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风险处置
icon
搜索文档
云上城 TiKToK 跨境电商最新消息:方法超简单,问题不再难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31
云上城 TiKToK 跨境电商的无法兑付问题,在日常资金流转异常中逐渐暴露。众多投资者发现,原本应按时到账的收益迟迟未到,相关从 业者的资金结算也陷入停滞。这一情况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经济压力,部分从业者甚至面临业务中断的危机,行业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鉴于事件复杂性,引入第三方机构接手。第三方机构凭借在金融风险处置、跨境业务处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被选中担此重 任。其在资金管理、资源整合上的优势,为解决兑付危机带来希望。 在多方努力下,线上赎兑通道如期开通。明确开通时间后,详细告知投资者操作流程,并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作出提示,确保投资者能顺 利进行赎兑,目前兑付工作正有序推进。 有关部门迅速介入,展开全面调查与积极协调。他们与平台运营方、投资者代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深入沟通,了解事件全貌。通过严谨细 致的调查,梳理资金流向,为后续解决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此次事件解决后,云上城 TiKToK 跨境电商有望重获信任,逐步恢复业务。整个行业也将从中吸取教训,完善监管与运营机制,恢复市场 信心,保障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 ...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同日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9-22 13:16
2025.09. 22 本文字数:337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杜川 金融圈的目光再次聚焦!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将齐聚"高质 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5年金融业的发展成就。 尽管这是一场关于"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发布会,但市场的期待值已被拉满。从时间线来看,距 离去年9月24日的重磅新政即将满一周年,市场热切期盼着是否还会有利好政策出台。回顾去年,9 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的发布会便推出一系列利好。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刚宣布降息 25bps,这无疑让大家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金融发展破浪前行 过去五年金融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 险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一边持续输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 济,一边以"监管铁军"姿态筑牢风险防线。 金融业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服务实体奠定坚实基础。发布会上,潘功胜、金融金融监管总局 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详细介绍了过去几年金融支持实体以及风险处置所取得的成绩。 ...
国常会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09-19 15:49
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 - 制定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并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2][3] - 合理分类设定本国产品标准 明确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和关键工序的具体要求 [2][3] - 充分听取内外资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 稳妥推进标准实施并设置过渡期支持企业产业布局 [3] - 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切实保障公平竞争 [3] - 财政部实施三年行动方案 检查6000多家代理机构和30000多个政府采购项目优化营商环境 [3]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 - 原则通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4] - 健全管理制度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2][4] - 推动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4] - 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推进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4] 金融风险处置法律框架 - 金融管理部门先行采取行政措施稳定重大金融风险案件 为后续破产程序奠定基础 [5] - 金融稳定法应与企业破产法修订协调衔接 联动修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金融单行法 [5] - 尽快制定存款保险法 与企业破产法和金融稳定法相呼应 构建统一完备体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法律框架 [5]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 丰富破产制度工具箱 优化司法流程解退出难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23:12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江聃 施行18年后,企业破产法迎来首次"大修"。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9月8日首次提 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近日全文公开,征求意见。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 制度,草案在现行企业破产法基础上,实质新增和修改160余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本次修订贯彻了现代化破产法理念,揭示破产法不单是程序法,还是市场经济退出基本法,以及防范 化解处置重大风险的重要制度工具。"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在接受证券 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原标题:专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 丰富破产制度工具箱 优化司法 流程解退出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关系庞杂,本次修订草案新增的"金融机构破产"专章如何体现金融机 构特殊性? 在李曙光看来,本次修订草案既回应了实践需求和风险挑战,补齐了现行制度短板;又顺应了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的破产法发展方向,为未来制度发展预留了接口。修订草案重点解决了运用破产程序意 愿低、破产程序执行难、金融机构等经营主体退出难等问题,并完善破产申请和受理、管理人、债务人 财产以及重整等制度,丰富 ...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丰富破产制度工具箱 优化司法流程解退出难题
证券时报· 2025-09-18 17:58
施行18年后,企业破产法迎来首次"大修"。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9月8日首次提 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近日全文公开,征求意见。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 制度,草案在现行企业破产法基础上,实质新增和修改160余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本次修订贯彻了现代化破产法理念,揭示破产法不单是程序法,还是市场经济退出基本法,以及防范 化解处置重大风险的重要制度工具。"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在接受证券 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李曙光看来,本次修订草案既回应了实践需求和风险挑战,补齐了现行制度短板;又顺应了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的破产法发展方向,为未来制度发展预留了接口。修订草案重点解决了运用破产程序意 愿低、破产程序执行难、金融机构等经营主体退出难等问题,并完善破产申请和受理、管理人、债务人 财产以及重整等制度,丰富了破产制度工具箱。 全面修改现行法律 破解实践难题 证券时报记者:本次修订草案新增和修改条款较多,您认为本次修订有哪些特点? 李曙光:关键是要做好行政处置与司法破产的衔接。在立法层面,正在制定的金融稳定法是防范、化 解、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
浅谈国内外中小银行化解风险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8:34
国际高风险中小银行机构化险的历史教训与主要启示 - 全球93个国家爆发112次系统性银行危机 美国经历三次大规模银行倒闭潮[2] - 第一次倒闭潮(1929-1933年)期间美国约9500家中小银行停业或倒闭 政府最终通过提供流动性 放弃金本位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干预[2][3] - 第二次倒闭潮(1980-1994年)导致美国1600多家银行倒闭 其中35%-40%存在金融犯罪或欺诈 纳税人承担净损失1240亿美元(占当时GDP的2%) 司法部起诉1100名高管[4][5][6] - 第三次倒闭潮(2008-2013年)导致25家银行倒闭 包括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史上最大单家银行破产) 美国政府实施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美联储购买超1.7万亿美元证券[7] - 硅谷银行倒闭(2023年)因资产负债错配 48小时内流失存款超400亿美元(占总额25%) 引发签名银行 第一共和银行等区域性银行连环危机[10][11][12] - 国际经验表明: 政府需及时介入风险处置 对高风险机构应市场化出清而非放松监管 需区分流动性风险与财务风险 保护储户利益为核心原则[3][6][9][13] 我国中小银行化险的历史经验及其约束条件 - 化险经历三阶段: 治理金融三乱阶段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等机构 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 信托公司从1000家缩减至近60家[14] - 深化改革阶段通过"一行一策"处置高风险城商行 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采用监管激励措施[16] - 风险攻坚战阶段(2018年至今)已注销近200家中小银行 对包商银行采用"新设银行收购+破产清算"方案[17][18] - 当前高风险银行资产占比仅1.78% 但化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需防范同质性风险传导(如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导致存款向大行迁移)[19][20] - 需坚持市场化原则与灵活性结合 明确各方责任边界 将金融反腐融入公司治理 严肃追责问题机构及相关责任人[21][22] 当前环境形势及策略路径 - 银行业利差收窄导致"以时间换空间"策略约束增强 需实施精准拆弹实现风险实质性出清[19] - 需评估同质化引起的风险共振可能性 对近万亿规模银行化险需严防金融市场震荡[21] - 金融稳定法立法推进中 将明确股东 债权人 地方政府等各方责任 建立风险隔离机制[22]
深度|存款保险制度十周年:兼顾市场化与政策性 既要“治已病”又需“治未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2:29
存款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5月《存款保险条例》施行以来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4] - 制度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 [4] - 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4] - 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交纳的保费存款人无需交纳 [4] 风险处置实践案例 - 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中存款保险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对5000万元以下债权全额保障全部债权保障水平近90% [5] - 存款保险参与发起设立蒙商银行入股徽商银行承接包商银行业务 [5] - 辽宁省中小银行改革中存款保险出资10亿元参与设立辽沈银行 [5] - 参与辽阳农商行破产退出工作依法提供资金支持 [5] 市场影响与成效 - 截至2024年末中小银行存款余额较2015年增长124%市场份额上升2.4个百分点 [6] - 差别费率机制对3700多家投保机构中约300家高风险机构适用较高费率 [8] - 2015年以来累计归集保费3732亿元有力支持重点机构风险处置 [11] 基金运作与流动性管理 - 截至2024年末存款保险基金余额698.4亿元 [10] - 2015年首年余额仅31.0亿元2019年达到1215.8亿元峰值 [10] - 2020年因包商银行处置支出超1030亿元2022年因辽阳农商行处置支出超900亿元 [10] - 建议建立央行临时流动性支持机制和债券发行等后备融资渠道 [12] 法律体系完善需求 - 现行《存款保险条例》仅23款条文内容过于原则 [15] - 业界呼吁制定《存款保险法》提升法律位阶 [14] - 需明确早期纠正机制法律地位完善分层分级纠正措施 [16] - 建议在金融稳定法等立法中强化存款保险职能 [13]
《中国金融》|进一步强化存款保险风险处置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5-03 15:51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存款保险在过去十年有开创性贡献,面对挑战,建议从推动存款保险法出台、扩大存款保险基金积累、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职能三方面强化其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风险处置作用,构建更有效的金融安全网 [1][10][11] 推动存款保险法出台 - 《存款保险条例》存在法律位阶和效力低、制度设计和内容原则等问题,限制存款保险发挥金融安全网支柱作用 [1] - 日本存款保险法经历起步、完善、拓展三阶段修订,健全了市场化、法治化处置体系,我国应借鉴推动立法,明确权力边界和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2][3] 扩大存款保险基金积累 - 我国中小银行经营形势复杂,存款保险基金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公开发债、投资运用、预收保费等方式积累资金,保障处置能力 [5] - 国际上完善存款保险基金后备融资机制方式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公开发债、投资运用、预收保费,我国现阶段应探索建立后备融资机制,拓展投资运用方式 [6][7] 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职能 - 《存款保险条例》下存款保险实践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早期纠正措施力度不足、风险处置工具不丰富等问题 [8] - 日本存款保险机构逐步丰富处置功能,明确牵头地位,我国应完善处置手段,推动落实风险处置相关权力,实现风险与成本最小化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