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灌溉
icon
搜索文档
精准灌溉守护粮田用水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水利部近日发布消息,今年全国春灌累计供水57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4.3亿亩,为夏粮丰收、早稻总产 单产双增收提供了坚实水利保障。截至9月中旬,夏灌累计供水近200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8亿亩。 提升农业灌溉效率离不开数字孪生技术。2022年,水利部启动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数字赋能指 导科学灌溉,积极推进农田灌溉用水计量精准化、管理运维智能化、灌溉方式高效化。 面对今年严重干旱,山西大禹渡灌区积极发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优势,有序有效推进农业灌溉。"我们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通过灌区GIS一张图的辅助,结合灌区雨情墒情数据实时监测等,预测、预报不同 作物水量需求和潜在风险,精准调整灌区保粮供水预案,确保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山西大禹渡扬 水工程服务中心主任董曾武说。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在今年春灌、夏灌中,水利部指导各地各灌区积极开展节水灌 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我们积极开展'吨半田'灌溉管理试验,推广小畦快 灌节水模式,使亩均灌水定额下降10%以上。"陕西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说。 各地专业化、社会化农业节水服务组织也不断壮大。山东齐河县建立用水组织、种植合作 ...
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 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
人民日报· 2025-09-22 21:52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门全力做好灌溉工作,6月以来,围绕东 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西南等秋粮主产区,强化骨干水工程调度,保障水稻、玉米和大豆等秋粮灌 溉。截至9月中旬,夏灌累计供水近200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8亿亩。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水利部将灌区项目列入水利领域"两重"建设实施方案,支持实施了15处新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 1130万亩,支持实施了14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2000万 亩,推进实施了70处重点区域排涝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86亿亩,以占全国 5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0%以上的粮食,其中,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5倍到2倍,是 雨养耕地的2.5倍到3倍。 截至目前,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 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在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的情况 下,实现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
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
新华社· 2025-09-22 15:21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记者魏弘毅)记者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 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部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生产了全 国80%以上的粮食。其中,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5倍到2倍,是雨养耕地的2.5倍到3 倍。 成果背后,是灌区建设加力推进。记者了解到,水利部今年支持实施了15处新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 积达1130万亩,支持实施了14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 2000万亩。推进实施了70处重点区域排涝项目建设。同时,水利部完善"大中型灌区一张图",推进灌区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指导各地做好大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衔接,推进灌区 现代化改造。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蕴含着巨大的节水潜力。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春灌、夏灌中,水利 部指导各地各灌区积极开展节水灌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我国节 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 ...
这张网,稳稳兜住粮食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7-16 08:02
水利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 - 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灌排条件大幅改善,2024年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 [1] - 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 [1] - 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引水、供水、排水一体化调度,黄河水有效保障粮食生产 [1] 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 - 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为崇左市提供稳定水源,保障粮食和"双高"糖料蔗生产 [2] - 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完工后,年节水量2125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将从164万吨提高到180万吨 [2]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 [2] 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方式 - 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3] - 推广节水抗旱品种,新品种需水少且抗病虫害、品质优 [3]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3] 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我国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近20%的人口 [3] - 推广旱作农业、雨养种植,实现水资源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 - 坚持节水优先,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沟渠连通 周口这样做
河南日报· 2025-07-15 23:27
水利工程建设 - 河南省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打造"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体系 [3] - 扶沟县累计筹措资金12.7亿元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工程,整治9条主干河道、11条干渠、88条支渠,疏浚沟渠1100公里,维修重建涵闸198座 [5] - 郸城县疏通主河道12条343公里,新建闸坝5座、维修涵闸45座,打通竹节沟3500余公里,新开挖田间沟、路边沟260多公里 [6] 灌溉能力提升 - 西华县闫岗拦河闸为贾鲁河两岸46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小麦亩产达1200斤左右 [9] - 西华县恢复灌溉面积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1万亩,整治干支渠(沟)60条173公里,新建重建涵闸35座 [10] - 扶沟县大新镇赵口引黄灌区三分干渠水系连通工程覆盖16个行政村,惠及7.5万亩高标准农田 [12] 防洪排涝能力 - 扶沟北关拦河闸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1370m3/s,100年一遇1620m3/s,正常蓄水位57.35m,保障防洪安全 [5] - 郸城县确保发生水涝后第一时间将水位降到最低,防止汛期倒灌回流 [6] - 周口市累计连通"三沟四渠"1.8万公里,初步打通"干支斗农毛"梗阻 [12] 生态修复成效 - 郸城县皇姑河清淤32万立方米,37.6公里河道变身为农田灌溉的"生命动脉"和群众休闲的绿色长廊 [13] - 沈丘县拆除河道违章建筑1529处,完成沟渠治理165条620余公里,连通农村沟渠1539公里,治理农村黑臭水体43条 [16] - 周口市打造沿沙颍河、贾鲁河、涡河和汾泉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 [16] 水资源管理 - 周口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合力加强灌区干支渠管理 [12] - 实施"以电折水"管护模式,电费1元/千瓦时,其中0.48元用作电费,剩余资金作为管护资金 [12] - 郸城县实现雨污分流,沟渠相通,水域相连,活水流动,复始循环 [15]
科学用水保障粮食丰产
经济日报· 2025-07-15 23:12
农业灌溉与粮食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1] - 春灌累计灌溉供水57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3亿亩,其中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3.3亿亩 [1] - 耕地灌溉面积超10.8亿亩,2024年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 [3] 灌区现代化改造与节水技术 -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经过多轮现代化改造升级,目前建有抽排水泵站30座、农业灌溉骨干渠道344公里 [2] - 安徽淠史杭灌区建成"灌区一张图"等六大模块,实现科学调度,农业灌溉引水7.88亿立方米,完成水稻栽插面积约945万亩 [4] - 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4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0.580 [7] 水利工程调度与抗旱措施 - 淮河流域16座大型水库为河南补水12亿立方米,保障640万亩冬小麦灌溉用水 [5] - 黄河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累计向下游补水92亿立方米,保障抗旱用水需求 [5] - 陕西省东雷抽黄灌区利用数据库动态调度配水流量,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广泛应用 [6] 灌区经济效益 - 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到2倍,是旱地的2.5倍到3倍 [3] -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灌溉效率,如陕西省板北村小麦平均亩产达1200斤 [2] - 港口抽黄灌区实施管道灌溉,春灌期间确保大春作物喝上"定制水" [6] 未来发展方向 - 水利部将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等5项制度体系 [7] - 推动灌区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6] - 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提升水量调度的及时性、准确性 [4]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内蒙古河套灌区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科学调好水 科技助节水
人民日报· 2025-07-13 22:04
水资源利用现状 - 河套灌区年平均引黄河水量近50亿立方米,但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仅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200毫米,水土资源矛盾突出[1] - 灌区现有耕地面积1370万余亩,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1] 基础设施升级 - 通过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引入黄河水,并建立7级灌排体系覆盖农田[2] - 2024年底竣工的复兴灌域渠系工程衬砌国管渠道142.16公里,年供水能力增加1.4亿立方米,行水天数从150天缩短至130天[2] - 截至2024年底,国管渠道衬砌长度达1311.9公里,衬砌率63.7%,灌区工程运行条件全面改善[2] 信息化管理 - 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水利通信专网实现灌区全覆盖[3] - 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水位、闸门开高、流量等数据,解决人工测量滞后问题[3] 用水管理机制 - 成立358个水务合作社,推行"以亩次计费"模式,农户用水成本降低约25%[4] - 精准核实2761个国管直口渠灌溉面积,实现水量调配和水费收缴的精准计量[4] 技术创新与节水效果 - 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3次过滤达到滴灌标准,节水节肥节药30%[5] - 智慧滴灌系统实现亩均节水40%、节肥3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3[6] - 智慧农业云平台结合气象站和土壤监测数据,实现水肥精准调控[6]
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 走灌区,算粮“账”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18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 - 全国春灌总面积约4.3亿亩,夏灌有序开展[1] - 耕地灌溉面积超10.8亿亩,灌排工程体系逐步完善[1] - 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4]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 - 灌区建有抽排水泵站30座、农业灌溉骨干渠道344公里[3] - 渠首引水流量最高达每秒39.5立方米,创10年最高纪录[3] - 累计引水118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50亿公斤[4]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 - 灌区投入资金6.58亿元用于续建配套[7] - 耕地灌溉亩均次毛用水量从9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7] - 粮食亩均产量从改造前的595公斤增加到656公斤以上[7]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 - 农业灌溉引水7.88亿立方米,完成水稻栽插面积约945万亩[10] - 数字孪生平台将配水方案编制时间从1-2周缩短为几分钟[10] - 灌区配备2063处水情站、1430处雨情站、40处墒情站[9] 节水灌溉成效 - 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4亿亩[8]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高到0.580[8] -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8] 数字化与智能化 - 数字孪生技术精准供水配水,提高灌溉效率[11] - 水利部推进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11] - 智能手机远程操控成为农民的"田管家"[10]
部分地区旱情持续 积极抗旱保供
新华网· 2025-05-22 01:33
旱情现状与影响 - 甘肃庆阳、定西、平凉等9个市州39个县区发生旱情,水利部门每月统计分析降水、河流来水及53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 [1] - 江苏2024年秋播以来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约六成,出现冬春夏连旱 [1] - 湖北漳河水库灌区遭遇严重干旱,影响65万亩农田灌溉需求 [7] 抗旱调度措施 - 江苏依托长江来水,沿江泵站累计引江131亿立方米(为近五年同期2倍),通过"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系统调水 [1] - 湖北漳河工程管理局利用数字孪生平台精准调控流量,已灌溉供水3068万立方米 [7] - 甘肃组织3支送水队伍为20个乡镇应急取水点送水超2.2万立方米 [9] 农业技术应对方案 - 山西泽州县通过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抗旱剂缓解小麦干旱影响,叶面肥可提高抗逆性与光合效率,调节剂增强干旱适应能力 [2][3][5] - 江苏徐州推广智能灌溉系统,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精准滴灌,替代传统漫灌方式 [5] -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通过带电作业保障灌溉水泵电力供应 [5] 居民饮水保障 - 湖北十堰在260米深地下钻取水源,解决600余人饮水问题,并发放37.9万张农村供水服务卡 [7] - 甘肃环县执行"先保人饮后保产业"原则,由自来水公司统一配送至应急取水点 [9] 旱涝防御建议 - 专家建议防范夏粮收获期旱涝急转,需加强防灾宣传、自救能力及农业生产旱涝同防技术研究 [9]
保障粮食生产灌溉用水 全国春灌面积已达3.6亿亩
快讯· 2025-05-17 11:31
全国降水量与灌溉情况 - 今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两成 [1] - 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 [1] - 水利部科学调度水工程以保障粮食生产灌溉用水 [1] 大中型灌区灌溉数据 - 全国春灌面积达3.6亿亩 [1] - 已启动大中型灌区5230处,灌溉2.5亿亩 [1] - 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受旱区域237处大中型灌区累计供水超17亿立方米 [1] - 灌溉面积1570万亩,灌溉供水总体有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