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混改

搜索文档
美政府拟收购知名锂矿巨头股权,该公司手握“全球最大”锂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7:55
特朗普政府寻求入股美洲锂业 - 特朗普政府寻求获得美洲锂业公司10%股权 希望拥有美国最大锂矿权益[1] - 白宫正在重新商谈美国能源部对美洲锂业公司2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贷款的条款[1][4] - 美洲锂业公司股价在9月24日盘中飙升超过100%[1] 美洲锂业公司资产与项目 - Thacker Pass锂矿项目拥有全球已知规模最大的已探明锂资源和储量[4] - 该项目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北部 预计分5期实现每年1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4] - 第一阶段可实现年产电池级碳酸锂4万吨 足够8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4] - 美洲锂业持股62%并负责运营Thacker Pass项目 通用汽车拥有38%权益并签订20年承购协议[4] 赣锋锂业与美洲锂业历史关系 - 赣锋锂业曾为美洲锂业公司第一大股东 2017年通过子公司以6375万加元认购7500万股 持股19.9%[1][5] - 赣锋锂业享有美洲锂业公司80%包销权[5] - 截至2024年末 赣锋锂业在全球锂资源总量超过3381万吨LCE[5] - 2025年上半年持股比例下降至6.86% 从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6] 美国政府股权投资趋势 - 特朗普政府已多次收购私营企业股权 被媒体称为"美国版混改"[7] - 6月在日本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交易中获得"黄金股"[8] - 7月美国国防部斥资4亿美元收购稀土矿商MP Materials 15%股权成为最大股东[8] - 8月美国政府宣布将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的最大股东[8] - 特朗普表示将尽可能多地争取股权 产业干预模式向"制度性转变"加速推进[8] 行业专家观点 - 新加坡淡马锡集团被作为政府控股与市场化运营的成功案例[8] -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将特朗普做法称为"投机性的企业'勒索'秀"[10] - 专家认为联邦政府可能入股其他半导体公司并进军其他行业[10] - 特朗普政府正在尝试扩大美国政府干预私营部门的边界[10]
特朗普又出手!美政府拟收购知名锂矿巨头股权 该公司手握“全球最大”锂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7:17
特朗普政府寻求入股美洲锂业公司 - 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求获得美洲锂业公司10%股权 并重新商谈美国能源部22.6亿美元贷款条款[2] - 美洲锂业公司股价在9月24日盘中飙升超过100%[2] - 白宫称此举为"重要的关键矿产交易" 旨在重新谈判贷款条款[3] 美洲锂业公司核心资产与项目 - Thacker Pass锂矿拥有全球最大已探明锂资源储量 预计分5期实现年产1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3] - 项目第一阶段可实现年产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足够8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4] - 美洲锂业持股62%并负责运营Thacker Pass项目 通用汽车持股38%并签订20年承购协议[4] 赣锋锂业股权关系变化 - 赣锋锂业曾通过子公司以6375万加元认购美洲锂业19.9%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2] - 2025年上半年持股比例下降至6.86% 从长期股权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6] - 公司表示不直接参与美洲锂业经营决策 美国政府入股对其影响较小[2] 美国政府产业投资战略 - 特朗普政府已收购多家企业股权 包括美国钢铁"黄金股" MP Materials15%股权及英特尔最大股东地位[7] - 政府产业干预模式从"个案试点"向"制度性转变"加速推进[7] - 特朗普确认将尽可能多地争取企业股权 代表新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7] 美洲锂业全球资源布局 - 公司持有阿根廷Minera Exar公司62.5%股权 旗下Cauchari-Olaroz锂盐湖拥有丰富锂资源储备[6] - Cauchari-Olaroz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达成全年生产目标[6] - 赣锋锂业全球锂资源总量超过3381万吨LCE 包括澳大利亚Mount Marion等项目[6]
特朗普又出手!美政府拟收购知名锂矿巨头股权,该公司手握“全球最大”锂矿!A股龙头是大股东,已卖掉大部分所持股份,最新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7:12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段炼 陈俊杰 据券商中国报道,美东时间9月23日,有业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求获得美洲锂业公司(Lithium Americas)10%的股权,希望拥有美国最大锂矿的 权益。目前白宫方面正在重新商谈美国能源部对美洲锂业公司一笔2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贷款的条款。9月24日,美洲锂业公司股价在盘中飙 升超过100%。 美洲锂业公司 手握全球已探明资源规模最大锂矿 券商中国的报道称,该笔22.6亿美元贷款最初是在拜登政府期间批准。特朗普政府官员对外表示,白宫提出入股该公司是为了重新谈判这笔贷款,并称此 举为"一笔重要的关键矿产交易"。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把目光聚焦于美洲锂业公司,或许与在美国锂供应链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Thacker Pass锂矿项目有关。 美洲锂业公司官网指出,Thacker Pass拥有全球已知规模最大的已探明锂资源和储量,这些资源支撑着美国内华达州北部锂矿区的开发。Thacker Pass位于 美国内华达州北部洪堡县,为沉积型锂矿,2023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分5期实现每年16万吨的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
“美国版混改”登场!政府成英特尔大股东,特朗普还要建“国家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4:18
交易核心条款 - 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收购英特尔4.333亿股普通股 股权占比9.9% 较当日收盘价24.80美元折价17% [3] - 总投资额111亿美元 包含89亿美元股权收购及此前22亿美元补贴 [3] - 美国政府获得五年期认股权证 若英特尔芯片代工厂股权降至51%以下 有权以每股20美元认购额外5%股权 [3] 资金与交易背景 - 资金来源于《芯片与科学法案》未支付的57亿美元补贴及32亿美元政府资助项目 [3] - 交易在特朗普与CEO陈立武会面后11天内达成 双方关系从公开矛盾迅速转为合作 [4] 战略动机 - 国家安全为核心动机 英特尔是美国唯一进行尖端逻辑工艺节点研发制造的半导体公司 [6] - 应对全球AI竞赛和芯片制造依赖亚洲的局面 确保本土先进制程能力 [6] - 英特尔2024年录得188亿美元亏损 为1986年来首次 股价全年下跌60% 面临英伟达和AMD竞争压力 [6] 主权财富基金布局 - 该交易是美国创建主权财富基金战略的一部分 旨在降低资产负债杠杆和服务"美国优先"方针 [7] - 联邦政府拥有约13000亿美元地产及设备资产 预计基金规模在特朗普任期内融资超5000亿美元 [8] - 投资方向包括海外港口、能源、稀土等战略资源 以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赛道 [8] 政府角色转变 - 美国政府从补贴方转变为投资者 打破过去仅通过拨款、贷款或税收抵免支持产业的惯例 [9] - 国防部上月斥资4亿美元收购稀土矿商MP Materials 15%股权 成为其最大股东 [10] - 特朗普确认这是一种新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 并表示将"尽可能多地争取"此类干预 [11] 争议与扩展 - 交易被部分专家批评为"投机性勒索" 可能扩大政府干预私营部门边界 [10] - 《芯片与科学法案》未授权政府购买股票 被指可能引发利益冲突 [10] - 美国政府可能入股其他半导体公司并进军其他行业 [10]
千亿芯片巨头成美国“国企”,特朗普:一下赚了百亿美元!美政府大举收购企业,还要组建“国家队”,“美国版混改”前景如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4:17
交易核心条款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4.333亿股普通股 占股9.9% 成为最大股东 [1][4] - 收购单价每股20.47美元 较公告日收盘价24.80美元折价17% [4] - 美国政府获得五年期认股权证 可在英特尔代工厂股权低于51%时以每股20美元认购5%股权 [4] - 总投入达111亿美元(含此前22亿美元补贴) [4] 资金来源与性质 - 资金源自《芯片与科学法案》未支付的57亿美元补贴及32亿美元政府资助项目 [4] - 交易将补贴转化为直接股权投资 政府角色由补贴方转变为投资者 [4][12] 战略动机 - 国家安全为核心动机 英特尔是美国唯一进行尖端逻辑工艺节点研发制造的半导体公司 [7] - 确保本土先进制程能力 应对AI竞赛和芯片作为智能武器"大脑"的战略需求 [7] - 交易被视为美国打造主权财富基金的开端 可能开启国家资本主导产业的时代 [3][8] 产业与公司背景 - 英特尔2024年录得188亿美元巨额亏损 为1986年以来首次 全年股价大跌60% [7] - 在AI赛道落后英伟达 CPU领域持续受AMD蚕食 [7] - 建造先进制程工厂成本达数十亿美元 全球具备该能力企业屈指可数 [7] 主权财富基金战略布局 - 特朗普政府计划建立主权财富基金 目标融资5000亿美元以上 [10] - 基金可能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如房利美/房地美股权)和私有化筹集资金 [10] - 投资方向包括海外战略资源(港口/能源/稀土)及高科技赛道(AI/量子计算) [11] 政府角色转变 - 打破数十年产业支持仅通过拨款/贷款/税收抵免的惯例 [12] - 近期类似案例:国防部4亿美元收购稀土商MP Materials 15%股权 国防部在美钢交易中获"黄金股"否决权 [13][14] - 特朗普确认此为新型产业政策 表示将"尽可能多地争取"类似投资 [14] 交易进程与争议 - 交易在特朗普公开要求CEO辞职后11天内迅速达成 [5] - 被批评为"投机性企业勒索" 可能带来利益冲突和长期风险 [13] - 被指超越《芯片与科学法案》授权范围 扩大政府干预私营部门边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