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售地产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中国零售地产与消费市场年度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5 02:04
宏观消费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 [6] - 商品零售增长5.1%,餐饮收入增长4.3%,商品零售增速自近年来首次超过餐饮收入,其中6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0.9%,创2023年社会复常后的短期新低 [6]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以30.7%的高增速领涨,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27.6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消费同比增速达25.4%,通讯器材、家具、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增速均突破20% [6] - 汽车类消费增速仅0.8%,服饰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3.1%,化妆品类增速2.9%,传统业态相对低迷 [6] - 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回升至8.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9%,社零增速与网上零售额增速差明显收窄 [6] - 节假日经济持续火热,长假黄金周旅游收入同比增速接近10%,游客入境人次创新高 [6] - 重庆社零总额反超上海登顶,北京、天津出现负增长,C类城市增速领先 [28][29][30] 零售地产供应与空置 - 2025年上半年21个重点城市优质零售地产新增供应206.9万平方米,同比回落27.5%,一线城市占比高达61.0%,北京、深圳位居前二 [7] - 前三十强头部开发商市场份额超过50%,持续主导商业地产开发,新开业代表性项目包括上海鑫耀光环、北京超级合生汇西区、深圳K1 ECOAST等 [7] - 中国21城优质零售地产市场平均空置率达10.5%,上半年累计上涨0.3个百分点,A类商业一线城市平均空置率收至8.4%,累计上涨1.1个百分点,B类商业新一线城市总体持平保持在10.8%,C类商业二线城市微跌0.1个百分点至12.1% [8] - 平均空置率已接近触达峰值,有望在12个月内开始回落 [8] 零售地产租金与需求 - 中国21个重点城市优质零售地产市场首层租金上半年累计下跌2.8%,跌幅较2024年同期有所扩大,二季度跌幅高于一季度 [8] - 主力增量需求从高租金业态转向低租金业态,导致总体租金出现结构性下滑,零售品牌总体需求持续承压,租金支付能力下降,销售额下降进一步拉低扣点收入 [8] 业态分布与创新模式 - 全国不同城市类别餐饮、时尚、服务、生活、儿童、娱乐、百货/专业卖场七大业态占比均有调整,A类城市正餐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22.8%降至2025年上半年15.3%,快餐小吃占比从3.4%微降至3.2% [2] - B类城市正餐占比从25.0%变动,咖啡饮品占比从6.2%调整为3.0%,A类城市服饰鞋包占比从26.8%降至21.3%,B类城市服饰鞋包占比从25.3%变为18.7% [2] - A类城市健身运动场馆占比从2.3%提升至8.3%,D类城市影院占比从0.0%增长到4.1% [2] - 上海36个购物中心新开门店业态统计显示服饰类占比达64%,零售地产项目涌现创新模式如MOREPRK、GOGO EGO融入KPOP文化元素,Kinetic Space等新型空间形态出现,IP合作成为趋势,部分项目借助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 [2] 消费趋势与客群变化 - 体验式消费需求持续上升,健身运动场馆、美容美发、医疗健康服务、宠物服务及用品等服务类业态占比提升,儿童相关业态细分更趋完善,涵盖儿童服务、娱乐、时尚、生活等多个领域 [3] - 娱乐业态中娱乐游戏科技占比增加,剧场文化艺术等业态也有一定发展 [3] - 消费客群结构改变,"单身经济"崛起伴随家庭消费收缩,儿童业态相对疲软,宠物经济为代表的陪伴式消费快速增长 [10] - 商品价值溢价从品牌价值溢价转向情绪价值溢价和功能价值回落,奢侈品行业销售额和租赁表现两极分化,头部品牌通过积极开设高能级门店维护高净值客群 [10] - 商业空间价值从"交易场"转向"社交场",消费者在商场停留时间被拉长,商业销售更强调消费群体之间社交及其体验 [10] - 消费供给结构改变,零售地产供给侧从外资主导的时尚势力转向中国本土品牌崛起,渗透至餐饮、潮玩、科技等领域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中国21个主要城市新增供应总量接近800万平方米,与2024年持平,实际交付量或难超过700万平方米 [11] - 2026年中国零售地产供给侧正式进入"退潮期",商业地产开发焦点战略性回归商业一线、新一线城市 [11] - 市场平均空置率有望于2025年末达峰,2026年开始逐步回落,一线城市零售地产租金表现有望2027年率先企稳回升,全国平均租金也有望在随后企稳 [11]
中国零售地产与消费市场2025年上半年研究报告-仲量联行
搜狐财经· 2025-08-24 13:05
宏观消费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2% 其中商品零售增长5.1% 餐饮收入增长4.3%[8] - 6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0.9% 创2023年社会复常以来新低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消费以30.7%高增速领涨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达25.4%[8]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回升至24.9% 线上线下零售额增速差明显收窄[8] - 节假日旅游市场表现强劲 2025年上半年旅游收入达3.2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旅游人次达12.7亿[45]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低位运行 6月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微增0.2%[58] 零售地产供需 - 21个重点城市新增零售地产供应206.9万平方米 同比回落28% 一线城市占比达61% 北京深圳位居前二[9] - 市场平均空置率持续上涨至10.5% 上半年累计上涨0.3个百分点 A类城市空置率上涨1.1个百分点 B类城市保持6.3% C类城市达12.1%[10] - 核心商圈优质物业租金保持稳定 新兴商圈租金出现小幅波动 21个重点城市优质零售地产首层租金持续下跌且二季度跌幅高于一季度[1][10] 业态结构变化 - 餐饮业态中正餐占比显著下降 A类城市从22.8%降至15.3% B类城市从25.0%微调至21.3% 咖啡饮品在B类城市占比从1.5%升至3.0%[2] - 时尚业态占比普遍下滑 A类城市服饰鞋包从26.8%降至21.3% C类城市从25.3%降至18.7% 美妆个护保持相对稳定[2] - 服务业态增长显著 A类城市健身运动场馆占比从2.3%升至8.3% 医疗健康服务、宠物服务等新兴业态均有提升[2] - 儿童业态整体保持稳定 部分城市儿童服务占比超4% 娱乐业态中娱乐游戏科技占比提升 影院有所复苏[2] 区域市场差异 - A类城市(北京上海等)新兴业态布局集中 体验类高端服务类业态占比高[3] - B类城市(成都等)商业活力较强 餐饮时尚业态调整积极 服务类业态加速渗透[3] - C类D类城市以满足基础消费需求为主 传统餐饮生活业态占比高 新兴业态布局相对滞后[3] - 以上海36个购物中心为例 新开门店中服饰业态占比64% 但较此前下滑 体验类业态持续提升[3] 创新发展趋势 - 商业体注重场景营造与IP联动 引入Kinetic Space、MOREPRK等特色空间 结合KPOP等流行文化吸引客流[3] - 会员体系升级 VIP服务优化 数字化运营加深 通过线上平台引流和精准营销[3] - 探索"零售+"模式 如零售+医疗、零售+健身等 拓展商业边界提升综合竞争力[3] 城市消费表现 - 重庆社零总额反超上海登顶 重点城市中重庆、上海、北京位列前三[36] - 地铁客运量呈现区域分化 A类城市地铁日均客流同比增速达60.6% B类城市为48.5% C类城市为42.2%[23] - 城际客流持续攀升但增速放缓 民航旅客吞吐量达6.9亿人次 同比增长5.9%[26] 消费基础支撑 - 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长 为消费市场提供支撑 消费需求呈现健康、体验、个性化等多元特征[1] - 线上线下融合加深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对消费决策影响显著 带动相关业态流量与转化[1] - 住户新增存款同比增加 消费意愿保持谨慎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持续处于高位[51][56]
凯德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沙特地产冲刺千亿美元市场的双面博弈
搜狐财经· 2025-07-20 15:05
沙特零售地产行业发展机遇 - 沙特零售地产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受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 大型项目推进和国际企业涌入的多重刺激 [1] - 沙特社会与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成为零售地产展现韧性的关键支柱 [1] - 城市化浪潮推动现代零售业态需求激增 综合体和高档购物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 [4] - 时尚 奢侈品及高端餐饮领域吸引大量国际企业 高端零售空间需求持续增长 [4]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沙特地产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到1016亿美元 2024至2029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8% [4] - 利雅得甲级办公楼租金2023年一季度飙升至2700里亚尔/平方米(约720美元) 同比涨幅23% [4] 供应过剩与消费习惯转型 - 利雅得零售地产供应量2027年预计激增50% 吉达增幅高达75% [6] - 开发商可能被迫采取租金折扣 收入分成等策略以维持出租率 [6] - 沙特消费者日益青睐线上购物 对实体消费体验要求更高 传统百货和大型零售店吸引力减弱 [6] 长期潜力与区域对比 - 沙特零售地产长期潜力毋庸置疑 关键在于精准市场定位与审慎规划 [9] - 阿联酋市场零售需求稳定 迪拜和阿布扎比大型购物中心主导地位稳固 [9] - 迪拜凭借优越营商环境和税收政策 持续吸引全球企业及家族办公室进驻 [9]
二季度,北京零售地产迎供应高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2:52
北京办公楼市场 - 科技企业租赁表现突出 互联网大厂在中关村区域进行整合与扩张 [2] - 中小型内资律所是泛CBD区域稳定需求来源 但租赁势头有所放缓 [2] - 二季度甲级办公楼空置率环比下降0 4个百分点至12 0% 主要因中关村及丽泽区域大面积成交 [2] - 预计2025年租金年度降幅14 8% 低租金阶段或吸引租户搬迁至优质空间 [2] 北京零售地产市场 - 二季度新增供应36万平方米 占全年供应量60% 集中于市区市场 [1] - 中海大吉巷接近满租开业 中关村大融城西区餐饮业态实现100%开业率 京东Mall项目开业率达90% [1]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7 2亿元 累计同比下降3 1% [1] - 二季度市区有效租金环比降1 9% 同比降幅扩大至4 4% 优质项目通过优化租户结构提升竞争力 [1] 北京商业地产租金趋势 - 整体租金仍处下行通道 核心市场业主对涨幅持谨慎态度 郊区项目分化加剧 [1] - 流动性改善提振市场信心 但租金表现仍面临较大挑战 [1] 北京高端酒店市场 - 上半年无新开业项目 下半年预计新增3家酒店共667间客房 [2] - 通州皇冠假日和三里屯福朋喜来登8月底开业 将新增超500间客房 [2] - 未来三年新增供给呈上升趋势 若项目顺利落地将释放持续供应 [2]
零售业回暖!墨尔本商铺空置率骤降,这些商业街成投资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5-22 02:27
墨尔本零售市场复苏 - 墨尔本主要商业街平均空置率从11%降至8.6%,显示线下零售市场稳步回暖 [1] - South Yarra的Toorak Road空置率从10%降至4.6%,Brighton的Church Street空置率低至1.7%,成为表现最佳街区 [1] - 咖啡馆和餐厅占新入驻商户近三分之一,服务类业态(健身房、诊所等)占比达21%,首次超过传统服饰零售 [3] 零售地产项目分析 项目1:Williamstown商业物业 - 位于Nelson Place商业街核心,物业面积1,023平方米,含500平方米未开发土地,具备拆分或加建潜力(STCA) [19] - 已完成翻新,持有100人酒类经营许可证,配备双零售入口及后方通道,适合多租户使用 [19] - 所在街区为Williamstown旅游消费核心,中位房价达1,545,000澳元,交通便利(距CBD 11公里) [24][27] 项目2:Shepparton家具连锁店 - Amart家具店签署8年租约(可续至2057年),租金年递增3%,建筑面积3,201平方米,含130个停车位 [29][31][33] - 位于Midland高速公路黄金地段(日均车流量22,000辆),Shepparton地区消费支出预计从2022年20亿澳元增至2036年31亿澳元 [35] - 毗邻大型零售区(含Spotlight、Bunnings等),8,094平方米土地属活动中心分区 [31][35] 项目3:Clifton Springs住宅地块 - 1.74公顷土地已获批分割26块住宅地块,位于吉朗高速增长区(预计2046年人口增长47.5%) [43] - 周边1.1公里内覆盖Drysdale商圈(Coles、Woolworths、ALDI),800米达高尔夫球场,1.3公里至海滨 [44][47] - 距吉朗CBD 17公里,兼具海滨生活与城市便利性 [41][47] 澳洲零售行业趋势 - 全澳零售贸易年增2.2%,北领地(+3.7%)和西澳(+3.3%)增速领先 [5] - 个人用品类零售增长5%,食品类增2.6%,家居类因房市放缓下滑 [5]
从“印尼九条龙”手里抢肉,中国出海者还剩多少机会?
虎嗅APP· 2025-05-18 13:51
印尼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一、市场发展阶段与消费特征 - 印尼人均GDP处于4000-10000美元区间,消费需求与2008年中国相似,物质需求旺盛且商业发展空间大[4] - 该阶段呈现消费多元化趋势,医疗/文娱/教育/汽车/旅游成为新内需引擎,城镇化加速推动消费升级[4] - 印尼消费者储蓄习惯弱于中国,更倾向贷款消费,百元级商品也愿通过信贷购买[5] 二、零售业态竞争格局 - 核心商圈店铺密度仍低于中国,雅加达/泗水等城市优质商业点位存在空置机会[5] - 连锁品牌需在3-5年内完成200家门店布局以建立市场壁垒,否则将面临本土品牌崛起威胁[6] - 便利店行业被Indomaret(40-45%)和Alfamart(35-40%)垄断,合计市占率超80%[11] 三、本土商业势力分析 - "九条龙"财团控制关键产业:三林集团旗下Indomie速食面市占率超60%,力宝集团运营22个购物中心年客流量1.196亿人次[10] - 本土华商二代面临接班困境,60%以上老一辈未完全交权导致创新受阻[8] - 新进入者需通过合作破局,老华商对中华文化认同度较高可成为潜在合作伙伴[11] 四、成功案例与战略建议 - 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品牌已验证印尼市场可行性,但需避开本土华商垄断领域[10] - 建议优先选择雅加达等一二线城市突破,通过单城规模化再向其他区域渗透[6] - 进入市场前需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对合作伙伴进行背调,降低合作风险[12] 五、市场特殊性认知 - 印尼存在4万+便利店网点,但消费力集中在中产及以上阶层[10] - 需注意本土华人与新移民的矛盾,80后华商对中资企业存在竞争焦虑[7] - 2.7亿人口市场兼具GDP发展共性规律与独特的宗教/地缘政治特征[12]
从“印尼九条龙”手里抢肉,中国出海者还剩多少机会?
虎嗅· 2025-05-16 01:50
印尼市场概况 - 印尼市场存在新进入者对传统势力的冲击,但能否真正盈利存在不确定性 [1] - 印尼被视为淘金之地,但历史经验表明需把握时机并采取部分资金回流策略以降低风险 [2] - 印尼华人曾受益于当地发展红利,但也因政策变化遭受损失,需关注其特殊性 [3] 印尼华人商界结构 - 印尼本土华人与中国新来者存在竞争关系,本土华人主要指80后商二代,缺乏一代创业者的经历 [4] - 印尼华商一代创业者从本土人手中抢占市场,面对竞争需保持开放心态并提升经营策略 [4] - 华商二代面临大家长未完全交班的问题,缺乏话语权和管理经验,对中国企业进入产生焦虑 [5] 印尼市场垄断格局 - 印尼多个领域被本土华人垄断,"九条龙"代表九位掌控关键产业的商业巨头 [8][9] - 三林集团旗下Indomie即食面品牌市占率超60%,99.4%印尼城市人口月均消费3包以上 [12] - 力宝集团拥有印尼最大零售地产,旗下Lippo Mall年客流量达1.196亿人次,服务中产及以上阶层 [12] 零售与食品行业现状 - 印尼便利店市场由Indomaret(40%-45%市占)和Alfamart(35%-40%市占)垄断,合计超80%份额 [13] - 国际品牌如Uniqlo、Zara、Starbucks等与力宝集团有深度合作 [13] - 食品和零售领域需与"九条龙"合作才能打开市场,华人文化认同和诚信传统提供合作基础 [14] 市场进入策略 - 与"九条龙"等大型企业合作比依赖个人关系更可靠,建议通过专业咨询公司调查合作伙伴 [15] - 印尼2.7亿人口市场遵循人均GDP 4000美元法则,但受民族宗教和地缘政治影响显著 [16] - 中国企业需平衡速度扩张与生态共建,与本土巨头进行资本和利益博弈 [17]
中国品牌在印尼,越不过“九条龙”
印尼市场概况 -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市场,正经历人均GDP从4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向医疗、文娱、教育等多元化升级[4] - 雅加达当前收入水平(2500-3000元人民币)与消费需求相当于2008年的中国,商业发展空间显著[4] - 印尼消费者具有高消费倾向,低收入群体甚至愿意贷款购买百元以下商品,与中国储蓄习惯形成鲜明对比[6] 市场进入策略 - 新进入者需在3-5年内快速扩张,目标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开设200家连锁店以站稳脚跟[6][7] - 核心商业点位仍有空缺,通过抢占优质位置、升级店面和新品类的引入可获取竞争优势[6] - 印尼市场未来最大的威胁来自本土品牌的崛起,需在民族意识复兴前建立品牌影响力[7] 本土竞争格局 - 印尼零售和食品行业被"九条龙"华人巨头垄断,如三林集团旗下Indomie即食面市占率超60%,力宝集团旗下Lippo Mall年客流量达1.196亿人次[11] - 便利店市场由Indomaret(40%-45%)和Alfamart(35%-40%)主导,合计市占率超80%[12] - 新进入者需与本土巨头合作,利用华人文化认同和诚信传统建立信任关系[12] 本土华商视角 - 老一代华商建议抓住时机盈利后部分资金回流国内,以应对政策不确定性[9] - 华商二代面临接班难题,缺乏话语权和创新机会,对中国竞争者存在焦虑[10] - 本土华商一代创业者强调开放心态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竞争失败源于自身经营策略落后[9] 成功案例与挑战 - 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中国品牌已在印尼取得阶段性成功,但多数领域仍被本土华商牢牢掌控[11] - 2.7亿人口的印尼市场兼具GDP增长共性和独特宗教地缘特征,需平衡扩张速度与生态共建[13] - 建议进入市场前通过专业咨询公司对合作伙伴进行深度背调,降低合作风险[12]
调研150个家办后发现:大家热衷于地产投资,尤其是豪宅
虎嗅· 2025-05-12 05:39
家族办公室房地产投资偏好 - 房地产在投资组合中占比重要,仅次于股票和现金,配置最高为写字楼20%、豪华住宅17%、工业14%和酒店12% [2] - 约70%房地产投资集中于本国内,新西兰93%、澳大利亚90%和美国86%最注重国内投资,瑞士31%、中国香港33%和新加坡41%地域分布最分散 [2] - 房地产被视为投资策略核心部分,用于平衡上市股票与私募投资,或作为固定收益替代品以保障购买力及稳定回报 [3] 私人住宅物业管理 - 近三分之二家族办公室管理私人住宅,主要目标为家族使用传承44%、资本保值29%和多元化20%,仅7%关注租金收入 [5] - 平均管理4.7处房产,拉丁美洲5处、北美4.2处,25%计划18个月内购置新房产,20%考虑出售现有资产 [5] 高需求房地产领域 - 家族办公室最看好生活领域14%、工业/物流13%和豪华住宅12% [7] - 投资挑战包括难以找到可靠合作伙伴23%、税收制度20%、资产竞争激烈19%及监管合规障碍17% [8] 商业地产投资机会 - 门户城市写字楼被视为地缘政治风险下的避险资产,伦敦持续吸引跨境投资 [10][11] - 欧洲零售地产及物流、生活领域(老年/学生公寓)具结构性增长潜力 [13] - ESG资产受关注,90%投资者设定社会目标,73%聚焦工作场所福祉、56%改善公共领域、35%支持当地社区 [16] 葡萄酒行业投资动态 - 散装葡萄酒价格从每升7新西兰元跌至3新西兰元,葡萄园购入机会显现 [17] - 美国纳帕谷顶级葡萄园价格稳定,非高档地区2024年可能下跌10%-30% [18] - 澳大利亚Riverland地区葡萄园价格或跌50%,巴罗萨谷跌幅较小,中国高净值投资者重返市场 [19] - 法国AOC葡萄园均价每公顷15万欧元,非AOC产区跌至1.5万欧元,波尔多顶级葡萄园售价超每公顷100万欧元 [19] - 西班牙里奥哈产区面临产量过剩,酒庄价格可协商但未现价值大幅下降 [19] 奢侈品投资表现 - 2024年十大收藏品行业中5个实现可控增长,手袋最佳涨幅2.8%,老爷车仅增1.2% [22] - 艺术品价格下跌18.3%,葡萄酒下跌9.1%,消费模式变化影响显著 [22] - 2005年100万美元投资奢侈品现价值540万美元,同期标普500投资价值500万美元 [22] - 全球艺术品销售额2022年达78亿美元峰值,2024年下降48%至41亿美元,成交价仅为最高估价70% [24] - 纽约占全球艺术品市场62%份额,伦敦占21%达四年新高 [25] 线上艺术品交易趋势 - 2024年佳士得、苏富比和富艺斯总销售额下降25.9%至82.7亿美元,但纯线上销售额仅降4.5%至7.363亿美元 [26] - 纯线上拍卖均价上涨12.7%,70%艺术品通过在线竞标购买 [26] 代际投资策略变化 - 58%家族办公室有下一代参与投资决策,其中近40%导致策略调整,11%发生重大转变 [27] - 亚洲继承权管理紧迫,63%千禧一代投入可持续投资,婴儿潮一代仅35%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