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行业整合

搜索文档
健讯Daily | 国务院批复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派林生物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0:22
政策动向 - 西藏医保局声明从未委托任何组织或个人推销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提醒参保群众提高警惕并核实信息 [1] - 国务院批复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旨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 药械审批 - 百奥泰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获得英国MHRA上市批准 可在英国销售并有望提升长期经营业绩 [3] - 智翔金泰GR1803注射液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获临床试验批准 该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靶向BCMA和CD3 [4] - 海利生物控股子公司天然骨修复材料注册申请获受理 适用于颌骨缺损修复且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 [5] - 信立泰恩那度司他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用于治疗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 [6] 资本市场 - 思睦瑞科新三板挂牌上市 2023年营业收入4.46亿元 净利润7537.88万元 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4.18亿元 净利润6702.98万元 [8] - 派林生物控股股东胜帮英豪向中国生物转让21.03%股份 总价约46.99亿元 每股价格23.51元 [9] 行业大事 - 爱美客REGEN公司韩国新工厂产量稳步提升 海外销售产品包括AestheFill和PowerFill [9] - 诺和诺德全球裁员9000人 约占员工总数11% 其中丹麦削减5000个职位 预计年化成本节约80亿丹麦克朗 [10] 舆情预警 - 盟科药业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6%公司股份 约3934万股 因自身资金需求 [11] - 舒泰神股东香塘集团减持336.07万股 持股比例由7.69%下降至6.99% [12]
国务院批复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派林生物易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0:17
政策动向 - 西藏医保局声明从未委托任何组织或个人推销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提醒参保群众提高警惕并核实信息[2] - 国务院原则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旨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3] 药械审批 - 百奥泰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获得英国MHRA上市批准 可在英国销售并有望提升长期经营业绩[5] - 智翔金泰GR1803注射液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获临床试验批准 该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靶向BCMA和CD3[6] - 海利生物控股子公司天然骨修复材料注册申请获受理 适用于颌骨缺损修复且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7] - 信立泰恩那度司他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用于治疗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8][9] 资本市场 - 思睦瑞科新三板挂牌上市 2023年营业收入4.46亿元且净利润7537.88万元 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4.18亿元且净利润6702.98万元[11] - 派林生物控股股东转让21.03%股份予中国生物 总价约46.99亿元且每股价格23.51元 反映血液制品行业整合趋势[12] 行业大事 - 爱美客REGEN公司韩国新工厂产量稳步提升 海外销售产品包括AestheFill和PowerFill[14] - 诺和诺德全球裁员9000人约占员工总数11% 其中丹麦削减5000职位 预计年化成本节约80亿丹麦克朗 反映GLP-1行业转向精耕细作[15] 舆情预警 - 盟科药业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6%公司股份 合计不超过3934万股 主要因股东自身资金需求[17] - 舒泰神股东香塘集团减持336.07万股占0.70% 其与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7.69%降至6.99%[18]
47亿元收购遇冷?派林生物易主背后,血液制品企业谋变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0:45
股权变更 - 控股股东胜帮英豪向中国生物转让21.03%股份(对应2亿股)[1] - 股份转让总价46.99亿元 每股价格23.51元(较公告前收盘价18.4元溢价27.77%)[1] - 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 公司经营与产能 - 2024年营业收入26.55亿元(同比+14%) 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21.76%)[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13.18%) 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27.89%)[3] - 业绩下滑主因系广东双林与派斯菲科二期产能扩增导致短期供应量下降[3] - 二期扩产后合计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11%)[3] 行业整合趋势 - 中国生物收购后血浆资源占比将超30% 合计拥有9个血液制品牌照[4] - 行业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中国生物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解决[4][5] - 外延并购成为企业扩大浆站资源、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8]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6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950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多数企业业绩承压:7家主要企业中仅3家营收增长 涨幅8%-13%[5][7] - 天坛生物、上海莱士等头部企业净利润均下滑(天坛生物-12.88% 上海莱士-17%)[6][7] - 业绩压力主因系产品降价(如人血白蛋白价格下降直接影响毛利率)[6] 企业战略方向 - 头部企业推行"拓浆+脱浆"双轨战略:优化浆站布局与拓展高附加值生物制药领域[8] - 行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如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10] - 浆站资源稀缺性强:国内正常经营企业不足30家 2001年后未批准新生产企业[8]
派林生物上半年业绩同比下行 公司采浆量快速提升已积极扩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7:5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同比下降13.18% [2] - 归属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27.89% 扣非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27.63% [2] - 业绩下滑主因产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两家全资子公司推动二期产能扩增 [2][3] 产能扩张 - 派斯菲科2025年3月初完成二期扩增投产 广东双林2025年6月完成扩增投产 [2] - 合计年产能提升至超3000吨 [2] -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增长约11% [3] 行业地位 - 产品数量11个位居行业第三 浆站数量38个位居行业前三 [2] - 2024年采浆量超1400吨稳居千吨级血液制品第一梯队 [2] - 通过战略重组派斯菲科和新疆德源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2] 行业前景 - 2024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6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950亿元 [3] - 中国年血浆采集量仅占全球约18% 产品种类最多企业仅14种 [3] - 行业集中度低于欧美成熟国家 未来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整合进一步提高集中度 [4] 国际合作 - 广东双林与BRAINFARMA解除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合作协议 因未取得巴西营销授权 [4] - 协议解除不会对当期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5] - 未来将继续推进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及其他产品海外法规注册出口 [5]
三年前定增过会却搁浅,错失扩张窗口的卫光生物再搏千吨产能
北京商报· 2025-07-21 10:28
公司定增计划 - 公司时隔3年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计划,拟发行不超过4536万股募集15亿元,其中12亿元投向年处理1200吨血浆的血液制品智能工厂 [1] - 此前2022年公司曾启动11.5亿元定增计划,经调整减至10.87亿元后获批但未实施 [1][4] - 新方案总投资23.08亿元,建设周期4.5年,预计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39%,静态投资回收期9.12年 [6] 产能困境 - 公司现有生产线建于2013年,初始设计年投浆量400吨,经改造提升至650吨但已无进一步技改空间 [5] - 2022-2024年公司采浆量从466.77吨增长至561.57吨,年复合增长率9.69%,原料积压风险上升 [5] - 现有厂区无法满足11个品种23个规格产品的生产需求及未来5年新产品产业化需求 [5]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千吨产能"第一梯队"包括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 [1][6] - 全国28家血液制品企业中已有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 [6] - 2025年6月国药集团收购派林生物,行业进入"大鱼吃小鱼"整合深水区 [7] 项目投资细节 - 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拟投资23.08亿元,使用募集资金12亿元,另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4] - 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区唯一千吨级血液制品企业 [6] - 相比2022年800吨产能方案,此次扩产规模增加50%至1200吨 [6] 财务与实施风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25亿元同比下降0.57%,归母净利润4377万元同比下降6.54% [6] - 23.08亿元总投资中除12亿元定增外仍有11亿元资金缺口需自筹 [6] - 市场对公司前次定增搁浅及此次更大规模融资计划存在质疑 [7]
从增长超20%到近三成下滑,多家血液制品企业为何业绩“变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9:14
血液制品行业2024-2025Q1业绩表现 - 2024年行业呈现明显分化:上海莱士(营收81.76亿/+2.67% 净利21.93亿/+23.25%)、天坛生物(营收60.32亿/+16.44% 净利15.49亿/+39.58%)等实现双增,而华兰生物(营收43.79亿/-18.02% 净利10.88亿/-26.57%)等出现下滑 [1] - 2025Q1业绩反转:天坛生物(营收13.18亿/+12%)、华兰生物(营收8.68亿/+19.62%)延续增长,但上海莱士(营收20.06亿/-2.45% 净利5.66亿/-25.2%)等出现下滑 [1] - 头部企业单季度营收超10亿:上海莱士(20.06亿)和天坛生物(13.18亿)处于第一梯队,但净利润降幅分别达25.2%和22.9% [1] 产品市场供需格局 - 免疫球蛋白类:市场供需恢复平衡但临床需求未满足,上海莱士静丙收入16.99亿/-5.91%,天坛生物静丙收入27.58亿/+18.9% [2] - 人血白蛋白:进口供应增加导致竞争加剧,上海莱士进口白蛋白收入36.27亿/+3.49%,华兰生物白蛋白收入12.29亿/+16.27% [2] - 凝血因子类:医保限制取消后需求释放,保持较快增长 [2] 价格变动影响因素 - 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天坛生物称"价格下降减少的利润大于销量增长增加的利润"导致净利下滑22.9% [1][4] - 进口白蛋白占比增加和带量采购影响价格:2025年价格较2024年前三季度降低 [4] - 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涨价预期:进口厂商利润压缩可能提价,国产产品存在跟涨可能 [6] 行业并购整合动态 - 天坛生物1.85亿美元收购中原瑞德,新增5个浆站和百余吨采浆量 [7] - 上海莱士收购南岳生物获得湖南11家浆站 [7] - 博雅生物并购绿十字推动营收增长19.49% [7] - 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浆站资源成为竞争核心 [6][7] 市场规模与前景 - 2024年市场规模达600亿元 [8] - 预计2027年达780亿元,2022-2027年CAGR为11.6% [8] - 长期看人均使用量和价格有望持续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将缩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