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晒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防晒面罩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未来前景展望:气温升高叠加健康意识提升,带动防晒面罩规模达66.67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2 01:04
防晒面罩行业概述 - 防晒面罩是一种帮助遮阳减少皮肤伤害的防晒工具 可遮挡零散紫外线防止直接穿透皮肤[3] - 分为带镜片款、全包带帽沿式、全包不带帽沿式和日常半包式四类 分别适用于骑行、户外活动、日常通勤和短时间出门等场景[3] 行业发展背景 -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 2024年全国平均气温10.9℃较常年偏高1.01℃ 为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5] - 2024年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5.6天较常年偏多6.6天 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5] - 防晒面罩从专业户外运动与劳动防护领域扩展至日常通勤、休闲出行等多元场景[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为二氧化钛、氧化锌、涤纶、锦纶等原材料 中游为生产制造 下游为销售渠道包括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店[6] - 二氧化钛作为物理性防晒剂通过散射和反射UVB/UVA紫外线保护皮肤[8] - 中国二氧化钛产量从2017年287万吨增长至2024年476.6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7.51%[8] - 二氧化钛表观需求量从2017年225.5万吨增长至2024年295.6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3.94%[8]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防晒服配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459亿元增长至2024年81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41%[9] - 预计2026年防晒服配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58亿元[9] - 防晒面罩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32.13亿元增长至2024年66.6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4%[11] 企业竞争格局 - 市场呈现"本土主导、外资渗透、消费分层"格局 本土品牌凭借供应链体系和消费场景洞察占据主导[11] - 头部企业通过"防晒+凉感+驱蚊"等多功能集成创新建立技术壁垒[11] - 形成包括OhSunny、蕉下、小野和子、森马、觅橘、李宁、安德玛等多元化品牌矩阵[11] 重点企业分析 - 森马服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1.49亿元同比增长3.26%[12] - 森马品牌八大心智产品收入占比提升27个百分点 防晒服等系列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0%[12] - OhSunny为国内最早从事功能性防晒服的企业 拥有中国第一代UPF50+防紫外线技术[13] 行业发展趋势 - 从通用型设计迈向深度个性化阶段 依据不同肤质和面部轮廓数据推出专属面罩[14] - 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 环保再生材料将广泛应用于面料生产[15] - 构建覆盖多场景的全天候防护生态 注重与墨镜等产品的兼容性与美学融合[16]
最热的夏天,「防晒」撑起千亿清凉大市场
36氪· 2025-08-11 23:35
行业趋势 - 防晒行业向"防晒+养肤+抗老"多功效融合转变 [1][21] - 防晒服从细分品类跃升为主流消费品类 成为户外"第三大刚需" [5][16] - 防晒化妆品市场稳健增长 预计从2023年148亿元扩容至2028年224亿元 [15]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 预计2026年达958亿元 [19] - 防晒衣细分市场占比将超50% 2026年规模预计达554亿元 [19] - 晒后修护品类快速增长 2024年备案数同比增长94% 2025年上半年增长44% [14] 消费行为 - 物理防晒领域男性购买力接近女性 化学防晒男性成交额占比不足三成但潜力上升 [15] - 消费者需求从基础防晒转向透气/耐磨/轻量化等复合功能 并注重"成衣美学" [8] - "软硬结合"防晒方式普及 化学防晒叠加物理防晒催生新增长点 [11] 产品创新 - 高端防晒衣采用锦纶+氨纶面料 添加原纱/玻尿酸/木糖醇等成分实现功能复合化 [13] - 防晒化妆品向多功能延伸 素颜霜成交量增速超10倍 [14] - UPF>50成为行业标准 防晒效果提升空间有限 竞争焦点转向面料科技与舒适性 [12] 企业动态 - 波司登防晒衣业务三年内从零增长至10亿元销售额 [6] - 超4400家防晒相关企业存在 户外运动品牌积极布局该领域 [9] - 代工厂通过1688平台以低于品牌价1/3的价格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 [10] 渠道表现 - 京东618期间原纱防晒衣成交额同比增长150% 超高倍防晒霜增长140% [5] - 户外防晒皮肤衣/脸基尼/遮阳帽等品类成交额同比翻倍 [5] 竞争格局 - 国货品牌凭借技术突破与性价比优势崛起 与外资品牌分庭抗礼 [21] - 入局者包括专业防晒品牌/户外运动品牌/快时尚品牌甚至羽绒服企业 [5]
内销翻倍增长、海外订单激增 中国防晒产业迎来“双向爆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23:23
行业趋势 - 防晒产业正经历从"小众品类"到"大众刚需"、从"季节性消费"到"日常化场景"、从"单一功能"到"多元体验"的三重跨越 [1] - 防晒服配和防晒化妆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分别达885亿元和179亿元 2026年有望分别增至958亿元和195亿元 [3] - 国内现存防晒相关企业超1.2万家 近六成企业成立10年以上 注册资本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占比27.5% [5] 市场表现 - 美团闪购数据显示6月至7月20日防晒衣、皮肤衣、遮阳伞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2] - 什么值得买平台6月防晒霜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4.17% [2] - 阿里国际站7月1-11日防晒霜和美黑产品在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订单量翻倍 制冷类产品在法国和阿根廷商品交易总额分别涨190%和350% [7] 产品创新 - 安踏光盾防晒服销量同比增长42% 采用创新防晒纱线"遮热纱"和冰肤科技 [2] - 上海家化旗下玉泽推出无酒精无香精的大分子防晒霜 针对医美术后敏感肌护理需求 [2] - 义乌森外帽业太阳能风扇帽订单排至8月 预计全年出货量达50万顶 顶部太阳能板实现长续航和可调节风力 [7] 企业布局 - 联发股份开发抗紫外功能面料和凉感功能面料用于纺织服装领域 [4] - 汇隆新材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应用于家纺面料、服装面料、阻燃遮光面料等多个领域 [4] - 广百股份打造"夏日防晒节"主题消费场景 推出防晒美白产品专场折扣活动 [4] 出海战略 - 外贸企业针对海外差异化需求研发新品 如宠物凉席冰垫等窝垫产品满足热带地区需求 [7] - 防晒产品创新出海体现外贸企业活力和应变能力 需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8]
电商“草根力量”
吴晓波频道· 2025-07-22 15:39
公司表现 - 洋蜻蜓品牌防晒伞在拼多多平台销量从年初至今增长50% [2] - 店铺爆款防晒伞定价15元,生产成本7-8元,物流成本2元,运营成本2元,单把利润约3元 [22] - 店铺六年累计销量超600万把,复购率达18%-20%,高于行业平均10%的水平 [20] - 通过乡村工厂模式实现成本控制,江西工厂日产能达4000-5000把,工人80余人 [25] 行业趋势 - 6月高温推动"防晒经济","什么值得买"平台防暑关键词商品GMV同比增长65.13%,防晒配件环比增长超40% [3] - 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需求增长,上海消保委调查显示低价商品导致消费者获得感下降 [16] - 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重点支持提供优质商品的中小商家,包括流量、资金和技术支持 [13] - 平台规则转向品质导向,加强对商品质量管控,包括禁止好评返现和线下抽查等措施 [12][13] 商业模式 - 采用"乡村生产+电商直连"模式,江西工厂用地和人工成本较义乌低30%以上 [25] - 沧州青县化妆刷产业带形成集群效应,当地出厂价比城市工厂低20%-30%,占据国内50%市场份额 [28] - 直接生产直销模式削减中间环节成本,不投入广告和达人带货,保持价格竞争力 [22][23] - 乡村工厂带动就业,江西伞厂为村民创造月收入1000-5000元的增收机会 [37] 产业影响 - 乡村工厂模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湖南已建成6821个乡村车间,带动就业33万人 [37] - 沧州化妆刷产业从代工转型自主品牌,从业人员达1.6万人,工厂超1000家 [29][38] - 电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使乡村低成本生产能力直接转化为终端价格优势 [30] - 该模式缓解乡村人口流失问题,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6][37]
史上最热夏天,卷出一个最热单品
36氪· 2025-07-19 12:25
防晒口罩市场现状 - 2023年夏季防晒口罩成为热门单品,因极端高温天气导致需求激增,尤其受年轻人和户外工作者(如外卖员)青睐 [5][6][10] - 防晒口罩样式迭代迅速,从基础半脸款升级至全脸包裹的"脸基尼",并衍生出帽檐一体、呼吸孔设计等创新形态 [8][10] - 男性消费者占比显著提升,摆摊数据显示防晒口罩月销达30件,仅次于防晒帽,而防晒伞因使用不便销量低迷 [10] 价格与成本结构 - 价格区间差异极大:白牌产品低至1毛/只,主流品牌如"小野和子"售价30-50元/只,真丝款高达69-99元/只 [11][15] - 生产成本中锦纶材质口罩约10元/只,行业平均利润率可达50%,但营销成本占比高(头部品牌日投流费用超20万元) [16][19] - 一次性日抛型产品(如稳健医疗4元/只)因高价接受度低,销量仅数千单,远低于可重复使用款(近5万单) [13] 行业竞争格局 - 跨界入局者激增:原主营真丝发圈的"桑巷"、女装品牌等纷纷拓展防晒口罩品类,通过拓品策略构建品牌体系 [15] - 面料技术持续升级,从初期聚酯纤维转向锦纶+氨纶混合材质,2023年真丝成为高端产品新卖点 [14][27] - 中小商家采用贴牌(19.9元/只)或白牌(9.9元/只)模式,依赖工厂直发降低库存风险 [20]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用户追求"硬防晒"但注重性价比,催生DIY平替方案(如旧衣改制0成本口罩) [21][22] - 产品功能需求多元化:要求同时具备UV防护(宣称99.9%阻隔率)、透气性、修饰脸型及易清洗特性 [13][14] - 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8月进入淡季后商家转向清库存,部分已开始筹备秋季品类 [28][30] 行业痛点与趋势 - 高退货率困扰厂商:工厂端达15%,经销商高达30-60%,主因品质与价格预期不符 [23][24][26] - 流量争夺白热化,中小商家难以承担投流成本,部分转向自媒体带货或跨境电商寻求突破 [19][30] - 真丝材质成2023年差异化竞争焦点,但欧美市场拓展受阻因文化差异(偏好美黑) [27][32]
高温催生“防晒经济”,下一个千亿市场近在眼前
36氪· 2025-07-17 23:44
高温天气与防晒经济崛起 - 华北南部及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江南中北部、新疆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40℃以上 [1] - 2024年中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000亿元 [2] - 防晒服配从细分品类升级为夏日主流消费品类,成为防晒经济支柱 [2] 防晒产品市场表现 - 京东618期间防晒衣销售额同比增长150%,"脸基尼"、"遮阳帽+防晒口罩两件套"成交额同比翻倍 [4] - "什么值得买"平台防晒面罩、袖套等产品GMV环比增长超40% [4] - 消费者需求从基础防晒功能转向透气、耐磨、轻量化等复合功能,并注重"成衣美学" [4] 防晒产品发展趋势 - 防晒服配市场分化出时尚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种发展模型 [4] - 户外骑行人士催生透气防晒帽、防晒面罩等特色产品 [5] - 通勤白领和年轻群体推动科技面料与时尚设计在产品研发中的占比提升 [5] 供应链与技术创新 - 福建面料厂商通过研发防晒纤维(添加薄荷成分)实现耐水洗、抗皱等特性,获得超1.5亿元营收 [7] - 上游面料供应商因高需求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5] - 传统喷涂法防晒面料因水洗后性能受损被新技术替代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防晒相关企业数量达4400余家 [8] - 安踏、迪卡侬等运动品牌,波司登、鸭鸭等防寒品牌,优衣库、太平鸟等快时尚品牌跨界布局防晒赛道 [8] - 未来产品将呈现"多元化"和"细分化"趋势,带动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学等领域就业 [10] 行业监管与建议 - 业内专家建议企业加强研发以夯实产品护城河 [10] - 监管端需强化日常监督并完善行业标准,防止低质高价产品损害行业信任 [10]
防晒品热卖背后:拼多多千亿扶持让“质价比”成为突围首选
华尔街见闻· 2025-07-16 10:56
防晒经济市场概况 - 中国"防晒经济"增长迅猛,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防晒产品从季节性需求演变为全年性战略赛道[1][2] - 防晒装备呈现普及化、大众化、日常化趋势,反映消费需求升级[3] - 拼多多平台夏季防晒产品环比快速增长,品质工厂上新积极性同比显著提升[1] 防晒产品消费特征 - 防晒产品价格带分布广泛,涵盖10-20元至300-400元区间,其中50-100元区间销量最高[4] - 消费者选择防晒衣主要关注面料(如锦纶)和防晒度(UPF50+达标即可),价格与品质不一定正相关[5] - 产业带商家通过高质价比策略提供紫外线阻隔率99%的防晒伞(15元)和成本40元/售价49.5元的防晒衣[6][7] 拼多多平台扶持政策 - 平台通过M2C模式降低工厂成本,规模效应增强成本摊销能力,实现高质价比[9] - "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资源,覆盖头部及中小商家,包括降本减佣、流量扶持等措施[9][10] - 2025年Q1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10%至956.72亿元,但净利润同比暴跌47%至147亿元,反映补贴力度[9] - 专项团队深入泾县宣纸、永康厨具等产业带,提供产品、运营、物流等全方位扶持[11] 行业影响与战略方向 - 平台补贴带动防晒服、防晒伞等品类销量激增,为中小商家创造增长新动力[10] - 公司强调长期投入优先于短期利润,通过反哺供需两侧构建高质量增长生态[11] - 电商行业竞争下半场,平台以"全面惠商"政策推动产业新质转型[10][11]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7.15)-20250715
渤海证券· 2025-07-15 02:52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调,权益类基金普遍上涨,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新发行和新成立基金数量增加;2025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销量高增长,行业加速洗牌,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东南亚主要国家关税落地,具备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企业有竞争优势 [2][3][4][6]。 基金研究 本周市场回顾 - 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调,中证1000在市盈率及市净率指数估值分位数方面涨幅居前 [2]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7个行业上涨,涨幅前五为房地产、钢铁等,下跌行业为煤炭、银行等 [2]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市场热点包括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首批10只科创债ETF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 [2] - 权益类基金普遍上涨,量化基金涨幅最大为1.49%,纯债型基金有涨有跌,FOF基金中养老目标FOF上涨0.19%,QDII基金平均上涨0.36% [2] - 主动权益基金本周仓位涨幅居前的行业为银行、房地产和煤炭,跌幅居前为钢铁、电子和计算机,2025/7/11仓位为79.20%,较上周上升1.44pct [3] ETF市场概况 - 本周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154.00亿元,债券型ETF净流入规模居前,股票型ETF净流出54.52亿元 [3] - 本周整体ETF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720.25亿元,日均成交量达1362.57亿份,日均换手率达7.86% [3] - 主要宽基指数资金整体净流出规模收窄,中证1000、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净流入规模居前,中证A500指数延续流出接近70亿元,港股券商、科技和银行板块被资金看好 [3] 基金发行情况 - 本周新发行基金44只,较上周增加8只,新成立基金30只,较上周增加10只,新基金共募集275.04亿元,较上周增加221.76亿元 [4] 行业研究 行业要闻 - 2025年上半年新投产74.4万吨/年生活用纸产能 [5] - “防晒经济”撬动“清凉”大市场 [6] 公司重要公告 - 蒙娜丽莎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亏损 [6] - 百隆东方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超过50% [6] 行情回顾 - 7月7日至7月11日,轻工制造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1.21个百分点,纺织服饰行业跑赢沪深300指数0.80个百分点 [6] 本周策略 - 2025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全国销量达3232.5万台,同比激增29.5%,全国电动自行车收旧、换新各846.5万辆,前十大品牌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7.6%,新国标政策9月1日实施,行业加速洗牌,龙头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6] - 美国自今年8月1日起对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现阶段美国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加征关税水平低于我国,在东南亚有产能布局的企业有竞争优势,全球关税不确定性阶段性落地,出口板块风险释放,建议关注具备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企业 [7] - 维持轻工制造与纺织服饰行业“中性”评级,维持欧派家居等公司“增持”评级 [7]
小暑・防晒经济里的清凉生意经|财经二十四节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00:12
防晒消费市场增长 - 中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近5年稳健增长 预计2026年达958亿元 其中防晒衣占比554亿元超50% [4] - 高温天气与户外运动场景火热共同推动防晒意识提升 催生全副"捂"装消费需求 [4] 市场竞争与产品创新 - 防晒衣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22亿次 抖音播放量3111亿次 消费者关注UPF50+防护及"显脸小""透气好"等设计亮点 [7] - 蕉下、SINSIN等品牌推出专利云朵原纱、UPF100+等创新产品 代表单品销量达80万+件 [8] - 产品功能从户外延伸至通勤、社交场景 满足"凉感""平价""颜值"等差异化需求 [9] 行业标准与产品选择 - 国标规定UPF>40且UVA透射率<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防晒服需满足透气率≥30mm/s等功能性要求 [12] - 小红书"物理防晒"话题浏览量16亿 "服饰硬核防晒"话题62.3万 消费者偏好与产品性能关联度高 [9] 市场趋势与挑战 - 防晒服配从功能装备升级为集"凉感""显瘦"的时尚单品 向时尚化、场景化发展 [15] - 行业存在三无产品虚假标注UPF50+、夸大宣传等问题 需强化标准执行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12][15]
设计驱动 科技赋能 “防晒经济”撑起万亿赛道
消费日报网· 2025-07-03 02:4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防晒服配市场规模2023年超800亿元 预计2027年达1000亿元 [1] - 该品类从边缘产品跃升为主流消费品类 构筑"防晒经济"新型消费市场 [1] - 2024年夏季电商平台"防晒服"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 头部品牌销量环比增长近5倍 [2] 消费趋势演变 - 消费需求从简单遮挡升级为专业性 舒适性和场景适配性 [2] - 户外骑行人群偏好透气防晒帽面罩一体设计 通勤白领选择UPF认证轻薄外套 年轻群体推动科技面料与潮流设计融合 [2] - 消费理念从"防晒不怕黑"进化为"健康+功能+时尚"综合表达 [2] - 防晒消费从季节性应景走向全季 全人群 全场景的长期消费逻辑 [3] 产业链特征 - 产业带企业订单爆满 定制化 OEM代工和自主品牌并行发展 [2] - 完整制造产业链支持从功能性原材料创新到数字化柔性制造再到电商直播营销 [2] - 产品被系统性嵌入时尚制造业高附加值板块 [2] 品牌营销升级 - 品牌借助防晒服饰进入"主打生活方式"叙事 输出健康 精致 个性化生活理念 [3] - 多维驱动因素包括颜值经济 健康经济和国潮文化 [3] - 展现中国消费市场潜力与细分赛道弹性 为制造业存量市场挖掘增量提供范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