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肠轴

搜索文档
重磅!中国团队登《自然》:王卫庆/王计秋揭秘"脑肠黄金通道"操控体重密码
GLP1减重宝典· 2025-09-07 09:49
脑肠轴调控机制研究 - 脑干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是大脑与肠道间的关键枢纽 可直接调控肠道营养物质吸收 [6] - 抑制Phox2bDMV神经元活性可使高脂饮食肥胖小鼠血脂和体重显著下降 肠道油脂吸收减少且粪便油脂排泄增多 [7] - 通过Chat-cre小鼠实验排除Phox2bNTS神经元干扰 确认大脑中枢调控肠道油脂吸收的全新生理现象 [7] 葛根素作用机制 - 中药单体葛根素可显著降低Phox2bDMV神经元电活动频率 经腹腔注射能穿越血脑屏障并促进油脂排出 [7] - 利用生物素标记探针与光交联技术筛选出500多个潜在结合蛋白 最终锁定GABRA1为葛根素关键结合靶点 [8] - 葛根素作为GABAAR正向变构调节剂 通过增强氯离子流入抑制神经元活动 2.4 Å分辨率结构图像揭示其结合位点 [8] 靶点验证与通路确认 - 迷走神经特异性敲除α1亚基(Phox2b-cre;Gabra1f/f)小鼠对葛根素排油减肥效果无反应 证实GABAAR介导功能 [9] - 空肠局部注射WGA-cre病毒追踪神经通路 证实DMV至空肠的迷走神经分支直接调控小肠油脂吸收 [9] - 形态学分析显示DMV抑制或葛根素干预后空肠微绒毛长度明显缩短 直接导致小肠油脂吸收能力降低 [9] 研究意义与协作 - 研究整合药物遗传学、神经电生理、冷冻电镜等前沿技术 揭示中枢调控肠道营养吸收新生理现象 [10] - 发现为肥胖与代谢疾病药物开发提供新创新路径 被评价为"开辟脑—肠信号通路研究新空间" [10] - 研究由上海瑞金医院、剑桥MRC、上海科技大学等多机构合作完成 共同第一作者包括吕茜茜等6人 [11]
北大天才韦东奕健康问题背后,揭露了绝大数人的问题
36氪· 2025-06-16 02:34
韦东奕健康案例分析 - 韦东奕近期健康问题特别是牙周炎引发广泛关注 与极简饮食生活方式高度相关 [3] - 饮食特点包括主食偏爱精致碳水如馒头和方便面 肉类 鱼类 蛋类 奶类和蔬菜水果摄入极少 [4] - 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 长期缺乏导致身体分解肌肉 造成消瘦和免疫力下降 [6][7] - 脂肪摄入极低 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和细胞膜正常功能 [9][10] -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 可能导致贫血 皮肤状态差和骨密度下降 [11] - 缺乏户外活动和运动 加剧肌肉和脂肪流失 [12] - 常规体检未覆盖早期营养不良敏感指标如骨密度和维生素水平 [14] - 牙周炎作为全身健康信号 与血管硬化 糖尿病风险和认知衰退相关 [15][16] 营养失衡与健康影响 - 高碳水 低蛋白 缺脂肪 少维生素的饮食模式加速细胞老化和胶原蛋白消耗 [11] - 维生素D缺乏与情绪波动和抑郁风险增加相关 [13] -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影响营养吸收并可能引发过敏和失眠 [13] - 精制碳水饮食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影响大脑供能和决策质量 [29] - 长期高糖饮食增加胰岛素抵抗和阿尔兹海默症风险 [30] - 80年代至今 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减少3.5克 热量摄入增加近900大卡 [48] 健康饮食策略 - 选择营养密度高 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如瘦肉 鱼类 蛋类 豆类 蔬菜和水果 [20][22] - 优先全谷物主食如燕麦和糙米 避免血糖剧烈波动的食物如甜饮料和精制糕点 [22] - 保证每餐包含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来源 [23] - 控制总热量摄入 男性每日2150大卡以内 女性1850大卡以内 [49]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多吃蔬菜 水果和全谷物 [38] - 多样化脂肪来源 增加Omega-3摄入如鱼油和核桃 减少Omega-6过量 [36] 健康管理实践 - 随身携带高蛋白 高纤维健康零食如蛋白棒 谷物棒和坚果 [24][25] - 保证每日饮水2.5升 增加饱腹感和促进新陈代谢 [54] - 睡眠时长成年人7-9小时 尽快补足睡眠债务 [39] - 融入日常活动如站立办公 爬楼梯和做家务 [41][44] - 找到喜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跳舞或打球 坚持习惯 [45] - 肌肉锻炼增加基础代谢 配合蛋白质摄入效果更佳 [55] - 充足睡眠调节食欲激素 有助于体重管理 [58] 情绪与营养关联 - B族维生素帮助合成血清素 多巴胺和GABA等神经递质 [33] - 矿物质镁 锌 铁和钙缺乏与焦虑 易怒和神经信号传递问题相关 [34] -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制造神经递质的原料 影响情绪和睡眠 [35] - 脂肪平衡尤其Omega-3和Omega-6比例影响炎症和大脑功能 [36] - 肠道菌群健康通过脑肠轴影响情绪 需充足膳食纤维维持 [36]
绿谷医药回应“国产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断货”!药品注册证到期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09:32
药品供应情况 - 首款国产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出现断货现象,生产方上海绿谷医药科技相关岗位已停工停产 [1] - 公司回应称药品审评审批已进入最终阶段,正与有关部门沟通,预计将很快恢复供应 [1][2] - 停产原因是药品注册证到期需换证,临时调整仅限于甘露特钠产品线相关岗位,停工员工按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2] 药品价格与销售 - 甘露特钠胶囊线上售价超千元(规格150mg,42粒/盒),部分店铺已售出超100盒 [1] - 该药品2019年获批上市,2021年底纳入医保后价格从895元/盒降至296元/盒 [1] - 2024年累计销售超210万盒,上市至今用药患者超50万人,公司收到超9300人求药需求 [5] 药品审批进展 - 公司于2024年5月和10月两次向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提交"九期一"补充申请 [3] - 药审中心将从毒理药理、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生产等方面全面评估该药品 [3] 药品背景与争议 - 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国影响约1700万患者,"九期一"是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4] - 药品机制和主要发明人耿美玉的科研论文真实性曾受生物学家质疑,相关诉讼被法院驳回 [4]
绿谷医药停产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 三重质疑下的破冰者终陷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6-11 01:12
药物研发与上市 - 中国原研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于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打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困局 [1] - 该药物由绿谷医药研发,号称"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AD新药",上市初期被寄予厚望 [1] - "有条件批准"要求公司继续提交致癌性试验完整报告及长期有效性数据 [1] 争议与质疑 - 九期一®的"脑肠轴"机制遭学界强烈质疑,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饶毅教授公开批评其理论基础薄弱 [1] - 国内III期临床试验中,治疗组仅4周即显效,安慰剂组却意外"恶化",异常曲线引发对试验设计的广泛争议 [1] - 国际III期试验原定2025年完成,但在2022年提前终止,公司归因于"疫情致患者脱落、融资困难" [1] 市场表现与停产 - 上市初期引发抢购热潮,2021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市场进一步扩容 [2] - 因国际试验终止、研发团队动荡等消息冲击,销售急转直下 [2] - 2024年5月全国多地药房出现断货,6月停产消息获证实 [2] - 公司将停产归因于"药品注册证到期待审批",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2] 行业影响 - 九期一®的停产为中国创新药热潮敲响警钟 [2] - "有条件批准"被视作双刃剑,加速患者用药的同时,若后续数据无法兑现将带来强烈反噬 [2] - 重大原创机制需经得起国际同行严苛审视,学界公开质疑是提升研究质量的必经之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