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政治极化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痛斥“激进左派”,民主党批评“借机煽情”,柯克追悼会成了5小时集体动员
环球时报· 2025-09-22 22:43
柯克的遗孀埃丽卡·柯克在台上泣不成声,但同时表示将"继承丈夫遗志"。据美联社报道,她已接手柯克创立的"美国转折点"组织的领导工作。埃 丽卡在追悼会上公开表示"选择宽恕"枪杀柯克的嫌犯,甚至反对判处嫌犯死刑。据报道,22岁的泰勒·鲁滨逊因刺杀柯克被控谋杀罪。检方表示, 鲁滨逊已承认谋杀行为,并曾在信件中流露对柯克的强烈仇恨。警方尚未公布全部作案动机。 美联社称,此次追悼会汇聚了共和党各界名流,包括众多现任、前任议员。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出席了部分仪式,并与特朗普坐在一起 握手交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柯克在特朗普与马斯克闹翻后,曾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两人的调解人。马斯克当天在社交平台X 上发布与特朗普的合影,并配文:"献给查理。" 路透社指出,柯克之死已成为美国政治极化与言论自由争论的焦点。保守派认为,这是"激进左派"攻击"言论自由"所导致的后果;而自由派则警 告,不应将个人行为扩大为政治斗争的借口。ABC分析称,此次刺杀事件使美国政治人物的安保问题骤然升级,不少地方官员缩减公开行程,担 忧成为下一个目标。柯克追悼会更是采取了最高等级的安保措施,大批特勤人员与警力在场戒备。与此同时,保守派内 ...
仅一票之差,美投票结果出炉,特朗普去英国,美军击沉3艘船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59
一票惊魂:华尔街的寒意与特朗普的"硬币政治" 48票对47票——这个惊心动魄的比分,不仅仅是一次任命的勉强过关,更是美国政治生态失衡的严峻体检报告。华尔街的心跳因此加速,因为这背后隐藏着 对全球经济巨擘货币政策走向的深切忧虑。当一个国家的重大决策,尤其是对全球市场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美联储理事任命,竟然在摇摆不定的"一票之 差"中尘埃落定,这种脆弱性足以让任何投资者感到不安。这无异于走在钢丝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回望历史,美国国会的投票纪录同样充斥着这种"一票定乾坤"的惊险时刻。2013年那场长达16天的政府关门危机,便因一票之差造成了240亿美元的经济损 失。而如今,48:47的数字,则清晰地勾勒出美国政治极化已然抵达了一个何等危险的境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投票关乎的是一位即将出任美联储理事,并同时身兼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重磅人物。在美国历史上,一人身兼央行与行政机构 双重要职,尚属首次。用通俗的比喻来说,这就像是将关系到经济命脉的"钱袋子"和"指挥棒"交到了同一人手中,其潜在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滥用风险,不禁 让人直呼"美国经济正在被人动手脚"。市场最害怕的便是这种深不见底的不确定性,而" ...
全世界权力最大的网红遭枪击身亡,特朗普为他降半旗
虎嗅· 2025-09-14 06:59
政治影响力 - 查理·柯克是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和MAGA运动的核心人物 创办了覆盖全美3000多所学校的"美国转折点"组织 通过校园巡回演讲和社交媒体动员年轻保守派选民 [4][24][30] - 其组织年收入从2016年的430万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9240万美元 几乎全部来自捐赠 本人通过播客 付费演讲和出书成为百万富翁 [60][61] - 社交媒体每月覆盖超过1亿人 推特账号是全球互动量最高的10个账号之一 播客节目常居苹果新闻类排行榜前茅 [52] 选举动员能力 - 在2024年大选期间于关键摇摆州发起大规模选民动员 成功推动数十万年轻选民注册 对特朗普重返白宫起到关键作用 [38][58] - 共和党在30岁以下选民中的支持率显著上升 民调显示这主要归功于"美国转折点"组织的努力 [59] - 2024年10月与特朗普在亚利桑那州联合举行两万多人集会 特朗普公开宣称"查理是我的兄弟 他帮我们赢得了未来" [39] 意识形态传播 - 2020年出版《MAGA教义》系统阐述民族主义 经济保护主义和文化复兴理念 特朗普亲自作序称赞其为"杰出年轻思想家" [42][43][44] - 成功将保守主义年轻化 从刻板意识形态转变为充满活力的青年运动 解决共和党动员年轻选民的难题 [48] - 2025年初在加州民主党州长纽森的播客节目中反客为主 迫使对方同意"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体育竞赛不公平"的观点 [54] 组织规模与活动 - "美国转折点"在2025年已覆盖全美3000多所学校 举办年度峰会吸引数万名参与者 特朗普 塔克·卡尔森等保守派明星曾登台 [50][51] - 组织通过法律援助和公开论坛对抗校园自由派势力 2016年7月柯克成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最年轻演讲者时年仅23岁 [25][50] - 与特朗普家族关系密切 2025年1月与小唐纳德·特朗普同往格陵兰岛为收购北极领土计划造势 [45]
柯克枪击案背后的美国困局
第一财经· 2025-09-13 04:21
2025.09. 13 本文字数:292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政治盟友遭枪击身亡 特朗普下令降半旗致哀(图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和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当地时间12日证实,涉嫌 刺杀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嫌疑人已被捕。考克斯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确认, 嫌疑人为22岁的犹他州华盛顿县居民泰勒·鲁滨逊,目前关押在犹他州监狱等待被起诉。 10日,柯克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的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这并非美国近期唯一一起政治暴力事件。今年6月,明尼苏达州两名州议员在各自住所遭遇枪击,导致一 死一伤;4月,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遭一名男子强行闯入并纵火;而在去年竞选期间,特朗普本人也两 度遭遇未遂暗杀。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 美国政治生态对立严重,社会分裂加剧,政治光谱的两端缺乏基本共识,温和派声音式微,妥协空间几乎 消失殆尽。 作者 | 第一财经 高雅 越来越频繁的政治暴力事件正冲击着美国的政治生态。 美国政治暴力事件频发 当前,美国针对政治人物的暴力行为正呈现出规模扩大和形 ...
政治暴力频发与极化加剧:柯克枪击案背后的美国困局
第一财经· 2025-09-13 02:40
美国政治暴力事件频发 - 2025年上半年追踪到超过250起针对40多个州地方公职人员的威胁和骚扰事件 较2024年同期增长9% [4] - 22岁嫌疑人泰勒·鲁滨逊因刺杀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被捕 柯克在犹他州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 [2] - 2024年6月明尼苏达州两名州议员在住所遭遇枪击导致一死一伤 4月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遭强行闯入并纵火 [2] - 2022年10月闯入者用锤子袭击时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丈夫 2020年10月执法部门挫败针对密歇根州州长的绑架未遂案 [4] - 芝加哥大学研究显示暗杀 暗杀未遂和暴力抗议均达到历史高峰 同时出现在右翼和左翼阵营 [4][5] 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加剧 - 自称为温和派的美国民众比例从1992年43%下降至2024年34% 创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 [7] - 80%美国成年人认为共和党与民主党支持者之间在基本事实认知层面缺乏共识 [7] - 22%民主党受访者认为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遇害案至少有点可以接受 共和党人中这一比例为12% [5] - 约五分之一美国人认为暴力可能是让国家重回轨道的方式 共和党支持该观点的比例是民主党两倍以上 [5] - 政治生态呈现全赢全输博弈模式 双方视对方为仇敌缺乏妥协意愿 [7] 暴力成因与恶化条件 - 民主体制迅速倒退 社会因种族宗教或族裔问题分裂 政治领导人容忍煽动暴力 公民容易获得枪支四大条件同时满足 [8] - 政治暴力被一些人视为压力阀 当民主无法回应民众诉求时不满情绪积聚 [8] - 特朗普及其MAGA阵营依赖威胁和暴力手段制造恐惧 国会持续陷入枪支管制僵局 [8] - 暴力事件往往在选举期间激增 2026年和2028年选举可能成为冲突爆发点 [8] - 心理失衡者在极端对立语境下更容易转向暴力 政治派系将对方视为威胁国家存亡的敌人 [6] 事件反应与党派对立 - 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呼吁进行严肃自我反思并和平参与辩论 前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强调暴力和恶言必须清除 [9] - 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直接指责激进左派政治暴力伤害无辜 马斯克发文称左派是谋杀的党派 [10] - 众议院祈祷仪式转变为激烈党派争斗 民主党批评共和党无视校园枪击案 共和党暗示民主党应对暴力事件负责 [10] - 自由派与保守派对事件解读存在根本分歧 政府打击激进左翼的反应可能误解暴力升级机制 [10] - 政治领导人需跨党派明确谴责暴力 追究使用非人化或威胁性言论的官员责任 [11]
正确的事情,往往都难做
虎嗅· 2025-09-13 00:06
这周一直都在看Dota2的比赛,所以把很多内容都遗漏下来,所以今天我想都稍微触及一些。 一 首先希望XG能在败者组里面努力实现翻盘,但我也知道,这不是十年前,中国dota社区人满为患,无数年轻人冒头的年代,这就像足球一样,当没有足 够多的参与者的时候,顶层的俱乐部和国家队也只是无源之水。 同样类似中国足球,没人参与,但大家又很关注,就给了那些剩下在舞台上的人巨大的压力。我感觉战车的压力也让他们做出了很多完全不合理的决策。 XG我觉得其实能力完全在线,但支配真的出少了。 无论是体育还是游戏,在竞技中获胜总是所有人的追求,但并不是每个人每次都能获胜,我自己的经验是,成功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要做什么,但失败 的时候,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能客观去思考下一次做法,比谩骂要有用。成王败寇是中国的传统,我也不喜欢那种鼓吹人人都是赢家的无底线包 容。但有时候,为了让我们的社群走向成功,我们必须在失败的时候做得更好。 所以我非常不理解战车每次给辅助选没有伤害的英雄,我也不理解Ame钢背兽选择狂战BKB否决晕锤的装备,我觉得一个狂战A杖莲花的钢背是对方很难 处理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是中国最好的dota战队,也是我们的骄傲 ...
回顾“特朗普盟友遭暗杀” 美国政治极化会走到哪一步?
新京报· 2025-09-12 09:18
事件概述 - 特朗普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在9月10日大学演讲时遭枪杀 享年31岁 [1] - 枪手从校园屋顶远距离开枪后跳下逃跑 目前警方仍在追捕 [1] - 犹他州州长称该事件为"政治暗杀" [1] 事件影响分析 - 美国政治暴力一再上演 "柯克之死"牵动全美 [1] - 事件折射出美国社会及政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1] - 可能引发更多暴力报复和更深层次政治流血冲突 [1]
美国“选区重划”闹剧愈演愈烈的背后
新华社· 2025-08-22 08:29
选区重划政治操作 - 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强行推动重划国会选区议案 民主党以集体出走方式抵制[1] - 加利福尼亚州通过重划选区提案并由州长签署成法 实施针对性政治反击[1] - 全美50个州中有15个州存在明显党派倾斜的选区划分现象[1] 选举制度异化现象 - 选举机制从"选民挑选议员"异化为"议员挑选选民" 民意代表性严重削弱[2] - 最高法院多次回避对选区划分案件的实质性裁决 变相认可杰利蝾螈合法性[2] - 多数普选票与多数席位脱节成为常态 选票有效性受到系统性损害[2] 政府治理机制失能 - 国会因预算僵局屡次停摆 政府关门事件频繁发生[2] - 众议院议长选举两度难产 立法效率持续探底[2] - 枪支管控 移民改革 债务上限等重大议题均沦为党争工具[2] 社会撕裂与暴力升级 - 2021年国会山骚乱事件震惊世界 极端政治情绪持续宣泄[3] - 针对政客的人身威胁与枪击事件激增 得州议员酒店收到炸弹威胁[3] - 政治极化现象持续撕裂社会肌体 动摇社会稳定根基[3]
从美联储到劳工统计局 美高层人事频变动 特朗普“插手”成功?
搜狐财经· 2025-08-02 11:45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辞职事件分析 -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提前辞职,原任期至2024年1月31日,但将于8月8日卸任,未披露具体原因 [1] - 辞职动因是经济政策博弈、政治干预和个人职业选择交织的结果,正值美国经济面临关税冲击和美联储内部政策分歧加剧的敏感时期 [2] - 特朗普暗示库格勒辞职是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政策上犯错,并借机施压鲍威尔辞职,此举带有强烈政治色彩 [4] 美联储内部政策分歧与政治干预 - 库格勒持鹰派立场,主张维持高利率以观察通胀走势,尤其关注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物价的滞后影响 [6] - 二季度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升至3.5%,超出预期,库格勒曾警告关税可能导致通胀黏性 [6] - 特朗普要求立即降息并公开抨击鲍威尔,呼吁董事会接管控制权,试图通过人事任免权影响美联储独立性 [8] 经济数据与政治博弈 - 特朗普指责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人为夸大"就业数据,要求立即解职,意图推卸经济疲软责任并强化派系控制 [1][12] - 七月份美国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特朗普解职劳工统计局局长可能使经济统计成为政治博弈工具 [12] - 特朗普暗示美联储与劳工统计局合谋压低数据,联动策略旨在迫使美联储配合其短期政治目标 [14] 美国经济与政策不确定性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二季度反弹,就业市场表面稳健但存在劳动参与率下降等结构性问题 [8] - 关税引发的企业避险行为(如提前采购)可能掩盖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政策调整需关注数据滞后性 [8] - 事件暴露美国政治极化、制度脆弱性及全球治理权威流失的深层危机,美联储独立性面临挑战 [16]
加戏9小时难阻法案通过 “大而美”政治马戏再刷荒诞榜
央视新闻· 2025-07-03 23:47
法案通过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规模减税及支出法案"大而美"法案在国会众议院以218票支持、214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 [2] - 该法案此前于本月1日获参议院通过 白宫表示特朗普将于4日签署使其生效 [2] - 法案因造成联邦援助削减、长期债务增加和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等而备受争议 两名共和党籍众议员投了反对票 [2] 政治博弈 - 民主党为拖延法案刷新演讲时长纪录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演讲持续8小时46分钟 [2] - 参议院民主党强制宣读长达940页的法案文本 耗时16小时 [6] - 两党在参议院展开"白板大战"和"马拉松式"修正案表决 最终以50-50平票后由副总统万斯投下关键一票通过 [7] 政商冲突 - 企业家马斯克与特朗普因法案分歧爆发多轮骂战 马斯克批评法案"令人作呕"并威胁组建新政党 [3] - 特朗普威胁停止对马斯克企业的政府补贴与合同 并扬言可能将其驱逐出境 [4] - 路透社称这场纠纷发生在"全世界最有权的人"与"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间 [5] 经济影响 - 法案大幅削减对富人及企业征税 削减"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近3000亿美元资金 [8] - 无党派机构估计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增加约3.3万亿美元赤字 1180万人失去医疗保险 [8] - 德国媒体评论称法案将加剧美国债务上限争议 可能引发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风险 [9] 政治影响 - 法案通过将进一步激化美国两党对立 民主党或将其作为中期选举攻击工具 [10] -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指出法案体现"美国优先"思路 削减绿色能源补贴将冲击全球能源转型 [8] - 法案被认为将扩大美国贫富差距 并影响全球经济结构 [8][9]