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eta收益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升至三年高位
天天基金网· 2025-09-11 10:57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情绪 - 超过90%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 比例达2021年初以来高位[2] - 投资者兴趣在指数投资和主题性机会方面均维持高位[2] - 中国在类人形机器人 生物科技和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 投资策略与市场趋势 - 建议采取深挖Alpha收益 等待Beta收益的投资策略[5] - 成长风格仍然在趋势中 风格延续流动性驱动主逻辑[3][4] - 指数波动会放大但趋势形成后短期内难以逆转[4] 行业投资方向 - 创新药企盈利进入爆发阶段 AI医疗标的普遍处于低位 非创新药赛道行业龙头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6] - 国产算力和应用相关领域具备巨大想象空间 全球头部模型厂商在编程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11] - 消费者持续向悦己型场景倾斜 产品力取代品牌声量和渠道覆盖成为消费公司核心竞争力[9][10] 市场价值重估 - 中国资产面临新价值重估 高端制造业公司与海外对标公司市值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4] - 政策制定者以渐进方式出台稳定经济举措并释放呵护资本市场信号[2] - 流动性状况改善及全球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为投资意愿提供支撑[2]
Alpha因子拥挤度高企的当下,指数增强基金是否依然有魅力?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53
指数增强基金概述 - 指数增强基金在被动复制指数样本股的同时通过主动选股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是指数投资的升级版 [1] - 通过多因子、基本面量化、风格轮动、深度学习等策略模型精准匹配多种行情 例如多因子模型通过财务数据、传统量价数据、分析师预期数据等海量数据构建策略 [1] - 截至2025年8月22日全市场增强ETF产品共有60多只 近一半在近2年成立 不少为2025年新成立产品 [1] 指数增强策略表现分化 - 近一年部分沪深300指数增强ETF整体收益低于完全复制法指数ETF 例如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回报36.95% 低于基准37.13% [2][3] - 中证A500指数增强策略同样出现收益不及基准的情况 [2] - 小盘股指数增强表现优异 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回报达96.56% 银华和海富通同类产品收益率均超90% [5][6] 策略有效性差异原因 - 大盘股(如沪深300成分股)机构覆盖充分且信息透明 定价效率高导致量化策略难以找到错误定价 [4] - 策略同质化严重导致超额收益衰减较快 [4] - 市场从"基本面驱动"转向"资金流驱动" 个股表现与ETF资金流向关联度提升 基本面因子有效性下降 [4] - 小盘股(如中证1000、中证2000成分股)机构研究不足 存在更多定价偏差 量化模型可通过数据挖掘捕捉超额收益 [4] 长期收益优势 - 中证A500增强指数(Wind)在近3年、5年、10年维度表现遥遥领先基准指数 [7] - 近5年中证A500出现负收益情况下 A500增强指数仍能取得近30%超额收益 [8] - 中国资本市场弱有效性为指数增强产品创造超额收益提供空间 持有时间越长超额收益越高 [9] 产品定位与市场价值 - 指数增强基金为非专业投资者提供接近机构水平的量化能力 为专业投资者提供高效资产配置工具 [9] - 在超额收益概率高达90%以上的背景下 产品兼具Beta收益与Alpha收益的特性成为持续吸金根本原因 [9]
蝉鸣一夏,却蛰伏了数个四季。
格隆汇· 2025-09-01 03:28
美股市场表现与估值 - 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再创收盘新高 但标普500和纳斯达克市盈率约30倍TTM 存在透支未来盈利预期的风险[1] - 美国赤字率达6.4% 通过货币扩张制造当前繁荣 而中国企业正以4%的赤字率艰难应对[1] - 美国企业推进创纪录的万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包括苹果1000亿美元 英伟达600亿美元 Alphabet、摩根大通和高盛各超400亿美元 被批评为透支未来竞争力换取股价繁荣[1] 中概股业绩与股价表现 - 携程业绩超预期推动股价跳涨14%以上[1] - 美团净利润暴跌96%以上导致股价大幅下跌[1] - 阿里巴巴收益超出预期带动股价大涨12.9%[1] - PDD业绩超预期但股价在业绩会后下跌 管理层强调增长"不可持续"[1] A股市场交易与资金流动 - A股历史上第三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其中两次发生在上周[2] - 指数在3700点到4000点区间交易天数仅20天 2021年占5天 2015年占9天 2007年占6天[2] - 存款搬家规模测算显示:两年内到期定存的10%约12万亿元 中金测算2022-2024年居民新增超额储蓄约5万亿元[2] - 公募基金持有债券28万亿元以上 债熊股牛环境下若有10%资金流动可能带来2-3万亿元增量资金[2] 个股表现与历史规律 - 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近期热点 属于基金重仓板块[2] - 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 宁德时代上周五大涨10%以上[2] - 历史数据显示股价超越茅台的个股普遍大幅回调:中安科跌幅99.9% 云赛智联跌幅99.7% 中国船舶跌幅91.7% 长春高新跌幅81.5% 石头科技跌幅86.1% 爱美客跌幅85.2%[2] - 寒武纪最新跌幅4.5% 当前股价1329元[2] 港股与打新市场 - 港股打新涉及双登、银诺、佳鑫等标的 但暗盘涨幅有限[1] - 采用B套餐10%仓位策略 中标后再进行深入研究[1] 投资策略与市场认知 - 认识到选股能力和操盘能力有限 转而采用长期指数投资策略[5] - 科创50指数持仓744天 实现87%浮盈[5] - 强调"认命"是如实观照自身局限 而非消极接受[5] - 通过投资指数规避个股选择错误 如未选择寒武纪和中芯国际等表现突出个股[5]
国投瑞银殷瑞飞—— 破解超额收益困局 三大路径应对“Alpha”衰减
证券时报· 2025-08-17 17:45
指数投资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加速布局指数及指数增强领域,国投瑞银基金年内新发9只产品中7只为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 [1] - 指数化投资热度持续攀升,团队致力于实现主流宽基指数增强全覆盖 [6] Alpha衰减应对策略 - 市场有效性提升导致Alpha收益衰减,但坚持不在风险控制上妥协 [1] - 从三方面发力:优化量化方法、引入AI等新策略、扩充非结构化数据维度 [2] - 收益模型分两层构建:传统多因子与融合AI的投资收益生成框架叠加 [3] 量化投资团队优势 - 团队学术底蕴深厚,成员来自国内外名校,半数拥有博士学位,专业背景覆盖数学、统计、计算机及数据科学 [4] - 梯队架构科学合理,由资深核心成员与新生代研究员互补构成,核心成员稳定性强 [4] - 研究体系涵盖指数投资、多因子选股、机器学习、事件驱动等多个领域 [4] 产品业务板块划分 - 指数基金适配中短期轮动或中长期配置需求,操作便捷 [5] - 指数增强基金满足"基础收益+稳健超额"双重诉求,严格控制跟踪误差 [5] - 主动量化基金聚焦深度挖掘Alpha收益,追求长期显著超越市场收益 [5] 指数产品架构规划 - 构建"恒星+行星+卫星"层次化架构 [7] - 恒星产品包括沪深300、中证500等大盘宽基指数,波动较低、高流动性 [8] - 行星产品包括科创综指和科创200指数等,捕捉中小盘成长红利 [8] - 卫星产品包括中证上游资源指数、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等主题行业指数,工具属性明确 [8] 未来投资方向 - 看好红利低波板块,受益于资金寻求稳健投资及机构提高权益配置比例 [8] - 看好科创成长板块,契合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方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