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教育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投资于人”,提升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扩内需、促消费观察(下篇)
新华社· 2025-09-29 05:00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从供需两侧发力,才能推动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 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 "投资于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投向人才成长,让每个人生都精彩绽放 "国庆、中秋'双节'前包裹较多,派送速度得再快点儿。"在天津市蓟州区一家物流公司站点,28岁的负责人赵思桐按下"派送优先级"按钮,精 准调派快递员。从一线收派员到片区负责人,赵思桐走出校园后,仅用7年时间就实现了职业发展的多次跃升。 "要感谢我的母校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打磨和职业认同的塑造。入职后,我们很快能成长为业务骨干。"赵思桐说。 据了解,赵思桐供职的这家物流公司在天津与多家职业院校共建"产学协同"培养体系,这些职校输送的物流人才上岗适应期较其他新人缩短近 一半。今年,企业又招聘了约200名职校毕业生。 赵思桐在供职的物流公司一处分拨中心调 ...
智库观察:解码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跨越式发展之路
新华财经· 2025-08-16 14:10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发展报告 核心观点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从专科升级为全国首个建筑类全日制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标志着内蒙古职业教育改革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公司探索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构建科学完备的办学体系 在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创新实践样本 [1][3] - 公司设立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及国际建筑产能布局具有深远意义 [3] 办学成果与创新实践 - 近70年发展历程中实现八大核心突破:办学能级跨越、专业集群建设、育人体系重构、校企资源融通、机制创新、区域服务、国际合作、设施保障 [3] - 形成"专科强校→职业本科新标杆"的跨越式轨迹 尤其在产教融合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1][3] 战略意义 - 加速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支撑"建造强国"和"双碳"目标实现 [3] - 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同步增强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 - 为内蒙古国际建筑产能布局提供人才保障 助力建筑产能国际化进程 [3]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公司聚焦建设北疆协同育人高地、高水平师资团队、产教科一体化路径等八大方向 [4] - 目标定位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典范 [4] - 通过校地协同与国际合作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4]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新华财经· 2025-08-16 14:07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升级发展 - 学校正式获批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标志着69年办学历史实现质的飞跃 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1] - 作为全国首所建筑类公办职业本科高校 公司将通过专业升级改造和交叉融合发展 打造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创新高地 [3] - 联合编制智库报告系统梳理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式发展轨迹 其办学模式和产教融合实践被视为职业教育改革可复制的样本 [5][7] 政产学研协同合作 - 与内蒙古住建厅、华为技术、中科云图等企业签署战略协议 将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深度合作 [1] - 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 通过思成书院培养专业技能过硬且具备家国情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3] - 举办院士专家报告会 涵盖绿色建筑演化、传统营建智慧传承、工程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前沿议题 [6] 行业发展趋势 - 圆桌对话聚焦"好房子·好建造·好职教"互促互融 参与方包括建经投资、华与科工等产业链企业 [6] -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被确立为重点发展方向 将为建筑行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和创新示范 [3] - 构建"政策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五链融通格局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1]
素质教育助力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华日报· 2025-08-14 21:55
高职教育素质教育改革 -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需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传统专业技能培养已不足够 [1] - 素质教育成为破解"技能与素质脱节"困境的关键路径,需将思想道德、职业精神等嵌入人才培养全链条 [1] 人才培养目标更新 - 51.6%的企业提高了招聘中的软技能要求,如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 高职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素质"倾向,需转向培养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 [2] - 教育目标应推动从"技术工人"向"知识型工匠"转型,注重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与工匠精神 [3] 课程体系重构 - 当前课程设置"重技能、轻素质",导致学生在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短板 [4] - 需构建通识素质与专业技能一体化的课程架构,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统一 [4] - 广州某院校的"一课三平台"模式(《国学精粹》必修课+三大实践平台)为素质教育提供新途径 [5] 产教融合实践 - 当前素质教育实践环节存在形式单一、资源分散问题,需打造"第二课堂"和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6] - 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提升职业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 [7] - 院校联合企业共建信创人才培养基地(如"麒麟工坊"),实现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升 [7] 评价与信息化支持 - 需将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形成培养闭环系统 [7] - 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画像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素质提升方案和职业规划指导 [7]
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即将启幕
新华财经· 2025-08-13 07:23
学校发展里程碑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于8月16日举行新校名启用仪式 标志着从专科强校正式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1][3] - 学校前身为拥有近70年历史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6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4] 活动规格与参与方 - 研讨会汇聚34家相关企业 包括华为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 以及20所区内外高校和8个行业协会代表[2] -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等权威专家将作主旨报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鹏举等杰出校友参与分享[2]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学校与华为 中科云图 惠州市惠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覆盖智能建造 绿色建造和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3] - 校企战略合作集中签约旨在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好房子""好建造"协同创新发展路径[2][3] 研究成果与体系创新 - 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学校联合编制《从专科到本科的嬗变之路》智库报告 系统展示学校高质量发展全过程[3] - 学校着力打造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 深度融入内蒙古"五大任务"战略布局[4]
提供多元成才路径 北京市鼓励中职校试点综合高中班
北京晚报· 2025-07-14 06:58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 到2027年新建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 [1] - 建设20个左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50个左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1] - 保留特色中职学校并支持技能要求高、始读年龄小的特色中职专业 [1] - 整合区属中职学校、职工大学、社区学院资源成立高职学校 [1] - 扩大高职专科招生规模并规划筹建职教本科学校 [1] - 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鼓励中职学校试点综合高中班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1] - 探索打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MIS学籍管理系统 [1] - 支持职业学校建设面向中小学的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基地 [1] - 高水平高校与职业院校探索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 [1] - 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推广应用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联合培养职业本科人才模式 [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全链条人才培养 [2] - 建设产业学院、工匠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技工教育联盟 [2] - 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 - 形成"一园一体"和"一产一体"发展格局 [2] - 到2027年校企共建100个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2]
考大学,已经不能改变命运了
虎嗅· 2025-06-26 06:13
高等教育与就业趋势 - 1977年至2007年高校录取人数从27万增至500多万,高等教育稀缺性消失[5][7] - 早期大学生受益于人口增长、城镇化及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就业需求,但当前外贸、基建、房地产、互联网等传统就业驱动力消退[8][9] - 大学毕业生特权(如包分配、户口转换)逐渐消失,仅顶尖院校(如清北、985/211)保留部分优势[11][12][13] - 大学学历普及导致毕业生从事基层服务行业(便利店、外卖等)或返乡务农现象增多[14][15] 职业教育改革与高级蓝领崛起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平权,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普通院校同等待遇[29][31][32] - 职业院校升级为本科(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录取分数超过部分普通本科院校[33][34] - 国家通过设立"中国工匠日"、评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35][36] - 产教融合模式深化,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如华为与深职大共建ICT学院、吉利持股宁波职院汽车学院)[37][38][39] 高级蓝领职业发展前景 - "新八级工"制度提高技能人才收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参照高管待遇,月补贴达2000-5000元[41][42][43] - 三类蓝领群体分化:高端智能设备运维(如工业机器人工程师)、持证技能型(如注册消防工程师)、基础体力劳动者[46] - 重点区域职业院校差异化发展(浙江侧重IT、江苏侧重制造业、上海侧重造船业)[40] - 职业教育未来十年收益率或超过普通二本,技能型中产阶层比例将提升[48][49] 高需求蓝领职业示例 - **高级蓝领**:工业机器人运维员、半导体设备工程师、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工程师等[54][55] - **中级蓝领**:注册消防工程师、高级电工、奢侈品皮具修复师、高级厨师等[56]
多元教育时代的职业教育选择
齐鲁晚报网· 2025-06-11 12:32
职业教育招生政策改革 - 东营市2025年初中后职业教育招生政策进行全方位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从"兜底选择"向"主动路径"转变,体现教育公平与人才多样化培养 [1] 贯通培养体系 -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首次落地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市中专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合作),五年制高职专业点优化扩容 [2] - 2025年全市公办高中阶段学位供给率达102.2%,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中3+4与五年制高职占比近20%,约2000名学生可通过职业教育直通高等教育 [2] - 政策通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扭转"重普轻职"传统观念,实现多元成才路径 [2] 技术赋能招生流程 - 所有志愿填报、投档录取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生可填报16个平行志愿,录取结果7月初公布,提升效率与公平性 [3] - 统一平台公开所有院校与专业信息,投档按分数与志愿顺序自动完成,杜绝暗箱操作(未通过平台录取一律不予建籍) [3] 社会价值观重构 - 改革推动教育体系从"分层"(普通高中优于职业学校)向"分类"转变,3+4培养设为提前批录取,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 [4] - 招生计划中公办职教学位占比超92%,与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并表公布,消解职业教育社会偏见 [4]
【省教育厅】“定制”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陕西日报· 2025-05-22 22:47
职业教育改革进展 - 陕西36所高校上榜"2025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达100万人,建立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46个,实施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03个 [1] - 陕西通过优化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协同、推动职教"出海"等方式持续深化职教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 全省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陕西职教改革发展的政策供给更加有力、体系建设持续完善 [8] 专业布局优化 - 陕西积极引导高职院校优化专业布局,设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民生紧缺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 [2] -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需求于2023年新开设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培养产品数字化设计、增材制造工艺制订与实施人才 [2] - 学院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老牌专业进行升级,增加智能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课程,淘汰5个与产业脱节专业,调整8个专业方向,增设7个新兴专业 [3] 校企合作模式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为ICT会计产业学院,共同打造智慧实训中心,开设智慧财经卓越班 [5] - 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产业拓展课+岗位实践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服务地区产业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 - 学校建立由295名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校教授参与的外聘教师库,381名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6] 国际化办学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中泰"秦岭工坊",为泰国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 [7] - 中泰高校联合编写双语教材51本,为比亚迪泰国分公司编写《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6本教材,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 [8] - 学校22名师生赴泰国访学,24名泰方师生来校学习,学生海外实践就业与短期交流培训共计198人次 [8]
陕西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00万人
陕西日报· 2025-05-14 22:48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陕西省现有职业学校389所 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 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 每个市至少有一所高职的发展布局 [1] - 全省职业学校布设3142个专业点 涵盖19个专业大类517个专业 [1] - 职业教育聚焦34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1] 产教融合建设成果 - 已立项培育建设29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36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1] - 建立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46个 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03个 [1] - 立项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66个 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6个 [1] 职业教育活动周 - 活动周以"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为主题 由10个部门共同举办 [2] - 启动仪式为36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9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建设单位授牌 [2] - 为获得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的14名选手代表颁奖 [2] - 活动周期间将开放企业 校园 院所 赛场 展示陕西技能人才风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