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遗产+模式

搜索文档
北京再增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北京晚报· 2025-09-11 08:49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成功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选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3] 古灌渠系统构成与历史规模 - 灌溉系统由5条古灌渠及周边古泉古井组成 总长度达40公里 历史上最大灌溉面积达6.6万亩 [1][3] - 支撑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粮食供给及煤炭运输 并成为皇家琉璃烧制的"水脉" [3] 各灌渠当前功能与灌溉数据 - 付家台灌渠历史灌溉面积达千余亩 目前仍用于周边村落农田灌溉 [3][4] - 公议沟灌渠至今仍灌溉龙泉务村农田354亩 渠道上游宽近2米深近2米 [5] - 丁家滩灌渠长约2.5公里 目前仍灌溉耕地和果园 [5] - 三家店灌渠已转变为城市排水渠道 城龙灌渠转变为生态补水通道 [6] 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特点 - 取水口设置在"迎水侧"以减小泥沙淤塞 增强工程稳定性 [7] - 采用逆坡设计使渠底依次升高 实现水流减缓与泥沙自然沉降 [7] - 通过"淤灌造田"技术将含沙河水引入河滩地 创造农田 [8] - 使用挡板调节水位 冬季排空渠水并进行清淤维护 [7] 现代应用与经济效益 - 2023年"23·7"极端强降雨期间 古灌渠防洪排涝设计经受住考验 [10] - 城龙灌渠成为"六水联通"工程核心 助力生态补水 [10] - 灌溉水源助力村民种植经济作物 富士苹果等果蔬带来较高经济收入 [4] 文旅融合与未来规划 - 门头沟将深化"灌溉遗产+"模式 串联京西古道潭柘寺等文旅资源 [10] -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推进遗产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 [10] - 推动打造"水脉+文脉"的北京水文化融合示范带 [10] - 付家台中心小学将古渠融入教育实践 学生使用古代水车等工具进行灌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