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东博会上秀成果:农业千年事 今朝问“AI”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11:32
农业不只是经验学。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土谛AI"系统也备受关注。用户仅需提出问 题,不出10秒即可获得包括可行性及改种建议在内的专业答复。该系统可调用气象、土壤、政策等多维 数据,生成万字种植方案,堪称"口袋农业专家"。目前该系统支持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多国语言。 此外,捷佳润还推出"数字大脑"和"AI巡园"系统,实现远程水肥控制、生态监测和异常识别等功能。目 前,该体系已应用于6个国家,其中老挝一处4000亩香蕉园通过引入其精准灌溉系统,节水超过50%。 中新网南宁9月20日电 (陈梅)"猪也住'空调房'?""一个人就能管理这么多头猪?"连日来,在第22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现场,由深圳数影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验证的"未来猪场 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引来民众惊叹。 这款方案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实时可控的"云端猪场"。本届中国—东盟博 览会首次设立的"AI+农业"展区,汇聚众多先进技术,显示古老农业正向着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未来猪场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应用于国内外100多家中大型养殖企业,服务猪只数量超过500 万头。其核心智能设备 ...
麦麦科技李楠:“AI+农业”的黄金时代已来临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03:21
公司融资与战略定位 - 麦麦科技于2025年9月完成Pre-A轮融资 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 投资方包括启鸿育远、鸿链启元、春光里、星连鼎森及部分老股东 资方涵盖华为系和大模型公司投资平台[1] - 融资资金80%用于研发 20%用于人才引进和品牌宣传 重点构建中国优势农作物品类模型 计划覆盖300多个优势品类及近2000个小品类[12] - 公司选择战略性投资人 侧重技术或业务协同 华为系投资平台和大模型公司参与投资 体现科技巨头对农业AI应用前景的认可[12] 技术架构与核心能力 - 公司将农业前沿技术分为三类:"眼睛"(图像及数据采集)、"大脑"(AI分析决策)、"手"(方案执行) 其中"大脑"环节是核心突破点[2][3] - 通过融合开源通用大模型与农业场景 已完成15个大品类、200多个小品类、近千个垂直场景模型研发 覆盖小麦、水稻等主粮及草莓等经济作物[4] - 技术已应用于100万亩农田和190多个现代化农场 在植物工厂生菜种植、温室草莓种植等场景实现效率提升[4][7] 商业模式与差异化 - 采用"为结果买单"模式 提供技术+销售双解决方案 消费事业部贡献20%-30%营收 通过独立运营实现技术端与市场端协同[7][8] - 典型案例:帮助湖北柑橘合作社达成超市采购标准(花皮率≤10%、大果率≥80%、糖度≥13) 使客户收入提升4倍[8] - 客户分为三类:超大型农业产业集团(确定预算)、大中型农业合作社(决策快)、地方政府背景农业投资公司(基建与新技术推广)[8]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分为四类:国外科学机构(如荷兰皇家学院)、国际生物公司(如孟山都)、国内科研机构(中科院等)、同类型企业(爱科农等)[5][6][7] - 同类型企业面临商业闭环挑战 麦麦科技通过落地智慧农业项目及消费端赋能实现差异化[7] 行业发展态势 - 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 项目量与线索量比例达1:10 政策引导与技术成本下降驱动需求释放[9] - 技术成本显著降低:连栋温室成本降65%-70% 无人机打药成本仅8元/亩 卫星数据服务费从10万元降至20-30元[9] - 跨学科人才涌入推动行业进步 但农学博士本专业就业率不足30% 凸显人才短缺问题[10] 行业挑战与瓶颈 - 缺乏产业链标准 农业生产环节长达数百个 部分环节标准缺失或混乱(如耕种用药管控)[10] - 复合型人才紧缺 需工程学、通讯学、生物基因等多学科背景[10] - 资本关注度仍需提升 需更多资金支持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11] 未来战略方向 - 聚焦中国优势品类 以"最大产区+最大销区"为标准(如柑橘、草莓) 已框定20个重点品类并完成首版模型搭建[14] - 需突破微量元素研究和多年生木本植物模型(如枇杷) 因数据量过大尚未找到有效获取方式[12]
丰农控股深耕“AI+农业”,成为农业科技变革的推动者 从“靠天吃饭”迈向“靠数生长”
深圳商报· 2025-09-11 23:02
2025年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年来,深圳抓住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大力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打造农业科技高地,为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 代化建设贡献深圳力量。为展现深圳农业科技企业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农业产业向现代化、 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积极作为以及示范效应,深圳商报今起推出"数智农业在深圳"系列报 道,敬请垂注。 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清晨6时,惠州东江牧歌基地的负责人打开手机,对准一片泛黄的水稻叶片拍照上传,5秒后丰农控 股"识农"小程序弹出诊断结果——水稻黄叶病预警,建议立即采用吡虫啉+无人机飞防方案;在南沙火 龙果基地,应用的数智丰农DAP管理系统和智能补光调控系统,可以将现蕾日期的预测误差压缩至1天 以内,针对补光促花系统实施精准定时补光、电价波谷补光、智能动态调整管控。 2025年是"AI+智慧农业"数智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深圳市丰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丰农控 股")紧扣农业产业互联网化与数智化趋势,从农资电商切入,将业务延伸至基地托管、智慧农业、农 业教育、产业投资、科技孵化,形成"产品+服务+技术+人才+资本" ...
AI养猪、纳米诊脉、仿生净水,农业科幻片正走进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9-11 09:17
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概况 - 大赛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拼多多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和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提供支持[4] - 从全球97个国家519份申请中选拔9支决赛团队 围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展开角逐[3] - 大赛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新力量 以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4] 获奖项目技术亮点 - 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获金奖 其禽业安全用水方案使家禽传染病下降67% 死亡率降低58% 月订购价仅6美元 小农户使用4.5个月可回本[5] - 中国团队银奖方案采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 实现24小时猪群健康监测 1名饲养员年可管理1万头生猪[5] - 美国PlantPulse Patch团队获铜奖 通过纳米传感器提前2-3天预警作物病害 预计全球年损失减少超1000亿美元[5][6] 其他创新方案展示 - 匈牙利Agroloon项目利用高空智能气球实现超高清农田观测 成本远低于传统卫星[7] - 哥伦比亚AgroData Connect为拉美小农户打造AI精准农业平台 通过手机拍照实时判断作物状态[7] - 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技术 精准预测秸秆焚烧风险并转化为碳资产[7] 拼多多农业战略升级 - 公司视角延伸至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8] - 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千亿扶持"计划 未来三年投入资金用于农业科研创新和数字化技术推广[9] - 通过"多多好特产"专项深入数百个农特产区 为中小商家提供定制方案助力增产增收[10] 国际资源整合成效 - 前四届大赛累计发掘培育超过600个农业创新方案 推动面向小农户的创意项目落地[9] - 2022年荣获粮农组织年度创新奖 2024年作为亚洲企业代表分享数字农业实践经验[9] - 联合举办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 吸引来自八个国家的18位青年农业创业者参与技术交流[9]
政策组合拳带动“AI+农业”加速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02:29
政策支持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将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列为关键方向 [1] - "AI+农业"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抓手并夯实粮食安全底层支撑能力 推动从农业大国向农业科技强国迈进 [1] -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要求支持智慧农业并拓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 [1] 地方政策与产业支撑 - 浙江嘉兴发布行动计划推进人工智能+现代农业 鼓励建设智能监控系统并利用AI模型提升生物育种和病虫害监测能力 [2] - 政策体系明确AI技术向农机装备渗透路径 通过全链条产业支持机制增强对优质企业和资本吸引力并形成集群效应 [2] 行业发展现状 -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为AI+农业搭建广泛硬件载体 政策量化目标推动行业从点状规模向线状联通和面状普及加速演进 [2] - 整体产业渗透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存在数据断链、商业闭环难和人才错位等堵点难点 渗透率远不及工业领域 [4] 企业布局与技术创新 - 托普云农科技推出农业AI智能体"问稷" 开发AR眼镜"作物卫士"和机器狗"田间侦察兵"等AI新农具 [3] - 富邦科技以土壤检测大数据和AI为核心 完善土壤检测评价、科学种植规划和智能滴灌决策等数字农业服务 [3] - 隆平高科将AI应用于育种体系创新 水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育种效率提升64.2% [3] 发展建议与突破路径 - 通过示范基地+合作社模式缓解样本数据获取难题 开发轻量化低成本解决方案降低农户试用门槛 [4] - 聚焦果蔬畜牧等高价值作物打造标杆案例 突破技术普惠难题并加速形成商业闭环 [4]
7月猪企出栏缩量,降重持续
华福证券· 2025-08-18 05:36
行业投资评级 - 农林牧渔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4] 生猪养殖板块 - **7月出栏数据**:18家猪企合计出栏生猪1595.63万头,环比-5.39%,同比+24.48%[13] - **出栏均重**:行业生猪出栏均重128.59公斤(环比-0.01公斤),7家上市猪企均重121.28公斤(环比-1.18%)[13][18] - **价格走势**:8月15日全国生猪均价13.73元/公斤(周环比+0.06元/公斤),7月上市猪企销售均价14.65元/公斤(环比+1.90%)[18][21] - **产能调控**:政策强调淘汰能繁母猪、控制出栏体重,7月三方口径能繁存栏环比增幅缩窄/转负(卓创-1.36%、钢联+0.00%、涌益+0.52%)[43] - **建议关注标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等[43] 家禽板块 - **白羽肉鸡**:8月15日毛鸡价格7.20元/公斤(周环比+0.06元/公斤),苗价3.58元/羽(周环比+0.45元/羽),海外引种受限或进一步收缩产能[48][51] - **蛋鸡**:立秋后需求季节性增长,8月14日鸡蛋均价6.40元/公斤(周环比+0.17元/公斤)[48] - **建议关注标的**:益生股份、圣农发展、晓鸣股份等[48][51] 农产品板块 - **豆粕行情**:8月15日豆粕期货价3137元/吨(周环比+43元/吨),现货价3092元/吨(周环比+84元/吨),受USDA报告及贸易政策影响走强[64] - **粮食安全**:政策推动良种推广与技术遴选,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63] - **建议关注标的**: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63] 行情回顾 - **板块表现**:过去一周农林牧渔板块下跌0.14%,跑输沪深300(+2.37%),子板块中农产品加工涨幅最高(+7.03%)[70] - **个股表现**:中粮糖业(+35.95%)、申联生物(+13.97%)涨幅居前,正虹科技(-7.35%)、大禹生物(-7.03%)跌幅较大[70]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董事长陈渝阳用科技提升传统农业——从泥泞田埂走向智慧云端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1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托普仪器成立于2001年 核心产品坚持自主创新策略[6] - 2015年更名为托普云农 实施硬件与软件高度协同的双轮驱动战略[8] - 2024年10月17日在深交所上市 目前进入新发展阶段[9] 技术研发成果 - 累计获得238项国家专利和401项软件著作权[1] - 开发植物营养无损测定仪等上百种新农具 国产设备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0%[7][8] - 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 集成无人机巡田 虫情测报 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技术[2] - 植物表型采集分析技术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等前沿学科[9] 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智慧农业项目收入达2.94亿元 较智能硬件设备收入高出1亿余元[8] - 业务覆盖全国超1000个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科研单位[3] - 参与建设浙江乡村大脑 吉林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 核心产品体系 - 开发见虫系统可精准识别8800余种害虫和70余种病害症状[5] - 推出AI智能体问稷 集成九大类53项算法模型 支持手机和AR智能眼镜接入[10] - 正建设全国最大植物多源表型数据库 研发植物表型与智能育种大模型[9] 战略发展方向 - 打造开源人工智能底座平台 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云边端融合[10] - 布局多种AI+垂直农业大模型 借鉴国际精细农业与循环农业经验[10] - 通过多元多模态大数据模型建立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模式[10]
中国中化发布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新华社· 2025-07-31 12:50
公司产品发布 - 中国中化发布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该产品被定位为数智时代的新农具 可提供从耕到收全过程的智能决策支持 [1] - iMAP依托公司农业业务经验 海量田间数据积累和全产业链场景布局构建 具备技术创新和数据优势 [1] - 产品采用线上智能决策加线下贴身服务的融合模式 通过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农艺师团队实现落地 [1] 技术应用成效 - 当前在内蒙古和东北粮食产区开展应用验证 试点面积累计达100万亩 主要针对玉米等主粮作物 [2] - 实践显示农户通过智能感知 分析和决策功能 在种植规划 方案生成 监测预警和产量预估环节获得量化解决方案 [2] - 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 显著提升农业操作效率 [2] 数据资源与系统构建 - 依托覆盖26省份的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 线下服务规模超过4000万亩 [2] - 形成6大农业主题数据和10余类多模态高质量农业数据集 包括基础知识 环境资源和生产种植等维度 [2] - 构建作物机理 大模型和智能体相融合的农业AI系统 [2]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扩大与产学研单位合作 加大AI+农业领域投入 旨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2] - 发展目标包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2]
广州从化玩转荔枝新经济:大模型下乡,机械臂摘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4:19
从化荔枝产业概况 - 从化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荔枝种植面积达29.38万亩,占广东省7.3%、广州市53.8% [1] - 2025年预计荔枝总产量7.6万吨,其中太平镇产量2.6万吨,鲜果销售额超1.45亿元 [1] - "井岗红糯""钱岗糯米糍"等品牌效应显著,带动区域农产品溢价 [1] 科技赋能产业链 - 智慧种植体系使农药使用量减少20%,人力成本降低40%,管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 [4] - "荔知君"AI模型可减少果农技术咨询成本50%,已形成可复制的"AI+农业"解决方案 [4] - 空-地协同监测系统实现果园智能化管理,无人机30分钟完成10亩巡检,机器人识别病虫害精度达毫米级 [5] 智能化生产与保鲜技术 - 采摘机器人每分钟可采60颗荔枝,损伤率低于3%,无人运输车日运量达3.5吨 [6] - 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突破季节限制,"冻眠荔枝"延长销售周期 [6] - 冰水喷淋保鲜设备使荔枝果心温度10分钟内从30℃降至5℃,常温保鲜期延长至72小时 [7] 加工与出口能力 - 华南最大荔枝深加工基地年处理鲜果能力超2万吨,加工率35% [8] - 2025年预计出口4000吨以上,货值超7500万元,已出口至12个国家 [8] 农文旅融合模式 - 建成38个文旅节点,推出"温泉+荔枝"主题套餐,带动酒店预订量激增 [9][10] - 首创荔枝礼品卡和文旅券,通过"花时间游从化"小程序实现数字化销售 [10] - 荔枝产业拉动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推动从化向"三产融合"转型 [8][9]
协调产业发展 赋能美好生活——上合组织国家携手拓展人工智能合作场景
新华社· 2025-05-30 11:22
人工智能在上合组织国家的应用 - 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在上合组织国家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 [1] - 农芯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向俄罗斯销售数十套农机自动导航产品,采用自适应路径追踪算法提升作业效率 [1] -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泳池清洁机器人利用AI算法智能规划路径,产品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受到欢迎 [2] - 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的重载AGV在汽车制造、钢铁冶金、港口物流等领域广泛应用,受到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欢迎 [3]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中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2] -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交流合作,一批智能科技企业和项目积极参与其中,取得明显成效 [2] - 论坛发布《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方案》,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 [3] 人工智能国际合作 - 上合组织将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完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促进各国产业界协调发展 [3] - 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借助天津市人才政策,引进巴基斯坦和伊朗的留学生从事海外贸易,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合作 [3] - 与会人士表示愿与各方一道,携手拓展应用场景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合作、深化开放创新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