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客服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客服都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9-10 08:44
行业服务问题 - 即时零售平台存在系统静默退款问题 消费者在缺货时未获通知且被自动退款 剥夺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1][3] - 智能客服投诉量显著增长 2024年电商售后投诉中相关投诉近7000件 同比增长56.3% 主要问题包括答非所问和人工客服难以联系[3] - 平台通过设置冗长流程变相阻拦用户寻找人工客服 转接路径和等待时长完全由企业控制 导致沟通效率低下[3] 平台服务差异 - 部分平台如美团和京东已提供缺货处理选项 包括"缺货时电话沟通"、"缺货商品退款其他继续配送"和"有缺货直接取消订单"三种选择[3] - 技术实现并非瓶颈 核心问题在于服务意识 平台通过自动退款代替沟通本质是转嫁服务成本给消费者[3] 行业竞争态势 - 主要外卖平台持续亏损但仍加码补贴和市场争夺 采用烧钱换增长策略[3] - 即时零售行业已将"半小时送达"作为服务标配 企业关注亿级订单量但忽视实际服务质量[3] 监管与标准缺失 - 智能客服乱象部分源于监管与行业标准滞后 需出台应用规范明确人工服务响应标准和用户知情权保障[3] - 当前AI客服主要基于关键词匹配和固定话术 复杂问题处理能力有限 仅能使用标准话术应付[3]
客服成电商增长新入口:数字蚂力AI云客服发布“双11服务保障计划”
全景网· 2025-08-20 12:06
核心服务承诺 - 推出"双11服务保障计划" 包含四大承诺:"你敢用,我敢赔"、"接不起,免费用"、"无增长,不收费"、"用的多、省的多" 通过效果付费模式为品牌提供商业增长支持 [1] - 承诺若单次服务的首次响应时间或平均响应时间未达SLA标准 则免除该次服务费用 确保大促期间响应速度提升询单转化率 [4] - 针对整店托管店铺提供额外增值服务 覆盖从潜客需求挖掘到老客复购的全链路转化支持 [5] 服务能力验证 - 618大促期间AI云客服承接89家头部品牌超过2600万次人工服务请求 单日峰值接近55万次 以近20倍弹性供给稳定处理流量 平均服务满意度达94% [6] - 客户案例显示AI辅助工具使客服单动作节约5秒时间 处理问题数量从200个提升至300个 人效提升50% [6] 行业趋势与技术方案 - Gartner预测2025年AI驱动客服交互将增长400% AI Agent可提高20%客服满意度 [7] - 采用AI智能中枢与"人才云池"融合模式 实现企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智能匹配 平衡服务效率与质量 [7] - 提供全链路托管式服务:售前通过AI对练培训云客服并挖掘消费趋势 售中用AI拦截风险话术并优化推荐 售后通过场景营销提升复购率 [7] 战略定位与赋能价值 - 定位为"增长合伙人" 帮助企业将客服职能或培训模块外包 使管理结构更轻盈敏捷 [8] - 通过AI技术为客服专家赋能产品特性、消费者洞察及作业处理 提升工作效率并增强消费者与企业黏性 [8] - 公司为蚂蚁集团旗下AI服务子公司 核心业务涵盖AI云客服、培训、巡检、营销及技术研发 [8]
“转人工客服”应该更方便些
人民日报· 2025-07-24 22:22
消费者体验问题 - 消费者在知识付费平台遇到虚假宣传课程时,AI客服无法有效处理退款请求,需多次尝试才能转接人工客服,且排队时间长达半小时[1] - 当前AI客服系统普遍存在转人工客服入口隐蔽、需通过多轮引导式提问才能找到的问题,增加了消费者沟通难度[1] - 消费者反映AI客服无法感知情绪变化,对模糊语意理解能力差,导致沟通体验不佳[2] 企业运营现状 - 外包客服团队通常按日常咨询量配置人员,100人团队每日处理3000-5000个订单咨询,但节假日订单量可能激增3倍导致人力不足[2] - 企业采用AI客服拦截常规咨询流,将有限人工资源优先分配给紧急问题,这种策略在订单高峰期造成服务缺口[2] - 客服团队绩效直接与投诉数量挂钩,但现有AI系统无法有效降低投诉率[2] 行业改进建议 - 专家建议企业优化"人机协同"机制,明确设置人工客服入口,在AI无法解答时主动弹出转人工按钮[2] - 应建立合理的客服考核制度和薪酬体系,加强客服人才保障力度以提升服务质量[2] - AI客服系统需要提升对复杂问题和非结构化需求的处理能力,特别是情绪感知和模糊语意理解方面[2]
杭州这家“校地企产业园”产教融合打开发展新通道
杭州日报· 2025-07-03 02:26
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 - 浙外小和山科学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招引24家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 其中近半数与浙外相关 6家为校友企业 涵盖贸易 电子商务等领域 [3] - 园区形成覆盖技术研发 平台运营 商品出海 直播带货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24家企业入驻 [4] - 产业园配备共享直播间 智能选品区 智能化展示交易区等设施 重点发展境外直播业务 [6]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 浙外国际商学院与产业园合作 103名学生已进入产业园实习实践就业 158名学生递交求职意向 [5] - 校友企业定期回母校授课 吸纳实习生 跨境电商3+1创新实验班实行校企联合培养 [4][5] - 浙外推出全国跨境直播微专业 通过开放式网课培养复合型人才 英语和小语种专业学生成为境外直播主力 [6] 校友企业集聚效应 - 校友企业回归带来产业集聚 租金优惠 设施配套全 产业链完善 就近招聘等优势明显 [4] - 校友企业间促成多项合作 如AI客服降本增效等业务协同 [4] - 杭州茶秘书科技 杭州小牛社进出口 号悟空文化传媒等企业仍在招聘 提供20余个岗位 [6] 政策与运营支持 - 留下街道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输送人才 写字楼负责运营 三方合力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 [3] - 推动校园+产业园+孵化园协同发展 实现人才培养 产业集聚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6]
上海股交中心发布S基金份额估值指引 平台基金份额总成交超250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0 13:55
S基金市场发展 - S基金作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受到市场关注 [1] - 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S基金份额已成交121笔,成交总金额超250亿元 [1] - 上海S基金交易市场在2024年度逆势增长,全年新增交易金额突破百亿 [2] 上海股交中心动态 - 上海股交中心发布基金份额估值指引,推动行业形成估值定价体系 [1] - 上海股交中心已上线基金份额估值系统,促进S交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 - 上海股交中心"爱斯基摩"2.0版本私募基金掌上服务平台集成AI客服、基金估值等功能 [2] 行业数据与排名 - 全国已有8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获批设立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 [2] - 上海基金份额转让业务、基金份额质押业务整体规模位于全国第一 [2] - 上海平台完成44单份额质押业务,融资金额约99.34亿元 [2] 市场参与者 - 上海S基金联盟成员包括国家级母基金、央企基金、全球知名S基金等百余家机构 [2] - 交通银行推出股权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可视化综合管理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