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追责

搜索文档
皮海洲:让“造假1年就判刑”成为一种常态
新浪财经· 2025-08-04 02:53
应该说,"造假1年就判刑"在A股市场确实是较为少见的一件事情。毕竟国人强调的是"事不过三"。比 如,以造假退市为例,要求的是连续三年财务造假才会被退市。财务造假要达到一年退市、两年退市的 标准,那还需要对财务造假的金额有着严格的考核,只有财务造假的金额达标了,相关公司才能因为财 务造假而一年或两年退市,否则,不连续三年财务造假,相关公司是很难退市的。正因为有着"事不过 三"的说法,所以,"造假1年就判刑"的案例确实很少见。 当然,"造假1年就判刑"之所以较为少见,这其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很少有造假1年就停手的,少则2年、3年,多则4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上市公司造假,仿佛需要一个 完整的造假周期似的。正因为很少见到只造假1年的公司,"造假1年就判刑"的事情自然也就很少出现 了。 力源科技2021年的这次财务造假,仅仅只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但这并不代表该公司的思想觉悟有多高, 仿佛从财务造假中醒悟过来了,因此不再造假了。而是因为其财务造假的问题被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了。 从力源科技2022年4月第一次披露存在虚假记载的2021年年报到浙江证监局向其下发警示函,只有5个月 的时间。而202 ...
这家公司实控人被判刑!财务造假刑事追责力度明显提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9 14:08
7月29日晚间,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源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28日收 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送达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沈万中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最终,浙江证监局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沈万中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 元罚款;另外,其他5名责任人被判处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罚款。 对于此次实际控制人被刑事处罚,力源科技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先生已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 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上述判决不影响实际控制人的股东权利行使及公司管理层和治理 层的依法规范运作,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案例增多 近期,上市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案例增多。 7月4日晚间,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锦州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通知,公司副总裁宁鸿鹏、副总裁曹成因有证据证明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已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依法决定逮捕。公司因2020年至2023年连续4年财务 ...
多家中介机构收千万罚单
第一财经· 2025-06-30 14:16
监管处罚态势 - 监管对财务造假案涉事中介机构追责持续趋严 采用"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策略 [1][3] - 证监会近期披露多起行政处罚 涉及大信所 中喜所 中审众环所等会计所 部分机构单笔罚没金额超千万 [1][3] - 会计所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出具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出具文件存在重大遗漏 未勤勉尽责等 [3] 具体处罚案例 - 大信所因星星科技2019-2020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广汇物流2022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被合计罚没1799.05万元 [3] - 中审众环所因宜华集团2017-2018年审计报告虚假记载 被罚没350.94万元 [4] - 中喜所为华讯方舟出具不实《专项审核报告》 被处以50万元罚款 [4] 处罚数据统计 - 2025年上半年证监会及交易所披露118张罚单 涉及近40家会计所 其中16家遭行政处罚 [1][6] - 上半年会计所合计罚没款达1.97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94% 罚单数量同比增长45% [1][6] - 大信所被罚5次合计3129.23万元 天衡所罚没4964.43万元为单家最高 [6] 监管趋势变化 - 新《会计法》实施一年来(2024年7月-2025年6月)会计所罚没金额达7.75亿元 较上一周期增长3.75倍 [6] - 近一年平均罚款倍数升至2.45倍 较前期1.66倍明显提升 出现近10例5倍以上罚款案例 [7] - 监管对重大财务造假案件采用"顶格罚"措施 如普华永道被采取"没一罚十"处罚 [7] 政策导向 - 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强调对财务信息披露造假实施全方位打击 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重 [7] - 监管首次明确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通过行政 民事 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破除造假利益链 [7][8]
整理:昨日今晨重要新闻汇总(6月28日)
快讯· 2025-06-28 00:22
国内政策与监管动态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2] - 证监会首次对配合财务造假方同步追责 [4] - 沪深交易所拟将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调整为10% [4] 宏观经济数据 - 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 [4] - 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0.1%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 [4] 货币政策与金融动态 - 央行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4] - 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双双创新高 [4] - 交易员增加对美联储2025年降息3次的押注 [4] 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 - 中美就管制物项出口达成协议 美方将取消对华限制性措施 [2] - 特朗普终止与加拿大贸易谈判 欧盟和美国有望7月达成关税协议 [3] - 美财长暗示可能延长贸易谈判截止日期 [3] 能源与商品市场 - 欧佩克+考虑再次大幅增加石油产量 [4] - 美联储卡什卡利称关税影响显现或暂停降息 [4] 企业动态与行业趋势 - 普京表示俄罗斯计划削减军事开支 [4] - 美国5月消费者支出意外下降 通胀温和上升 [4]
6月27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4:05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前瞻性 针对性和有效性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2] - 会议指出加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提振消费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2] - 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从"推动止跌回稳"调整为"持续巩固稳定态势" 强调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盘活力度 [2] - 证监会将强化对财务造假责任人的追责 构建行政 民事 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同时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政策 [2] 资本市场改革与数据 - 沪深交易所拟将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5%调整为10% 与主板其他股票保持一致 [3] - 1-5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328062.5亿元同比下降0.1% 利润总额16514.5亿元同比下降2.8% [3] - 深圳大普微电子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3] 上市公司动态 - 小米汽车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0000台 [5] - 秦安股份筹划购买亦高公司99%股份 6月30日起停牌 [5] - 万科表示有信心应对挑战 争取妥善化解到期债务 [5] - 德福科技子公司签订锂电铜箔产品定点协议 [5] - 鸥玛软件控股股东筹划转让股权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5] - 中润资源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招金黄金" [5] - 仕佳光子筹划购买福可喜玛控股权 6月30日起停牌 [5] - 东岳硅材参股公司未来材料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5]
最高法、证监会: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等犯罪行为的追责力度
快讯· 2025-05-15 08:39
资本市场风险防范与处置 - 支持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风险处置工作 依法稳慎办理与上市公司风险化解 私募基金风险化解 债券违约 非法证券期货基金活动 清理整顿地方交易场所有关的案件 [1] - 依照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提供集中管辖 三中止等司法保障措施 支持地方政府履行属地责任 坚决防范 及时处置涉众风险 [1] - 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破产清算 重整程序中 加强与监管部门 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 支持证券期货监管部门在前期风险处置中依法对经营机构资产 业务等采取的处置措施 [1] 财务造假与违法犯罪打击 - 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等犯罪行为的追责力度 加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指导督办 严格规范财务造假案件审判尺度 严格把握缓刑适用条件 [1] - 提高审判效率 及时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落地一批重大典型案件 强化震慑效应 [1] - 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要求 依法严厉打击证券发行领域非法金融活动 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1] 股东与实控人责任追究 - 对负有责任的股东 实际控制人等依法实施股权 债权减记或清零等措施 [1] 私募基金领域案件处理 - 对私募基金领域等跨地域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案件 坚持统一指挥协调 统一办案要求 统一资产处置 公平清偿受损投资者 [1] - 保障及时受理 高效审理 标准一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