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空探测
icon
搜索文档
9月6日新闻夜览
搜狐财经· 2025-09-06 12:50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汽车产业依托高水平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安全保障与开放合作生态持续迭代进化[1] - 重庆智博会展示一系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并受到各界关注[1] 低空经济与气象保障技术 - 非管制空域航路端到端危险天气短临预警技术取得突破 可提前15分钟准确预警无人机颠簸[7] - 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在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7]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首个主塔封顶 主跨达1768米[3] - 双屿门特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 连接舟山六横岛与佛渡岛[3] 深空探测国际合作 - 中国科学家在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提出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构想[4] - 我国向国际伙伴发出小行星探测防御合作倡议[6]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弱于市场预期 导致美股和美元指数大幅下跌[11] - 就业数据恶化强化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 分析预计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11] - 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部长职衔相应改为"战争部长"[12]
深空经济概念首次提出 十大产业方向发布
新华社· 2025-09-05 00:35
深空经济概念提出 -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于9月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主题为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 [1] - 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并系统梳理发布中国深空经济十大产业方向 [1] 深空经济定义与特征 - 深空经济是太空经济的延伸和扩展 核心特点是对地外天体资源的开发利用 [2] - 定义为支撑深空探测所需技术研发 产品制造 设施建造 科学探索 资源开发 运营支持及应用服务形成的新兴经济业态 [2] - 具有前沿性 稀有性 探索性和多元性等新特征 [2] 十大产业方向 - 发布深空资源开发 深空互联网 深空能源 深空生物 深空运输十大产业方向 [2] - 发布深空智能 深空建造 深空旅游 深空安全 深空文化十大产业方向 [2] 产业发展阶段与意义 - 中国深空探测正从技术突破科学探索迈向经济赋能产业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2] - 深空经济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驱动航天产业升级 培育创新动能 重塑空间格局 [2] - 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 大会参与方与目标 - 大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主办 深空探测科技发展(合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2] - 吸引政府部门 产业主体 科研院所及投融资机构等相关单位逾400人参加 [2] - 致力于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实现技术 资本 市场的高效协同和精准匹配 [2] - 共同推动深空经济及相关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新华全媒+|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深空经济”十大产业方向
新华社· 2025-09-04 09:46
大会概况 - 首届深空经济与产业发展大会于9月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大会主题为聚焦深空经济引领产业未来 首次提出深空经济概念并系统发布十大产业方向[1] - 大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主办 深空探测科技发展合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吸引政府部门产业主体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逾400人参加[3] 深空经济定义与特征 - 深空经济是太空经济的延伸扩展 核心特点是对地外天体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于全球深空探测活动热潮中[2] - 涵盖支撑深空探测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设施建造科学探索资源开发运营支持应用服务等新兴经济业态 具有前沿性稀有性探索性多元性特征[2] 产业方向布局 - 系统发布十大深空经济产业方向:深空资源开发 深空互联网 深空能源 深空生物 深空运输 深空智能 深空建造 深空旅游 深空安全 深空文化[2] 战略意义与发展阶段 - 深空探测正从技术突破科学探索迈向经济赋能产业驱动新阶段 深空经济有望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2] - 是驱动航天产业升级 培育创新动能 重塑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合作机制 - 大会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 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实现技术资本市场高效协同精准匹配 共同推动深空经济高质量发展[3]
奔跑在创新前沿!按下科技强国建设“快进键”
新华社· 2025-08-29 18:48
前沿科技突破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实现首光观测 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2] -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2] - 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 刷新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世界纪录[2] - 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缓解和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新希望[2] - 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持续增长 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2] 产业创新成果 - 麒麟软件发布基于6.6内核的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 系首个采用6.6内核的商业版国产操作系统[4]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4] - 中国科学院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推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直抵科研范式内核[5] 创新生态建设 -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存在堵点 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升[6]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以应用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6] - 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具备科技强国坚实基础[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奔跑在创新前沿!按下科技强国建设“快进键”
新华社· 2025-08-29 07:30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涵盖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1][2][3][4] 前沿科技突破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实现首光观测 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 [1] -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 [1] - 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 刷新量子系统真纠缠比特数目世界纪录 [1] - 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缓解和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新希望 [1] - 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持续增长 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 [1] 产业创新与融合 - 麒麟软件发布基于6.6内核的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 为首个采用6.6内核的商业版国产操作系统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2] - "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 [3] - 中国科学院推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直抵科研范式内核 [3] 政策与战略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发展 [4] - 研发投入增加激发创新动能 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 [2] - 需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堵点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3]
山海砺志建新功
人民日报· 2025-08-08 22:01
人才政策与关怀 - 党和国家邀请60位各领域优秀专家人才于8月1日至7日在北戴河休假,主题为"建功新时代" [1] - 休假活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体现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 [1] - 专家中包括科技前沿先锋、哲学社会科学学者,40岁以下青年才俊有8位 [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看望休假专家,向全国专家人才致以问候 [3] 专家交流与创新 - 专家们在休假期间进行跨领域交流,讨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话题 [4][5]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分享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成果获得国际认可 [4]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周伯文呼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5] - 专家们讨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进化路径和算力挑战等议题 [5]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分享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7] - 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士研究离子通道机理,为精准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7]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将发射嫦娥七号、八号,并计划探测火星 [8][9] - 国机集团中国二重叶林伟团队成功研制C919关键部件,操作世界最高等级8万吨模锻压力机 [3] 产业发展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4] -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本质是国力和未来竞争 [5] - 专家们讨论突破"卡脖子"难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高质量发展议题 [4]
【科技日报】五年“三跨越” 按下科技强国建设“快进键”
科技日报· 2025-08-07 01:28
科技突破与创新成就 - 成功研制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 [1] - 实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 揭开月球背面神秘面纱 [1][6] - 完成全球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 深度达10910米 [2] - 建成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并投入商业运营 [2][10] - 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建成入列 [2] - 福建舰成为首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 [2]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建成 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2][8] 基础研究领域进展 - 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1000颗 [5] - 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 刷新世界纪录 [6] - 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6] - 绘制世界首套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 [6]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6] - 自然指数排名全球前十机构中7个来自中国 [7] - 热点论文数量占世界总量48.4% 保持全球第一 [7] - 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二位 [7] 战略高技术领域成就 - 高铁运营里程超4.8万公里 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 [9] - CR450高铁列车成为全球速度最快高铁 [1][9] -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标志第四代核电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 [9]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1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5G网络 [11]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涌现一批自主研发大模型 [11]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2021-2024年) [11] -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15.3%(2020年)提升至16.9%(2025年上半年) [11] 创新生态建设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1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68% 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12] - 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13] - 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13]
从“月壤砖”到“月球房”,还需这三步
科技日报· 2025-07-30 09:22
月壤打砖机技术突破 - 深空探测实验室成功研制首台月壤打砖机 利用聚光太阳能熔融重塑月壤 实现用月球土壤建设月球房屋的目标 [1] - 月壤打砖机又称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 通过抛物面反射镜实现3000倍以上太阳能聚光比 聚焦温度达1300℃以上熔化月壤 [4] - 制成月壤砖为100%原位资源无需添加剂 具备高强度致密化特性 可满足房屋建设、设备平台及路面基础设施需求 [4] 研发阶段与关键技术 - 研发历时约2年 经历方案论证、产品研制和工艺迭代三阶段 方案论证阶段确定菲涅尔透镜聚光及粉末烧结成型技术路线 [2] - 产品研制阶段突破能量高效传输技术 研制新型能量传输光纤束解决传输效率低易烧蚀问题 开发复合式月壤铺展机构实现均匀输运 [2] - 工艺迭代阶段针对月球不同区域月壤差异 配制多种模拟月壤开展反复试验 完成样机适应性改进 [3] 月球房屋建设路径 - 月面建设需克服高真空低重力环境 月壤砖需与刚性结构舱、柔性气囊舱结合使用 主要承担舱体表面防护功能 [5] - 实现月球建房需三步走:完成月壤砖制造及建筑构件搭建等技术验证 通过航天任务进行月面真实条件验证 研制承压舱段与机器人协同形成完整施工体系 [5][6] - 技术突破推动月球本土材料建房从科幻走向现实 月壤打砖机成为登月建房计划的首块基石 [6]
人类月球日 月球建家园还有多远?
央视网· 2025-07-20 16:19
月球科研站建设进展 - 我国首台月壤打砖机研制成功 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熔融成型制成月壤砖 尺寸达10厘米×10厘米×5厘米 密度和强度与地面红砖相当 [3][5] - 月壤砖具有强度高 原位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 可满足月球科研站交通道路和建筑物建造需求 [7][9] - 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月球"就地取材盖房子"和从月壤提取水冰等项目 该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 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 2022年6月运行 [13] 月球通信网络建设 - 天都一号 天都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完成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新技术验证 为构建月球及深空互联网探路 [10][12] - 卫星将为未来月球通导遥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技术验证 支撑月球科研站和鹊桥通导遥综合系统建设 [10][12] 未来深空探测技术 - 正在论证月基磁悬浮抛射系统 探索用高效技术手段在月球表面收集氦-3并运回地球 [17][18] - 展示1:1未来亚轨道飞行器模型 计划2028年投入使用 [14][16] 国际合作情况 - 国家航天局已与17个国家签署国际月球科研站政府间合作协议 [20] - 深空探测实验室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牵头成立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20]
深空探测实验室产出一系列颇具未来感的创新成果 月球上修路盖房子,可以就地取材?(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7-11 22:11
月球资源利用技术 - 月壤3D打印系统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并打印任意形状的构件,满足月球建筑需求[1] - 技术采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路线,攻克了月球极端环境下的能量捕获传输与成型难题[1] - 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实现从月壤原位提取水,通过螺旋钻针加热含冰月壤并冷凝收集水汽[2] 月球资源开发价值 - 月球极区蕴藏大量水冰资源,可转化为饮用水、氧气及氢氧燃料,降低地球运输成本[2] - 月壤建材与水冰提取技术将支持月球基地建设、能源供给等长期驻留需求[1][2] 深空探测实验室进展 - 实验室聚焦深空技术、科学、资源、安全四大领域,布局12个技术方向[3] - 已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工程立项论证及预研,推动科学、工程、技术融合[3] 行业战略意义 - 月球就地取材技术将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支撑深空探测任务[3] - 深空探测活动通过资源利用革新生产方式,推动宇宙认知边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