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效化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小崧股份接受多家投资者调研,透露业务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9 11:23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于9月19日通过网络方式召开2025年广东辖区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 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出席 [1] - 公司收购江西崧果数字文化有限公司51%股权 主要基于对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期望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2] - 短视频业务尚处早期投资阶段 目前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低 不会对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1][2] 业务运营状况 - 公司上半年产品订单减少 未来需争取更多优质订单以提升产能利用率 [3] - 公司通过聚焦高毛利智能健康家电、收缩低效工程业务、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本管控等多维度措施推动业绩增长 [5] - 机器人与液冷业务暂无明确计划 现阶段聚焦"智能化、健康化、高效化"战略 液冷领域专利布局暂未对业绩造成影响 [6] 行业环境与战略方向 - 家电行业在政策利好与消费升级需求驱动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面临竞争加剧挑战 [4] - 公司将围绕"智能化、健康化、高效化"战略 加大研发投入 利用产业链优势推动产品向高客单价、高附加值升级 [4]
小崧股份(002723)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0:10
业务发展现状与挑战 - 上半年产品订单减少,需争取更多优质订单以提升产能利用率 [3] - 公司通过聚焦高毛利智能健康家电、收缩低效工程业务推动业绩增长 [3] 战略方向与研发投入 - 围绕"智能化、健康化、高效化"战略方向,加大家电研发投入 [3] - 推动产品向高客单价、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3] 新兴业务布局 - 崧果数字文化有限公司(短视频业务)处于早期投资阶段,收入占整体营收比重低 [2] - 投资江西崧果数字文化51%股权旨在探索数字内容领域及强化数字化营销协同效应 [2][3] - 液冷技术相关业务暂未开展,子公司专利布局未对业绩产生影响 [4] 行业环境与风险提示 - 家电行业受以旧换新政策及消费升级驱动,同时面临竞争加剧挑战 [3] - 崧果数字文化业务尚需整合,业绩以公告为准,提示投资风险 [2][3]
中国企业500强公布:辽宁方大集团跃升至第126位!
证券时报· 2025-09-16 18:09
公司排名与整体表现 - 辽宁方大集团位列2025中国企业500强第126位 较上一年提升两位 同时位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40位 [1] - 集团旗下拥有方大炭素 方大特钢 东北制药 中兴商业 海航控股五家大型上市公司 展现出较高抗风险能力和高质量发展势头 [1] - 2024年炭素 钢铁 医药 商业 航空五大板块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营实现平稳发展 [1] 炭素板块业绩与发展 - 方大炭素2025年上半年营收16.9亿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53.27万元 出口量稳中有升实现逆势增长 [1] -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钢铁需求压力 炭素板块积极向新能源材料领域拓展 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1] 钢铁板块经营业绩 - 方大钢铁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463.17亿元 利润16.99亿元 [2] - 旗下九江钢铁和方大特钢吨钢材利润国内行业排名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六位 [2] - 集团通过精细化管理 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2] 医药板块技术发展 - 东北制药深耕实体肿瘤细胞治疗领域 针对晚期胰腺癌等癌种已布局开发10余款细胞治疗产品 [2] - 辽宁方大总医院CMI指数在沈阳市排名前三 营口方大医院启用PET/CT设备 重医大附三院推进二期项目建设 [2] 商业板块运营表现 - 中兴商业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08% 交易笔数和提袋率等运营指标同比上升 [3] - 天津一商前八个月营收超71亿元 利润同比增长63% 通过引进首店业态和开发存储业务实现吞吐量大幅增长 [3] 航空板块业务成就 - 海航航空集团推出"海航PLUS会员权益卡" 优化服务供给和资源配置 [3] - 海南航空第十四次荣膺SKYTRAX五星航空称号 首都航空 天津航空 西部航空同获2025年全球航空大奖 [3] - 暑运期间境内航司执行客运航班超15万班 运送旅客2270万人次 8月15日单日旅客运输量超3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集团坚持符合国家要求 法律法规 市场化原则和社会利益的发展方向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4] - 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2025年中国青贮饲料添加剂行业主要类别、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行业助力畜牧业降本增效,市场规模增至31.5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1:25
行业概述 - 青贮饲料添加剂是为抑制不良微生物繁殖、减少营养损失并确保发酵效果而设计的化学物质 按使用效果可分为发酵促进剂(乳酸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酶)、发酵抑制剂(有机酸/无机酸、醛类)和营养型添加剂(非蛋白氮、矿物质盐)三类 按来源可分为有机物添加剂和无机物添加剂 [3] - 青贮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是改善饲料适口性 提高营养价值 自然发酵节约燃料 用EM菌原液发酵饲料制作季节长且不与农业争劳力 方法简便且制作成本低 [5] - 青贮饲料添加剂在提升饲料保存质量、减少营养损失、改善适口性和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是推动畜牧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1][10]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 包括微生物菌种、酶制剂原料、化工原料、载体与填料和其他原料 产业链中游为产品的研发、配方设计、工业化生产及品控过程 产业链下游主要添加至青贮饲料中 终端广泛应用于牛、羊、猪等畜禽养殖领域 [7] - 青贮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地域气候、饲料种类紧密相关 添加剂比例为菌酶复合制剂20.8%、乳酸菌添加剂67%、酶制剂4.7%、混合型饲料添加剂3.8%、盐1.9%、其他1.8% 形成鲜明区域分化特征 [7] - 东北、华北以乳酸菌添加剂主导应对低水分青贮条件 河北、黑龙江因天气寒冷多选用乳酸菌添加剂加速发酵 西北以混合型添加剂主导 湖北、云南等南方湿润地区面临霉变风险而采用菌酶复合制剂 [7] 市场规模与产量 - 中国青贮饲料行业产量从2015年1.72亿吨增长至2023年3.2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8.07% 2024年产量约3.46亿吨 [7] - 2020年中国青贮饲料添加剂行业市场规模21.44亿元 2023年受生猪产能调整等因素影响同比下滑4.93% 2024年逐步回稳至31.55亿元 [1][10] - 全球青贮饲料添加剂市场规模2024年达24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36亿美元 [8][9] 技术应用与效益 - 通过添加腐熟菌剂规模化生产青贮饲料可使每吨成本降低300元 若全国处理3亿吨秸秆可节省粮食饲料8100万吨 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1][10] - 添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菌等添加剂可促进乳酸发酵并降低pH值至3.8-4.2 或通过添加酸类及抑菌剂抑制腐败菌生长以优化青贮效果 [8] - 青贮饲料比新鲜饲料耐储存且营养成分强于干饲料 目前以青贮玉米为主 苜蓿、麦草、高粱等亦是重要组成部分 [7]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行业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代表企业包括星湖科技、溢多利、天康生物等 行业集中度相对分散但头部企业在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及渠道建设方面逐渐构筑优势 [11] - 星湖科技2024年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业务营业收入159.82亿元 同比下降1.41% 核心产品赖氨酸、苏氨酸、味精、核苷酸的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11][12] - 溢多利2025年上半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营业收入2812万元 同比增长39.55% 主要产品包括博落回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 可减少抗生素使用并符合绿色养殖方向 [13] 发展趋势 - 绿色化趋势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合成产品 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符合国家生态农业政策导向 [14] - 功能化趋势聚焦多功能集成 开发兼具改善发酵品质、增强抗氧化能力和调节肠道健康的复合型添加剂 通过添加酶制剂、有机酸等提升饲料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15] - 高效化趋势追求更高效率与精准性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筛选高效菌种加速发酵 结合智能分析与精准投放技术实现动态优化配置 推动行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16]
云图控股:目前新型肥料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9:1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型肥料相比传统复合肥在养分释放方式 施肥精准度和功能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减少养分流失[1] - 新型肥料更精准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 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1] 公司产品战略 - 公司聚焦高效化 精准化 功能化方向增强产品竞争力 上半年新型肥料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 - 公司重点围绕特肥 增效肥 作物专用肥三大方向推出多款创新产品 持续进行增效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1] 市场推广措施 - 公司通过参与业内权威活动 打造特色IP活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市场影响力[1] - 公司推广措施促进终端销售转化[1]
瑞凌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2:1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下降13.4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7.49万元,同比下降12.63% [1] - 逆变焊割设备系列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72% [1] - 焊接配件类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9.57% [1] - 精密钣金、型材机加类结构件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37%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涵盖逆变焊割设备、焊接自动化系列产品和焊接材料配件类产品 [1] - 业务范围包括激光焊、精密钣金型材机加类结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1] 技术研发 - 聚焦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三大方向进行技术攻关 [1] - 自主研发的"天工"3.0芯片已适配多款产品,可精准调控焊接电源输出波形参数 [1] - "天工"4.0芯片处于测试阶段 [1] - 将碳化硅场管应用于电弧焊产品,提高功率密度与响应速度,降低能耗 [1]
2025年中国耐火陶瓷制品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进出口情况及未来趋势研判:2025年上半年耐火陶瓷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45%,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3 02:06
行业概述 - 耐火陶瓷制品是经过高温烧结形成的具有优异耐火性能的陶瓷制品,包括陶瓷砖、陶瓷管、陶瓷板等,具有高熔点、低热导率、良好抗热震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能在极端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而不发生变形、熔化或化学反应 [2]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深入推进,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石油化工等高温工业对耐火材料的旺盛需求,为耐火陶瓷制品行业提供重要支撑 [4] - 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应用于钢铁、建材、水泥、陶瓷、化工等领域,由于钢铁、水泥等领域需求减少,自2020年起中国耐火材料产量持续下滑,2024年中国耐火材料产量为2207.11万吨,同比下降3.73% [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包括粘土、高铝矾土、硅石、碳化硅、氮化硅等,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建筑、冶金、化工、电力等应用领域 [6] - 在建筑行业应用于地面、墙面、屋顶等部位,具有防火、耐磨、美观等优点,在冶金行业应用于高温炉窑、高温管道、高温容器等部位,具有优异耐火性能和耐磨性能,在化工行业应用于化工设备内衬、管道、储罐等部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在电力行业用于锅炉炉膛、烟道等部位以承受燃烧产生的高温 [6] - 碳化硅凭借卓越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成为耐火陶瓷制品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材料,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推动下迎来快速发展期,2024年中国碳化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2.62亿元,同比增长9.42% [8] - 石化行业是下游应用领域之一,耐火陶瓷制品主要用于炉窑内衬、反应器、烟气净化设备、管道衬里等,2024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国规模工业营业收入比重稳定在12%左右 [10] 行业发展现状 - 随着材料科学突破性进展,产品性能得到全面提升,不仅在耐高温性方面表现优异,抗热震性和抗腐蚀性也取得显著改善,通过创新成分设计、优化微观结构和精密生产工艺,中国耐火陶瓷制品整体品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1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耐火陶瓷制品行业进口量为2936.14吨,同比下降25.97%,进口金额为6.64亿元,同比下降7.65%,出口量为5.42万吨,同比增长12.45%,出口金额为12.17亿元,同比增长2.96%,呈现明显贸易顺差态势 [1][12] 企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区域集群化特点,传统产区企业依托资源与成本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技术领先企业通过研发高性能、环保型产品主导高端领域 [15] - 代表企业包括邓州市宇恒耐火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华耐国际(宜兴)高级陶瓷有限公司、宜兴市胜达耐火陶瓷有限公司、维苏威高级陶瓷(中国)有限公司、无锡顺佳特种陶瓷有限公司、唐山市晨皓耐火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宜兴市耀伟耐火陶瓷有限公司、河南金盛山新材料有限公司、濮阳华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嘉兴皓特特种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 [15] 重点企业分析 - 宜兴市胜达耐火陶瓷有限公司生产氧化锆陶瓷、氧化铝瓷、滑石瓷、堇青石瓷、刚玉莫来石瓷等产品,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现有员工70多人,年产量超过100万美元,超过80%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17] - 无锡顺佳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完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产品有推板、承烧板、素材匣钵等,为国内外磁性材料、电子、陶瓷、冶金等行业提供配套服务,部分产品出口韩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 [19] 行业发展趋势 - 高效化: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如采用自动化成型设备和智能烧成技术提升产品一致性和生产效率,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成为重点,纳米增强技术和纤维增韧手段应用使制品在高温下强度、耐磨性和抗热震性得到全面提升 [21] - 定制化:针对钢铁、水泥、玻璃等不同行业特殊工况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数字化设计工具和3D打印技术引入使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模块化设计理念普及让制品能灵活适配复杂设备结构 [22] - 环保化:无铬、低硅等环保材料研发逐步替代传统污染性成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如回收废旧耐火材料再加工,节能工艺改进如低温烧成技术和余热回收系统应用减少碳排放 [23]
2025年中国汽车消音器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汽车消音器规模达215.1亿元,高效化、智能化、环保化成为发展主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0 01:26
行业概述 - 汽车消音器是汽车排气系统核心部件 承担降噪、净化废气、降低有害排放、提升驾驶舒适性、优化排放性能及保障发动机效能的关键作用 [1][3] - 产品通过科学设计降低排气系统背压以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 采用耐高温抗腐蚀材料确保严苛工况下的稳定表现 [1] - 按消声原理与结构可分为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三类 [3] 市场规模 - 中国汽车消音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108.93亿元增长至2024年194.0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5.53% [1][13]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5.1亿元 [1][1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 包括钢材、铝合金、有色金属、玻璃纤维等 其中钢材是主要材料 其品质直接影响产品寿命和性能 [7] - 中国钢材产量从2017年10.5亿吨增长至2024年14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4.2% 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7.34亿吨 同比增长4.6% [8] - 产业链下游为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产量从2017年2901.54万辆增长至2024年3128.2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10.8% 销量从2017年2887.89万辆增长至2024年3143.6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12.19% [11] - 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量1562.1万辆同比增长12.5% 销量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分散竞争格局 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有限 产业集中度较低 [15] - 代表企业包括广东华创风实业、瑞安市奔克汽车配件、SMC(中国)、湛江市华夏消声器等 [2][15] - SMC(中国)有限公司为SMC集团独资子公司 投资额达5亿美元 占地52万平方米 员工近5100人 是世界最大气动元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17] - 湛江市华夏消声器有限公司具有三十多年历史 通过ISO/TS16949:2016认证 产品出口美国、德国和伊朗 [19] 发展趋势 - 高效化:通过CFD和声学仿真技术优化气流结构与降噪性能 轻量化设计提升燃油经济性 集成化设计减少能量损失 [21] - 智能化:主动降噪系统动态调整内部结构或释放反向声波 物联网技术实现状态监测功能 与整车控制系统深度交互 [22] - 材料环保化:不锈钢或钛合金替代传统镀铝钢板 岩棉等无机纤维取代玻璃纤维 无铬钝化等绿色技术降低环境负荷 [23]
重汽济卡预计今年产销量同比增长超10%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04:38
公司业绩与产能 - 2024年整车生产11万辆 同比增长9% [3] - 2025年1-7月整车生产超7万辆 同比增长17% [3] - 人均产出提升42% 劳动生产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3] 未来增长目标 - 预计2025年产销量同比增长超10% [1][4] - 2026年产销量将在2025年基础上再增10% [1][4] - 2030年产销量与市场份额实现全面提升 [1][4] 技术升级与产能建设 - 2020年投资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 [3] - 建成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 [3] - 实现驾驶室焊接100%自动化黑灯工厂 [3] - 配备比肩高端乘用车漆面品质的杜尔涂装线 [3] 产业转型方向 - 重卡产业向新能源化 智能化 高效化转型 [3] -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投入 [3] 政策与营商环境支持 - 莱芜区推出50余项惠企政策清单涵盖制造业单项冠军 工业技改投资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领域 [4] - 设立汽车产业科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 [4] - 精准解决职工子女入学 配套建设等关键问题 [4] 社会经济效益 - 项目创造3000余个优质就业岗位 [3] - 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3]
2025年中国割草机行业相关政策、市场规模、出口情况、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产品创新引领出口市场,国产割草机前五个月出口额增长超五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8 01:03
行业概述 - 割草机是用于修剪草坪和植被的机械工具 由刀盘、发动机、行走轮、刀片等部件组成[3] - 产品按行进方式可分为智能化半自动式、拖行式、后推行式、坐骑式和拖拉机悬挂式 按动力可分为人畜力驱动、发动机驱动、电力驱动和太阳能驱动[3] - 在农业种植、园林绿化、公共绿地维护及牧场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 市场规模 - 中国割草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24.33亿元增长至2024年53.9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4.19%[1][16] - 全球割草机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约92.52亿美元 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01.95亿美元[15] - 美国是全球最大割草机市场 占比约48.88%[15] 需求特征 - 中国市场以学校园区、商业综合体绿化带、市政公园等公共场景应用为主 与欧美家庭庭院使用场景形成显著差异[1][16] - 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绿化标准提升推动城市绿地面积持续扩大 叠加居民园艺生活兴趣增长 共同带动市场发展[1][16] 出口表现 - 2024年中国割草机出口量2192.2万台 同比增长59.6% 出口金额175.89亿元 同比增长50.26%[18] - 2025年1-5月出口量1366.46万台 同比增长35.72% 出口金额126.39亿元 同比增长51.46%[18]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呈现"外资主导、本土追赶"格局 富世华、嘉丁拿、斯蒂尔、牧田、本田等国际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1] - 大叶股份、威克士、佳孚、EGO、格力博、亚特等中国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快速崛起[21] 重点企业 - 大叶股份2024年割草机营业收入15.58亿元 同比增长93.3% 产品涵盖汽油动力类、锂电动力类及交流电动力类[25] - 格力博2024年园林机械营业收入54.11亿元 同比增长17.73% 产品覆盖全球超12000家线下门店 拥有超过1500个SKU[27] 政策环境 - 国家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2024年7月出台政策对报废农机具按不超过50%提高补贴标准[8][10] - 2023年2月政策要求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10] 技术发展 - 行业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交流电动机能效标准向IE4/IE5等级升级 无刷直流电机应用比例增加[29] - 智能化趋势明显 新一代产品配备环境感知系统和AI路径规划算法 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30] - 电动化产品占比持续攀升 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普及显著提升续航能力[31] 产业链 - 上游为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及发动机、电芯等零部件[11]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 下游通过商超零售商、经销商和线上渠道销售[11] - 发动机是核心零部件 2024年中国发动机产量23.78亿千瓦 同比下降1.5%[13] 发展历程 - 1830-1880年为人力割草时代 英国工程师发明首台机械割草机[5] - 1890-1950年进入动力化时代 蒸汽机、内燃机、电力与割草机结合[5] - 1960年至今为智能化时代 1969年出现首台自行式割草机 1995年富世华推出首台商用全自动割草机器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