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

搜索文档
爆料:美国部分武器装备短缺
中国能源报· 2025-09-21 06:13
因需要优先补充本国军备库存,美国部分暂停对欧洲国家的军售。 以色列军方1 9日宣布扩大在加沙城的军事行动,并持续轰炸哈马斯基础设施。路透社称, 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的大力支持与民主党人的日益警惕形成鲜明对比。当地时间1 8日,有 一组美国国会参议员提出首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议案,此外,还有超半数民主党参议员 近期投票反对继续对以军售。 报道称,对于上述军售情况,白宫暂未回应置评请求。 来源:中国新闻社微信综合自新华社、环球网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 9日披露,因为需要优先补充本国军备库存,美国部分暂停对欧 洲国家的军售,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 ▲ 这是从空中拍摄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2 0 2 0年2月1 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大西洋》月刊援引两名不愿具名的白宫人士的话报道,五角大楼在推进相关采购事宜数 周后,"突然"对向丹麦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一事"失去了兴趣"。 这两位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楼已确认部分武器装备短缺,因此暂停接受来自欧洲国家的 相关订单。 目前还不清楚美国暂停部分军售将持续多长时间以及哪些武器装备短缺。据多家媒体分 析,该政策若持续,可能在美国与欧洲盟友 ...
百年机床前的驻足:海外华媒吉林见证工业遗产“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4 03:26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 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展示斑驳机床、泛黄图纸和复刻蒸汽机等工业遗产文物[1] - 吉林市计划将"一五"时期工业遗址改造成集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项目[4] - 捷克曾经的工业锈带转变为活力艺术创意中心 与吉林工业遗产"激活文物、传承历史、业态融合、文旅地标"定位相通[4] 工业历史地位 - 吉林机器制造局创建于1881年 是东北最早近代工业机构和洋务运动期间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强军火工厂[2] - 该局历史上在防御沙俄入侵和加强清军武器装备方面起至关重要作用[2] - 展陈的1881年铣床工艺水平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与捷克同期老工厂生产技术相当[2] 工业发展与国际联系 - 吉林市与捷克虽相距遥远但工业发展存在诸多相似性 两地均在推动老工业区更新和产业升级换代[2] - 1890年制造的"快利枪"外形源自欧洲但细节呈现本土化特色 被媒体称为杰作[2] - 工业文明被视为全人类共同财富 工业遗产保护被视为守护共同记忆的重要方式[4]
欧洲为啥宁可掏钱,也不让乌克兰停火?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12
地缘战略考量 - 欧洲视俄罗斯为持续扩张的安全威胁 其历史行为包括2008年出兵格鲁吉亚 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及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1] - 东欧国家将支持乌克兰视为直接自卫手段 波罗的海三国尤其警惕历史重演[1] - 西欧国家将东欧视为抵御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 失守将导致战火蔓延至西欧腹地[1] 经济与资源安全 - 乌克兰黑土地是欧洲重要粮仓 若被俄罗斯掌控将增强对手战略资源储备[1] - 欧洲向美国提交价值1500亿欧元军购订单 通过资金换武器方式支持乌克兰[1] 军事发展机遇 - 俄乌冲突促使欧洲重启军备建设 德国宣布1000亿欧元军队现代化改革[1] - 法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 目标打造欧洲自主防卫力量[1] - 欧洲通过军购弥补防务短板 同时争夺安全事务主导权[5] 战略决策逻辑 - 欧洲拒绝以割让乌克兰领土为代价的停战协议 认为将重挫军队士气并削弱军费增加合理性[3] - 警惕美俄幕后交易 避免重蹈1938年《慕尼黑协定》牺牲小国利益的覆辙[3] - 选择坚守联合国宪章框架下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边界的原则性方案[5]
美国突然收到一封“投降书”!台湾将掏出所有家底双手奉上
搜狐财经· 2025-09-01 20:34
贸易政策与关税影响 - 美国对台湾出口商品加征20%关税 高于日本和韩国的15%税率[2] - 关税政策针对贸易顺差大的国家 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达649亿美元 主要来自半导体、机械和纺织品产业[2] - 台湾出口占GDP比重达65%-70% 对美依赖度近年快速上升 关税导致出口成本增加和订单流失[2] 经济影响评估 - 彭博模型估算台湾GDP可能收缩3.8% 星展银行分析显示对美出口可能下滑15%[2] - 日本汽车业因类似关税预计2025财年利润减少2.67万亿日元 GDP预期从1.2%下调至0.7%[7] - 台湾企业面临工厂开工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风险 产业链整体受影响[7] 产业应对措施 - 台湾同意4年内向美国追加2500亿美元投资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5] -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加码投资1000亿美元 计划建设三座先进工厂包括2纳米技术产线[5] - 美国商务部提供66亿美元补贴支持台积电投资 其他AI服务器代工厂商宣布加码美国投资[5] 市场开放承诺 - 台湾取消农产品、水产品、汽车和药品等十多种产品关税 简化审批流程[3] - 开放牛血、牛脂、野牛肉、禽肉和蛋制品等非传统项目进口 对本地农业造成冲击[3] - 台湾农业竞争力较弱 市场全面开放导致本地农民经营困难[3] 能源与军购协议 - 台湾计划10年内从美国采购超过3000亿美元军火、飞机和天然气[5] - 军售包括F-35战机和导弹系统 金额年年破纪录 天然气供应支持能源多元化[5] - 美台军售活跃 美国国务院重申支持台湾自卫并加大军售力度[5] 供应链调整 - 台湾AI芯片厂商耐能将25%供应链转移到美国 避免100%半导体关税影响[5] - 企业加速外移引发产业空心化担忧 科技企业外移导致岛内就业机会减少[7][9] - 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大 银行转账繁忙与企业关厂现象增多[9] 区域贸易对比 - 美国对日本和韩国关税下调至15% 台湾仍维持20%较高税率[2][3] - 台湾关税条件远高于日韩 后者经济已陷入停滞 台湾面临更严峻形势[9] - 半导体产业获得部分豁免 但整体竞争力弱化[7] 投资与产业动向 - 电电公会透露七大厂将在5月中旬前宣布加码美国投资[5] - 大陆加强稀土出口管制 从4月起限制关键材料输出[7] - 台湾对美投资承诺包括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 总额达2500亿美元[5]
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美国已不再值得信任,多个盟友叫停采购F-35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0 01:24
瑞士人算得很清楚,美国关税让他们的精密手表出口成本暴涨,F-35采购合同还规定,最终价格要随美 国通胀和原材料成本浮动,这架号称"性价比最高"的隐形战机,还会让国库多掏16亿美元冤枉钱。 但真正让他们愤怒的是,特朗普政府那种"爱买买不买滚"的态度。就像前五角大楼官员说的,39%关税 对盟友而言就是当众竖中指,更何况还专挑瑞士国庆日这天宣布,侮辱性极强。 更深层的崩坏是信任层面,西班牙转向法国阵风战机时说的很直白:"我们需要可靠伙伴"。这话翻译过 来就是,美国已经不算可靠伙伴。印度也是如此,50%的关税还不掀桌,那就是傻了。 实际上,从2018年钢铝关税开始,到阿富汗撤军,再到如今把贸易战火烧到永久中立国瑞士头上,盟友 们的耐心被一点点磨光。F-35订单危机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证明即便最铁杆的军售关 系,也架不住"美国优先"的持续放血。 西班牙国防部刚撕毁价值百亿的F-35订单,瑞士议会就传来要求取消战机的消息,印度国防部长则直接 取消访美行程,这些发生在过去两周的情形,根本不是巧合。 当特朗普政府把对盟友的钢铝关税飙升到39%,还威胁要北约成员国把军费提到GDP的5%时,他大概 没想到,最先流血的 ...
香槟还没喝完,股市就崩了!特朗普“关税胜利”沦为笑柄?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02
关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股市出现暴跌 万亿美元市值一夜消失[1] - 道琼斯指数下跌0.74% 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37% 纳斯达克指数大跌473.75点创4月以来最大跌幅[5] - 美股暴跌与关税政策及美国经济状况存在直接关联[5][7] 关税政策国际实施差异 - 对美国盟友欧盟和日韩维持15%左右关税水平[3] - 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关税税率约20%[3] - 印度加拿大巴西等国关税税率区间为25%-50%[3] 中美关税博弈态势 - 中美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中 中国掌握稀土王牌作为谈判筹码[3] - 特朗普尝试实施次级关税措施但效果有限[3] - 中国保持强硬立场不轻易妥协 经济博弈持续进行[9] 关税政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 美国7月新增就业岗位约7万个 低于预期的10万个[8] -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8] - 国内物价持续上涨 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消费力与就业力呈现下降趋势[8] 制造业回流与政策效果 - 关税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 但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5] - 政策导致多国反制措施升级 各国加强经济独立性[7] - 短期内无法解决消费疲软和企业增长放缓等根本经济问题[8] 货币政策与政府应对 - 特朗普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以刺激经济[8] - 美联储未落实降息政策 特朗普威胁采取更严厉措施[8] -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辞职事件引发特朗普公开表态[8] 政策持续性与政治考量 - 关税政策作为核心施政手段将持续推进[9] - 政策目标包括获取俄乌冲突政治资本和提升选民支持率[9] - 中期选举结果将对政策走向产生重要影响[9] 长期经济前景展望 - 短期政绩可能转化为长期经济麻烦[10] - 全球经济变化将影响关税政策最终效果[10] - 经济走弱可能导致民众不满情绪上升[9]
特朗普加税大棒砸向印度?8月3日,美印贸易战传来最新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8-04 01:33
美国对印度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印度实施25%关税上调 并附加条款将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苏式装备和西伯利亚石油纳入制裁范围 [2] - 该政策旨在打破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战略平衡 尤其针对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和军火贸易 [4][14] - 特朗普政府采用"先友后敌"策略 先拉拢印度参与印太战略 再通过关税施压迫使其就范 [2][10] 印度应对措施 - 印度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寻找替代石油供应来源 波斯湾油轮成为关键选项 [6] - 莫迪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包括放宽旅游签证和降低中资企业投资门槛 以对冲西方压力 [6] - 印度采取"又要又要"策略 既参与围堵中国的四方对话和稀土联盟 又向中俄示好获取谈判筹码 [6][10] 行业影响 - 印度石油行业面临供应链重构 俄乌冲突后宣称的"能源主权"立场被迫调整 [8][18] - 军火贸易受二级制裁威胁 采用卢比结算的石油贸易可能中断 [4][12] - 底层工商业受冲击 关税博弈可能导致工厂停工和民生受损 [16] 地缘战略博弈 - 印度试图维持"非此即彼"的冷战式平衡术 同时获取俄罗斯廉价军火和美国战略红利 [12][14] - 美国制裁手段与历史上打压日本半导体、欧洲汽车产业的模式高度相似 [10] - 二十一世纪地缘博弈核心转为实际筹码置换 印度过时的平衡策略显露破绽 [12][16]
竟然全是假的!马斯克揭开美国遮羞布,外媒:真相远比这更恶劣!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26
政府效率与基建行业 - 美国政府效率部门存在官僚主义和利益集团勾结 采购流程拖沓浪费数十亿资金[1] - 美国超级高铁项目因审批程序卡壳多年 高铁网络不足400公里 同期中国已铺设4万公里高铁[1] - 美国基建项目平均需7-10年完成环境评估 加州高铁多年未贯通 2023年军费预算8000亿美元而基建资金有限[1] 军工行业 - 美国对乌克兰军援上千亿美元未转化为装备 价值10亿美元标枪导弹和数万单兵装备去向不明[3] - 洛克希德·马丁等军火商利润大幅上涨 战争成为超级利润来源[3] - 五角大楼通过"损耗率"理论虚高损耗量 以操作不当为由掩盖资金浪费和武器转手漏洞[5] 薪酬与财富分配 - 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据全国40%财富 底层50%民众财富总和仅占2%[7] - 疫情期间亿万富翁财富暴增1万亿美元 底层民众面临房租食物压力 失业率3.6%但在职贫困加剧[7] - 2023年汽车工人大罢工反映薪资多年停滞[7] 医疗与教育行业 - 美国私有化医疗体系导致2800万人无医保 预期寿命78.8岁较中国低5年[10] - 大学学费飞涨使家庭背负沉重学贷 基尼系数0.41高于中国的0.37[10] 中美治理对比 - 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从建厂到投产仅用10个月 美国同类项目需三倍时间[12] - 中国5G基站覆盖所有地级市 美国仍在频谱分配争论[12] -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 医保覆盖率95% 高铁网络促进区域发展均衡[12] 利益集团影响 - 利益集团把控政策走向 军火商、医疗保险巨头和高校联盟通过游说控制政策[14] - 公共资源被利益集团控制 劳工权益被资本取代 增长红利被少数人垄断[15]
牛弹琴:欧洲五味杂陈,现场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8 01:11
美欧贸易协议核心条款 - 美国对欧盟关税定为15% 高于欧盟希望的10%但低于此前威胁的30% [2][4] - 欧盟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油气能源 并额外投资美国6000亿美元 [2][13] - 欧盟国家对美实行零关税开放 但药品被排除且面临更高关税 [2] - 德国汽车出口美国关税从27.5%降至15% [5] 行业影响分析 能源行业 - 欧盟对美能源依赖加剧 需采购7500亿美元天然气、石油及衍生品 [13] - 欧洲能源成本上升 被迫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转向高价美国供应 [10][14] 军工行业 - 欧盟将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国军火采购 包括战机、导弹和防御系统 [13] - 美国军工企业直接受益于欧洲强制性军费开支 [13][14] 汽车制造业 - 德国汽车出口关税大幅降低 从27.5%调至15% 缓解行业压力 [5] - 法国指责协议牺牲农业利益换取德国汽车业优惠 [6] 农业领域 - 法国农民面临冲击 欧盟被迫进一步对美国农产品开放市场 [6] - 法国反对党批评协议导致农业主权丧失 农民利益被牺牲 [6][8] 协议争议点 - 关税不对等 欧盟产品面临15%美国关税而美国商品可零关税进入欧洲 [13] - 法国强烈反对 认为协议导致工业、能源和军事主权屈服于美国 [6] - 欧盟内部利益分裂 德国与法国立场明显对立 [8] 市场开放条款 - 欧洲单一市场全面对美国开放 仅药品领域除外 [2] - 美国能源、技术和国防产品可无障碍进入欧洲市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