过政策支持实现治沙成本降低和后续收益覆盖[1] - 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乔灌结合、乔药结合、灌药结合、林药间作"新模式试种37种中药材[3] 科技创新提升治沙效率 - 智慧治沙平台通过2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风速、植被覆盖率等数据 实现精准调度滴灌系统使节水率提升40%[1] - 策勒县引进智能种植机器人每天可精准栽种15亩罗布麻 成活率比人工提升27%[2] - 阿克苏地区研发的全自动草方格机械将传统治沙工序效率提升5倍 成本降低40%[2] 沙产业经济发展 - 于田县肉苁蓉产量达到4万吨 占全国产量的85% 40多家相关合作社和企业带动就业1万余人[2] - 苦咸水利用技术突破使矿化度3000毫克/升地下水净化为灌溉用水 每吨处理成本仅2.1元[2] - "芦苇沙障+黏土固沙"组合拳使流沙固定成本降低60% "深浅沟交替灌溉"法将酸枣幼苗成活率从65%提升至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