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火箭

搜索文档
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企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20 16:38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 - 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核心团队由国家级研究员领衔 具备运载火箭及导弹领域研发经验 [1] - 创始人兼CEO高欢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装项目负责人 是火箭总装工艺技术专家 [1] 技术整合与产业布局 - 形成设计端-材料端-制造端-发射端全链条闭环能力 [1] - 材料端与国内碳纤维企业联合开发航天级材料 [1] - 制造端布局3D打印与自动铺丝产线 [1] - 发射端依托北方产业机构资源对接发射场 [1]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WG-1微光一号中型液体复用运载火箭 是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液氧甲烷三大核心技术的运载火箭 [1] - 该火箭是中国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主体结构 [1] - 碳纤维材料覆盖火箭90%结构 包括3.8米直径主贮箱 整流罩及结构支架 [2] - 火箭运载系数达到3.14% 远超国内现役火箭水平 [2] - 碳纤维应用使火箭运载能力提升10% 经济效益提升25% [2] - 成功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特性测试 [2] - 正在攻克3.8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工程化 将填补国内中型液体火箭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的技术空白 [2] 材料与结构创新 - 碳纤维贮箱结构减重40% 传统金属贮箱重量占箭体总重25% [3] - 结构重量每降低1公斤 有效载荷可增加1公斤 [3] - 减重相当于将500公斤卫星发射成本降低750万元 [3] 发动机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华光一号发动机 是国内首个 全球第三个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 [3] - 燃料燃烧效率达99%以上 使火箭运载能力提升30% [3] -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技术需同时管理液氧和甲烷两个预燃室 技术难度极大 [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商业航天存在38家企业争夺有限发射订单 竞争残酷 [4] - 老玩家通过降价抢单 为新入局者设置高门槛 [4] - 国内涌现天兵科技 星河动力等商业火箭公司 在国际市场面临SpaceX RocketLab 蓝色起源等企业竞争 [4]
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企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DT新材料· 2025-08-20 16:05
公司融资与技术突破 - 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核心团队由国家级研究员领衔,具备设计、材料、制造、发射全链条闭环能力 [2] - 公司自主研发WG-1微光一号火箭,是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液氧甲烷三大技术的运载火箭,也是中国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主体结构 [2] - 通过碳纤维技术应用覆盖火箭90%结构(包括3.8米直径主贮箱、整流罩及支架),使运载系数达3.14%,运载能力提升10%、经济效益提升25% [3] - 成功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测试,正攻克3.8米直径贮箱工程化难关,填补国内中型液体火箭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的技术空白 [3] - 自主研发华光一号发动机,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燃烧效率达99%以上,提升火箭运载能力30% [4] 材料与制造创新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不锈钢/铝合金,贮箱结构减重40%,每降低1公斤结构重量可增加1公斤有效载荷,相当于500公斤卫星发射成本降低750万元 [4] - 布局3D打印与自动铺丝产线,联合国内碳纤维企业开发航天级材料,依托北方产业机构资源对接发射场,形成垂直整合模式以控制成本 [2] -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技术需同时管理液氧和甲烷预燃室,将高温高压燃气注入主燃烧室,实现极高燃烧效率和高推重比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商业航天存在38家企业争夺有限发射订单,老玩家通过降价抢单提高新入局门槛 [5]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国际市场上SpaceX领先,RocketLab和蓝色起源稳步推进技术 [5] - RocketLab的Neutron火箭采用碳纤维结构,但7米直径贮箱仍处于研制阶段 [3] 碳材料行业应用与展会 - 碳材料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汽车工业、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等领域 [7]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金刚石全场景应用、超精密加工、培育钻石等议题 [9][10] - 展会聚焦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绿色转型、eVTOL电池、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前沿方向 [8][10]
国泰海通晨报-20250812
海通证券· 2025-08-12 02:17
策略观点 - 8月维持对A股与美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风险资产显著优于避险资产,排序为权益>商品>债券[4] - 对A股乐观基于经济景气预期上修、政策支持、流动性稳定及风险偏好改善,对美股乐观因经济衰退短期难证实且降息概率增加[4] - 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方案年化收益率9.1%,夏普比1.57,设定权益/债券/商品基准比例为45%/45%/10%[4] - 战术性资产配置(TAA)方案年化收益55%,夏普比1.65,8月建议权益/债券/商品配置权重55%/40%/5%[5] 建筑工程行业 - 新疆板块建筑公司历史弹性显著,三次中央座谈会后北新路桥最大涨幅达73.2%,天山股份74.3%[7] - 新疆2025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风电光伏施工投资增长36.6%[8]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元),2025年新疆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3.47万亿元[9] -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参与中吉乌铁路建设,新疆交建在疆内交通基建市场份额领先[9] - 新疆煤化工规划项目超8000亿元,中国化学在煤化工领域技术国际领先[10] 航空航天行业 - 我国火箭年均运力仅200吨,远低于低轨卫星组网所需的1500-2000吨,运力不足是核心瓶颈[11] - 商业火箭产业链重点关注:铂力特/华曙高科(3D打印)、九丰能源(液体燃料)、高华科技(传感器)[11] - 2030年前需部署约2.3万颗低轨卫星,预计火箭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年均需64次发射[13] - 可回收技术使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以下,液体燃料火箭成为主流发展方向[14] 其他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商业化拐点,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参展企业200余家,首发新品100余款[22][23] - GPT-5实现多模型系统整合,编程能力SWE-bench达74.9%,幻觉率降至o3的五分之一[25][26] - 萤石网络2025H1收入28.27亿元(+9.45%),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推出蓝海大模型2.0[28][30] - 天弘科技AI ASIC项目储备丰富,预计2025-2027年营收CAGR 35%,1.6T交换机项目2026年出货[32]
国泰海通 · 晨报0812|策略、建筑工程、航空航天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1 14:15
策略:风险偏好改善支撑全球权益配置价值 - 8月维持对A股与美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风险资产表现优于避险资产,排序为权益>商品>债券 [3] - A股乐观因素包括经济景气预期上修、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流动性稳定及风险偏好改善,美股因降息概率增加和经济衰退短期难证实而相对乐观 [3] - 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方案年化收益率9.1%,夏普比1.57,权益/债券/商品基准比例45%/45%/10%,偏离上限10% [3] - 战术性资产配置(TAA)建议8月权益权重55%(A股/港股高度乐观,美股/日股边际乐观),债券40%(国债谨慎),商品5%(原油受供需压制) [4] - 人民币汇率中枢稳定因中国经济韧性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4] 建筑工程:新疆基建机遇 - 新疆板块建筑公司在三次中央座谈会前后表现活跃,首次座谈会后北新路桥涨45.6%,天山股份涨32.0% [10] - 2025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16.2%,工业投资增22.8%,风电光伏施工投资增36.6% [11] - 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024年达6741.5亿元(较2013年增116%),2025年1-5月进出口2864.2亿元创同期新高 [11] - 新疆2025年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3.47万亿元,中吉乌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中国中铁/铁建参与关键工程 [12] - 新疆煤化工规划项目超8000亿,中国化学技术领先,东华科技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增23.8%至77.8亿元 [13] 航空航天:低轨卫星与商业火箭 - 低轨卫星组网加速,中国计划2030年前部署约2.3万颗卫星(星网/千帆星座),频轨资源竞争白热化 [18] - 火箭运力不足制约卫星组网,当前年均运力200吨远低于需求1500-2000吨,商业火箭是破局关键 [19] - 可回收技术使单次发射成本降至三分之一以下,液体燃料火箭成为主流,2030年火箭市场空间或达千亿 [20] - 产业链机会包括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供应商、传感器及测控设备供应商,轻质高强材料需求增长 [20]
国泰海通:低轨卫星加速部署 商业火箭应势启航
智通财经· 2025-08-11 06:05
低轨卫星组网加速 - 低轨卫星凭借广覆盖、低延迟、部署灵活等优势成为地面通信网络重要补充 [2] - 全球频轨资源竞争白热化 我国进入密集部署阶段 计划2030年前部署约2.3万颗卫星 [2] - 星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国家项目加速推进 对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终端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2] 火箭运力成为核心瓶颈 - 我国当前年均火箭运力仅200吨 远低于低轨卫星组网所需的1500-2000吨需求 [3] - 国家队火箭优先保障军用和遥感任务 商业火箭供给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1][3] - 预计2030年需年均64发火箭才能满足组网计划 对应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 [3] 商业火箭技术发展方向 - 可回收技术可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以下 重点突破一级火箭和整流罩复用 [4] - 液体燃料火箭因推力可调、重启能力强成为可复用火箭主流选择 [4] - 火箭结构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轻质高强材料 推动材料、发动机、3D打印等技术发展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商业火箭产业链成为解决发射瓶颈的关键路径 建议重点关注相关领域 [1] - 卫星规模化制造、高频次发射服务、地面终端设备等环节存在结构性机会 [2][3]
国泰海通|新能源:低轨卫星加速部署,商业火箭应势启航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0 14:39
低轨卫星组网加速 - 低轨卫星凭借广覆盖、低延迟、部署灵活等优势成为地面通信网络重要补充 [2] - 全球频轨资源竞争白热化 我国进入密集部署阶段 计划2030年前部署约2 3万颗卫星 [2] - 星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国家项目加速推进 对卫星制造 发射服务 地面终端等提出更高要求 [2] 火箭运力瓶颈分析 - 我国当前年均火箭运力仅200吨 远低于低轨卫星组网所需的1500-2000吨年需求 [3] - 国家队火箭优先保障军用遥感等任务 商业火箭成为解决发射瓶颈关键路径 [2][3] - 预计2030年需年均64发火箭才能满足组网计划 对应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 [3] 商业火箭技术发展方向 - 可回收技术可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以下 第一级与整流罩复用是关键 [4] - 液体燃料火箭因推力可调 重启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可复用火箭主流选择 [4] - 火箭结构系统采用铝合金 碳纤维等轻质高强材料 推动材料与制造技术升级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商业火箭发展带动高性能材料 先进发动机 特种推进剂 3D打印等关键技术需求 [4] - 发射基础设施建设与液体火箭复用化是卫星组网破局的核心环节 [3][4]
蓝箭航天启动IPO辅导!科创板有望迎来首家商业航天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8:11
公司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于7月30日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1] - 控股股东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合计持股14.68% [1] - 公司于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距科创板新规发布仅一月有余 [5] 政策环境支持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大至商业航天等领域 覆盖未盈利科技企业 [5] - 新规重点服务技术有重大突破 商业前景广阔且研发投入大的企业 [5] - 政策为技术领先但尚未盈利的企业提供上市通道 [6] 行业市场前景 - 我国航天运力缺口巨大 商业火箭企业后期增长预期稳定 [5] - 预计2027年火箭行业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 [5] - 商业火箭行业前期研发周期长 需到发射阶段才能形成规模收入 [5] 公司技术实力 - 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体甲烷火箭 [6]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于今年6月完成试车 [6] - 掌握火箭发动机自主研发 量产及发射验证的硬核技术壁垒 [6] 资本运作情况 - 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约10轮融资 [6] - 2024年12月获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 为单笔最大融资 [6] - 机构股东包括碧桂园创投 领中资本 红杉资本等部分机构已于今年5月退出 [6]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之一 [6] - 投资方看好其技术壁垒和绝对刚需属性 [6]
蓝箭航天,启动IPO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02
公司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1] - 公司于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距科创板新规发布仅一月有余[3] - 控股股东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合计持股14.68%[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日 注册资本36,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张昌武[3] -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业分类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 - 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约10轮融资 最新融资为2024年12月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5] 技术研发突破 - 2023年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 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体甲烷火箭[4] - 2024年6月20日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完成试车[4] - 具备火箭发动机自主研发、量产及发射验证的硬核技术壁垒[4] 行业政策环境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等三大前沿领域[4] - 新规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4] - 政策为技术领先但未盈利企业开辟上市通道[4] 市场前景与融资情况 - 我国航天运力缺口巨大 火箭企业一旦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则增长预期稳定[4] - 市场机构预计2027年我国火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4] - 机构股东包括碧桂园创投、领中资本等 红杉资本等部分机构已于今年5月退出[5]
蓝箭航天,启动IPO辅导
证券时报· 2025-07-30 07:59
公司上市进展 - 蓝箭航天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1] - 公司控股股东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合计持股14.68% [2] - 公司于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距科创板新规发布仅一月有余 [4] 政策环境支持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等三大前沿领域 [4] - 新规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未盈利科技企业 [4] - 政策为技术领先但尚未盈利的企业开辟上市通道 [5] 行业市场前景 - 我国航天运力缺口巨大 火箭企业一旦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则增长预期稳定 [4] - 预计2027年我国火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 [4] - 商业火箭行业前期研发周期长 需到商业发射阶段才能获取批量订单形成规模收入 [4]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2023年成功发射全球首枚入轨的液体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 [5] - 2024年6月20日完成自主研制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5] - 在火箭发动机自主研发、量产及发射验证方面具备硬核技术壁垒 [5] 融资与股权结构 - 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约10轮融资 [5] - 2024年12月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 为历次最大单笔投资 [5] - 机构股东包括碧桂园创投、领中资本等 红杉资本等部分机构已于今年5月退出 [5]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之一 [5] - 最新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测试及生产 [5]
星河动力董事长刘百奇:政策、市场与产业共振 商业航天大有可为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18:26
公司表现 - 星河动力通过谷神星一号火箭成功开展19次商业发射交付,将总计81颗不同功能的商业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成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 [2] - 谷神星一号火箭精准锁定小型卫星专属轨道发射这一细分需求,具有明确、稳定的市场空间,同时在可靠性方面坚持"稳健创新"路线,为发射成功率提供保证 [2] 行业趋势 - 今年下半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两个关键拐点:大型星座进入高密度组网阶段,发射需求快速放大;多个中大型可复用火箭将陆续迎来首飞,标志着民营火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 - 未来10年将有数万颗卫星等待入轨,从卫星制造、发射到应用,商业航天拥有万亿元级别的市场空间 [4] - 政策支持显著加快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有效化解了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痛点,促进资本和人才进入 [4] 技术发展 - 降低发射成本、提升发射频次的关键在于实现火箭可复用,需在回收复用、快速检测、批量制造与发射场保障等环节持续攻坚 [3] - 火箭公司需在创新方面跨越火箭回收、复用发射、多次反复使用不同阶段,持续打磨技术;在产业化方面承接大规模星座组网发射,锤炼和迭代发射能力 [4] - 运载火箭形成航班化常态发射后,市场化机制将更加凸显,安全可靠、价格合理、按时履约是商业火箭赢得市场的关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