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增强基金概述 - 指数增强基金在被动复制指数样本股的同时通过主动选股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是指数投资的升级版 [1] - 通过多因子、基本面量化、风格轮动、深度学习等策略模型精准匹配多种行情 例如多因子模型通过财务数据、传统量价数据、分析师预期数据等海量数据构建策略 [1] - 截至2025年8月22日全市场增强ETF产品共有60多只 近一半在近2年成立 不少为2025年新成立产品 [1] 指数增强策略表现分化 - 近一年部分沪深300指数增强ETF整体收益低于完全复制法指数ETF 例如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回报36.95% 低于基准37.13% [2][3] - 中证A500指数增强策略同样出现收益不及基准的情况 [2] - 小盘股指数增强表现优异 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回报达96.56% 银华和海富通同类产品收益率均超90% [5][6] 策略有效性差异原因 - 大盘股(如沪深300成分股)机构覆盖充分且信息透明 定价效率高导致量化策略难以找到错误定价 [4] - 策略同质化严重导致超额收益衰减较快 [4] - 市场从"基本面驱动"转向"资金流驱动" 个股表现与ETF资金流向关联度提升 基本面因子有效性下降 [4] - 小盘股(如中证1000、中证2000成分股)机构研究不足 存在更多定价偏差 量化模型可通过数据挖掘捕捉超额收益 [4] 长期收益优势 - 中证A500增强指数(Wind)在近3年、5年、10年维度表现遥遥领先基准指数 [7] - 近5年中证A500出现负收益情况下 A500增强指数仍能取得近30%超额收益 [8] - 中国资本市场弱有效性为指数增强产品创造超额收益提供空间 持有时间越长超额收益越高 [9] 产品定位与市场价值 - 指数增强基金为非专业投资者提供接近机构水平的量化能力 为专业投资者提供高效资产配置工具 [9] - 在超额收益概率高达90%以上的背景下 产品兼具Beta收益与Alpha收益的特性成为持续吸金根本原因 [9]
Alpha因子拥挤度高企的当下,指数增强基金是否依然有魅力?
搜狐财经·2025-09-04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