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环境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科创板上市过会 A股相关概念股ESG报告披露率超5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3:01
统计数据显示,上述摩尔线程概念股的ESG相关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披露率为52.94%,温室气体 排放披露方面,披露率为35.29%,但全部为"范围1"(直接排放)+"范围2"(外购能源排放),没有公 司披露"范围3"(价值链排放)数据。 ESG管理体系尚未成熟?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每经记者|黄宗彦 每经编辑|陈俊杰 9月26日,号称"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成功通过科创板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 据记者了解,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从事GPU(图形处理器)相关的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一站式 解决方案。公司此次上市拟募集资金80亿元,将重点投向新一代AI(人工智能)训推一体芯片、图形 芯片及AI SoC芯片的研发。 东方财富从参股投资、供货商、算力相关、业务合作等4个维度统计了A股17只摩尔线程概念股。《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盘点梳理相关概念股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披情况,以了解上市公司可 持续发展能力水平。 研发投入等是核心议题 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一方面,A股摩尔线程概念股的ESG信息披露超 ...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过会,概念股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50%,无公司披露碳排放“范围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3:2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9月26日,号称"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成功通过科创板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 。 据了解,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从事GPU(图形处理器)相关的计算基 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此次拟募集资金80亿元,将重点投向新一代AI(人工智能)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的研发。 东方财富从参股投资、供货商、算力相关、业务合作等4个维度统计了17只摩尔线程概念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盘点梳理相关概念股的ESG(环境、社 会和公司治理)信披情况,以了解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 据统计,摩尔线程概念股的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为52.94%,高于全行业46.85%披露率。温室气体排放披露方面,披露率为35.29%,但全部为范围1(直接排 放)+范围2(外购能源排放),没有公司披露范围3(价值链排放)数据。 概念股整体信披率超50%,仅两家业务相关企业披露碳数据 复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石烁向记者表示,摩尔线程概念股的ESG信息披露水平略优于市场整体,在新兴产业背景 下体现出一定积极性。不过,信息披露率并不能反映披露内容 ...
港交所与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新华财经· 2025-09-18 08:25
战略合作 - 香港交易所与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探索两地资本市场合作机遇并增强双方联系[1] - 合作领域包括市场推广 交易所买卖基金 ESG相关产品 互挂上市及其他共同关注领域[1] - 双方将探讨产品互挂上市及开发包括ETF和指数等创新金融产品[1] 市场影响 - 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两地跨市场联系 促进香港与中东地区之间资本流动[1] - 协助投资者更容易参与两地市场 增加投资机会并促进市场流动性[1] - 体现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步伐[1] 监管进展 - 香港交易所自去年起已将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1] - 此次合作是构建更紧密融合的全球金融生态圈承诺的实践[1] - 合作旨在回应全球发行人和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1]
36岁、富八代,菲律宾最古老财团“掌舵人”
36氪· 2025-08-21 10:12
公司领导层变动 - 玛丽安娜·阿亚拉于今年3月出任阿亚拉集团董事总经理 负责盘活集团租赁资产组合 包括老旧商场 写字楼及酒店[1] - 詹米·阿方索(34岁)与詹米·乌尔基霍(37岁)获任集团执行董事 新一代领导梯队正式就位[3] - 玛丽安娜拥有哈佛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双学历 在集团历练十二载 曾从摩根大通离职回国[1][3][5] 阿亚拉地产战略规划 - 未来五年投资25亿美元拓展全国业务版图 是集团最大规模资本投资之一[6] - 斥资15亿美元改造零售物业 包括翻新34座购物中心中的8座 新增70万平方米可租赁总面积(GLA) 目标2028年完成[9] - 投入5亿美元扩张酒店业务 计划2030年客房总数翻倍至8000间 2024年收购New World Makati酒店(578间客房)[24][27] - 投入286亿比索扩张办公地产组合 到2029年可出租办公面积增加26%至180万平方米[22][23] - 2024年推出首批两座科技园区 为科技与科研类企业打造专用办公空间[9] 财务与运营表现 - 阿亚拉地产2024年营收达1810亿比索 同比增长20%[13] - 商场业务2024年贡献230亿比索营收 占总收入13%[20] - 酒店业务2024年营收增长11%至97亿比索 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10%至26亿比索[27] - 公司债务增长9%至2820亿比索 股价过去12个月累计下跌近20%[22] - 住宅销售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放缓 因大马尼拉地区公寓供应过剩[20] 市场竞争环境 - 主要竞争对手SM Prime(施氏家族持有)拥有88家商场 可租赁面积1000万平方米 正投资100亿比索新开7家酒店[14] - Robinson Land(吴诗农家族持有)分拆9家购物中心注入REIT筹集资金[14] - Megaworld(吴聪满持有)在大马尼拉以外建设新度假村 与法国雅高酒店集团合作[14] - 大马尼拉地区写字楼空置率达18% 2025年上半年租户退租47万平方米办公空间[22] 资产升级与品牌合作 - 斥资180亿比索升级四大旗舰商场 三家位于大马尼拉 一家位于宿务[16] - Greenbelt 1商场(建于1980年代)已拆除 原址新建综合用途建筑群 由美国Gensler设计 配备三公顷花园及雨水收集系统[17] - 商场已拥有巴黎世家 爱马仕和路易威登等高端租户 2028年重启计划引入更多奢侈品牌[19] - 新增新加坡品牌Love Bonito 纽约香水品牌Le Labo及澳大利亚品牌Anko等零售组合[19] - 酒店业务引入文华东方酒店(276间客房 2026年开业)和万豪旗下Moxy酒店(260间客房 2026年开业)[28] 集团业务构成与历史 - 阿亚拉集团拥有191年历史 横跨银行与地产等多个产业[1] - BPI与阿亚拉地产是集团主要现金来源 占2024年450亿比索核心净利润的95%[30] - 集团旗下AC Mobility(原AC Motors)是本田和五十铃在菲律宾最大经销商 正加大比亚迪电动车分销力度 已安装226个电动车充电站 计划年底扩展至700个以上[30] - 集团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21年下降25% 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30] - 集团历史可追溯至1834年 最初生产Ginebra San Miguel杜松子酒 现由蔡启文控股[33]
特朗普2.0政策冲击,欧洲资本加码国防和AI等领域
凤凰网· 2025-08-19 22:53
国防科技投资趋势 - 欧洲国防初创公司去年筹资创纪录的24亿美元 今年迄今已募集21.1亿美元[2] - 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和北约态度不确定性推动欧洲寻求军事与经济独立[2] - 有限合伙人正调整投资理念 移除国防投资限制条款 风投基金获更自由投资权限[3] 科技主权战略推进 - 欧洲政府领导人承诺向国家级AI项目投入数十亿美元 重点围绕AI主权展开[4] - 美欧贸易紧张局势加速欧洲减少对美国技术基础设施依赖的讨论[4] - 主要企业及风投机构承诺未来五年向欧洲AI生态系统投入高达1500亿美元[5] 产业政策连锁效应 - 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推高硬件初创企业制造成本 清洁能源项目资金遭削减[1] - 美国气候科技公司转向欧洲寻求政府资助与创新避风港[6] - 欧洲创业者重点布局能源 计算基础设施 制造业等关键领域[3] 资本流向转变 - 投资重点转向加强欧洲关键技术领域 包括人工智能与气候科技[1] - 国防科技成为全球投资人核心关注点 欧洲表现尤为突出[2] - 欧洲风投正把握历史性机会建立全球科技竞争新战略[6]
GENSCRIPT BIO(01548)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8 00:1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1.9%至5.19亿美元 其中生命科学业务增长11.3%至2.48亿美元 ProBio增长511%至4.02亿美元 BestDive增长8.4%至2830万美元 [44] - 调整后持续经营利润大幅增长至约1.78亿美元 集团净亏损收窄至2450万美元 主要受Legend Biotech非经营性外汇损益影响 [44] - 截至上半年现金储备达9.7亿美元 用于支持全球扩张、研发投入和产能提升 [10] - Legend Biotech的CAR-T产品CarVicti净销售额增长136%至4.39亿美元 预计2025年实现运营收支平衡 2026年实现公司整体盈利 [8][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生命科学业务 - 蛋白质服务收入增长52% 占生命科学业务收入的30% [20] - Flash Gene平台实现序列到质粒仅需4个工作日 TurboChill平台实现序列到抗体仅需5个工作日 比竞争对手快50% [19] - 基因解决方案支持18项FDA/NMPA/EMA批准项目 [23] - 全球安装154台控制器和200个模块 覆盖前20大药企中的17家核心设施 [22] ProBio业务 - 抗体和蛋白质CDMO业务新增20个项目 其中50%来自中国以外市场 [31] - 成功交付2家跨国药企的临床批次 实现业务突破 [32] - 病毒载体业务AAV CMC平台成本降低30% [29] - 预计下半年将收到来自Lenova的3亿美元技术转让里程碑付款中的25% [34][80] BestDive业务 - Inno WayTail洗涤剂酶产品过去三年CAGR达58% 已进入前十畅销产品 [38] - 新推出的耐硫酸淀粉酶可减少13%用量 下游应用减少75%酸和淀粉酶使用 [3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2% 主要用于酶和合成生物学产品创新 [4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生命科学业务中工业客户特别是制药客户收入占比提升 [46] - ProBio业务在美洲和欧洲市场收入增长 [49] - BestDive中国收入占比提升至23% [53] - 全球员工超过5700人 生产相关员工因自动化减少 研发团队扩大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通过自动化AI驱动设施实现60%战略服务全覆盖 目标2026年成本降低60% [24][25] - 推进全球化布局 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建立产能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24][84] - 加强ESG建设 获得EcoVadis银奖、MSCI ESG评级AA等行业认可 [11][12] - 布局AI驱动的蛋白质和抗体工程 提升研发效率 [1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预计生命科学业务全年收入增长13%-15%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约18% [55] - ProBio预计下半年毛利率与上半年持平 [63] - BestDive预计下半年将强劲反弹 主要依靠新产品推出 [66] - 认为全球供应链波动影响有限 关税影响低于400万美元 [90] 其他重要信息 - 所有16家全球运营实体均通过ISO 27001信息安全认证 [13] - 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和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12] - 正在建设5000平方米的甜蛋白商业化生产设施 预计2026年完工 [40]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ProBio业务 - 确认扣除Lenova影响后服务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产能爬坡影响毛利率 [63][70] - 订单趋势显示抗体和蛋白质研发业务复苏 CGT业务面临价格竞争但in vivo CAR-T需求增长 [93][95] 关于BestDive业务 - 上半年增长受春节影响 下半年将推出α淀粉酶、植酸酶和蛋白酶等新产品 [65][66] - 已在印度完成销售团队部署 将重点开拓印度、美国和中国市场 [67] 关于里程碑付款 - 预计下半年将收到来自Merck的7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中的25% [80] - 后续里程碑取决于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试验推进顺利 [81] 关于关税影响 - 关税对利润影响低于400万美元 因业务性质和全球化布局 [90] 关于资本配置 - 资金将用于全球产能扩张、研发投入和潜在价值创造机会 [103]
靠“运”气赚钱!泛洋海运二季度业绩持续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34
7月31日,韩国泛洋海运 (Pan Ocean)发布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得益于LNG运输和集装箱运输领域的 强劲表现,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36亿韩元(约合9.3亿美元、67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7.2%;实现 营业利润1230亿韩元(约合8850万美元、6.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8.6%,营业利润率达到9.5%,比 第一季度的8.1%提高了1.4个百分点,延续了盈利能力改善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泛洋海运实现营业收入26871亿韩元(约合19.33亿美元、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1.6%;实现营业利润2363亿韩元(约合1.7亿美元、1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 从各业务领域来看,泛洋海运的干散货运输业务实现营业利润530亿韩元(约合3813万美元、2.75亿元 人民币),同比减少37.9%,主要是受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下滑等因素的影响;油运业务实现 营业利润164亿韩元(约合1180万美元、85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1%,主要是受市场疲软的影 响。 与干散货运输业务和油运业务表现低迷不同,泛洋海运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和LNG运输业务在第二季度 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 ...
全球ESG治理,中国为何能后来居上
搜狐财经· 2025-07-04 02:46
中国ESG政策发展 - 2024年是中国ESG政策、规则和标准建立的元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首次强制要求450余家上市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并采用"双重重要性"披露原则[1]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推动中国ESG标准与国际接轨[1] - 2024年密集出台《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显示中国在ESG标准制定上的高效与决心[1] 中国ESG发展路线图 - 目标到2027年出台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和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到2030年基本建成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2] - ESG信息披露将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2] - 中国ESG准则正从与国际标准趋同向超越方向发展,寻求中国特色落实[2] 中国ESG治理优势 - 中国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核心因素,例如大气污染治理用预计一半时间就让多数城市空气显著改善,被称为"北京奇迹"[3] - 科技赋能是ESG目标关键支撑,"ESG+T"模式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3] - 中国在光伏、风力发电、电池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飞速发展,奠定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领头羊地位[3] 科技与产业支撑 - 中国拥有全球制造业领域78家"灯塔工厂",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为ESG工作提供坚实支撑[4] - 先进数智化技术与实践经验在提升能源和环境治理效率、优化企业治理方面不可或缺[4] 香港的枢纽作用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首批采用ISSB企业可持续准则的司法管辖区之一,在港上市的2300多家企业中超过1400家来自中国内地[5] - 香港将促使在港上市中国企业遵循严格ISSB标准,带动企业快速适应ESG标准化治理[5] - 内地政策与香港国际标准形成内外合力,推动中国ESG工作在全球树立标杆[5]
安永黄寅:制度性“刚性保障”护航民企行稳致远|新粤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4:3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首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提供制度性"刚性保障" 明确市场准入公平对待民营企业 [2] - 围绕科技创新全方位赋能 支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降低创新门槛 [2] - 覆盖政策制定 服务保障 合规管理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包括政企沟通 人才服务 合规管理等维度 [2] 民营企业战略调整方向 -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对接科研机构申请技术合作 借助AI 大数据 区块链提升"含新量" [3] - 善用政策化解资金难题 申请专项信贷支持 关注政府融资担保项目和创新绿色金融工具 [3] - 优化内部管理与合规经营 完善治理结构 提升决策 资金管理 风险防范科学化水平 [3] - 拥抱可持续发展 将ESG融入战略规划 通过低碳和循环经济实践增强长期韧性 [4] 市场准入环境改善 - 规定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禁止歧视性条款和隐性壁垒 [5] - 不同地区政策执行不一致问题仍存在 影响民营企业享受政策优惠的整体效果 [5]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 2005年国务院意见奠定民营经济平等地位 后续"民间投资36条" "民营企业28条" "民营经济31条"等政策持续释放红利 [6] - 高端制造 新能源等行业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民营企业开辟新蓝海 [6] - 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 民企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7]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 出海进入3 0阶段 从单兵作战转向产业链整体出海 对全球化战略布局要求更高 [8] - 专业服务机构需提供战略规划 市场进入 合规管理 财税尽职调查等综合化国际化服务 [9]
上交所六大举措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 将推动社保基金等将中证ESG评级纳入投资决策因素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5:09
上交所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 - 上交所制定《推动提升沪市上市公司ESG评级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六大举措助力上市公司ESG评级水平跃升 [1] - ESG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入选ESG指数和ETF组合、获得更高投资权重,吸引更多长期投资 [1] - MSCI ESG评级AAA级的沪市上市公司外资持股平均市值为356亿元、平均持股比例近5%,分别是CCC级公司的21倍和2倍 [1][6] ESG评级专项行动六大举措 - 提供评级指导:制定更多议题编制指南,加强分行业ESG管理绩效和评级结果分析 [3] - 推动沟通交流:搭建上市公司与评级机构沟通桥梁,支持参与评级方法论构建 [3] - 改进信息披露:鼓励识别财务重要性议题,加强财务影响分析和披露 [3] - 形成最佳示范:总结国际与中证ESG评级领先公司实践案例,组织行业标杆企业分享经验 [4] - 加强正向激励:支持开发ESG主题投资产品,推动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纳入ESG评级决策 [4] - 提升管理绩效:鼓励引入专业投资者参与治理,加强市值管理 [4] 沪市ESG评级水平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沪市342家上市公司纳入MSCI ESG评级,100家评级提升,8家获AAA级 [7] - 截至2025年5月,22%沪市上市公司中证ESG评级同比上升,83家连续两年上升 [7] - 超七成沪市上市公司获中证ESG评级AAA-BB级,两成获AAA-A级 [7] - 与国际同行相比,全球领先者数量较少,部分议题指标需改进 [7] ESG理念融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 - 2024年4月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5] - 2025年1月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6] - 2024年11月上交所发布《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 [6] - 2025年6月创业板指数调整首次引入ESG评级负面筛选机制,剔除国证ESG评级B以下公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